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喜马拉雅旱獭源鹑鸡肠球菌的分离及其耐药性检测

    作者:王怡婷;金东;杨晶;卢珊;濮吉;孟祥莉;张桂;徐建国

    目的 了解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携带院内感染病原菌鹑鸡肠球菌情况,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性培养基、革兰染色、生化反应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结果 79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本中共分离到3株鹑鸡肠球菌,其中1株对利福平中介,3株均对奎奴普丁中介,对其他被检抗菌药物均敏感;未检测到常见肠球菌毒力基因(asa1、esp、hyl、gelE和cylA)和相关耐药基因.结论 首次在青藏高原旱獭粪便中分离到鹑鸡肠球菌,常见的毒力基因检测阴性,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技术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现场应用

    作者:魏绍振;王祖郧;杨汉青;郑谊;李超;赵小龙;金丽霞;席亚芳;王发辉

    青海省处于三江源地区,有鼠疫疫源地面积20余万km2,该地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较猛烈,并时常波及到人间,笔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技术(GICA)对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成功的进行了早期检测.2006年9月在青海省湟源县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该患者于2006年9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区剥食旱獭的过程中左手中指被划伤而感染,于2006年9月16日返回湟源县,就诊时被疑似鼠疫而隔离;由鼠疫专业人员现场采集患者标本,用GICA进行了初步的诊断.

  • 青海省乌兰县两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

    作者:李国昌;戴瑞霞;许乃琪;叶培力;魏荣杰;尚国宝;陈瑛;郭庆;陶国维;翟海涛;李春生;王祖郧

    青海省乌兰县系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组成部分,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人间鼠疫时有发生.现将两起鼠疫疫情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青海省1996~2000年鼠疫流行动态分析

    作者:王丽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中心地带,自1954年判定为鼠疫疫源地以来的40多年间,动物鼠疫连年不断,人间鼠疫时有发生.1996~2000年间开展的鼠疫防治工作中,分离鼠疫菌87株,获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21份,证实8县11个乡34个点有鼠疫流行.5年间从玉树州的玉树、昂欠、曲麻莱县,海西州的乌兰、德令哈、格尔木、天峻等7县(市)的人、旱獭及其体外寄生物、藏系绵羊体内分离出鼠疫菌87株.其中玉树县1996~1999年连续4年从动物间分离到鼠疫菌,2000年虽未分离到菌,但在该地区自毙旱獭体内检出高滴度鼠疫F1抗原物质,亦从当地牧犬血清中查出鼠疫F1抗体.曲麻莱县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多年来较少从动物间检到鼠疫菌,但都因引发人间鼠疫从人尸体分离出该菌.格尔木市唐古拉地区90年代初曾有过猛烈的动物鼠疫流行,间隔7年后又在旱獭间分离到鼠疫菌,检菌地区为新发现疫点.天峻县自1985年后未发现过动物鼠疫流行,2000年9月在被截获的捕自该地区的旱獭体内分离到鼠疫菌.海南州兴海县温泉乡未从动物间分离到该菌,但1997年有在此地捕食旱獭感染鼠疫的病例发生.这些现象都说明青海省的动物鼠疫流行是广泛而持久的.

  • 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汪立茂;罗志丹巴;岳琦;段勇军;祝小平;毛素玲;刘伦光;王宏;刘谊;谢飞;陈德刚;陈开华;邓兵;康均行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野生白化喜马拉雅旱獭重要病原体检测与控制研究

    作者:张静宵;刘海青;刘玉芳;刘巴睿;加洛;陶元清

    目的 调查白化旱獭重要病原体的自然感染状况,为建立白化旱獭寄生虫和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在白化旱獭原产地对21只野生的白化旱獭和30只正常毛色旱獭采用虫体检查法、粪便检查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体内外寄生虫、鼠疫菌、布鲁氏菌、土拨鼠肝炎病毒等重要病原体感染情况. 结果 51只野生白化喜马拉雅旱獭和正常毛色旱獭检出体外寄生虫5种、蠕虫1种,感染率分别为:斧形盖蚤(C.dolabris)(85.71 %/93.33%)、谢氏山蚤(O.silantiewi)(90.48%/90.0%)、腹窦纤蚤深广亚种(R.ventrasa) (71.43%/96.67%)、古北拟额虱(L.laeviusculus)(85.71 %/86.67%)、草原硬蜱(I.crenulatus)(100.00%/96.67%)和蛔虫(A.tarbagan)(71.43%/66.67%),白化和正常毛色旱獭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确切概率法检验,两者除腹窦纤蚤深广亚种(Pα =0.0151<0.05,P单=0.0151<0.05)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4种体外寄生虫和蛔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弓形虫、棘球蚴、鼠疫菌、布鲁氏菌和土拨鼠肝炎病毒抗体均为阴性.应用菊酯类气雾剂、阿苯达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了旱獭体内寄生虫驱虫和净化,并比较了药物驱虫前后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评价驱虫药物对旱獭的毒性,驱虫前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合产地检疫、隔离和优选技术建立了白化旱獭人工种群;加强人工驯养综合饲养管理,对种群动物定期监测人兽共患病原体和旱獭重要传染病病原体的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参照普通级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标准,白化旱獭排除了体内外寄生虫、重要人兽共患病和旱獭传染病等病原体感染,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达到了普通级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

