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癫痫患儿脑细胞葡萄糖代谢与智商关系的研究

    作者:翟琼香;汤志鸿;陈志红;郝英;曾小璐;张宇昕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脑细胞葡萄糖代谢与智商的关系.方法 对78例癫痫患儿(癫痫组)发作间期采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测定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情况,采用中国修定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并与1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智商进行比较.结果 癫痫患儿语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全智商(Fullscale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低于对照组(P≤0.001),癫痫患儿PET正常组、PET单灶低代谢组、PET多灶低代谢组智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ET异常程度与智商水平呈负相关(-=-0.549,P<0.001),不同半球PET异常,VIQ-PIQ偏差(| VIQ-PIQ |≥15)不同,左半球受损以VIQ <PIQ为主,右半球受损以VIQ> PIQ为主(P =0.004).结论 癫痫患儿智力受损与PET异常有相关性,18 F-FDG PET检查结合智力测试可更好反映脑细胞损伤部位及程度,评估癫痫患儿智商是否受损、损害程度及智商平衡性.

  • 半定量法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作者:苏玉盛;马云川;何冀芳;李德鹏;尚建文;张琳瑛

    目的 利用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半定量方法,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3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改变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再通后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作为细胞移植组(PTCA+支架+细胞移植术),12例作为对照组(PTCA+支架).2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1~2天和术后6个月~1年内行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不同的半定量方法,即目视法、靶心图相减法和心肌葡萄糖代谢值(GMV)比较法,对比治疗前后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的变化,从而间接观察原梗死心肌节段内有代谢活力的心肌的数量变化.结果 (1)30例患者手术均安全.其中28例患者完成了前后两次PET检查,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因患有严重糖尿病,术后复查PET时无法获取满意的图像而退出本次研究.(2)细胞移植组17例患者①目视法观察到有11例(64.71%)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治疗后梗死节段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减少(t=3.543,P<0.05),提示治疗有效;②靶心图相减法观察到14例(82.3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③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观察到12例(70.59%)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治疗后GMV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加(t=2.245,P<0.05),提示治疗有效.(3)对照组11例患者:①目视法观察到有4例(36.36%)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梗死节段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t=1.1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靶心图相减法观察到6例(54.5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内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③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观察到5例(45.4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内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但进行治疗前后GMV的配对t检验的结果为t=-1.2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CA+支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PTCA+支架治疗,从代谢角度分析,该优势可能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心肌再生有关.3种半定量分析方法中,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较传统的目视法和靶心图相减法更为适合临床疗效的评价.

  • 18F-FDG PET与99Tcm-MDP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衍基;卫光宇;余丰文;冯彦林;刘德军

    目的 探讨18F-FDG PET与99Tcm-MDP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肿瘤患者2周内行18F-FDG PET和99Tcm-MDP显像,比较分析两种显像结果.结果 93例肿瘤患者PET和MDP诊断骨转移64例.64例骨转移患者中PET和MDP阳性43例,PET阳性而MDP阴性16例,PET阴性而MDP阳性5例.18F-FDG PET和99Rcm-MDP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2.2%,75.0%(P<0.05);特异度分别为93.1%,79.3%(P>0.05);准确度分别为92.5%,76.3%(P<0.01).结论 18F-FDG PE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99Tcm-MDP显像.18F-FDG PET对骨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帕金森病18F-FDG PET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陈志琳;汪锡金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历来是神经科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目前18F-FDG PET成像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及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和脑代谢之间的研究结果,并对18F-FDG PET成像在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与18F-FDG PET影像学特征研究

    作者:蔡增林;吴方萍;周芯羽;陆武;王蓓;何明利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与18F-FDC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Hoehn-Yahr分级Ⅰ~Ⅱ级早期帕金森患者1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与PD组年龄匹配的对照者2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18F-FDG后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脑断层显像,获得双侧纹状体、丘脑等部位葡萄糖代谢图像,采用目测法对脑各部位的葡萄糖代谢进行判断,应用PET专用软件计算各ROI的18F-FDG放射性核素值,以枕叶为基准,计算脑部各ROI与枕叶的18F-FDG代谢放射性核素值的比值,在此基础上计算脑部各两两比较的<;18>F-FDG代谢比值.结果 早期帕金森组:脑各部结构显示清晰,部分患者大脑皮层显示轻度脑萎缩;大脑皮层示踪剂分布相对均匀,左右对称;皮层下各神经核团显示结构完整,清晰对称;1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18F-FDG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有16例可见脑内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分布异常,占88.89%,非对称性纹状体放射性减低14例(77.78%).其中5例为双侧减低,患者的双侧纹状体放射性计数进行半定量比较,发现运动障碍肢体对侧(脑病侧)纹状体尾状核,小脑比值为1.12±0.31,另侧(脑健侧)1.38±0.28,病侧与健侧脑相应区域相比下降,差异显著(t=2.64,P<0.05);壳核/小脑比值分别为1.22±0.28和1.46±0.22(t=2.86,P<0.01).结论 PET显像有助于早期发现亚临床期PD患者纹状体功能改变,可提高早期PD诊断的准确性.PD患者18F-FDG PET显像显示尾状核与壳核团的不对称性代谢减低改变,利用局部ROI的半定量分析方法 ,能反映出纹状体功能,有助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并更为客观地评估病情和病程.

