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与分析

    作者:宫济武;贾丹丹;刘燕明;林东;聂志杨

    目的 调查北京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基本情况,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由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指派检查专家携带质控品对输血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记录输血从业人员在检测前、中、后的技术操作过程以及应用的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及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本次现场检查比室间质评的合格率低,部分实验室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质控品的检测;实际操作与本实验室制定的质量文件不一致;55.9%的一级医院和25.6%二级医院仪器、设备设施、流程布局无法满足临床输血工作需要;部分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应对急诊能力差,单独分析问题能力不强;检测过程记录和结果填写欠规范.结论 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实验室检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应加强改进和提高.

  •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保存条件的研究

    作者:于洋;马春娅;冯倩;陈鑫;关晓珍;张晓娟;陈麟凤;林子林;潘纪春;张婷;骆群;汪德清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血液标本资源,建立自制室内质控品技术.随机选取24名A型RhD阳性的健康献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析因设计方法,根据使用抗凝剂种类、是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以及标本每日室温存放时间,将24个标本随机平均分成8组,将所有盛装标本的试管盖帽后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小时或2小时.分别在保存的0、7、14、21、28、35天测定所有标本的ABO、RhD血型(记录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IgM抗B抗体效价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计算其增量值.结果表明:使用ACD-B抗凝剂并添加MAP红细胞保存液,每天室温放置1小时(A2B2C1)组标本的红细胞损伤小,各时间点FHb浓度及其增量值均低(p<0.01),35天时FHb浓度仅为(245.1±84.5)mg/L.保存过程中A抗原、D抗原及IgM抗B抗体反应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A2B2C1方案制备出性能相对稳定、可有效保存的能够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的改良全血室内质控品.

  • 规范化开展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控

    作者:屈英晓

    规范化开展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文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品的选择、运输、分装、保存及应具有的格局、结果分析及失控解决方案等诸多方面,来探讨正规实施室内质控的必要性和方法.

  •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建立

    作者:金莉

    输血前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称作输血相容性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了献血者及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检测,受血者的抗体筛查检测,以及受血者和献血者之间的血液交叉匹配试验,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直接关系着输血的安全[1]。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是很重要的,然而如何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却是更加重要的,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室内质量控制实验来监控检验过程的有效性和重复性。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建立,就是为了确保检测质量,就是为了保证输血相容性一系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终让临床用血更加安全有效。现就我科如何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的建立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去借鉴和帮助。

  • 北京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宫济武;刘燕明;周航;林东

    目的 了解北京市输血相容性检测现状,规范输血检测管理,建立室间质评方案,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参考国外质量评价方案,对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测定、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等检测方法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03~2005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检测质量和管理意识逐步增强.检测方法趋于合理化,操作过程与检测试剂的应用逐渐规范,检测水平逐步提高.结论 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有利于发现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不断提高输血科(血库)的检测水平,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首都医科大学全日制临床检验本科专业临床输血技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原则和课程结构模式的探讨

    作者:谭延国;张岩;邱艳;纪宏文;聂秋燕

    输血科或血库担负着及时为急诊抢救和常规治疗患者提供安全血液供应的重要任务,而输血科医生则在其中起到了枢纽作用。目前,多数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校期间未接受过与其所从事输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教育,执业素质良莠不齐。故在医学院校开展临床输血课程势在必行。首都医科大学自2010年增设临床检验系本科以来,便开展了《输血技术学基础》这门课程。本课程利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市血液中心的独特资源,从课程设计到教学的实施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原则和课程结构做一介绍。

  •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自制及应用探讨

    作者:汪维

    目的 利用输血科现有血液样本资源自制室内质控品,监测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完善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选取A、B、O、AB型血液样本各10份,同型混合后离心,分离血浆备用;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与CPDA保养液等量混合备用;选取ABO同型Rh (D)阴性血液样本1~2份,经确认后,与CPDA保养液等量混合备用;IgG抗-D血清采用商品化试剂.各型血液的红细胞和血浆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血清学验证试验,符合血清学反应格局,且质控红细胞与标准血清凝集强度达4+、质控血浆与相应红细胞凝集强度为2+,方作为室内质控品使用.结果 通过本实验室的长期实践和完善,证实该法自制可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室内质控品的要求,所制备质控品能满足4~6周使用.结论 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可充分利用血液样本的资源优势,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制备合格的室内质控品,且制备原料来源稳定、经济可行,适宜各实验室选择开展.

