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庭医生制团队参与糖尿病前期患者管理的研究

    作者:朱秀国;徐先锋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内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有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进行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主要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及干预2年,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及主要临床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和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G、LDL)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参与管理和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的效果,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 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实践

    作者:沈志萍;夏伟民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对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个站点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确立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全科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角色与程序,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施1年后老年人中医体质知晓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中医药保健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对社区服务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71.3%提高到95.0%( P<0.01)。结论:以家庭医生制为核心、中医全科团队参与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 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的风险管理探索

    作者:潘燕君;张晓文;赵燕

    为不断深化社区卫生全科服务理念与深入试试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本服务中心进行风险管理评估,预见可能的困难,避免矛盾发生,有效提高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的社会满意度,通过风险管理评估,有效提高了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加大力度推行家庭医生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定点医疗,社区首诊,分级诊疗,逐级转诊”.

  • 探讨家庭医生制社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性

    作者:赵伟

    目的:研究并探讨家庭医生制社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性。方法于2014年9—10月,在该社区某居委家庭医生的有效签约高血压对象中,随机选取10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医生制社区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家庭医生制社区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以及血脂。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以及血脂均有所下降(P<0.05),但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家庭医生制社区干预模式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体重,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家庭医生工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

    作者:张涛;宗文红

    本文结合闸北区家庭医生制信息化建设实践,系统阐述了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环境下,家庭医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应用效果,通过对院内家庭医生工作管理系统和院外家庭医生移动工作站的使用,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化支持.系统建设经验对各地深入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路径与逻辑阶段分析——基于上海长宁的经验

    作者:芦炜;张宜民;梁鸿;赵德余;李妍婷;刘姗姗;黄蛟灵

    家庭医生制度的探索具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超越当前发展阶段的改革会因缺乏根基土壤而难以长期为继,容易陷入“为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误区.本文通过系统化总结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探寻出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中遵循的基本政策脉络,即完善硬件设施、转变功能定位、创新服务模式、搭建协同平台、构建动力机制五个螺旋式上升的逻辑阶段,以期能对各地家庭医生制度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家庭医生制服务质量控制追踪管理的探讨

    作者:程东英;高明;茅静雅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以辖区内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向导,以辖区内老年人、慢性患者、育龄妇女、学龄儿童、精神患者、民政补助的伤残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宁波市政府的具体要求,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对家庭医生制服务质量的控制和追踪管理,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只有对签约居民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把控,才能进一步提高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程度,引导更多社区居民找自己熟悉的社区医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后,更能方便群众,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新格局.

  • 推行家庭医生服务的瓶颈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申美霞;杨兴平;郑文新

    目的:通过深圳市福田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于2011年11月1日~12月1日通过调查问卷及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深圳市福田区1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目前福田区家庭医生服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家庭医生团队建设不断加强、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有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但存在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居民不信任,居民传统的医疗观念及卫生政策不配套也影响了新模式的推行。结论: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工作目标,完善细化工作内容,加强家庭医生人才培养与培训及家庭医生责任服务模式的宣传、科学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绩效评估等。

  • 我国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荣荣;李晓春

    目的 为探索我国家庭医生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解决下沉医疗服务,缓解大医院看病负担等问题,促进社区首诊制、双向诊疗制,推动我国家庭医生制的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对我国家庭医生制服务现状进行一定的概述,重点对多个试点存在的问题进行辨证分析,再总结分析出合理化对策.结果 我国家庭医生制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质和量的发展突破,但是在服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结论 通过探索,针对不同的问题,本研究借鉴大量文献和学者的观点,提出选择适宜的服务模式、重视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建设、落实配套政策、普及全社会对家庭医生制的认识等合理化对策建议.

  •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对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的调查

    作者:陈先辉;孙国平;王家骥;景孟娟;孙静钗;黄鸿;周小彦;罗建业;伍旭炽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及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及满意度,为改善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深圳某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脑卒中患者或家属开展调查.结果 调查共发放491份问卷,有效问卷483份.按是否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分为签约组和未签约组,2组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疾病情况及居住方式等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t=2.54)、家庭收入(x2 =8.39)、医疗保险类型(x2 =84.62)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年龄(58.94 ±7.66)岁小于未签约组(63.86±7.16)岁,家庭收入和医保覆盖率优于未签约组;对未签约组进行分析显示未签约原因前三位为“不了解”41例,“社康中心医疗设备不足”17例,“医生技术水平有限”15例.对签约组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满意率84.08%、技术满意78.98%,主动服务满意率63.06%,医患沟通满意率47.13%;签约组84.28%的患者希望家庭医生能与专科医生一起,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低,与其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不了解和现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不健全有关,应加大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广,改进现有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为患者及社区居民服务.

