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士琦;田素红;牛春华

    目的 探讨三丙烯微球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首先实施超选择插管对肝肿瘤供血动脉用碘化油和化疗药物的混合乳剂进行肿瘤微循环血管栓塞,再用直径500μm~700μm的三丙烯微球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透视下观察血流明显减慢或血管铸型时停止.再插管至脾动脉下极,用直径500μm~700μm的三丙烯微球进行超选择性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脾栓塞量60% ~ 70%,术后第1、3、7、14、30天分别化验血常规,术后每月做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随访,查AFP及肝功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AFP下降,WBC术后24h,30例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其中有22例患者白细胞数值在正常范围;术后7天,29例WBC基本正常、只有1例略低于正常.PLT术后24h PLT有3例可见升高、27例未见明显改变;术后7天PLT显著升高20例,10例已经基本正常.术后30天CT复查肝肿瘤直径均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内碘油完全沉积18例,沉积≥80%9例,沉积≤10%3例;脾实质梗死面积达70% 11例、60%9例、50% 10例.结论 三丙烯微球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性能安全可靠,在栓塞肝脏肿瘤组织的同时栓塞部分脾动脉,使门静脉高压降低,升高了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作者:谭国胜;郭文波;张冰;庄文权;陈伟;杨建勇

    探讨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69只健康雌性豚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2)、UAE组(n=45)及假手术组(n=12);UAE组内再随机分为A1、A2及A3 3个亚组(每组n=15)。UAE组动物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双侧UAE术,术后A1及A2组各死亡1只,终各入组14只,其余动物生存状态正常。假手术组经子宫动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动物均于排卵期获取子宫标本:A1、A2及A3组动物分别于UAE术后7~15d、16~30 d及31 ~45 d内获取子宫标本;假手术组、对照组于术后16~30 d内获取子宫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子宫标本内膜基底层的微血管,计算MV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A2组MVD均低于对照组、假手术组[(9.64±2.48)条/视野、(14.36±2.73)条/视野比(18.44±3.20)条/视野、(17.63±2.71)条/视野,均P<0.05];A2组的MVD高于A1组,而A3组的MVD(17.15±2.87)条/视野亦高于A2组(均P<0.05)。对照组与假手术组、A3组的MVD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AE术后子宫内膜的MVD在一定时期内有所下降,这可能对内膜容受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随着栓塞后时间延长,MVD数量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陆小华;朱小庆;储玉山;张玉宇

    目的 探讨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行TACE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接收的肝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TACE治疗中使用碘油栓塞,联合组使用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栓塞,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甲胎蛋白(AFP)、肝功指标水平,并对1、3、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7.21±6.3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42±6.36)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65±4.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位(18.69±4.3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55%)与联合组(9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可使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肿瘤缩小明显,远期生存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应用三丙烯微球对豚鼠子宫肌瘤模型行子宫动脉栓塞的实验

    作者:谭国胜;杨建勇;郭文波;向贤宏;范惠双;侯昌龙

    背景: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对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基础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系统尚不完善.应用新型栓塞剂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操作的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尚未查到.目的:实验设计了以三丙烯微球进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子宫动脉栓塞的可行性验证.方法: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组;盆腔动脉铸型组10只,用于行盆腔血管铸型术,了解雌性豚鼠子宫动脉起源、行程、长度、直径及分支等解剖学特征;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法诱导子宫肌瘤模型建立,并行双侧子宫动脉微球栓塞的技术研究及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由髂内动脉发出,主干和弓状支的血管直径分别为(O.350±0.022)mm及(0.160±0.012)mm.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豚鼠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40~120μm及100~300 μm三丙烯微球的用量分别为(0.040±0.005)mL和(0.017±o.002)mL.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肌瘤成模率达75%.病理切片可见子宫动脉弓状支、浆膜下二级分支及部分三级分支动脉内均有栓塞微球存在.子宫肌层增厚,肌瘤结节处细胞呈栅栏状或编织状排列.栓塞后肌瘤缺血坏死明显,子宫肌层及内膜无缺血坏死病理改变.说明应用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术具有可行性,栓塞效果良好.

  • 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膜血管的影响

    作者:谭国胜;郭文波;向贤宏;张冰;陈伟;杨建勇

    背景:子宫动脉栓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但对于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的有何变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至今少有文献报道。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6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及子宫动脉栓塞组(n=45),子宫动脉栓塞组动物应用三丙烯微球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组再随机分为 E1,E2及 E3三个亚组(n=15),分别于子宫动脉栓塞后7-15 d,16-30 d及31-45 d内获取子宫标本。
      结果与结论:常规病理染色显示豚鼠子宫动脉一级分支、浆膜下动脉支及子宫肌层微小动脉血管内均可见大小不等栓塞微球分布。子宫动脉栓塞豚鼠子宫内膜基底层微血管密度 CD34在子宫动脉栓塞后降低,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0.05);而子宫动脉栓塞豚鼠子宫内膜基底层微血管密度CD105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增加,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提示随着栓塞后时间推延,新生微血管数量显著增加,基底层微血管密度有逐渐恢复趋势。

  • 三丙烯微球栓塞肾动脉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国庆;虞希祥;肖池金;施振静;施昌盛

    目的 探讨三丙烯微球的动脉栓塞效果、不良反应及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8只.A组用三丙烯微球(300 ~ 500 ?滋m)栓塞右肾动脉;B组用聚乙烯醇(PVA)颗粒(300 ~ 500 ?滋m)栓塞右肾动脉.两组于术后1、4和8周分别随机抽取6只动物行肾动脉造影复查,并取肾脏行病理检查.结果 两组栓塞后组织形态改变相似,在复通率、误栓率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栓塞时间为(11.4 ± 2.1)min,B组为(29.2 ± 4.3)min,A组栓塞时间明显较B组缩短(P < 0.05).A组栓塞后血管周围炎症反应均较B组低(P < 0.05),栓塞血管相符率较B组高.结论 三丙烯微球与PVA颗粒动脉栓塞效果相似,安全有效,但三丙烯微球比PVA颗粒操作简便,可预见性强,组织相容性好,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栓塞剂.

