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消除艾滋病歧视调查及干预

    作者:栾兴玉;吴音;程彬;王岭梅;董荔;黄志刚;周月琴

    目的 通过对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艾滋病歧视情况调查,进行消除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综合宣传并评价其宣传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采用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设计的关于艾滋病歧视态度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并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职业防护技能、相关伦理与道德、不歧视的相关政策的培训干预,干预前、后收回有效问卷各500份.结果 医务人员已经掌握了一些艾滋病防治知识,经过培训其正确率得到提高,其正确率由干预前的93.0%,提高到干预后的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态度客观存在,经干预,其不歧视率由干预前的49.8%,提高到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干预明显消除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但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消除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歧视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综合医院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可通过领导支持,科教、医务和护理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分次培训,以提高培训率.

  • 艾滋病病人就业歧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

    作者:孙士东;徐鹏;琚腊红;何慧婧;吕繁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在就业中的歧视情况调查,了解其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在7省(区)对2 432例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业歧视中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42.1%的调查对象报告既往遭受过就业歧视,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x2=24.922,P<0.001)、年龄小(x2=141.829,P<0.001)、文化程度高(x2=93.516,P<0.001)、未婚(x2=114.193,P<0.001)、学生(x2=112.897,P<0.001)、吸毒和男男感染(x2 =73.182,P<0.001)、检出时间早(x2=42.749,P<0.001)等因素易导致就业歧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者(OR=1.204,95%CI:1.079~1.343),未婚者(OR=1.506,95% CI:1.197~1.896),待业/失业者(OR=2.187,95%CI:1.577~3.032),企业员工/个体户(OR=1.692,95% CI:1.253~2.285),学生(OR=1.844,95%CI:1.066~3.190),经吸毒途径感染(OR =2.211,95%CI:1.772~2.759),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OR=0.249,95%CI:1.926~3.313)报告更易遭受就业歧视,年龄越大者(OR=0.767,95%CI:0.697~0.844)遭受就业歧视比例越低. 结论 应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降低就业歧视,进而逐步达到消除就业歧视的目标.

  • 消除歧视,提供关怀,防治艾滋病

    作者:陈静;易著文;鲁建云;左成忻;向亚萍;黄进华

    艾滋病的流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在全球范围内及中国,HIV感染情况非常严峻.当今,艾滋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被各国政府、医学专家及大众广泛关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对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总体预后十分有利.

    关键词: 艾滋病 歧视 关怀
  • 中国乡镇医生精神疾病知识以及对精神病人态度的调查

    作者:王慧莹;杨放如;张杰;刘海洪

    目的:本文旨在调查乡镇医生对于精神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他们对于精神病人的态度,并分析与两者相关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知识调查问卷(MHKQ)、病例分析问卷(CAQ)以及态度调查问卷(APMDQ)对340名湖南省乡镇医生进行调查.结果:知识调查问卷的正确率为74.1%,平均误诊率为41.8%,对精神病人的歧视率为64.5%.其中乡镇医生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距离歧视程度比对精神病患者能力低估的歧视更为严重.结论:乡镇医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对精神疾病误诊率高,并对精神病患者存在歧视.

  • 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杨;李泽;林丹华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自尊在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中的共同中介作用.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的386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查.结果:①受教育程度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的歧 视要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新生代农民工;②在加入社会支持、自尊两个变量后,歧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系数不再显著(β=-0.05),同时和单独考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时相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部分影响效用为自尊所中介.结论:歧视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为歧视→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相比,自尊是更为核心的中介变量.

