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udd-Chiari综合征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党晓卫;刘优优;李林;李路豪;付坤坤;牛光辉;李松;许培钦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的28例BCS并发PVT患者(PVT组)与随机选取同期确诊的40例BCS未并发PVT的患者(非PVT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佳临界点.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VT组患者在门静脉血流速度、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PVT组,D-二聚体(DD)、脾脏厚度水平明显高于非PVT组(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浆DD、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是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7、0.61、1.23,均P<0.05).ROC曲线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对BCS并发PVT无诊断价值(AUC<0.5),而DD、脾脏厚度的AUC分别为0.724、0.673,诊断BCS并发PVT的佳临界点分别为0.283μg/L、49.5 mm.结论:血浆DD水平、 门静脉血流速度、 脾脏厚度是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DD>0.283μg/L、脾脏厚度>49.5 mm的BCS患者,PVT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 经皮肝穿刺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介入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作者:岳劼;肖占祥;戚悠飞;陈浩;刘飒华;吕云福

    目的:评价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4例肝静脉闭塞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经皮肝穿刺造影结合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与球囊扩张术,1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患者均行逐步扩大直径的多次球囊扩张,其中9例患者半年内行2次手术,5例患者行3次手术。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平均肝静脉内压力明显降低(54cmH2Ovs.25cmH2O);14例患者均未植入支架,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无死亡患者,无1例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造影结合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与球囊扩张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BCS安全而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 降低副肝静脉压力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蒋京军;张小明;李伟;张国艳;张学民;李清乐;焦洋;贺致宾;何长顺;张韬

    目的:探讨降低副肝静脉(AHV)压力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27例BCS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8)岁;AHV开口病变者9例,下腔静脉(IVC)病变者12例,AHV与IVC混合病变者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AHV造影并测压以及腔内治疗。9例AHV病变患者行AHV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AHV压力从(25±4)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17±3)cmH2O;12例单纯IVC病变患者中10例行IVC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行开放手术,术后AHV压力从(27±6)cmH2O降至(15±4)cmH2O,肝段IVC压力从(27±5)cmH2O降至(14±3)cmH2O;6例混合病变患者术后AHV压力从(28±6)cmH2O 降至(14±4)cmH2O,IVC 压力从(26±5)cmH2O 降至(13±4)cmH2O。所有患者术后3 d腹部症状均有明显缓解,IVC存在病变者,双下肢沉胀感明显减轻,治疗有效率100%;未出现出血和肺栓塞并发症;23例患者随访4~54个月,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超声提示原有病变通畅率100%,后期2例出现IVC再闭塞,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好转。
      结论:降低AHV内压力有助于缓解BCS患者症状,应重视AHV的存在和病变的治疗。

  •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数值模拟

    作者:庄银苹;王权;侯琳;张彬;周思远;王阿明;祖茂衡

    目的:应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隔膜生长过程中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基于MRA图像建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血管模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血流参数仿真。
      结果:成功建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BCS血管模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在隔膜生长过程中,在下腔静脉及3支主干肝静脉汇合处与隔膜之间有一低速区,该区域面积随隔膜的增长而逐渐变大;随着隔膜的发展,下腔静脉及肝右静脉低剪切力的区域不断扩大,而切应力变大。
      结论:下腔静脉隔膜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可能与下腔静脉壁面剪切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 Budd-Chiari综合征根治术后复发的介入治疗:附15例报告

    作者:李清乐;曾庆福;张小明;李伟;沈晨阳;张学民;蒋京军;焦洋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9月15例BCS根治术后复发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46.4岁;共行18例次介入治疗(1例3次,1例2次),其中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0例次,置管溶栓后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次,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次,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并下腔静脉支架植入1例次.围手术期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15例患者随访12~106个月,平均41.9个月,13例未出现复发症状及体征,1例肝静脉闭塞在外院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1例下腔静脉再次闭塞保守治疗.结论:对于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选择及时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累积通畅率及预后.

