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柚皮苷抑制小鼠气囊模型中PMMA颗粒诱导的骨溶解

    作者:李念虎;徐展望

    目的:采用小鼠气囊模型评价柚皮苷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诱发的破骨细胞性骨溶解的作用.方法:选取48只雌性8~10周龄Balb/c小鼠纳入研究,采用背部注入空气法在其中的32只小鼠中建立气囊模型,植入同种系小鼠颅骨(颅骨源自其余的16只小鼠).实验共分为4组(150 mg/kg柚皮苷治疗组、30 mg/kg柚皮苷治疗组、PBS空白对照组、DMSO载体对照组),每组8只动物.对两个柚皮苷治疗组和DMSO载体对照组的小鼠使用PMMA颗粒刺激,每组8只相应浓度进行处理,颗粒刺激第7天收集囊膜和囊内植入骨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Ca2+释放以及改良Masson染色病理分析进行评价,观察柚皮苷的治疗作用.结果:与DMSO载体组相比,柚皮苷治疗组降低了TRAP阳性细胞浸润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50 mg/kg浓度优于30 mg/kg浓度(8.90±1.75 vs 15.23±1.86).在气囊模型骨吸收冲洗液中,柚皮苷能降低钙的释放,特别是150 mg/kg浓度组更为明显(P<0.05).改良的Masson染色显示柚皮苷可减少PMMA刺激所致的骨胶原的丢失,但150 mg/kg浓度组作用大于30 mg/kg浓度组.大体及病理切片显示两种浓度的柚皮苷显著降低PMMA刺激所致的炎性反应,表现为气囊厚度的减低和炎性细胞浸润数量的减少.结论:柚皮苷抑制PMMA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有效缓解PMMA诱发的炎性反应以及随后发生的急性骨吸收.

  • 柚皮苷抑制PMMA颗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骨溶解

    作者:徐展望;李念虎

    目的 从体外和体内实验2个方面评价柚皮苷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诱发的破骨细胞性骨溶解的作用.方法 培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264.7,使用PMMA颗粒刺激细胞,观察柚皮苷的治疗作用.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Ca2+释放实验以及TRAP、组织蛋白酶(CPK)、NF-κB的基因表达.采用小鼠膝关节置钉模型评价柚皮苷对PMMA诱发骨吸收的作用,对实验标本采用生物力学拔出试验进行评价.结果 柚皮苷可以有效地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并下调骨吸收基因标记物的表达,剂量为10 μg/ml时表现出对TRAP活性的大抑制作用.在颗粒刺激培养液中柚皮苷降低了钙的释放.柚皮苷缓解了膝关节置钉模型中PMMA颗粒刺激所造成的长期的骨吸收,表现为骨体积分数的增加和大钉拔出力的增加.300 mg/kg的灌胃剂量可达到好的疗效.结论 柚皮苷抑制PMMA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降低PMMA颗粒刺激的钙释放.在观察慢性骨吸收的长期模型中,柚皮苷也有效抑制PMMA诱发的骨吸收,并保留了置入物的稳定性.

  •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基因沉默抑制人成骨样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杨子波;黄保丁;向珊珊;邬培慧;张志奇;廖威明

    背景:造成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完整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假体周围骨溶解、吸收是人工关节松动的典型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介素1通过MAPK信号通路影响骨吸收进程。
      目的:实验通过观察siRNA沉默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4, IRAK-4)基因表达对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为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以Lipofectamine 2000为载体将IRAK-4-siRNA转染入MG63细胞。实验分为3组,空白组不加入任何转染试剂;对照组以 scrambled siRNA 序列进行转染;沉默组以特异性 IRAK-4-siRNA 序列进行转染。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MAPK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靶基因沉默组的IRAK-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G63细胞 IRAK-4表达下调后,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c-Jun 氨基末端激酶1/2P46、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调分别为62%,64%,68%(P <0.05)。结果证实,siRNA沉默IRAK-4基因抑制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MAPK基因的表达。

  • 全关节成形术中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概述:本体因素与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邢金锋;宋科官;彭锂;张浩伟;周永飞

    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全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在缺乏影像学诊断和(或)正确的治疗手段下而任其进展,骨溶解造成的无菌性松动会导致假体置换的失败,患者将需要进行关节翻修术.这篇综述的目的是立足于本体因素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来评估近几年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认识.假体周围骨溶解来源于多种危险因素.骨溶解特有的主体因素包括性别、体重和遗传学因素.新近的假体设计已经降低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没有一种设计可以代替体内原有的结构特征,因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关于磨损颗粒的的研究进展.在影像学诊断方面,先进的技术不断出现,但是在早期诊断方面依然缺乏有效的方法.药物干预看似是一种可行的医学干预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治疗被证明在阻止或抑制假体周围骨溶解方面是可行的.尽管随着假体设计的进步和对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生物学过程知识的不断丰富,假体周围骨溶解率在下降,但是在未来二十年全关节置换术数量将快速上升,这意味着我们将需要诊断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更好方法.

  • 盐酸小檗碱缓解钛颗粒诱导的炎症性骨破坏

    作者:史佳伟;柏家祥;郁彬清;郭晓斌;王亮亮;周伟;耿德春;杨惠林;徐耀增

    目的 研究盐酸小檗碱对钛颗粒诱导炎症性骨破坏的作用.方法 取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从造模后第一天开始,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组分别予颅骨局部注射2 mg?kg-1?d-1和10 mg?kg-1?d-1盐酸小檗碱,模型组则每天予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治疗2周后取颅骨培养液上清液行ELISA分析,颅骨行H&E染色探索盐酸小檗碱对小鼠颅骨骨溶解和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探究盐酸小檗碱对颅骨局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ELISA分析表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在模型组是(192.2±11.7)pg/mL,(276.4±14.1)pg/mL,(207.7±12.2)pg/mL,而两种剂量盐酸小檗碱治疗组的IL-1β,IL-6,TNF-α表达量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H&E染色可见盐酸小檗碱治疗组的骨丢失明显被抑制,而骨膜厚度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盐酸小檗碱抑制了骨侵蚀周围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论 盐酸小檗碱抑制了钛颗粒诱导的颅骨炎症性骨质丢失.