  • 三丙烯微球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巨块型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雷鸣

    目的 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巨块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治疗的3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在6个月内行1~4次介入治疗,末次治疗4周后行多层螺旋CT (multiple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记录分析临床疗效及栓塞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共行介入治疗112次,完全缓解4例,占11.1%;部分缓解25例,占69.4%;稳定4例,占11.1%;进展3例,占8.3%.总有效率为80.6%(29/36),临床受益率为91.7%(33/36),9个月、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7%(33/36)、83.3%(30/36).患者术后24~72 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出现顽固性呃逆1例,胸腔积液3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本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作用,Ⅲ(Ⅳ)级白细胞减少9例,占25.0%;中性粒细胞下降6例,占16.7%;血小板下降3例,占8.3%,以上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毒性相关死亡.结论 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方案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安全可靠,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 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乏血供大肝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鸣;马宪芬;刘强

    目的 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乏血供巨块型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5例乏血供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对照组采用碘化油栓塞,化疗均采用GEMOX方案,6个月内分别行2~4次介入治疗,所有病例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个月的肿瘤活性病灶长径变化情况,以及每次治疗后的累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行介入治疗94次,总有效率53.1%,疾病控制率为87.5%;对照组治疗111次,总有效率27.3%,疾病控制率为51.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肾功损害、骨髓反应等临床症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较对照组轻,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乏血供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在乏血供巨块型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鸣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在乏血供巨块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乏血供巨块型肝癌患者均接受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治疗,分别在6个月内行2~4次介入治疗,末次治疗4周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分析栓塞次数、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栓塞相关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共行介入治疗97次,CR 3例,PR 20例,SD 5例,PD 4例,总有效率71.9%,疾病控制率为87.5%。9个月、1 a总生存率分别为90.6%、75.0%,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结论三丙烯微球联合TACE方案治疗乏血供巨块型肝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蔡恒毅;郭贵海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微球栓塞组、联合栓塞组及碘油栓塞组,给予相应的TACE治疗,两两比较各组间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 TTP)及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进行生存期分析;比较各组第1次治疗前后1个月肝功能、白细胞变化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发生率差异。结果:各组间TTP、生存期分析、肝功能及白细胞变化、并发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栓塞组与联合栓塞组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别与碘油栓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丙烯微球在TACE中应用是安全的,可延长患者至疾病进展前治疗间期,但不能延长TTP及生存期。

  • 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探索

    作者:陈燕浩;李家平;谭国胜;殷云志;张树桐;金朝林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入组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 = 22)与对照组(n = 34),试验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比较两组间疗效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肝区重度疼痛与呕吐症状病例数试验组少于对照组,而发热病例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与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 三丙烯微球和碘油栓塞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西洲

    目的:比较三丙烯微球和碘油栓塞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三丙烯微球组(n=64)和碘化油组(n=64),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周期、基因表达量以及血清中肝癌细胞活力指标、正常肝细胞损伤指标.结果:肝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数目高于碘化油组(P<0.05),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少于碘化油组,miR-126、miR-195、RND3的含量高于碘化油组,cyclinD2、cyclinE2、cyclinD1、CDK6、miR-128a的含量低于碘化油组(均P<0.05);三丙烯微球组患者血清中肝癌细胞活力指标AFP L3、GP73、TK1、sB7-H3、AFU以及正常肝细胞损伤指标GPT、GOT、OCT、GLDH、PNP的含量均低于碘化油组(P<0.05).结论:使用三丙烯微球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调节miRNAs及靶基因表达、减轻正常肝细胞损伤.

  • 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士琦;牛春华;陈晖;陈俊卯;田素红;李燕

    目的:评价三丙烯微球(Embosphere)作为动脉栓塞剂的栓塞性能,观察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化油进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用碘油化疗药物混合乳剂进行肿瘤微循环血管栓塞,再用直径500~700μm的Embosphere微球2~4ml栓塞肿瘤供血小动脉,透视下观察血流明显减慢或血管铸型时停止.每隔一个月进行肝脏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随访,查AFP及肝功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组50例患者经过2~5次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随访5~36个月,其中2例肿瘤小于5cm的患者经过3~4次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肿瘤临床治愈,AFP正常,超过3个月疗效评价CR.29例经过2~5次治疗临床症状好转,肿瘤缩小,AFP下降明显均在20~500μg/L,超过3个月疗效评价PR,17例患者肿瘤较大,经过治疗后肿瘤无明显变化,疗效评价NC,2例患者为肿瘤巨大,伴有肝内多发转移,经过治疗肿瘤仍有进展,疗效为PD,有效率(CR+PR)为62%,获益率(CP+PR+NC)为96%.结论:Embosphere微球作为一种新型栓塞材料在原发性肝癌动脉栓塞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性能优越,值得推广和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