  • PET-CT脑3D显像在癫痫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华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脑3D显像对致痫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癫痫患者13例,皆行18F-FDG脑三维PET显像,通过目测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均行EEG检查,其中2例行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12例行脑MRI或CT检查.结果 (1)13例中,PET阳性表现为低代谢灶者检出率为92.3%(12/13例),明显高于EEG和脑MRI/CT(分别为92.3%、69.2%、33.3%,χ2分别为14.3、35.0,P均<0.01).单病灶检出率PET明显高于EEG(分别为61.5%和38.4%,χ2=23.1,P<0.01).与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相比较,PET对致痫灶的检出灵敏度为95%,定位准确性为89%.结论 18F-FDG PET在致痫灶的检出及定位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引导癫痫外科手术及放射定向治疗方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PET-CT 脑3D显像在癫痫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华;李淑荣;李英华;刘文倩;陈海龙

    目的:研究18F-FDG PET脑3D显像对致痫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癫痫患者13例,继发性癫痫4例,原发性癫痫9例.皆行18F-FDG脑三维PET显像,通过目测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均行EEG检查,其中2例行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12例行脑MRI或CT检查.结果:PET阳性表现为低代谢灶者检出率为92.3℅(12/13例),明显高于EEG和脑MRI/CT(分别为92.3℅、69.2℅和33.3℅,χ2分别为14.3和35.0,P均<0.01).单病灶检出率PET明显高于EEG(分别为61.5℅和38.4℅,χ2=23.1,P<0.01).与皮层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图(DEEG)相比较,PET对致痫灶的检出灵敏度为95℅,定位准确性为89℅.结论 18F-FDG PET在致痫灶的检出及定位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引导癫痫外科手术及放射定向治疗方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帕金森病相关脑葡萄糖代谢模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简;林春颖;左传涛;王坚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极大推进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理解.对帕金森病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和运动症状相关的异常葡萄糖代谢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客观工具可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的评估等,为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提供有效的临床生物学标记物.

  • FDG PET在鼻咽癌分期中的作用(26例评估分析)

    作者:黎功;郑静晨;于金明;付政;刘森;赵献光;韦光胜;陈少卿

    [目的]探讨18F-FDG PET在评价鼻咽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且经B超、X线胸片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了PET/CT或PET检查,与同期的CT图像比较,并对PET的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检查.[结果]FDG PET与CT对原发肿瘤的评价方面没有差别;FDG PET改变了26例患者中5例患者的N分期,其中3例患者的N分期由N3b改为M1.[结论]FDG PET在检查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方面比CT更敏感.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对鼻咽癌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功;郑静晨;于金明;付政;刘森;赵献光;韦光胜;陈少卿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成像术(18F-FDG PET)评价鼻咽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2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在实施适形放射治疗前、后进行PET/CT或PET检查,将PET的结果与同期的CT检查结果比较,分析PET的检查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放射治疗前PET检查改变了4例病人的N分期;放疗后PET检查原发灶SUV≥4.0者证实为肿瘤残留;CT显示肿瘤残留而大SUV≤2.5者证实为肿瘤纤维化.[结论]PET与CT相比较在对原发肿瘤的检测方面没有差别;但是PET在检测淋巴结方面比CT的敏感性高,而且PET对检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的准确性高于CT.

  • 喉鳞状细胞癌移植瘤18F-FDG摄取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作者:徐鸥;王亚波;单春光;张林;李晓明

    目的:探讨18F-FDG摄取和肿瘤内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10只成瘤裸鼠随机分为Hep-2组和HIF-RNAi-Hep-2组,每组5只.对两组动物进行18F-FDG PET扫描,计算移植瘤T/N比值.PET扫描结束,剥取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Hep-2组和HIF-RNAi-Hep-2组肿瘤PET显像均清晰、明显,经统计学分析,2组动物移植瘤T/N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内癌基因HIF-1α、Glut-1和VEGF在Hep-2组表达明显,在HIF-RNAi-Hep-2组HIF-1α表达明显减弱,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lut-1和VEGF在HIF-RNAi-Hep-2组高表达,与Hep-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移植瘤18F-FDG摄取和肿瘤内部癌基因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其中糖酵解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18F-脱氧葡萄糖PET对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并放疗后肿瘤残留的价值

    作者:陈应瑞;李伟雄;林映如;陈龙华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治疗后残留的判断靠CT或MRI有时是很困难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这方面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肿瘤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临床疑肿瘤残留患者同期行18F-FDG PET和CT/MRI检查,后诊断结合手术后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18F-FDGPET显像阳性12例,阴性11例,其中3例为假阴性.9例CT/MRI未能确定肿瘤残留,PET显示其中7例FDG异常浓聚,2例FDG摄取缺损;8例CT/MRI诊断为肿瘤残留者PET显示FDG异常浓聚.18F-FDG PET显像检查的准确率为87.0%(20/23),而CT/MRI检查的准确率为60.9%(14/23),前者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18F-FDG PET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残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CT和MRI能更好的提供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 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刘靖;徐亮春;孔令山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则可获得较好的疗效.18F-FDG PET通过对组织进行代谢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具有重要作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远高于其它检查手段,特别是在对纵隔淋巴结的检查中,18F-FDG PET可以依据组织代谢率的高低检出CT检查中为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灶,并可排除CT检查中因体积增大误认为转移的淋巴结.同时由于18F-FDGPET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观察全身情况,有利于发现远处转移,因而18F-FDG PET对远处脏器转移的评估也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