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隽;郭新文;杨霜冰;郭勇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患者112例,分别行常规内镜检查及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中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内镜(P<0.05).结论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胃镜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方宙;梁远国;郑丽梅;陈治熙

    目的 探讨胃镜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间在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普通胃镜检查或窄带成像内镜的238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胃镜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普通胃镜组和窄带成像组,普通胃镜组109例,窄带成像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黏膜腺管结构和微血管结构图像的清晰程度.比较两种检查对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腺管结构和微血管结构图像清晰度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309,P<0.01;x2 =63.138,P<0.01).窄带成像组患者的腺管结构图像清晰率和微血管结构图像清晰率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946,P<0.01;x2=53.042,P<0.01).普通胃镜组的敏感度(76.2%)、特异度(92.5%)和准确度(86.2%),与窄带成像组的敏感度(88.1%)、特异度(92.0%)和准确度(9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胃镜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更好地观察胃黏膜腺管结构和微血管结构,但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与普通胃镜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杨霜冰;郭雄

    目的 探讨分析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肠镜检查患者300例纳入研究,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白光内镜检查方法,研究组接受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两组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并且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对于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清晰度评分低于研究组(χ2=7.0252,P=0.0298);对照组对于病变的表面毛细血管形态清晰度评分低于研究组(χ2=9.1371,P=0.0104).对照组的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研究组(准确度:χ2=14.2045,P=0.0002;敏感性:χ2=11.5562,P=0.0007;特异性:χ2=4.5731,P=0.0325;阳性预测值:χ2=4.4947,P=0.0340;阴性预测值:χ2=13.6106,P=0.0002).结论 应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淑杰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消化道微细结构以及胃黏膜病变轮廓的图像清晰度。结果窄带成像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质量、显示黏膜微血管形态图像质量以及胃小凹观察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粪便隐血试验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杨婷;吕志武;吴建维;胡敏;林丽嫚

    目的 探究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粪便隐血试验(FOB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16例疑似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NBI检查和FOBT,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NBI、FOBT及两者联合诊断对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NBI与FOBT联合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31%(60/65)、92.16%(47/51)、92.24%(107/116),其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FOBT单一诊断,准确率也高于NBI单一诊断(P<0.05).结论 NBI与FOBT联合诊断胃癌的准确性高于单一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振鹏;邓宏炬;梁秀兰

    胃癌是在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胃癌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并对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而对患者的胃癌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治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是目前内镜诊断中的一个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内镜诊断技术相比,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诊断率,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结直肠腺瘤的系统性评价

    作者:靳西凤;柴同海;刘春安;周焕明;方娟

    目的 系统性评价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诊断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Medline,1966年1月至2008年10月)、OVID数据库(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1980年1月至2008年10月)、考科蓝实证医学资料库(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3期)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7年1月至2008年10月),并按Jadad质量评分评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的质量.用RevMan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7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共2838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窄带内镜与常规内镜相比腺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8,95%CI=1.00~1.39,P=0.06).NBI可显著提高扁平腺瘤检出总数[加权均数差(WMD)0.14,95%CI=0.02~0.26,P=0.02,但NBI系统退镜时间明显延长(合并WMD=1.05,95%CI=0.08~1.22,P<0.01).结论 NBI可提高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检出率,并不能提高腺瘤的检出率,而且窄带内镜耗时长.NBI技术需进一步完善后,方能真正用于临床诊断.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梁冬生;苏敏;张顺杰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为早期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BE)肠上皮化生(SIM)细胞等癌前病变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以反酸、嗳气、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54例,按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活检,观察其SIM和不典型增生(ATP)检出率,进行病理活检,比较二者差异.结果 NBI病理活检SIM和ATP检出率明显多于普通胃镜(P<0.005).结论 NBI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病变轮廊显示清晰,对BE进行靶向病理活检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 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反流性食道炎149例临床分析

    作者:康世荣;曹春莉;张剑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9例病人分为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组(n=75)和NBI结合放大内镜组(n=74)。所有病人均采用洛杉矶分级,并在病变改变显著的部位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检查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组与普通白光后又行NBI并放大内镜检查检查组在洛杉矶分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病理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白光模式相比,NBI不仅操作简单,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它对RE食管进行靶向病理活检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和临床使用价值。

  • Barrett食管中采用内镜窄

    作者:陈晓燕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胃镜诊断为内镜Barrett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内镜观察,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窄带成像(NBI)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对BE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E检出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出率和准确率较高,减少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 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效果分析