  • 肝静脉下腔静脉CTV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

    作者:汤波;余朝文;唐文波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肝静脉下腔静脉CTV诊断为BCS的67例患者资料.结果:67例患者根据CTV成像分为8个类型;60例进行了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均证实为BCS.行介入治疗56例,成功53例,失败3例;11例未行介入治疗.59例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44个月不等,其中成功进行介入治疗中有51例进行了定期随访;14例进行了多次介入治疗,经过介入治疗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CTV成像能准确的对BCS做出诊断,通过对CTV进行分析评估,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再干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陈世远;余朝文;聂中林;卢冉;宋涛;孙勇;官泽宇;唐文波;王孝高;徐超;高涌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腔内治疗再干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81例接受了2次及以上的腔内治疗的B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下腔静脉单纯隔膜型3例(3.70%)(病变长度≤5 mm),下腔静脉短段闭塞型46例(56.79%)(病变长度>1~<5 cm),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17例(20.99%)(病变长度≥5 cm),下腔静脉闭塞并发下腔静脉血栓15例(18.52%);51例接受2次腔内治疗,21例接受3次腔内治疗,8例接受4次腔内治疗,1例接受8次腔内治疗.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心包填塞,无下腔静脉破裂出血导致胸腔出血和腹腔出血的发生,无肺栓塞的发生,所有患者顺利出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是再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弹性回缩、无合适支架使用、病因的持续存在是再干预的主要原因.结论:病变长度>1 cm的下腔静脉短段闭塞、长段闭塞或并发血栓形成等类型的BCS患者接受多次腔内治疗难以避免.定期的随诊,及时再干预是防止症状复发的有效措施.

  •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不孕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志华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与不孕症的关系;评价介入治疗对BCS合并不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BCS合并不孕的病因,观察介入治疗后的月经情况及受孕情况.结果 39例月经异常者在介入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分别有74.3%、89.7%和100%的患者恢复了正常月经.46例BCS合并不孕患者,在介入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中分别有52.2%、69.6%、76.1%和80.4%患者受孕.结论 BCS是导致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介入治疗是BCS合并不孕有价值的方法.

  • 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谢建功;全凌峰;郭健;薛小刚;张和平;陈莉娟

    目的评价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方法对12例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其中9例完全梗阻,采用RUPS-100穿刺系统开通,球囊扩张后再植入支架.结果 12例全部成功,平均腔静脉压从术前3.3±1.2 kPa降至术后1.2±0.6 kPa,超声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膜性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安全有效.

  • 妊娠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张丽娟;肖根秀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一种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下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伴有或不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BCS合并妊娠者罕见.本文报告BCS合并妊娠病案1例,并复习文献资料,对BCS的病理生理、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及处理进行初步探讨.

  • 布加氏综合征伴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作者:刘小平;范运飞;曹娜

    患者,男,44岁.2001年11月因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双小腿皮肤色素沉着,腹壁静脉曲张,巩膜黄染就诊本院,诊断“布加氏综合征”,予以下腔静脉造影+球囊扩张成形术,症状好转后出院.2010年3月出现活动后胸闷、憋喘、夜间端坐呼吸,复查下腔静脉造影示血栓形成,无法植入支架,至外院行脾-肺固定术.2017年5月,因左小腿皮肤溃烂,在本院行植皮治疗,半年后植皮处脱落,左小腿处见1.5 cm ×2.0cm溃疡面.2017年12月19日患者发热伴胸闷、憋喘不能平卧,急诊以“布加氏综合征,心功能不全”收治入院.体格检查:T 38.9℃,P 112次/min,R 26次/min,BP 133/81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差,颈软,颈静脉无充盈.

  •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附10例报告)

    作者:肖芝豹;刘源;庄儒耀

    目的探讨Budd- Chiari综合征(布一加氏综合征)的MRI表现 ,并总结MRI的检查方法.方法分析10例确诊为该病的MRI资料,均采用 SE、TSE和 FFE序列 ,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 ,其中 6例增强后做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结果 MRI表现为肝静脉和 /或下腔静脉 (IVC)狭窄、隔膜、阻塞和栓塞;"逗点样"肝内侧支循环和严重肝外侧支循环形成 ;肝脏充血肿大及尾叶代偿性增大 ;脾大 ;门脉增粗和腹水.结论 Budd- Chiari综合征在 MRI上有典型表现 , MRI特别是增强MRA是目前诊断该病佳无创方法.

