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智龙运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经验

    作者:张建宾;张智龙

    张智龙教授临证多年,精研经典,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急重症,疗效显著。文章介绍了张智龙教授运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痛证因神机失用,神不导气,气滞血瘀而为痛,治法重在调其心神,以神导气,令气易行,气行痛止,以“调神为主为先,通经为辅为用”为治疗痛证的基本原则,选水沟、内关及耳穴神门为基础方,辨证施治,精穴疏针,临证常收桴鼓之效。

  • 经皮肤未梢神经损毁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倩烨

    目的 探讨经皮肤末梢神经损毁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肤未梢神经损毁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经皮肤未梢神经损毁术治疗之后,其中显效患者8例(26.67%),好转20例(6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5例(16.67%),好转13(43.33%),无效12例(40.00%),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疾病时,可以采用经皮肤末梢神经损毁术治疗方法,能有效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夹脊穴位注射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作者:黄桂英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为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留下顽固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皮肤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者。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生后遗痛神经痛的可能性越大。其疼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加口服加巴喷丁治疗4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 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西安

    目的 对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阿霉素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中方便选取该院对象80例为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根据其入院就诊顺序均分为各组40例患者:对照组用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用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阿霉素注射治疗;将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为VAS、PSQI评分分别为(2.13±0.41)分、(2.01±0.47)分,各症状积分分别为(0.32±0.12)分、(0.35±0.22)分、(0.34±0.23)分、(0.34±0.32)分,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显著降低、临床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接受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阿霉素注射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使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睡眠质量亦随之提升.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意义

    作者:张辉;张昕;施海峰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痛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复合加巴喷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及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较佳.

  •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特色护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芦辛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使用中医综合疗法和特色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使用止痛和营养神经治疗方式,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增加中药口服和针灸拔罐治疗,结合专科护理,单疗程15 d,两组均进行2个疗程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是90.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是73.3%,治疗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结合特色护理比西医常规治疗的效果突出,临床中获得的治疗效果也更加理想。

  • 针刀为主"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云雷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联疗法",即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的综合方法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进行系统治疗.结果:临床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结论:"三联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中药汽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护理

    作者:罗笑

    带状疱疹后遗痛是指患带状疱疹后,皮疹消退,而皮下神经痛长期不消,短则数月,长达数年,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1],而目前各种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一般.

  • 行间穴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文新

    从行间穴的针灸应用与文献记载中认识到,该穴得气容易,清泻力强,具有疏肝、利胁、调肠道、治疝气等功效,并据以应用于肠道激惹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痛证等疾病的治疗.

  • 刺血拔罐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期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蓓洁;陈煜;王祥瑞

    目的 综合应用药物联合刺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头面部带状疱疹(HZ),并与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2例急性期头面部HZ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外用药).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1周、2周、3周、5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睡眠影响指数(SIS)评估睡眠质量.结果 两组组内各时间点间疼痛VA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两组的治疗均有效.治疗前两组间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和5周,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间SIS两两比较,治疗组除了治疗后3周与治疗后5周外,对照组除了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3周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SIS明显降低,两组的治疗均有效.治疗前两组间S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和5周,治疗组的S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刺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头面部HZ更有效,且经济、易推广.

  • 中药汽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42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维丹;李云儿;陈芬娟

    带状疱疹后遗痛(PRN)是带状疱疹常见也是难治疗的并发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06年3月~2008年2月我院运用中药汽疗的方法治疗躯干部PRN,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3.8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5个月.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42~69岁,平均51.2岁,病程2~14个月,平均6.2个月.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具有可比性.

  •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冰清;高铁梅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A组,n=20)和罗哌卡因组(对照组,B组,n=20),采用VAS评分法评分尺评分,VAS<3分停止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后2 h,1 d,5 d,10 d及90 d VAS评分.结果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组的治疗次数分别为(3.5±1.0)次及(4.1±1.2)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h,治疗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两组VAS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5 d,10 d及90 d,A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B组,两组VAS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镇痛维持时间较长,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罗哌卡因治疗,值得推广.

  •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周翎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是气血同治之方.王氏认为瘀证的发生,与气血关系为密切.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治血必与理气相联,理气又常与祛瘀相结合,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行气祛瘀之功效,该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组成.其中桃红四物汤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理气以助活血化瘀,桔梗与牛膝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使清气得以上升,浊气得以下降.综观全方,立法严谨,气血兼顾,升降共用,通调气机,实为行气活血之良方.笔者近年来应用本方治疗外科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通督和络"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维克

    目的:观察利用"通督和络"法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选取30例带状疱疹后遗痛的病例,经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按照"通督和络法进行针刺治疗.结果:25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随访半年无复发,5例病人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睡眠、工作.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痛利用通督和络法进行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 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卢炳益

    目的 比较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及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0例,作为跟踪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和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两组治疗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止痛药、外用抗菌素软膏涂抹.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d后的患者感觉到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检测到的疼痛评分(NRS)和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在治疗3周之后二组根据二组患者治疗的上述判定标准,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 d后,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的患者感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检测疼痛评分(NRS)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低于对照组.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周之后,治疗组的病人病况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 揿针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刘爱霞;黄勇

    揿针属于浅刺法的皮内针.临床运用得当可增强疗效.揿针是对毫针的延伸治疗.揿针通过浅刺且皮下埋针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的疼痛感觉和延长针刺的效应时间,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和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在保证、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揿针节约了患者的看病时间,同时缩短了疗程,而且针刺方法安全,痛感轻,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笔者运用揿针结合各种针法治疗临床上常见病症,常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