  • 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杨;陈舒洁;林丹华

    目的:考察系统家庭环境在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广州、福州三地的386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查.结果:①受教育程度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新生代农民工.②新生代农民工系统家庭环境可划分为良好家庭环境和不良家庭环境两种类型.③系统家庭环境在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中发挥调节作用,其中良好家庭环境组中歧视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的绝对值为(|β|=0.03,P=0.68);不良家庭环境组中歧视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的绝对值为(|β|=0.44,P<0.001).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消解歧视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 有偿献血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的质性研究

    作者:蔺秀云;方晓义;林丹华;赵俊峰;李晓铭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有偿献血艾滋病感染者(Paid Blood Donors with HIV/AIDS,PBDWH)面临的歧视表现特点、造成的影响和形成因为.以及如何减少歧视.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5名PBDWH、8名包括干部、教师、医生和社区工作者等人员进行了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然后转录成文字并对转录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①有PBDWH遭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歧视,歧视主要表现在被周嗣人拒绝和被社会隔离上;②歧视严重影响了PBD-WH对感染艾滋病事实的告知、日常生活、甚至导致一些PBDWH选择自杀;③歧视形成的因为上,除了艾滋病具有传染性外,PBDWH的贫穷、艾滋病症状也是重要因为.结论:PBDWH受到了很大的歧视,增加对艾滋病的宣传可减少歧视.

    关键词: PBDWH 歧视 质性研究
  • 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蔺秀云

    目的:考察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2201个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年轻流动人口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着一定的歧视态度,表现为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隔离、疏远和排斥态度;已婚、年龄大于25岁以及初小文化的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更强;艾滋病知识、高危性行为和抑郁情绪与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艾滋病知识变量后,抑郁情绪仍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β=0.08). 结论:应关注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歧视态度,有效的艾滋病歧视消除活动应聚焦在艾滋病知识和抑郁情绪缓解等因素上.

  • 艾滋歧视研究进展

    作者:严谨;肖水源

    艾滋(AIDS)歧视,也称为艾滋(AIDS)相关歧视,是指对HⅣ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有关的个人、群体、社区的歧视.艾滋歧视被认为是阻碍艾滋病有效预防的大障碍.本文从艾滋歧视的测量、理论框架等,对艾滋歧视进行综述.

  • 角色扮演法对护生歧视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影响

    作者:陈璐;汪健健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运用于护生的教学中对其歧视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12月在本科实习的护生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实习期间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将2015年1月~7月的护生36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常规带教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带教。在2组护生实习前后分别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进行调查,比较2组护生实习前后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结果实习前,2组护生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习后,实验组隔离维度和危险维度得分较对照组具有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能力维度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带教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显著降低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程度。

  • 艾滋歧视与护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严谨;韩扬扬;刘化侠

    目的 研究护士的艾滋歧视及其与护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长沙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艾滋歧视量表、护理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650名护士参与了问卷调查,返回有效问卷619份.619名护士的艾滋歧视得分为(50.3±7.8)(总分85),护理行为得分(101.4±15.6)(总分124).两者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r=-0.54).结论 长沙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艾滋歧视处于中等水平,降低护士艾滋歧视水平,可能有利于改善护士的护理行为.

  • 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歧视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龚建兵;吴传东;周俊;刘向华

    目的 探讨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歧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661例公众采用方便抽样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亚组的量表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量表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661名公众的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总分(2.06±0.62)分,隔离、危险及能力维度评分分别为(1.17±0.41)、(2.18±0.79)及(1.64±0.63)分.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的隔离维度的评分与类别、性别、文化程度及与患者的接触程度有关(P<0.05);危险维度的评分与类别、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的接触程度及生活联系程度有关(p<0.05);能力维度的评分与参加过精神疾病知识讲座、与患者的接触程度有关(P<0.05);总分与类别、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的接触程度及生活联系程度有关(P<0.05).结论 类别、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的接触程度及生活联系程度是影响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歧视程度的重要因素,政府及医疗机构应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知识讲座,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病耻感,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 从医疗技术层面分析"乙肝歧视"的原因

    作者:雷建华;杨旭;贺达仁

    目的占我国总人口近1/10的群体受到"乙肝歧视",已经对正常的社会发展构成危害.本文从医疗技术层面分析了"乙肝歧视"问题发生和存在的原因.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途径的理论单一性与事实上的多元化是主要原因,疫苗的推广仍不能完全阻断乙肝传播和感染HBV后预后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人们的担忧.由于抗HBV治疗进展缓慢和护肝治疗无大的突破,人们对可能发生的HBV感染更多地采取了躲避的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乙肝歧视"问题的发展.