  • 西藏尼木县一起动物间鼠疫的实验室判定

    作者:占堆;索朗德吉;格桑曲珍;普次仁

    目的 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一起动物间鼠疫进行实验室判定. 方法 取病死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和抗原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疫杆菌核酸(chro392基因). 结果 病死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标本鼠疫杆菌检测阳性、鼠疫F1抗原检测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疫杆菌核酸阳性. 结论 该病死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室检测为鼠疫杆菌感染所致,据此判定尼木县此次事件为动物间鼠疫疫情.

  • 一对可以用于喜马拉雅旱獭性别鉴定的引物筛选

    作者:马怀雷;鲁亮;刘起勇

    目的 从用于黄鼠性别鉴定的sry和smcY引物中筛选出能够用于喜马拉雅旱獭性别鉴定的引物.方法 用1对sry引物和4条smcy引物的3对组合对已知性别的雌雄各10只喜马拉雅旱獭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同时,用1对微卫星引物来验证反应体系的有效性.结果 在验证了PCR反应有效性的前提下,sry引物从100~1000 bp间扩增出多个条带,且未发现雄性特异性条带,smcY引物组合1在雄性旱獭中扩增出100bp左右的亮带,但是部分雌性样品中在600 bp左右扩增出较弱的条带,组合2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组合3的所有雄性在250 bp处扩增出明亮的条带,雌性个体中未见任何条带.结论 smcY引物组合3可以用于喜马拉雅旱獭性别鉴定.

  •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携带腹泻相关病毒的调查分析

    作者:罗雪莲;郑雅匀;戴晓懿;金东;孙晖;熊衍文

    目的:调查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腹泻相关病毒的携带情况,并对检出病毒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腹泻相关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采用直接PCR或一步法RT-PCR方法对96份喜马拉雅旱獭粪便标本核酸进行检测;阳性PCR产物测序后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利用PhyML 3.0软件对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病毒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96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共检出星状病毒32份、小双节RNA病毒42份和嵴病毒5份,阳性率分别为35.4%、43.8%和5.2%;星状病毒、小双节RNA病毒和嵴病毒与参考毒株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78%、77%和93%,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77%、84%和91%。兼并引物未检测到腺病毒、札如病毒和诺如病毒。结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粪便中存在星状病毒、小双节RNA病毒和嵴病毒,为后续喜马拉雅旱獭携带病毒谱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2005-2006年青海省平安县保护性灭獭结果分析

    作者:席国兴;朱红良;钟海琼

    平安县地处青藏高原海东地区中心腹地,县辖6乡3镇,距省会西宁市35 km,全县人口为109 655人,主要居住着汉、回、藏等民族.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古城乡、沙沟乡、巴藏沟乡浅脑山地区的高山草坡和田地周边,是青海省传播鼠疫的主要宿主.

  • 新型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毒力试验

    作者:曹淑兰;张市;房静;丛显斌

    鼠疫菌的毒力是决定动物鼠疫流行强度及预测流行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用布氏田鼠和喜马拉雅旱獭菌株做对照,对青海田鼠型3株鼠疫菌进行了毒力测定.

  • 泽库县多禾茂地区鼠疫监测及疫情动态浅析

    作者:乔久先;孙永菊;王祖郧

    多禾茂地区海拔高度在3000~4400 m之间,气候具多风、湿润、高寒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植物生长期短,植被分森林灌丛草甸草原带和高原草甸草原带,适于喜马拉雅旱獭等啮齿类动物栖息.境内有7个自然村,人口7618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经流行病学调查,1883-1980年间发生人间鼠疫5起.1978年8月25日该地区首次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检出鼠疫菌,判定为鼠疫疫区.

  • 动物实验技术在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范微

    目的 将动物实验技术应用于喜马拉雅旱獭实验研究工作中,为该动物在WHA(旱獭肝炎病毒)和人类肝癌研究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方法 认真探索并反复验证各项动物实验技术在有关旱獭研究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结果 在实验研究中的抓取、标记、固定、麻醉、给药、取材、处死等操作均收到预期效果,建立了活体肝穿刺等技术,成功率达到90%,保证了各项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结论 为促进青海特有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资源的开发和进一步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基础,将有利于这一新型实验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更加广泛应用.

