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孙桂芝从毒热论治肿瘤标记物经验

    作者:王逊

    通过肿瘤标记物数值高低的表达,可以尽早发现肿瘤的产生、发展、转移,判断疗效和如何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化验血液、尿液或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标记物可为医生选择有效地治疗方案提供帮助.而且在当前新的靶向药物的治疗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孙桂芝教授通过研究肿瘤标记物并采用西为中用的学术观点,把肿瘤标记物称之为"毒",从毒热论治肿瘤标记物,在辨证的基础上,对不同部位的肿瘤标记物升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清热解毒药进行有效的治疗.

  • “以效证因”消痈溃得康治疗胃溃疡胃毒热证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刘林;王垂杰;郑洪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黄煜;姜巍;白光;李玉锋;汤立东;李岩;王辉;马乾章

    目的:明确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效证因”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阐明“毒热”的辨证求因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试验药为具有清热解毒、消痈生肌功效的中药新药消痈溃得康颗粒,对照药选用溃疡胶囊.双盲、双模拟方法给药6周,观察主次要症状,并进行量化评分综合疗效判定,进而采用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6.9%(10/144),总有效率为91.0%(131/144).两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疗效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单项症状与基线差值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胃脘灼痛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 d末优于对照组(P<0.01).泛酸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14d末优于对照组(P<0.01).急躁易怒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嘈杂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5).口干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口苦症状改善:试验组用药28 d末优于对照组(P<0.01).舌苔改善:试验组用药42 d末优于试验组(P<0.05).单项症状分值变化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脉象变化:试验组在治疗前、用药14 d末、28 d末和治疗后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治疗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可显著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证因”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胃毒热证的辨证要点为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腐或腻,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

  • 胃溃疡活动期“毒热”创新病因的系统研究

    作者:郑洪新;王垂杰;王文萍;才丽平;傅海燕;曲怡;周学文

    目的:课题以研究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毒热”病因理论为突破口,以建立中医病因学研究方法为途径,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疗效机制为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医病因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中医胃脘病“毒热”病因理论研究、中医“毒热”实验病因学研究、“毒热”病因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毒热”病因的中药干预验证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通过病例对照设计,581例胃溃疡活动期83.3%为毒热证;266例浅表性胃炎13.3%为毒热证,从而确证胃溃疡活动期“毒热”为多发、常见病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辨证求因要点包括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胆汁反流、炎症因子增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经300例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证候积分愈显率86.62%,胃镜愈显率80.29%。改良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验证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中药复方疗效确切,并阐明其生物学机制。结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以痈论治”胃溃疡活动期的新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疗效显著。

  • 胃溃疡“毒热”病因中医证治文献研究

    作者:肖景东;周学文

    胃溃疡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原因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周学文教授通过对胃溃疡病因病机的长期研究,总结出胃溃疡的“毒热”病因理论,认为“毒热”病因是中医胃溃疡形成的主要病因。周学文教授“以痈论治”胃溃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通过古医籍中相关文献,探寻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指导意义。

  • 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舒世敏;田大户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在四肢的缺血性坏死,以下肢多见,故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征: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等.本病一旦发生,则发展快、病情重,治疗较为棘手,其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人的40倍,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脱疽范畴.近年来笔者以中医辨证为阳虚、阴虚、毒热致络脉瘀阻3型治疗本病,获较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 胃脘痈古今辨证论治探讨

    作者:程程;柏树纲

    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系统收集整理了历代与胃脘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了梳理与研究.热毒壅盛、血败肉腐成脓是胃脘痈的主要病机,“热毒”为其关键的致病因素,在治疗上应以清热排脓、解毒除湿、补中益气为诊疗原则.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将现代医家对内痈的治疗及对热毒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进行探讨.

  • 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

    作者:汤立东;王垂杰;周学文;李慧臻;时昭红;董爱民;于庆功;姜巍;白光;李玉锋;马乾章;李岩;黄煜;刘林;王辉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茵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刑,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茵的根除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杆菌的分级量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分析集(FA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2.7%(64/150),总有效率为94.0%(141/150);对照组分别为6.7%(10/150),87.3%(13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根除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 真菌作为消化性溃疡的内痈“毒热”因子的检测分析

    作者:黄竹青;郑剑玲;齐贺;傅纪婷;王垂杰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寄居的真菌,了解作为“毒热”因子的胃黏膜真菌的菌种多样性,及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集消化科就诊患者胃镜钳取的胃黏膜标本,共63人,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用玉米TWEEN80培养基进行真菌孢子形态学检查,用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序列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方法(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分析真菌菌种多样性.结果:分离培养真菌32( 32/63,50.8%)株,经ITS序列RFLP法鉴定白色念珠菌31株,光滑念珠菌1株.真菌阳性率与病理诊断成正相关(r =0.263,P=0.027),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学历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寄居的真菌存在多样性,且真菌阳性率与病理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

  • 胃溃疡的中医辨治新思路

    作者:姜巍;王垂杰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其癌变的发生率约为1%~3%.大量文献表明中医药在胃溃疡的个性化治疗及预防、治疗、抗复发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各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极大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 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

    作者:肖景东;周学文;XIAO Jing-dong;ZHOU Xue-wen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病因消化道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周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创新中医病因学说,提出"毒热"理论,认为"毒热"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以痈论治,采取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法,为治疗本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 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毒热证)胃黏膜组织中三叶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垂杰;王辉;李岩;姜巍;李玉锋;白光;周学文;刘延梅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三叶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分别给予消痈溃得康颗粒及溃疡胶囊治疗,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三叶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疗后与疗前,三叶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疗后与疗前比较,三叶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后三叶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明显提高胃溃疡活动期患者组织学三叶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起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由此得出"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

  • 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经验

    作者:姜永帅;姜树民

    通过侍诊脾胃病专家姜树民教授,总结出其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认为本病因肝胆毒热之邪,逆行于胃,灼伤胃络所致.临床常见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等证.治疗大法为:清利肝胆、化腐生新、和胃化浊、疏肝理脾.

  • 从毒热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9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传科;王营营

    目的 观察从毒热论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辩证属毒热内盛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水煎剂+尼美舒利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胶囊+别嘌醇,治疗1个疗程(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积分、症状缓解时间、血尿酸(UA)、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 2组疼痛NRS评分无明显差别,但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治疗组患者血清尿酸、血沉、CRP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治疗组及对照组止疼效果相当,但能缩短疼痛时间,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尿酸,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起到控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