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助产士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因素及自我防护

    作者:潘敏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爱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疾病.

  • 2821例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蔺承艳;袁昌猛;钮琼

    目的 对2821例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因手术和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肝、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梅毒初筛)五项感染性指标.梅毒初筛阳性标本再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作确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21例检测样本中总阳性数为291例,占总检测数的10.3%;HBV(大三阳、小三阳)阳性率为6.2%,抗HAV-IgM阳性率为0.49%.抗-HCV阳性率为1.24%.TP-Ab阳性率为2.2%,抗HIV阳性率为0.17%.结论 由于普通人群传染性疾病感染率越来越高,为控制输血或手术传播疾病,综合性医院输血和手术前作感染性指标检测非常必要.

  • PACU护士工作中保护手部皮肤完整性的操作细节浅析

    作者:王月盛;孙小燕;黄凯惠;曹长舒;高天勤

    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由此而引起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损害已经受到社会和医院等各方面的重视[2]。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紧张繁忙,心理压力大,接触的化学、锐器、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麻醉恢复室护士往往在术后第一时刻即投入到对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治疗和抢救的配合,容易忽视对自己的保护。护士被感染主要的途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破手指,再就是破损的手部皮肤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虽然护士已从“护理三基”理论的培训与考核中树立了标准预防的观念,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和一些因素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一次性手套并不是每次操作都能得到使用,而对于急症手术患者的特殊情况(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或传染病检查项目空缺)我们的护士几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血源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2]。因此,麻醉恢复室护士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要保护手部皮肤的完整性,麻醉恢复室护士除了加强职业教育和认真执行预防锐器伤伤制度外,一些日常工作中操作的细节也应引起重视。现介绍如下。

  • 传染科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缪佩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传染科收治病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此环境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所受到的伤害较其他专科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实习生这一类人群,由于刚进入医院,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更易受到职业暴露的威胁[2]。而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每一位实习护生在传染科实习的周期仅为2w,从而给传染科的实习带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和压力。我院高度重视实习护生职业防护工作,尤其是针刺伤的防范工作,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 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措施

    作者:王丽凤;温米琴

    血液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而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途径之一.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护士更容易发生针刺伤[1].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近年来,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居高不下,艾滋病的发病率也上升明显.这样对天天与血液打交道的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今,人们对护理工作中危险性的认识尚不够重视,缺乏相应保护措施.因此,为了护理人员自身及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2].

  • 152例吸毒者HIV和HCV 抗体及HBsAg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孙超;龚坚艰;藏灯

    艾滋病、乙肝、丙肝3种疾病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即通过血液传播.为了解吸毒危险因素情况下3种病毒对机体的易感程度,2002~2003年,我们对有过吸毒史正在戒毒人员进行了调查及采集血样,现报告如下.

  • 探讨自体输血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应用

    作者:李洪军

    目的:对自体输血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用血方案,能够防止疾病传播,节约血液资源,提升用血安全性.方法:①回收式自体输血:通过自体血回收机来进行抗凝和滤过,然后进行回输.全程都要求无菌化,,术后6小时内的血液一般都能够进行回输.②稀释式自体输血: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治疗,采集血液,然后输注相同剂量的血浆增量剂,让患者的血容量不变来进行手术,术中使用术前采集的血液进行回输.③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3周对患者进行分次血液采集,以备手术使用.结果:全部患者都接受了不同的自体血回输方式输血,血液消耗明显比异体输血要少,患者不会受到血液疾病的传播风险和输血不良反应等影响,预后情况比较理想.对照组100例患者使用异体血,输血量比干预组高,血液消耗和血型,筛查,配血等等费用要比干预组高.有5%的患者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血液没有输完就终止输血,这样造成了血资源的浪费,患者可能因为输血不足延误治疗,预后不理想,治疗费用增加,导致了患者经济负担增加.结论:自体血和无偿献血都需要进行宣教,临床中开展血液保护,减少输血,尽量使用自体血,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疾病的传播,避免不良反应,防止免疫抑制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中意义重大.

  •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王丽琴

    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向全体护理人员宣传标准预防,医患双向防护与职业风险知识,艾滋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任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知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使护理人员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掌握有效的消毒预防措施,尤其要强化洗手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 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作者:吴素君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大医院的建设都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但相对的一些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也不断的显现出来。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妇产科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该问题找到相关的合理解决措施,并不断加强对护士的职业教育的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护士的依从性,完善管理的制度,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 输血及手术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意义

    作者:戴凤芝

    近几年血液传播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有明显上升,而输血及有创性检查和治疗均有可能成为上述四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患者因输血后引发病毒感染的病例偶有发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医务人员往往存在职业暴露.上述四种疾病,可能成为院内感染.因此,输血前、手术前检查HBV、抗-HCV、RPR、(抗-TP)、抗-HIV.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334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70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