  • 居家舒缓疗护护理提升患者家属应对能力评价——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研究

    作者:陈涛;胡雪英;陈越

    目的 对居家晚期肿瘤患者家庭进行舒缓疗护护理模式干预,评价患者家属疾病应对能力,以寻求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舒缓疗护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8月,在上海市长桥社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比较本社区58例晚期肿瘤患者家庭接受舒缓疗护团队的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家属的疾病应对能力及患者舒适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家属舒缓疗护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8.62%上升至干预后55.00%,生活护理能力知晓率由17.24%上升至67.50%,舒适度知识知晓率从17.24%增长到67.50%,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由干预前123.28±21.76下降到干预后109.37±22.71,总症状指数均分GSI由干预前1.29±0.22下降至干预后1.16±0.24,抑郁症状均分>2的人数比例由41.4%下降到20.0%,焦虑症状均分>2人数由19%下降到5%,干预后患者舒适度得分9~16、17 ~ 24以及25 ~ 32分段人数所占比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推行以舒缓疗护团队为中心的家庭医生制的护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社区肿瘤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改善其身体状况,达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 上海远郊家庭医生制团队对慢性肾脏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策研究

    作者:吴莲叶;谢建芳

    目的 了解上海远郊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团队对慢性肾脏病(CKD)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家庭医生制团队CKD知识的培训,提升社区团队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手机微信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10月对青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69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纳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共完成问卷递交694名,有效回收率100%.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式.结果 694名被调查人员中对CKD知识平均得分(52.31±15.48)分,合格率为32.71%.在不同性别、不同医(护)龄家庭医生制团队中,对CKD知识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与不同职称的团队成员中,对CKD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低于30岁年龄段的得分较低,全科医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医务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团队成员得分高于初级职称者.结论 CKD知识在社区家庭制团队中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CKD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家庭制团队对CKD知识的认识,使CKD防治工作重心前移,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减轻疾病对健康的危害,降低CKD患者医疗费用.

  • 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法的实践

    作者:莫瑞豪;曾润颜;余健;黄胜海;郑文新

    目的 探讨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福田区30家已推行家庭医生制的社康中心近1年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做法进行分析,并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福田区制定并落实了全科服务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和服务流程,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施1年后老年人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体检率和全科诊疗利用率均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全科服务团队参与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 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与效果评价的研究

    作者:莫瑞豪;曾润颜;黄胜海;邹敏莉;亢黎莉

    目的 探讨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并对该服务模式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全区78家社康中心随机抽取8家社康中心,再从这8家社康中心随机抽取425名已签定家庭医生服务合约1年的居民,对比这425名居民签约前后1年社区首诊率的变化.福田区78家社康中心自2012年1月起,全面推行了家庭医生制服务,在居民自愿签约的基础上,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预约式社区首诊和社康中心-医院双向转诊、举办医院专家预约式门诊诊疗等服务.结果 通过制定家庭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具有“利益共同体管理模式”的全科服务团队、推行家庭医生首诊负责制、实施健康管理临床路径,签约居民在签约后的社区首诊率较签约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自愿签约为基础并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措施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能吸引居民到社康中心接受服务,改善签约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有助于推动社区首诊制的全面实施.