  • 正确认识乙型肝炎,消除对乙型肝炎病人的歧视

    作者:王晓兰;张晓霞

    本文针从乙型肝炎病人受到社会歧视出发,通过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认识来消除对乙型肝炎病人的歧视.

  • 某校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受贬低/歧视的感知状况调查

    作者:徐晖;李峥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受贬低、歧视的感知状况.方法 运用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对北京某医科大学护理本科1~4年级的277名学生进行对精神病患者受贬低、歧视情况感知的调查.结果 144名护理本科生认同人们会看不起精神病患者,216名护生认同大部分人不愿意和患过精神病的人做好朋友,194名护生认同很少有人会雇用精神病患者为他们服务,158名护生认同人们对待精神病患者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不同年级、有无精神科临床见习经历和有无学习过精神科护理专业课程的护理本科生,其对精神病患者贬低/歧视态度的感知状况不同(P<0.001).结论 具备一定精神科专业知识、与精神病患者有过直接接触的护理本科生对患者存在消极认识.因此有必要对此开展相应的干预,针对性的反歧视项目值得探讨和研究.

  • 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与其接触患者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魏国英;林建葵;潘胜茂;赵春阳;周英

    目的:了解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及其接触程度,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护生一般情况调查表、歧视精神病患者评估量表及与精神病患者接触程度量表对12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总均分、社会隔离及能力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护生对精神病患者歧视态度与接触患者程度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应通过各种渠道增进护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和了解,端正护生对精神病患者的积极态度,减轻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

  • 歧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方映娜

    目的 了解社会、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现状,为寻求消除歧视,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按照保密、知情同意的原则,对在我科住院的17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8%的艾滋病患者感受到歧视,社会支持系统不足94%,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的58.8%.结论 消除歧视,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态,为患者建构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 江西省铅山县某铜矿社区中老年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效果

    作者:李振雄;罗雅凌;徐梅仙;暨丽敏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模式,提高其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减少其对艾滋病的歧视。方法分组采取同伴教育或专家教育进行宣传教育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调查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0%(115/405),歧视比例为76.05%(308/405),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5%(1/405)和0.49%(2/405)。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14%(280/405),歧视比例为62.96%(255/405)。其中专家教育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更明显,同伴教育组艾滋病歧视比例下降更明显(χ2=16.36,P=0.00)。结论江西省铅山县某铜矿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艾滋病的歧视比较严重。专家教育在艾滋病认知的提高,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歧视态度的转变方面各有优势。

  • 某社区HIV/AIDS社会歧视现状分析

    作者:农全兴;林新勤

    目的 通过对HIV/AIDS受到社区相关歧视分析,探讨建立社区关怀和支持体系、减少社会歧视,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社区居民35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58名进行调查,分析城市社区对HIV/AIDS相关歧视现状特征.结果 城市社区对HIV/AIDS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31.1%的人认为感染艾滋病与不良道德品质有关;52.9%的人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应该继续工作或学习;16.7%的人对艾滋病持害怕态度;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亲戚朋友继续交往的为40.0%;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共同生活的为15.7%;主张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应该被隔离的为36.0%.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艾滋病反歧视的宣传,通过减少社会歧视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关键词: 艾滋病 歧视 态度 行为
  • 同伴教育在医院护生艾滋病反歧视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陆秀萍;韦敏頔;韦靖;杨红叶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医院护生艾滋病反歧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实习护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某医院2013-01~ 2014-01实习护生24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实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接受常规教育和同伴教育.干预前后对护生的相关知识、相关态度及护理意愿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在相关知识、护理意愿方面的得分显著提高,相关态度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在对医院实习护生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中的效果明显,可作为针对实习护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的常规教育模式.

200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