  • 2015年3次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疑难结果分析

    作者:徐荣华

    目的: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2015年3、6、9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三次输血相容性室间质控品检测,并进行方法比较与分析判断,提高实验室输血前检测质量水平。方法依据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要求,疑难质控品检测的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判断正确结果、总结与讨论。结果3次检测中的疑难质控品结果均与卫生临检中心标准结果一致。结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检测时,须注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及结果的分析,为临床提供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的血液输注。

  • 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丁琴丽;赖蜜;邱芳

    目的:探讨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方法:7 268份需输血的临床标本,分别用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及手工法对这7 268份标本分别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①血型鉴定: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的一次性判读准确率为99.79%(ABO血型)和100%(RhD血型).试管法检测准确率为100%(ABO血型)和100%(RhD血型).②交叉配血试验: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配血不相合21例,凝聚胺法配血不相合17例.③不规则抗体筛查: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检出不规则抗体28例,凝聚胺法检出不规则抗体23例.结论: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可以替代手工法应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其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安全可靠,而且敏感性高,可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适合在输血科推广应用.

  • 规范化开展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对室内质控的影响

    作者:黄友珍

    规范化开展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室内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关乎输血者生命健康.本次研究对输血相容性室内质量控制品角度分析,旨在提升输血相容性检测水平,分析室内质控的重要性.

  • 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室内质控品的制备与可行性分析

    作者:郑妍;王文婷;穆士杰;杨世明;王琛;谢霞

    目的:探讨利用基层输血科现有资源配制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室内质控品,建立符合本实验室的质控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6配制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并与商品化室内质控品结果比较,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与商品化质控品在批内稳定性及重复性检测、批间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批间差小,抗原抗体反应稳定性好,可以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 参加四川省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体会

    作者:陈宇宁;陈华根;刘冰;许颖

    目的:通过参加室间质评来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检验实验室每位工作人员的能力,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有效.方法:对发放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定型,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样品进行检测并按时回报结果.结果: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定型,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监测常规检测工作的质量,促进临床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更加规范,达到了临床输血更加安全有效的目的.

  • 参加全国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分析与体会

    作者:夏爱军;穆士杰;张献清;张秋会;张小乐

    输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输血前输血相容性检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首要前提,输血相容性检测包括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Rh血型测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其各项操作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输血安全.室间质评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回报结果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也称为操作能力验证,它是确定某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室间比对.笔者2008、2010-2011年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所有参加的质评项目全部取得100%的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 建立安全有效的输血信息管理

    作者:孙楠;魏迎;温转;吴学工;李捷

    输血是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它涉及的部门、人员、程序、环节多,任何一个细节的差错与失误,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体系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临床输血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中主要的环节;同时输血科也是连接医院、患者、血站的纽带和桥梁.作为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必须准确地进行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并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科学有效管理检测的结果信息,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我科室引进了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全自动加样检测仪器,并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的联合网络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Blood Transfusion Information System,TIS),将先进的自动化仪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系统之中,对于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排除人为误差,起到实现临床用血快捷、准确、安全、高效的作用.

  • 2012年大连市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评价

    作者:王旻;毕晓琳;邓雪莲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督导评价,进一步规范检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方法以现场检查和发放自制室间质评样本检测方式对大连市62家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进行评价。现场检查包括设备、试剂、开展项目、操作规程和记录5个方面;室间质评项目包括ABO正、反定型,Rh(D)血型,受血者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5项。结果督导评价合格医院42家,不合格20家;仅1家医院因未开展抗体筛查项目检测而判为现场检查不合格;二级医院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率高(42.3%);正、反定型和 Rh (D )定型试验符合率为100.0%,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不符合率分别为82.0%、77.4%。结论在保证相对固定人员配置同时加强培训提升检测人员鉴别分析能力是目前提高大连市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措施。