  • 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

    作者:李宏斌;朱振安;毛远青;严盂宁;汤亭亭;侯筱魁;戴尅戎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Ⅲ组,每组6只,术后对照组每日空腹生理盐水2 ml灌胃;实验Ⅰ、Ⅱ、Ⅲ组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灌胃,剂量分别为0.01、0.1、1 mg/(kg·d),持续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对假体的支撑作用较差;实验Ⅱ、Ⅲ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较薄,新生骨与假体间可见有直接接触,对假体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的形态计量学检测并经统汁学分析显示:对照组与实验Ⅰ组、实验Ⅱ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分别与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时,适合剂量为0.1 mg/(kg·d).

  • 全髋关节置换时压配联合髋臼杯螺钉固定效果的分析

    作者:刘冰;廖中亚

    目的:探讨不使用髋臼杯螺钉辅助固定的非骨水泥压配臼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因髋关节疾病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7例患者采用单纯压配固定(press-fit group,PG),43例患者采用压配联合髋臼杯螺钉固定(press-fit with screws group,PSG).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情况.结果:单纯压配固定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髋臼杯螺钉辅助压配固定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单纯压配固定的患者出现髋臼假体周围骨溶解现象少于采用压配联合髋臼杯螺钉固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提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对于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采用单纯压配固定更有利.

  • 磨损颗粒诱导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来潮;宋科官

    关节置换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及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关节置换病例数目的增加和术后患者使用时间的延长,假体松动成为日益突出的术后并发症[1].研究表明,无论是髋关节还是膝关节翻修,一半以上都是由假体无菌性松动引起的[2].目前认为,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导致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个为重要的原因[3].无菌性松动的本质是机体产生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刺激,使假体与骨之间形成一层界膜,磨损颗粒长期刺激界膜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成纤维细胞、T淋巴细胞,并使其产生、释放大量的溶骨性炎性介质及趋化因子[4],导致骨组织凋亡引发骨溶解,终诱发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

  • 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影响

    作者:周长林;田林涛;耿直;尹文平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补肾健骨汤组、阿仑膦酸钠组、补肾健骨汤+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组)、空白组.空白组患者常规观察并随访,不服用明显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干预;补肾健骨组口服补肾健骨汤治疗,每次200 mL,每日2次,连续服用2周,休息1周,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阿仑膦酸钠组于每周一早晨空腹服用阿仑膦酸钠每次70 mg治疗;综合组采用补肾健骨+阿仑膦酸钠循环间歇性给药法,即补肾健骨汤连续服用1周,改服阿仑膦酸钠70 mg,每周1次,如此反复,4周为1个疗程;共用6个疗程.治疗后分别采集0个月、3个月、6个月外周静脉血5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的含量;通过放射影像图文系统观察0个月、6个月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溶解带的变化.结果:①补肾健骨汤、阿仑膦酸钠、补肾健骨汤+阿仑膦酸钠均可延缓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②联合组延缓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效果优于补肾健骨汤组、阿仑膦酸钠组;补肾健骨汤组优于阿伦膦酸钠组;③补肾健骨汤+阿仑膦酸钠可延缓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破骨激活因子IL-1、IL-6、TNF-α等形成,达到延缓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的目的.结论:补肾健骨汤配合阿仑膦酸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早期骨溶解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

  • 淫羊藿苷活化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促进钛颗粒诱导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作者:陶云霞;胡宣洋;平子川;王骏骅;王亮亮;史佳伟;吴勰星;郭晓斌;徐耀增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对钛颗粒(Ti)诱导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Ti组、icariin组和ICG-001组.MSCs成骨诱导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观察细胞向成骨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t相关基因2(Runx2)、Osterix和骨钙素(OC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i能抑制β-catenin的表达,icariin(10-8mol/L)加入后Ti的抑制效应不明显.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icariin组ALP活性为(27.76±5.26) nmol PNP/(min·μg protein),与Ti组[(19.72±3.28) nmol PNP/(min· μg prote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icariin组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高,Ti、ICG-001组矿化结节少,定量结果显示icariin组吸光度(A)值为0.52 ±0.06,与Ti组(0.22±0.03)和ICG-001组(0.39±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Ti组Runx2、Osterix和OC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05、0.57 ±0.07和0.60 ±0.07;icariin组上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 ±0.03、0.98 ±0.09和0.96 ±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001加入后能抑制icariin对Runx2、Osterix和OCN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 Icariin通过活化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Ti诱导的MSCs成骨分化.

  • "颗粒病"中自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茹江英;赵建宁

    目前诸多研究表明,与假体磨屑相关的炎症反应的触发和放大机制在假体周围多种来源的炎症细胞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终结局导致骨吸收超过骨生成过程.但实际上,炎症反应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过程,为阻止假体周围骨组织的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过程同时伴有组织保护反应和再生机制的启动.各种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激素和特定的细胞群(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干细胞等)都在试图平衡和保护组织结构并减少炎症反应.局部组织自稳机制的失平稳可能是假体磨屑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理论基础.因此,为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治疗策略,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关注假体周围骨溶解过程中局部组织的自稳机制方面.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