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玄归滴丸的成型工艺设计研究

    作者:贾新梅

    目的 确立玄归滴丸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建立L9(34)因素水平表,从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药液温度、滴距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滴丸的熔融方式、成型状况以及沉降速度为观察指标,筛选佳滴制工艺.结果 用聚乙二醇(PEG)4000为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却剂,采用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2,药液温度75℃,滴距5 cm,滴入120 cm长的冷却剂中,所制成的滴丸外形圆整、光滑,无拖尾,无气泡产生,圆整度好,且大小均一.结论 确定方案A3B3C1为滴制玄归滴丸的佳成型工艺.

  • 苦参碱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苏春梅;杨红;梁翠茵

    目的 建立并优选苦参碱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滴丸制备过程,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以熔融液的保温温度、滴制速度、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苦参碱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讨论影响滴丸成型、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的其他因素.结果 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4、药液温度90~95℃、滴制速度60滴·min-1,为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的滴丸成型率高.结论 此实验的制备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苦参碱等滴丸产品的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

  • 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考察

    作者:李永盛;吴梅佳;蒋杉杉;黄绳武

    目的:根据蟾酥有效成分难溶于水、血药浓度波动大、易产生毒副作用等特点,将蟾酥与灵芝联合应用后制成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改善蟾酥的副作用.方法: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硬脂酸为基质,利用熔融法制备复方蟾酥缓释滴丸.以滴丸滴制情况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滴丸成型因素.以圆整度、丸重差异及释放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为药物-基质(1∶2),PEG4000-硬脂酸(5∶1),熔融温度80℃,滴距8 cm,冷凝液管口温度50 ~5℃;缓释滴丸在体外释放达12 h,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结论:优选的复方蟾酥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能够使蟾酥的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符合临床治疗需要.复方蟾酥缓释滴丸的释放更接近于non-Fickian扩散,其释药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两者的结合.

  • 计算机辅助成像分析法在微丸圆整度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俊;周寅;曹志娟;赖顺果;裴元英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的成像分析平台,分别考察市售的空白丸芯和自制的GBE微丸的圆整度.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成像分析法.结果空白丸芯和GBE微丸的纵横比(AR)值分别为1.16±0.09,1.14±0.09(n=25),形状因子(eR)值分别为0.56±0.12,0.62±0.14(n=25).结论该方法能够直观、简便地评价微丸的圆整度,所制备的GBE微丸圆整度较好.

  • 速效心痛滴丸生产工艺参数的设计

    作者:王友萍

    目的 研究影响速效心痛滴丸生产的各种因素,确立佳生产工艺.方法 以滴丸丸重合格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以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甲基硅油为冷却剂,以内径为2.5mm、壁厚为0.5mm的滴头,20~25滴/min的速度滴入120cm长的冷凝筒中,采用梯度冷却,所得滴丸的丸重合格率高,成型好,成品率高.结论 采用该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速效心痛滴丸的生产.

  • 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的研究

    作者:夏海建;张振海;贾晓斌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考察药物的分散状态和体外释放度,优化制备工艺.方法 以聚乙二醇4000(PEG4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GM)为载体材料,采用固体分散体方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以圆整度和质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滴丸成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优化缓释滴丸处方以雷公藤红素、GM和PEG 4000按质量比1∶3∶7组成,药料温度80℃,滴速20滴/min,滴距5 cm,冷凝液温度15℃.缓释滴丸中药物以非晶形存在,该缓释滴丸12h的大累积释放率可达91.2%.结论 所制得的雷公藤红素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 舒胸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倪健;阎萍

    目的研究影响舒胸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立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圆整度和丸重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1 mm、外径为6.1 mm的滴管,20~30滴/min滴入120 cm长的冷却柱中,采用梯度冷却(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40 ℃~50 ℃、10 ℃~30 ℃、O℃~4℃),所得滴丸的圆整度和丸重好,成品率高.结论该制备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舒胸滴丸制备.

