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29例疗效分析

    作者:刘珵;王诗军;刘宪义;孙浩林;于峥嵘;李淳德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9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1±14.8)岁。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7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6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术中行Hook试验评估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解剖复位并选择合理固定方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临床体会

    作者:刘鹏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33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8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3例,Ⅳ度8例,其中Maisonneuve骨折4例;旋前-外展型Ⅲ度(Dupuytren骨折)4例.结果 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16例,良15例,可2例.结论 下胫腓联合是维系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得到解剖性修复.

  • 28例特种兵下胫腓联合损伤误漏诊情况调查

    作者:孙明举;王艳辉;高赛明;李垂启;张晔;鲁春华;孙宏彦

    膝、踝部损伤是特种兵训练伤口中常见和多发病,其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常被识漏诊.

  • 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王强;沈影超;张永良;蒋晓伟;姚平;陈俊

    目的 观察运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体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15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2 ~ 43岁,平均年龄32.3岁.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下胫腓联合复合体.通过随访及标准的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9个月,平均随访14.2个月.术后X射线片均见踝穴正常.依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0例,良4例.未发现有下胫腓联合固定失效现象.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恢复了下胫腓联合的正常运动功能,作用确切,减少了恢复工作的时间,避免了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 腓骨钩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培训;姜保国;徐海林;张殿英;付中国;张宏波

    目的 探讨腓骨钩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应用腓骨钩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标准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结论 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时应及时手术治疗,确保下胫腓联合韧带得到修复.

  • 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诊治新进展

    作者:陈滨晖;吕松岑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虽然常见,但是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其关键是解剖复位.随着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提出,下胫腓联合螺钉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质疑,并且针对是否去除下胫腓联合螺钉仍然存在争议.我们针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行综述.

  • 下胫腓钩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张涛;庞桂根;张亚非

    下胫腓联合损伤约占踝部损伤的1%~11%[1],常合并踝部的其他损伤,少数也可单独发生.此损伤可引起踝关节的不稳定,如治疗不当可造成踝部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2004年2月至2005年4月,我科采用下胫腓钩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5例,疗效满意.

  •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庭;蒋协远;荣国威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脱位之一。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下胫腓联合损伤。本文通过复习近10年的文献,介绍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X线评价和治疗方法。

  • 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双纽扣缝线系统固定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玉达;王莉恩;周军;郑伟

    目的 观察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双纽扣缝线系统固定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医院治疗的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双纽扣缝线系统固定治疗组(对照组)55例,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双纽扣缝线系统固定治疗组(结合组)54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下胫腓联合复位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结合组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AOFAS评分优良率为89.0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整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畸形发生率方面比较,结合组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2.73%(P<0.05).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双纽扣缝线系统固定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具有一定优势,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并发症发生.

  • X线结合 Lauge-Hansen分型系统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价值研究

    作者:吴炳国

    目的:探讨X线结合Lauge-Hansen 分型系统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56例,根据Lauge-Hansen、Denis-weber 分型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分型,并采用X线测量本组患者下胫腓间隙(TFCS)、下胫腓重叠阴影(TFO)、距骨内踝间隙(MCS)及距骨胫骨间隙( TCS),结合Lauge-Hansen、Denis-weber 分型及X线检查结果评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并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X线发现下胫腓联合损伤相对于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TFCS和TFO测量结果与下胫腓联合四条韧带损伤进行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结果:MRI诊断为下胫腓联合损伤41例,无下胫腓联合损伤15例;X线结合Denis-weber分型判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真阳性20例,假阴性21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9%、100%;X线结合Lauge-Hansen分型判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真阳性38例,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4%。下胫腓重叠阴影与下胫腓后韧带成弱负相关,与骨间韧带也成弱负相关,下胫腓间隙与下胫腓横韧带损伤成中等程度正相关,下胫腓间隙与骨间韧带损伤成弱正相关,其余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X 线结合 Lauge-Hansen分型判定下胫腓联合损伤与MRI检查结果接近,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阴影不与下胫腓联合损伤成完全对应关系,X线结合Lauge-Hansen分型可作为基层医院判定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有否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辅助指标。

  • 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白中用

    目的:分析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完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满意后钻孔,选用袢长度合适的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患者主观评价优11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7.5%.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评分优7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81.2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永强

    下胫腓联合损伤在踝关节损伤中较为常见,处理不当,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甚至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后期踝关节功能不理想,影响治疗效果.我院2000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123例,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46例,有7例经牢固固定内外踝骨折后,下胫腓联合稳定,无固定必要;余39例均行下胫腓联合固定.46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胫腓螺钉对踝关节 功能的影响探讨

    作者:唐发兵

    目的 探讨下胫腓螺钉取出与否对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2010年间在我院确诊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并使用下胫腓螺钉固定的成人患者36例,根据下胫腓螺钉取出与否分成螺钉取出组和螺钉保留组.对2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放射学评估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组在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放射学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螺钉保留组螺钉松动发生率明显高于螺钉取出组(P>0.05).结论 闭合解剖复位和用2枚松质骨螺钉3层皮质固定下胫腓具有较好的效果,术后3个月~4个月常规取出下胫腓螺钉可有效预防螺钉相关并发症.