  • 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海青;范微;张静宵;刘巴睿;张发荣;加洛;陶元清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因其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喜马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要求,对其进行了实验动物化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进展,提高对喜马拉雅旱獭的认识,以期推动旱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喜马拉雅旱獭的实验动物化目标.

  • 喜马拉雅旱獭的人工繁育技术

    作者:刘海青;范微;张静宵;刘巴睿;张发荣;加洛;陶元清

    目的 对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的繁殖性能及仔獭的哺育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经济实用、规模化的繁殖方法,取代以往从野外获取试验用旱獭的方式.方法 提供适合的饲养环境和条件,由母喜马拉雅旱獭自然哺育新生喜马拉雅旱獭,统计怀孕率、产仔数、成活率、观察仔獭生长情况.结果 建立了56对旱獭繁殖群,成功离乳92只F1代旱獭,自然繁殖成活率为90.76%.目前已建立野生来源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群50对,F1代繁殖群20对,为建立达到标准要求的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奠定了基础.结论 该方法的喜马拉雅旱獭繁殖率和成活率较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为喜马拉雅早獭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基础.

  • 野生白化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寄生虫检测与控制

    作者:陶元清

    目的:调查白化旱獭重要病原体的自然感染状况,为建立白化旱獭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21只野生的白化旱獭和30只正常毛色旱獭采用粪便检查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蠕虫、弓形体、棘球蚴等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51只野生白化喜马拉雅旱獭和正常毛色旱獭检出蠕虫1种,弓形体和棘球蚴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阿苯达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了旱獭体内寄生虫驱虫和净化,效果良好。结论监测结果初步表明白化旱獭寄生虫学质量符合种群动物的寄生虫要求。

  • 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心电图测定

    作者:徐小青;范微;刘巴睿;王海洁;加洛;刘海青

    目的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喜马拉雅旱獭心电图、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方法 选取16只成年健康喜马拉雅旱獭,用盐酸氯胺酮对其进行麻醉.以1 min内旱獭腹部上下起伏的频率次数定义呼吸频率(BR);采用PowerLab生理记录仪,通过Ⅲ导联检测心电图(ECG),测定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系统动脉压(Pas)等.结果 所测喜马拉雅旱獭心率(HR)平均值为(172.09±35.44) bpm,呼吸频率(BR)为(36±5.1) bpm;心电图特征显示P、R、T波直立,Q、S波形不显著,P-R间期(0.14±0.05)s,皆为窦性心律;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压(PAP)分别为(3.5 ±0.3) mmHg和(34.0±12.7)mmHg,系统动脉压(Pas)在130.6~177.5 mmHg之间,平均动脉血压为(152.0±13.3) mmHg.结论 获得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的心电图、血压等基础性生理数据,为其实验动物标准化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喜马拉雅旱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诊治及预防

    作者:刘海青;范微;张强;陶元清

    目的 通过对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常发感染疾病的诊治,为控制疾病和建立旱獭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60只人工饲养的旱獭采用临床调查、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生化鉴定及药物治疗等一系列检验工作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喜马拉雅旱獭感染疾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感染率8.33% (5/60),其中成年旱獭感染率6.98% (3/43)、幼獭感染率11.76% (2/17).左氧氟沙星肌肉注射,每日2次,8.5 mg/kg,连续用药7d;口服复方新诺明55 mg/kg,每日2次,连续用药15 d.联合用药治疗后感染得到了控制,防治效果可靠.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旱獭多发疾病,应列为旱獭的微生物学质量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 喜马拉雅旱獭动物实验技术与饲养管理

    作者:王忠东

    目的 建立喜马拉雅旱獭动物实验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为该动物在人类乙肝疾病研究研究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方法 在《医学实验动物学》、《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指导下,以科学、规范为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探索并反复试验,验证其可操作性.结果 建立喜马拉雅旱獭抓取、标记、固定、麻醉、给药、取材、处死、活体肝穿刺动物实验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结论 为促进青海特有野生动物喜马拉雅旱獭资源开发和进一步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必要基础,有利于这一新型实验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喜马拉雅旱獭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范微;刘巴睿;王忠东;王琰;陶元清;加洛;徐晓青;刘海青;张发荣

    目的 通过观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喜马拉雅旱獭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健康成年喜马拉雅旱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食的第4周、12周检测血浆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普通组相比,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粘度也有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增加(P<0.05),全血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明显降低(P<0.01),全血还原粘度亦降低,其中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降低明显(P<0.01).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喜马拉雅旱獭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胆固醇浓度无关.其中血浆粘稠度中切ηa60 1/s(mPa.s)、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高胆固醇、高脂饲料饮食使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存在特有的变化,提示喜马拉雅旱獭可作为高脂血症防治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