  • 清开灵滴丸滴制过程工艺研究

    作者:朱云秀

    目的:建立清开灵滴丸滴制过程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丸重差异和圆整度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清开灵滴丸滴制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正交实验设计的三个因素中,滴口径影响显著(P<0.01),冷却液温度及滴速的影响较显著(P<0.05).结论:佳工艺条件为:冷却液温度为14~16℃,滴口径(内/外)为1.8/3.2mm/mm,滴速为45d/min,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 柴胡滴丸的成型工艺与优化

    作者:李亚琴

    目的:确立柴胡滴丸的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平均丸重、变异系数和其圆整度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基质的选择,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结果:柴胡滴丸佳成型生产工艺是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3:1.结论:.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 应用图像分析优化微丸挤出滚圆工艺参数

    作者:方昀;张钧寿;周建平

    目的:建立图像分析对微丸形态学的评价方法,优化双氯芬酸钠微丸挤出滚圆制备工艺.方法:以微丸粒径和圆整度参数为响应值,32析因设计滚圆转速、滚圆时间对微丸形态的影响,研究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滚圆转速提高所得微丸粒径减小,圆整度提高.滚圆时间对粒径无显著影响.在滚圆转速22Hz,滚圆时间8 min的优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得粒径在800~850 μm,eR>0.48的微丸.结论:应用图像分析法直观、简捷地优化了挤出滚圆工艺.

  • 联苯双脂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亚琴;潘欣

    目的对滴丸剂型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与结果通过对联苯双脂滴丸制备过程的试验,确定了联苯双脂滴丸的重量、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讨论了影响滴丸成形、丸的圆整度和丸重差异的因素.结论该制备工艺适用于滴丸剂型的工业化生产.

  • 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苏春梅;梁翠茵;张念;杨红;李琳

    目的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为基质,研究氯霉素耳用滴丸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对氯霉素耳用滴丸制备过程的实验,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以药液的保温温度、滴制速度、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讨论了影响滴丸成型,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1:3、药液温度为80~90℃、滴制速度为50滴/分,为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的氯霉素耳用滴丸成型率高.结论此制备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仅适合于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也同样适合于其他滴丸产品的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

  • 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苏春梅;张念;梁翠茵

    目的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基质,研究苯巴比妥滴丸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对苯巴比妥滴丸制备过程的实验,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以药液的保温温度、滴制速度、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讨论了影响滴丸成型、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1:5、药液保温温度为90~95℃、滴制速度为50drops·min-1,为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的苯巴比妥滴丸成型率高.结论此制备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仅适合于苯巴比妥滴丸的制备,也同样适合于其他滴丸产品的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

  • 川丹滴丸的成型工艺与优化

    作者:李恒富;张小波;周忠汉;马小兵;王世贵

    目的:探讨川丹滴丸的佳成型工艺,便于工业化生产。方法:应用滴丸机生产川丹滴丸,以丸的圆整度、丸质量、丸质量变异系数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因素对比筛选佳工艺。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3:1)为基质,液体石腊为冷却剂,将滴丸机制冷温度调至6℃、油浴温度调至82℃,药液温度82℃,滴盘温度88℃,滴距8 cm,管口温度调至50℃,滴速每分钟80滴,制得的滴丸圆整度好、重量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结论:优化的工艺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操作性,制备的川丹滴丸质量稳定,便于制剂生产。

  • 抗病毒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金京龙;陶华明;程东岩;王隶书

    目的:优选抗病毒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效实验为考察指标,对处方中药味粗提物进行精制,制得抗病毒有效部位.以圆整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出合理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结果:采用90%乙醇温浸对粗提物进行精制,制得的有效部位药效明显优于原胶囊.以PEG4000:PEG6000(1:1)混合作为基质,二甲硅油为冷却剂,药物与基质以1∶3配比,料温为80℃,冷却温度为5℃,滴口内外径为2.0 mm/2.4 mm,滴口距冷却液面为4 cm,滴速30滴/min为佳滴丸成型工艺.结论:由本工艺制得的抗病毒滴丸,外观性状好、崩解度较好、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