  • 40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璋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20患者采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保证不损伤皮神经的前提下,在腓骨远端后缘至外踝作一切口,并显露踝骨折断端,处理完毕后再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好转、无效例数依次为12例、8例、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效果为有效、好转、无效例数依次为10例、8例、2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间上述两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设置合理的手术顺序,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 下胫腓联合损伤单枚螺钉与双枚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义;金宇;张擎柱;杨小华;曹向宇;谷锐;石利涛

    目的:比较研究下胫腓联合损伤单枚螺钉与双枚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具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为研究材料,均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单枚螺钉固定组、双枚螺钉固定组,每组3具标本.对单枚螺钉组、双枚螺钉组的标本进行下胫腓前后韧带切断制成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对两组分别用1枚螺钉和2枚螺钉固定,进行生物力学模拟实验,正常组和损伤组标本则不进行固定处理.比较4组标本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足运动中立位、跖屈位(30°)、背屈位(20°)、旋后外旋位等4种运动工况,测量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果:下胫腓联合损伤组在4种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发生异常,与正常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单枚螺钉组和双枚螺钉组在固定后,在4种不同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应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显著优于损伤组,其中单枚螺钉固定组生物力学指标与正常组为接近,而2枚螺钉固定组生物力学指标更为坚强.结论: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达到正常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其中单枚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组接近,而双枚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螺钉固定方式.

  • 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的研制

    作者:刘庆军;缪建云;林斌;翟文亮;郭林新;丁真奇

    目的研究设计一款用于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内固定器械.方法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由医用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由头部为普通或锁定螺钉固定孔的胫骨侧固定端,尾部为三齿餐叉样腓骨侧弧形解剖型把持钢板,体部为蛇形弹性连接体所构成.通过复位下胫腓联合关节,将钢板尾部固定于腓骨端、头部固定于胫骨端达到固定下胫腓联合的目的.结果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不贯穿骨质,具有弹性微动特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内固定物的断裂及松动,安全可靠.结论该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下胫腓内固定医疗器械.

  • 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的疗效对比

    作者:王林杰;侯煜;高文山;刘颖;刘勇;王建忠

    目的 探究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行非刚性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纯固定下胫腓手术时长、操作角度,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得分及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下胫腓固定手术操作角度范围大于对照组[(46.73±17.34)°vs(27.41 ±5.46)°,P<0.05];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6.55±1.73)周vs(10.71 ±2.82)周,P<0.05].两组单纯固定下胫腓手术时长及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OFAS得分为(71.31±14.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2±9.12)分(P<0.05);优良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 (P <0.05);在术后12个月AOFAS得分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损伤患者中的长期疗效相似,但行非刚性内固定的患者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早,手术便于操作.

  • 下胫腓联合损伤三种内固定方式稳定性重建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费骏;赖震;吴新红;王以进;魏威

    目的:观测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一枚螺钉、两枚螺钉或加1/3管型钢板固定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有效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6具新鲜成人下肢尸体标本,制成正常组(N)、损伤组(I)和固定组,固定组固定方式包括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后分别用1枚螺钉固定(A1)、2枚螺钉固定(B1)、2枚螺钉加1/3管型钢板固定(C1)等三种固定方式,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模拟足运动中立位、跖屈位(30o)、背屈位(20o)、旋后外旋位等4种运动工况,测量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果①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在4种运动工况下,踝关节的强度、刚度发生异常变化,内外踝应力强度分别下降21%,39%,前后踝穴处,应力强度分别下降29%和35%;轴向压缩刚度(EF),水平剪切刚度(GF)分别减少27%和28%,与正常标本(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下胫腓联合复位后,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够使踝关节恢复到正常稳定状态,踝关节的应力强度均超过正常组,其中A1组与正常组(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N,P>0.05),而B1、C1组与正常组(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N,C1/N,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的轴向压缩刚度(EF)、水平剪切刚度(GF)三组均超过正常组(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N, B1/N,C1/N,P<0.05),B1与A1比较,EF、GF平均增加14%和15%,B1与C1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枚螺钉三皮质固定(A1组)的力学性能更接近正常组,而后两种固定则更为坚强。但坚强的固定会使踝关节对关节活动的顺应性下降,而使螺钉所受的应力增加,易产生螺钉的松动或疲劳断裂。

  • 弹性固定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朱贤平;滕晓;王勇;王湖兵;泮宸帅

    目的 探讨合并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应用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弹性固定)20例与对照组(螺钉固定)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1年.两组间年龄及性别组成、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出现螺钉断裂,所有患者未出现迟发性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对照组未出现螺钉松动、退出等情况.观察组未出现纽扣钢板内陷及骨道增宽等情况.两组术后6、12个月行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有需手术干预的下胫腓联合损伤中,应用螺钉固定及弹性固定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采用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固定方式,对踝关节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早期康复训练,避免不必要的附加拆除手术.

  • 下胫腓联合损伤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陆晴友;汪宗保;刘林;潘玉涛;刘立峰;郝迎新

    目的 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新鲜冷冻人小腿标本8具,因部分标本可重复使用,分为5组,下胫腓韧带完整组(8只)、下胫腓韧带切除组(8只)、下胫腓单骨道Suture-Button固定组(4只)、下胫腓双骨道Suture-Button固定组(4只)、下胫腓3.5mm常规皮质骨螺钉组(4只),循环加载750N负荷后,使用光学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和应力测试比较踝关节背屈10°、中立位、跖屈10°、跖屈20°下的胫腓骨相对位移,胫距关节大接触面积和峰值压力以确定各自稳定性.结果 单枚常规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时胫腓骨相对位移较正常下胫腓的相对位移小,胫距关节大接触面积大,关节内峰值压力小;单骨道suture-button固定下胫腓相对移位大,胫距关节大接触面积小,关节内峰值压力大;双骨道Suture-Button固定后胫腓骨相对移位、胫距关节大接触面积、峰值压力与正常下胫腓接近.结论 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应用双骨道Suture-Button固定更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特征,临床应用可望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114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