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法同时测定护肝颗粒中的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作者:王建平;汪铜芳;陈晓峰;张咏梅;王建春;蒋志涛

    目的:建立护肝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肝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色谱柱Hedera ODS-2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为35 ℃.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分别在0.0768~1.92 μg,0.02004~0.501 μg,0.021~0.525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9、0.9998、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98.1%、97.9%,RSD分别为1.4%、1.8%、1.3%.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以用来同时测定护肝颗粒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的含量.

  • 正交试验法优选护肝颗粒水提工艺

    作者:杨秀珍

    目的:优选护肝颗粒水提工艺.方法:应用HPLC和正交试验,以护肝颗粒中活性成分虎杖苷提出量、全方收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3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护肝颗粒水提工艺.结果: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护肝颗粒的生产制备.

  • 薄层扫描法测定护肝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

    作者:马嘉;徐国胜

    护肝颗粒由大黄、丹参、五味子、重楼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养血护肝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有效控制其质量,作者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本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 护肝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作者:贾忠;马建军;梁云;王伟;王春芳

    目的:优化护肝颗粒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制粒难易、每日服用量、粒度、溶化性为指标,综合评价护肝颗粒成型工艺.结果:佳成型工艺条件搭配为浸膏粉、可溶性淀粉(1∶1.5),浸膏粉水分含量应当小于3%,用60%乙醇润湿.制粒过程顺利,粒度均匀.结论:本成型工艺可为生产提供依据.

  • 护肝颗粒中茵陈等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贾忠;马继忠;周红梅;谢斌;杨军

    目的:优化护肝颗粒中茵陈等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含量为提取工艺筛选指标;以挥发油转移率、包合物收率为包合工艺评价指标;并通过薄层色谱检测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结果:挥发油佳提取条件搭配为:6倍水,浸泡1 h,提取6 h;β-环糊精包合佳工艺为:挥发油-β-CD(1∶6),50℃包合1 h.薄层鉴别表明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结论:本法确定的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可为其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 护肝颗粒对低水平ALT慢性乙型肝炎的降病毒作用

    作者:张双喜;王维琼

    目的:观察护肝颗粒对于低水平谷丙转氨酶(ALT)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护肝颗粒治疗,时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 < 0.01);对照组治疗后ALT,HBV-DNA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 > 0.05).2组治疗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2组治疗后HBV-DNA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护肝颖粒具有肯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 CHB患者应用护肝颗粒结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黄群;辛小恩;刚永桂

    目的:探讨护肝颗粒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CHB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护肝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24、48周,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ALT、AST及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身目发黄、胁肋胀痛、皮肤瘙痒、腹胀、倦怠乏力、纳差、大便溏滞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肝颗粒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初治CHB患者对于保护患者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 护肝颗粒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忠

    目的:研究护肝颗粒对模型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0.12%氯仿-花生油溶液经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肝损伤模型,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肝脏指数.结果:高、中、低剂量护肝颗粒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提高其SOD活性,降低其MDA含量及肝脏指数.结论:护肝颗粒对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护肝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凌辉伦;余琳;刘军;张伊

    目的:优选护肝颗粒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绿原酸与干浸膏、五味子甲素为指标,对护肝颗粒水、醇提取工艺进行试验和考察.结果:确定佳提取条件为乙醇量8、8、8倍,回流3次,每次1 h.结论:筛选得到护肝颗粒乙醇提取较为理想的工艺参数,验证试验结果稳定.参数可以重复.

    关键词: 护肝颗粒 提取工艺
  • 护肝颗粒治疗各型肝炎76例

    作者:曼琼;吴晶;牛晨霞;王园;贾忠

    目的:观察护肝颗粒治疗各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葡醛内酯、肌苷片、白蛋白及促肝细胞生长素等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护肝颗粒,1袋/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显著降低(P<0.05)。结论:护肝颗粒治疗各型肝炎疗效较好,可较好改善肝功能。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肝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王捷;王轶睿

    目的:采用RP-HPLC法建立护肝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乙腈-0.1%磷酸(16:84),Thermo-Scientific ODS-C18(250×4.6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30℃,流速为1.0mL· min-1.结果:绿原酸在2.616~26.1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27%(n=9,RSD=0.6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易行,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作为护肝颗粒中绿原酸质量评价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