  • 基于JCI和ISO15189标准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的体会

    作者:陈卓瑶;黄钰君;林淑仪;黄映红;伍绍国

    目的:建立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医学实验室认可(ISO15189)标准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按照JCI和ISO15189的要求,制订并审核输血相关的文件,以PDCA (P‐plan ,计划;D‐do ,执行;C‐check ,检查;A‐act ,处理)循环管理为执行方法以持续改进不规范的状态。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纳入日常质量控制管理和监控,每月汇总和分析,持续改进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结果建立了基于JCI和ISO15189标准的输血管理制度,通过实际运行和持续改进,顺利通过了JCI和ISO15189的初审及复审。结论临床输血相容性的质量控制准确与否贯穿于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不断改进,使实验室规范化和检测过程标准化,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杨立涛;施绿苹

    目的 通过分析2年来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对其发放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科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工作2年来,参控项目无论单项还是总体项目的检测都与标准结果一致,连续2年取得了各个项目均为满分的好成绩.结论 开展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可不断提高输血工作人员的检测水平,保证输血安全.

  • 大连地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回顾性调研分析

    作者:毕晓琳;李宁;梁晓华

    目的 调研本地区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情况,建立本地区临床输血管理模式.方法 2012年对本地区64家医院从输血科(血库)基本建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评价.结果 输血科(血库)基本建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三方面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46.88%、61.95%、92.20%.结论 医院应加大输血科(血库)建设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输血行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制备技术优化与性能评价

    作者:于洋;马春娅;冯倩;陈鑫;关晓珍;张晓娟;陈麟凤;林子林;潘纪春;张婷;骆群;汪德清

    目的 优化自制输血相客性检测室内全血质控品制备技术,检测其保存过程中综合性能指标的变化,确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保存期限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多人份采集时问≤10 d的B型RhD阴性健康献血者标本.将其混合后离心留取上清血浆,再将混合浓缩红细胞分成2组,MAP组:使用MAP红细胞保养液洗涤2次;Saline组: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将2组洗涤后的红细胞分别与MAP红细胞保存液、对应混合血浆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选择商品化IgG抗-D试剂做抗-D效价测定,确定出现后1个2+凝集强度的稀释倍数,并按照此稀释倍数分别在2组质控品中填加相应体积的IgG抗-D.将2组混合悬液分装在硬质塑料试管中盖帽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h,分别在保存的0、35、42、49 d检测质控品标本红细胞与标准抗一B的凝集强度、IgM抗-A与反定A细胞的凝集强度、IgG抗-D与RhD阳性O型红细胞的凝集强度、上清液中Na+、K+、LDH、乳酸、FHb浓度、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及质控品中细菌繁殖情况.结果 保存过程中2组质控品红细胞B抗原、IgC抗D抗体反应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IgM抗A抗体反应活性虽出现波动(P<0.01=,但凝集强度变化均在1+范围内;2组质控品K+、乳酸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明显增高(P<0.01=,但保存35、42d时2组各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质控品FHb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但相同保存时间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保存49 d时MAP组和SaLine组FHb浓度分别为(857.1±301.5)mg/L和(595.3±334.9)ms/L,与保存0d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MAP组部分质控品FHb浓度已经超过中度溶血标准(1 000 mg/L);2组质控品保存末期(≤42 d)红细胞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并形成棘突,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组质控品保存过程中都未见细菌生长.结论 本室采用2种方法自制的全血质控品质量无明显差异,保存期都能达到42 d,且管间差异小、抗原抗体反应活性稳定,能够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的相关要求,适合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推广.

  • 规范化输血相容性检测路径的应用研究

    作者:毕晓琳;李宁;于宇;于卫建;叶萍;高艳;汪艳;杜斌;韩放

    目的 研究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路径,规范我市输血相容性检测程序.方法 对我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共计1 000份病例,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输血相容性检测路径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 实施输血相容性检测路径后,在检测前准备、检测过程控制以及血液发放阶段,不合格率均明显降低,各项指标经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化输血相容性检测路径的建立,使我市医疗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对保证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