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程为平百会丛刺法治疗癃闭的经验

    作者:李军;程光宇

    程为平教授现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日本广岛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为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创头项分区针法治疗脑、脊髓、周围神经疾病,并广泛用于内科、妇科等病症.程为平教授在临床上运用头项针丛刺法治疗癃闭34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 丛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

    作者:韩海俊

    作者自2003年至2006年,运用针灸丛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远期疗效尚属满意,兹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500例患者均来自本诊所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80例,女220例;年龄小16岁,大85岁;病程短3天,长25年.临床一般分3度:①膨出;②突出;③脱出.

  • 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敏;王婧;时国臣;郑琦;高霞

    目的:观察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予以头部或颈部丛刺,并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远端腧穴进行针刺;对照组予以口服预防性药物阿米替林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能够较好的改善慢性紧张型头痛,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方法。

  • 头穴丛刺配合颈部中药熏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作者:戴晓红;张宏伟;陈秋欣;邹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颈部中药熏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穴丛刺配合颈部中药熏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头针治疗.治疗20天后,观察两组病人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配合颈部中药熏药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头晕症状,降低复发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 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DNF、p75NTR表达的影响

    作者:田嘉琦;董晓红;王悦阳;韩玉生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 NT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线栓法复制MCAO/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针刺组大鼠采用头穴丛刺法进行针刺干预,在再灌注后2h即开始针刺,每12 h针1次,连续针刺10次.各组大鼠在末次针刺干预后30 nin,取出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B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及p75 NTR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BDNF及p75 NTR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针刺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p75NT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著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法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75NTR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 项丛刺治疗眩晕1 5例

    作者:杨青

    丛刺法是指用多针齐刺1个或1组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或加强治疗效果的一种刺法.丛刺法实际上是传流的扬刺法在现代的发展,它较之扬刺法用针更多及刺激范围更大.

  • 丛刺拔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周新宇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肱骨外髁征候群、肱骨外髁骨膜炎、肱桡关节外侧滑囊炎、网球肘等.肱骨外上髁部是前臂伸肌群起点,由于肘、腕反复用力、长期劳累或用力过猛过久,使前臂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点处,受到反复的牵拉刺激,造成该部组织部分撕裂、出血、扭伤而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有时还可以导致微血管神经束绞窄及桡神经关节的神经炎等.肱骨外上髁炎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上部疼痛,有时疼痛会向前臂外侧放射;病情较重者,可反复发作,疼痛为持续性,致使全身无力,甚至持物掉落.

  • 头部分区丛刺法的特点及临床举隅

    作者:程为平;原田俊英;王庆武;马莉

    头部分区丛刺法是将头部分成额、顶、颞、枕、项五个区域并在各区域进行丛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该法是依据场代谢学说、中枢神经系统在头部表面的功能定位、传统经络学说和临床经验而建立的.

  • 头针丛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观察

    作者:王晨;郑祖艳

    目的 观察头针丛刺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配合针刺双侧舞蹈震颤控制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治疗.治疗30 d后分别观察两组总有效率、震颤评分,且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电话随访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震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电话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针丛刺法配合针刺双侧舞蹈震颤控制区治疗特发性震颤相对单纯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疗效较佳.

  • 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李崖雪;黄晓媛

    目的 观察头针丛刺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脑梗死,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果与结论 头针双区丛刺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总有效率达94%.治疗后两组对比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流速具有显著差异(P<0.05).从观察指标得出头针丛刺法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脑梗塞 头针 丛刺法
  • 电项针加头针丛刺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30例

    作者:朱冬梅

    目的:观察头针(丛刺法)、项针(完骨穴、风池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针刺、头针针刺及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丛刺、电项针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为指标,综合评定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无明显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对照组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项针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并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

  • 论丛刺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胡晓红

    1丛刺的产生<灵枢·官针>篇详述了治疗痹证的齐刺、扬刺两种针法.其曰:"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齐刺的操作方法是在病痛正中先刺1针,并在两边各刺1针,3刺齐用.齐刺用于病变范围小而部位较深的痹证."扬刺者,正纳一,旁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扬刺的操作方法是在病痛正中刺1针,在病变周围上下左右各刺1针.扬刺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余曾师从成都针灸推拿专科医院黄芸老师,他在临证治疗中灵活运用齐刺和扬刺两种针法,并针对痹证日久、病变范围大、病位较深的痹症,特别是痹证急性期,在<内经>齐刺和扬刺基础上,创立了丛刺针法,其操作方法是:在痹证局部正中先刺1针,并于上下左右各深刺1针,再于外围直刺4~5针,针尖微指向痹痛中心.因针数较多,聚如草木丛立状,故取名丛刺.

    关键词: 丛刺法 针刺 痹证
  • 项丛刺治疗颈性眩晕2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青

    笔者近年来,采用项丛刺治疗颈性眩晕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大67岁,小37岁;病程长10年,短2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