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牡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

    作者:李娴;张丽;丁安伟

    目的:研究牡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栓素B2(TxB2)、6-酮一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牡丹皮炭及其止血活性部位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的影响.结果:牡丹皮炭及其鞣质部位均能提高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提高TxB2而下调6-keto-PGF1α的含量.结论:牡丹皮炭及其鞣质活性部位以及乙酸乙酯部位可能是通过调节TxB2,6-keto-PGF1α含量来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发挥止血、凝血作用.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皮炭炮制工艺

    作者:朱琼花;莫毛燕;孟江;周苏娟;王淑美;梁生旺

    目的:优选牡丹皮炭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砂烫法,以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炮制时间、炮制温度、投料比为自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牡丹皮炭的炮制工艺.结果:牡丹皮炭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时间9.0 min,炮制温度180.0℃,投料比25.5倍.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儿茶素、丹皮酚质量分数分别为0.022 1%,0.023 3%,0.175 7%,0.042 0%,综合评分预测值97.67分,实测值95.01分.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简便可行,预测性良好,充分体现了牡丹皮炭凉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特点.

  • 牡丹皮炭化学成分及其潜在凝血活性研究

    作者:杨小露;薛兴阳;林燕;黄绮韵;莫毛燕;王淑美;孟江

    对中药牡丹皮炭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凝血活性进行筛选.通过聚酰胺、硅胶、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鉴定结构.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2-呋喃)-1-(2-羟基-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1)、2-(2,5-羟基-4-甲基苯基)丙酸乙酯(2)、5-十四烯酸甲酯(3)、1,4-二乙基-环己烷(4)、儿茶酚(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6)、3-羟基-2-甲基-4-吡喃酮(7)、3,8-二羟基-2-甲基色酮(8)、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9)、1-亚油酸单甘油酯(10).其中1,2为新天然产物,3-10为首次从牡丹皮炭中分离得到.在体外评估化合物潜在的凝血活性,化合物2,9和10具有强烈的止血作用,而化合物1和8可以活化血液循环.

  • 牡丹皮炭给药后血清代谢物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王金龙;朱琼花;孟江;段辉;卢家玲

    目的 运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正常人服用牡丹皮炭前后的血清代谢组变化及探讨牡丹皮炭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磁共振技术对人体的血清进行测试分析,应用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研究比较正常人服用牡丹皮炭前后血清之间的代谢谱差异.结果 服用牡丹皮炭后,血清中变化明显的为葡萄糖含量下降,乳酸和糖蛋白含量升高.结论 正常人服用牡丹皮炭前后的血清在1H-NMR中出现的特征峰有明显差异,为医学临床检验和临床应用前期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 牡丹皮炭在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止血机制研究

    作者:王金龙;段辉;卢家玲;黄芊芊;侯敏;周立燕;孟江

    目的:探讨牡丹皮炭在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中的凝血止血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21例,采用口服牡丹皮炭,用药前后采血,按检验规范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患者服用牡丹皮炭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由76.02±1.00提高到80.59±0.92, t=13.72,P=0.00,有统计学差异。凝血酶时间(秒)由16.63±0.23缩短到16.15±0.29,t=2.1554,P=0.0435,有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4项在服用牡丹皮炭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牡丹皮炭在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通过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发挥止血,凝血作用。

  • 丹皮炭炮制工艺的研究

    作者:赵学龙;丁安伟;张丽;陈静;李娴

    目的:对丹皮炭不同炮制方法进行优选.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没食子酸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牡丹皮炮制的佳工艺条件是280℃,加热20 min.结论:重复实验表明,所选的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 牡丹皮及牡丹皮炭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研究

    作者:朱琼花;付腾飞;周立艳;孟江

    目的 建立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 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牡丹皮和牡丹皮炭不同炮制程度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紫外谱线图谱进行研究,采用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数及峰位置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鉴别.结果 牡丹皮及其炮制品的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峰位及吸收度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紫外谱线组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区分牡丹皮及其炮制品.

  • 牡丹皮炭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毛维伦;许腊英;骆小梅;艾志英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皮酚含量、鞣质含量为指标,对丹皮炭不同炮制方法进行优选.结合小白鼠凝血试验,初步认为丹皮的佳炮制工艺为大号饮片210℃加热3 min,同时首次应用炭药对色素的吸附力不同制定出"炒炭存性"的定量依据.

  • 牡丹皮炭不同炮制程度的多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作者:黄绮韵;周苏娟;陈求芳;孟江;王淑美

    建立HPLC法测定牡丹皮炭不同炮制程度样品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和丹皮酚的含量,并比较其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UltimateTM XB-C18色谱柱,以乙腈-0.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并采用PCA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而增加,但一定程度后又开始下降;儿茶素和丹皮酚的含量则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而下降.结论:牡丹皮炭不同炮制程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该文可为建立牡丹皮炭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炮制程度牡丹皮炭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

    作者:张丽;曹琳琳;赵学龙;丁安伟;陈静;李娴

    目的:研究牡丹皮炮制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变化.方法:取经不同程度炒炭工艺制得的丹皮炭品,加70%乙醇20 mL超声2次,每次3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5-HMF的含量.结果:320℃以前,5-HMF的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升高,但温度达到320℃时,随炒制时间增加,其含量开始降低.结论:不同炮制程度对牡丹皮炭中5-HMF的含量影响较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和控制其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