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良恶性实性病变MRI动态增强与螺旋CT诊断效能比较分析

    作者:郎岩;孙金锋;霍丙胜;师艳敏

    目的:比较分析肺良恶性实性病变M R I动态增强与螺旋C 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肺孤立实性病变的患者,共60例,同时给予MRI动态增强与螺旋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效能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C T动态增强诊断准确率为83.33%(50/60),M R I动态增强诊断准确率为80.00%(48/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与螺旋CT在诊断肺良恶性实性病变的过程中均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房丹凤;李晓非;陈志安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在TIC曲线中,不同分型的流出型曲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分叶征,不同分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毛刺征以及不规则征不同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虚毒炽证的MRI成像参数明显高于冲任失调证、肝郁痰凝证(P<0.05);冲任失调证的MRI成像参数与肝郁痰凝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征象、血流动力学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血流动力学可以为乳腺癌患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效参考.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结合表观弥散系数在卵巢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明柳;王任国;何志伟;黎家荣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MRI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并测量ADC值.结果 49例卵巢病变患者中,良性39例,恶性10例.3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13例卵巢囊肿,2例卵巢囊肿合并蒂扭转,3例巧克力囊肿,6例畸胎瘤,11例囊腺瘤,1例卵泡膜瘤,1例纤维瘤,2例卵巢脓肿合并输卵管积液扩张;9例恶性病变中,7例囊腺癌,1例浸润性移行细胞癌,1例转移性肿瘤.良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2.53±0.34)×10-3 mm2/s,恶性病灶组ADC值平均为(1.11±0.34)×10-3 mm2/s,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4%、80.0%及89.8%,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为0.86(kappa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ADC值在卵巢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原凌;靳宏星;安颖;赵铭;田蓉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1].Frantz [2]于1959年首次报道了SPTP.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文献曾使用了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囊实性上皮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等[3].2004年WHO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其统一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4].SPTP以年轻女性多见,常见临床症状是腹痛及腹部包块,但近15%无临床症状[5].以往SPTP的诊断率较低,但随着多层螺旋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有所提高[6].SPTP的CT表现由于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笔者将SPTP的临床、CT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试图进一步提高对SPTP的CT征象认识,以提高SPTP的术前正确诊断率.

  •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作者:刘书政;黄韬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分布、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强化、腋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8例乳腺癌病例,手术前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病灶中心、边缘的早期强化率(△SI)以及强化表现.对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31例,以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VD值在肿瘤中心及其边缘的分布,分析MRI△SI与MVD的相关性.根据MRI乳腺癌的强化表现分为边缘强化组、非边缘强化组,结合各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析乳腺癌不同MRI强化形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MVD边缘>MVD中心,△SI 边缘>△SI中心△SI随MVD值增高,△SI与MVD值有明显相关性.MRI边缘强化的11例,病灶边缘部分MVD高于中心部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边缘性强化组20例,虽然病灶边缘部分MVD高于中心部分,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边缘强化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2%(8/11),非边缘强化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5%(7/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VD值的大小和分布与MR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均匀性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特性及其预后.

  • DCE-MRI和DWI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与PS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振强;王冬芳;朱艳丽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PCa患者及30例前列腺增生(BHP)患者临床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终诊断依据,并进行MRI常规、DCE-MRI、DWI检查及血清PSA水平检测,比较PCa及BHP在DCE-MRI中的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及各参数值差异,比较两者在DWI中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差异,并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各诊断参数与PSA的相关性.结果 在DCE-MRI中,PCa和BHP在达峰时间[(69224.14±18245.14)vs(82911.42±26742.37)]、大增强斜率[(231.83±38.15)vs(187.35±39.35)]、信号增强率[(124.29±14.42)vs(101.31±10.24)]以及Ⅲ型SI-T曲线类型病例数(42例vs 3例)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WI中,PCa和BHP在ADC[(0.73±0.21)vs(1.00±0.19)]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0.51±0.08)vs(0.39±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DCE-MRI联合DWI诊断PCa准确度可达91.7%,高于单独使用DCE-MRI(78.2%)或DWI(78.1%),在ROC曲线线下面积中,ADC高于其他指标,且ADC与PAS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0.572,P=0.032).结论 DCE-MRI、DWI在鉴别PCa与BHP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两者可提高诊断准确度,此外,ADC值可作为PAS表达水平变化的支持依据.

  • 磁共振动态增强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袁方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45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扫描,以细针穿刺及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结果 MRI动态增强结合DWI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均较MRI动态增强及DWI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RI动态增强结合DWI可有效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 子宫内膜癌的MRI动态增强检查及临床意义探究

    作者:陈勃;陆雁清;蔡俊

    目的:研究总结子宫内膜癌使用MRI动态增强检查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子宫内膜癌3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MRI动态增强扫描和临床手术病理治疗,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临床病理手术分期检出结果符合程度.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88.57%,子宫内膜癌肿瘤T1W1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相似,难以判断,肿瘤T2W1信号略高.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前使用MRI动态增强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显文;李红;陈德华;张有为;李娜;徐敬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选取的73例女性患者依次行常规MR平扫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H-MRS成像,观察良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和联合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及MRS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良性组流入型和流出型曲线分别为56.76%和10.81%,与恶性组(11.11%、58.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04%、97.26%和94.53%,均明显高于MR平扫组(47.95%、58.91%、4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波谱成像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MRI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德丰

    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10 mm并局限于鞍内的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组织,是临床常见的鞍内肿瘤[1],垂体微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 在 30~50岁,60岁以上少见,10岁以下罕见,女性多见[2-4],常规影像学检查不易显示,检出率较低.

  •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孔祥江;张明军;年卫国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扫描并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平扫18例(64.3%)呈低信号,等信号10例(35.7%).动态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25例(89.2%).结论: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高,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增强方法,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微腺瘤而MRI平扫阴性者,动态MRI应列为常规检查.

  • 肺良恶性实性病变MRI动态增强与螺旋CT诊断效能比较分析

    作者:郑坚

    目的:对MRI动态增强成像在肺孤立性良恶性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室胸部CT发现的48例肺孤立实性病变患者做动态增强扫描,发现良性病变10例、周围型肺癌38例,分别对其病灶的大相对强化比、大强化值进行测量,借助于时间-信号曲线,比较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将其结果 与CT诊断做对比.结果:周围型肺癌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的大强化值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相对强化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态增强诊断准确率79.2%与CT诊断准确率83.3%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MRI动态增强扫描作为鉴别肺部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一个补充手段,大强化值在鉴别肺良恶性病变上有着重要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