    作者:庞静波

    目的:探讨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常规内镜技术进行检查,然后比较其使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的结果。结果: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良性胃溃疡与恶性胃溃疡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使用常规内镜诊断良性胃溃疡与恶性胃溃疡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小凹的形态以脑回状、鳞片状、卵圆状、网格状、绒毛状为主。恶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小凹分布错乱,形态异常。良性胃溃疡患者溃疡边缘无黏膜血管或有规则的微血管网。恶性溃疡患者溃疡边缘部分可见不规则的微血管。结论:使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良性胃溃疡和恶性胃溃疡。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Lugol液染色诊断Barrett食管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云

    目的 比较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与Lugol液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Barrett食管患者100例,分别在普通胃镜、NBI胃镜和染色胃镜模式下观察食管病变黏膜微细结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并根据黏膜微细结构分型预测病理结果,所有疑似病变部位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显微镜下病理诊断为准.比较3种方法诊断Barrett食管的准确性、图像清晰度评分及内镜下检查时间.结果 10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Barrett食管76例,NBI胃镜和染色胃镜检出率分别为93.4%(71/76)和92.1%(70/76),高于普通胃镜[68.4%(5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胃镜与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BI胃镜和染色胃镜下,可疑岛型、舌型和全周型黏膜的Barrett食管检出率均高于普通胃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胃镜与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胃镜下观察黏膜微细结构的清晰度评分优于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镜检查方法所需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普通胃镜、NBI胃镜和染色胃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胃镜与Lugol液染色胃镜这两种模式均具有较高的Barrett食管检出率,但前者图像清晰度更佳,且操作简便,可明显缩短内镜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应作为临床首选方法.

  • 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伟;张正坤;张玲;夏铭;姚建华;曾海龙;杨惠;张辉

    目的 评估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ME-NBI)及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437例患者,采用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对其进行进一步观察及镜下诊断,并于病变区取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检验该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比较其与普通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 纳入病例中有61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经普通内镜检查及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为早期胃癌的病例数分别为116、79例.普通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5.74%、78.19%、21.81%、44.26%.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1.80%、93.88%、6.12%、8.20%.两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246、0.763(P <0.05).以病理诊断为准,两者从437例患者中早期胃癌的检出正确率分别为7.78%、12.81% (P <0.05).结论 ME-NBI及靛胭脂染色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三种检查技术联合使用较好的弥补了单独使用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滕晓琨;王国品;黄晓丽;王平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到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方面,该技术可以使光照深度限定在组织表层,因此对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组织可以比较清晰地进行成像显示[1],得益于此,临床上常将其和放大内镜进行结合,以期发现普通内镜不能发现的早期癌变部位,为早期癌症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结合现代病理技术,可以进行精确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也正因如此,NBI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上.本文就NBI技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鑫礼;朱琳鸿;张玉;叶丽萍;丁锦秀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GMU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4例HGMU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常规内镜、NBI二种模式采集图像,并比较分析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 病灶位于食管距门齿15~20cm,单个病灶106例,2个病灶68例,3个及以上30例,病灶平均直径1.2 cm.NBI与常规内镜对病变轮廓区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内镜相比,NBI能更清晰显示HGMUE病变轮廓,在NBI模式下可对HGMUE行靶向活检,可提高检出率.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靶向活检中的应用

    作者:张军;李伟平

    目的:探讨利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 )对内镜下可疑Barrett食管进行靶向活检的应用。方法16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内镜下可疑Barrett食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病变处分别采用普通内镜下活检和NBI模式下进行靶向活检,比较两组检出率。结果 NBI模式下靶向活检检出率85.0%,普通内镜活检法检出率6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NBI模式下靶向活检有助于提高Barrett食管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值得推广。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Barrett食管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昌雄;蔡建庭;黎红光;徐磊;曾丽芬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Barrett食管(B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无肠上皮化生的83例病理诊断BE患者,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定位下行APC治疗,术后2~3、6个月应用NBI技术对原病灶处进行复查.结果 83例患者共行118次APC治疗,74例术后2~3、6个月复查无复发,6个月时内镜复查BE复发9例,其中4例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APC是一种治疗BE较为安全、有效、创伤小的内镜介入治疗手段.治疗的适宜功率为60W,随访6个月复发率较低;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刘跃辉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行内镜检查的上46例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的消化道微细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病变轮廓的清晰度。结果NBI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的清晰度为95.65%,高于常规检查的13.04%;NBI技术在显示黏膜血管形态的清晰度为86.96%,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NBI技术在显示胃小凹形态的清晰度为73.91%,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窄带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曲宝戈;温瑞峰;项柏康

    对国外有关窄带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文献进行复习,研究表明窄带内镜较普通内镜在胃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与色素内镜效果相当.这一技术用于胃肠上皮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早癌诊断非常有前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隋娟娟;张刚锋

    胃镜、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重要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新技术运用于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应用中,包括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CE)、细胞学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以及自动荧光成像(auto fluorescence imaging,AFI)等,其中,NBI内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