  • 基于家庭医生制的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倪建华;李云鹏;张颖;王志坚

    本文从签约式家庭医生制、多渠道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疾病社区综合干预、健康管理效果评价等过程回顾了基于家庭医生制健康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总结了健康管理取得的效果,包括营造了健康管理的工作环境、确立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新型服务模式、探索了多元化的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开展了高危人群中重点疾病的早发现、构建了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理念转变、支持系统和配套政策、医院社区协作、区域健康档案共享、社区诊断、能力建设是推进社区家庭医生制健康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指出基于家庭医生制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是实现新医改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理想模式.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医生制改革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

    作者:孙晓凡;陈旻洁;倪阳;鲍勇

    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研上海市居民就医偏好,对家庭医生制配套措施及强制社区首诊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深化上海家庭医生制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闵行、金山、青浦区的11个街道/镇,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76份,问卷有效率为92.53%,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6.0%及78.2%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信任.居民对家庭医生制配套措施支持度较高.在居民初次就医的选择中50.2%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0%为二级医院,31.5%为三级医院.居民初次就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要原因是就近方便,占69.7%,次要原因是服务态度好、费用低,分别占37.9%、34.1%.随着居民的流动性升高,对强制社区首诊的接受度提高.患有慢性病、年龄大、医疗保障水平高的居民,对强制社区首诊的接受度降低.结论 提高家庭医生收入水平,保证家庭医生团队质量.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费用相对低廉,便民快捷的优势.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对接机制.强制社区首诊在部分人群先行先试,部分人群逐步引导.针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力度.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常永智;王少彬

    目的 提高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立足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体系,重点考察家庭医生制度对于该管理体系的影响.按照人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签约家庭医生研究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定时进行血压测量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比较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较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明显(P<0.05).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均较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

    作者:郭芙蓉;张丽红;郭玉红

    目的 为了解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了解和满意度,以及对家庭医生制服务需求,为今后制定家庭医生制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创维社区为本次调查的研究现场,采用自编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随机抽取1000名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私人医生,有事及时咨询占90.9%;医疗服务更便捷占74.8%;固定医生提供慢性病管理占72.6%;医保支付比例更少占100.0%;基本药品配备足够占64.6%;一次药品配给周期更长占76.2%;有效转诊(专家门诊、住院)占68.8%;社区一站式付费占87.5%;免费居家上门服务占67.7%;说明在1000名调查对象中,对预约门诊的需求几乎占到了90.9%,居民对家庭医生有事及时咨询有一定需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及认知情况:坚持规律运动(每周4d以上,每天30分钟)占48.8%;坚持低盐饮食(每天<6g)64.3%;坚持低脂饮食(不食油炸、高脂肪摄入较少)58.2%;经常主动关心了解健康知识39.1%;按医嘱服药(依从性高)80.2%;精神压力较少(对健康满意,没有生活压力等)47.1%;睡眠良好(每天>6h睡眠)51.5%.结论 应更注重宣传工作的效果,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家庭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消除社区居民的疑虑,通过家庭医生首诊,使患者逐步适应预约诊疗,并得到必要的分级诊疗,能更好地提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 家庭医生制管理对改善失独人群孤独状态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俊;徐光铮;宋园园;彭磊;刘莉;丁小兵;李仰瑞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徐家汇街道家庭医生制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家庭医生制工作方式对失独人群孤独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2例失独人群,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人群由家庭医生与之签约,以家庭医生制工作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人群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UCLA评分(63.26±7.17比60.03±7.59,t=1.709)、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0/30比1/31,中度9/30比11/31,重度21/30比19/31,x2=1.2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干预前后UCLA评分(63.26 ±7.17比40.13 ±5.61,t=15.631、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0/30比17/30,中度9/30比13/30,重度21/30比0/30,x2=38.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UCLA评分(60.03±7.59比59.64±6.90,t=0.650)、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1/31比0/31,中度11/31比14/31,重度19/31比17/30,x2=1.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UCLA评分(t=12.086)、孤独感严重程度(x2=34.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管理模式管理有助于改善失独人群的孤独状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减少罹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对家庭医生制舒缓疗护的满意度现况评价

    作者:陈涛;陈越

    目的 对舒缓疗护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探讨适合社区的舒缓疗护护理模式.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长桥社区接受家庭医生制为基础的舒缓疗护服务的40例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在干预前后对其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率由15.0%上升到92.5%,患者家属对医患沟通满意率由40.0%上升到95.0%,舒缓疗护知识掌握程度满意率由37.5%上升到80.0%,生活照顾技能掌握程度满意率由30.0%上升到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下降到(109.37±22.71)分,总症状指数均分下降至(1.16±0.24)分,患者和家属抑郁症状均分>2和焦虑症状均分>2的人数比例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舒缓疗护服务模式,给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适宜的居家临终关怀,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对体现社会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