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黏蛋白-1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高卓;唐芳兰;卢美松

    近年来,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很多不孕不育方面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但是在IVF-ET过程中,种植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是限制IVF-ET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在受精卵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处在非容受期,所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种植窗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黏蛋白-1(MUC-1)的研究证实,其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种植的过程,主要作用是表达于细胞表面发挥屏障作用,阻止受精卵着床.综述MUC-1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的相关报道,可为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中药盆宁颗粒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作者:周倩茹;陈梦燕;汪明德

    目的 探讨盆宁颗粒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盆宁颗粒组(23例)和对照组(15例),盆宁颗粒组给予盆宁颗粒(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赤芍、当归、制乳香、制没药、三棱、莪术、皂角刺、丹参、柴胡、细辛、黄芪、穿山甲)105 9/次,2次/天,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5g,1次/天,甲硝唑片0.5g,2次/天,连用1周;两组治疗结束后均随访0.5年.应用宫腔镜技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内膜形态,并定点活检,分析炎症内膜中黏蛋白-1(mucin-1,MUC-1)、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er-1α,HIF-1α)的表达情况.从临床症状、宫腔镜表现、病理分析、分子水平4个方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盆宁颗粒组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为91.3% (21/23)高于对照组[60.0% (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宁颗粒组减少子宫内膜间质内淋巴浆细胞CD38浸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盆宁颗粒组显著降低HIF-1α表达量,增加MUC-1的表达量,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宁颗粒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明显,且较单纯西药抗生素为优.

  • 黏蛋白MUC-1在人胚胎胃黏膜发育中的阶段表达

    作者:苏丽英;王慧娟;张雷;李陈莉

    目的阐明MUC-1在胎儿胃黏膜的表达特点,探讨MUC-1与胃上皮分化的关系. 方法应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9~30周胎儿胃黏膜的发育以及MUC-1在不同时期的表达. 结果胎儿胃黏膜的分化可分为3个不同时期:1.在未分化期MUC-1呈极性分布于早期胃上皮的游离面.2.在分化期MUC-1呈极性和弥漫性分布于中期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3.生长期MUC-1分布于胃底腺上皮. 结论 MUC-1的表达与胃上皮的分化密切相关.

  • 黏蛋白-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继红;李攀;任立群;王虹;姜晶;李馨刚;于艳秋;宓淑芳;王孝信

    目的 研究黏蛋白(mueins,MUC1)-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0例(研究组)和慢性宫颈炎标本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技术及QRT-PCR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MUC-1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中MUC-1的表达程度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且在宫颈管壁浸润深度>3 mm的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浸润深度≤3mm的表达增强(P<0.05);但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癌组织的浸润范围、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 0.05).结论 MUC-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及黏蛋白-1的表达

    作者:沈芳荣;刘明;何影娟;冯亚红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黏蛋白-1(mucin-1,MUG1)的表达及相关意义.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膜MUC1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孕激素受体B亚型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在分泌期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PRB与MUC1表达趋势相一致,PRA与MUC1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MUC1表达的减少与内膜PRB表达变化紧密相关,其表达变化可能是内异症不孕的原因之一.

  • 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胡兆鹏;肖波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数字法抽选35例 NSCLC患者癌组织为观察组,同时病理检查时选择35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 RT-PCR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肺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标本中均MUC1和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观察组中MUC1和PINC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22/35)和57.1%(20/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MUC1和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间无明显差异(P>0.05);MUC1和PINCH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性别差异、年龄、分型、分期等因素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发生与否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MUC1和PINCH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6.9%和73.9%,明显高于未淋巴结转移者;MUC1和PINCH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22.7%(5/22)和30%(6/20),明显低于 MUC1和 PINCH 蛋白阴性表达者的77.3%(17/22)和70%(14/20)(P<0.05)。结论 NSCLC患者癌变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可高度表达,并且淋巴结转移者中,两者表达程度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因此,MUC1和PINCH蛋白可作为NSCLC检测和病情评估的指标,并且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 黏蛋白MUC1与幽门螺杆菌

    作者:崔小强;郭爱华;高玉强;战淑慧

    黏蛋白作为胃肠道黏液层中的重要成员,近年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黏蛋白MUC1参与了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机制,了解黏蛋白MUC1与Hp关系对预防Hp感染和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黏蛋白MUC1与Hp的关系作一综述。

  •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的密度及黏蛋白-1的表达

    作者:徐步芳;孙晓溪;李路;吴煜;高晓红;程利南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及种植因子黏蛋白-1(MUC-1)表达,探讨URM与子宫内膜接受性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URM患者(n=24)及正常生育妇女(n=22)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形态和密度的改变及MUC-1的表达.结果 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的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1);URM患者成熟期胞饮小泡所占比例明显减少;MUC-1在URM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5).结论 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成熟期胞饮小泡数量减少,胞饮小泡总量下降,MUC-1表达下降,提示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

  • 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黏蛋白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的意义

    作者:罗红兰;刘凯;王萍;万鸿;刘静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变异体6(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 6,CD44v6)、黏蛋白1(mucin-1,MUC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确诊的6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7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338.57±51.37)pg·mL-1和MUC1(156.32±34.71)pg·mL-1表达水平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327.68±51.14)pg·mL-1和MUC1(153.56±35.12)pg·m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VEGF(86.91±32.46)pg·mL-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5.14±53.17)pg·mL-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CD44v6、MUC1及VEGF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4v6与MUC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24,P=0.015),与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23,P=0.637),MUC1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1,P=0.008).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低,血清CD44v6和MUC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MUC1分别与CD44v6和VEGF呈正相关,但三者均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等预后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对预后评估无重要意义.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中上皮膜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岳;张志勇;房辉;胡耀杰;吴晨鹏;赵青梅;李雪梅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PTC患者癌组织,连同14例淋巴结转移癌、12例癌旁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M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MA蛋白表达于在胞浆及胞膜/腔缘.胞浆内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80.0%、25.0%、64.8%、35.7%;胞浆内EM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病灶大小有关(P<0.05).胞膜/腔缘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0%、100.0%、44.4%、64.3%;胞膜/腔缘EM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均P>0.05).结论:胞膜/腔缘EMA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桥本甲状腺炎更易发生PTC;胞浆内EMA蛋白表达降低可考虑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筛查的辅助指标之一.

  • 全血异常糖链糖蛋白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郭一凡;隋秀梅;陈薇廷;张圣洁;谭聪慧;唐洁雯;马相颖;张道强

    目的 比较全血异常糖链糖蛋白(TAP)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和糖链抗原153(CA153)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 —2018年9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癌病人161例,正常体检的女性1196例,以及纵向研究的乳腺癌病人24例,比较TAP和血清CEA、CA125、CA153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同时比较161例乳腺癌病人肿瘤标志物异常与正常者全血TAP的差异,以及24例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后TAP表达的变化.结果 TAP诊断乳腺癌病人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血清CEA、CA125和CA153(P<0.01).乳腺癌病人全血TA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t=-35.80,P<0.01).血清CEA、CA125、CA153异常病人全血TAP水平显著高于血清CEA、CA125、CA153正常者(t=-3.01,P<0.01).乳腺癌病人术后TA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术前(t=3.72,P<0.01),但手术前后血清中CEA、CA125、CA15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AP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优于血清CEA、CA125和CA153,可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