  • SLEEK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的初步探索

    作者:姜萍;汤浩;胡学梅;梁萍;李震;王敏

    目的 探索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SLEEK)序列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EC-MRA)对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BCS的55例患者,行SLEEK扫描,并将患者的MRI、彩色多普勒超声(US)检查资料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估SLEEK序列对BCS的诊断能力.包括检出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及显示下腔静脉、 肝静脉血栓和肝内、 外侧支循环的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中17例患者终经DSA或手术诊断为BCS.17例BCS中,DSA诊断肝静脉型4例,下腔静脉型7例,混合型6例;SLEEK诊断肝静脉型4例,下腔静脉型6例,混合型7例;US诊断肝静脉型5例,下腔静脉型5例,混合型7例.SLEEK、US在BCS诊断与分型方面与DSA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EK对BCS分型的敏感度为94.12%(16/17),US对BCS分型敏感度为82.35%(14/17),二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DSA作为金标准,SLEEK对肝内、外侧支循环及下腔静脉血栓的显示较US更直观、清晰.结论 SLEEK序列诊断BCS敏感性优于US,同时具有直观、诊断符合率较高、无需对比剂的优点,可作为US之外诊断BCS的另一选择.

  • 不同类型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新保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及血管内溶栓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7年中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89例.针对不同的类型分另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经颈静脉肝静脉成形术、经皮经肝联合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总的成功率为96%,术中无一例死亡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和血管内支架脱落进入右心房.结论 Ⅰa、Ⅱ及Ⅲ型只需行PTA治疗;Ⅰb型宜用TIPPS治疗,而Ⅳ型宜采用PTA加支架置入治疗;Ⅲ、Ⅳ型病例行血管成形术前充分溶栓是必要的;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Budd-chiari综合征 --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阮二宝

    目的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对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肝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Budd-chiari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男,4 3岁,因反复酱油色尿伴头晕乏力临床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4年后肝功能明显异常,肝脾大,肝硬化,腹水.CT检查示下腔静脉肝内段及肝左、中、右静肺未显影,血管造影见肝段下腔静脉狭窄,肝中静脉狭窄,肝左上静脉未显影.结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发血栓形成是一种直接的致命性并发症,其发生与纤溶系统受损及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对此类患者可进行介入治疗,放置支架.

  • Budd-Chiari综合征并发肝癌3例

    作者:张中民;吕慧清

    例1,女,40岁,双下肢水肿5年,腹胀半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肝脏肿大肋下5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压陷性水肿.辅助检查:AFP>500μg/L.B超示肝脏增大,被膜不光滑,光点粗大不均,肝左外叶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测值48mm×30mm,肝尾叶增大,三支肝静脉狭窄.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处明显狭窄,下腔静脉造影示肝段下腔静脉节段狭窄,窄处约4mm,肝静脉未显影.

  • 17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钟兴;李恒国;李建初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收集17例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CS彩超表现进行分析,重点观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阻塞部位、类型和范围.结果:17例B-CS彩超均显示下腔静脉肝后段梗阻,其中隔膜型5例,栓塞型5例,狭窄型7例,与下腔静脉造影基本相符;同一病例中肝静脉的病变表现各异.结论:彩超能较好地评价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梗阻的部位和类型,可作为筛选和诊断B-CS的首选方法.

  • 影像检查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指导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加胜;王煊;陈卫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的选择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经超声、CT、MRI检查有10例,单行超声检查15例,行超声和MRI检查25例,依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结果:影像检查提示腔静脉阻塞型39例,肝静脉阻塞型6例,混合型5例.选择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戍形术24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3例,肝静脉成形术2例;从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成形术17例,肝静脉成形术9例.结论:重视术前的影像检查,可指导介入治疗途径及方法的选择,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伟科;罗鹏飞;邵培坚;周泽健;张良明

    目的:研究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其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介入治疗效果.结果:在1 300例肝癌患者中发现30例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临床主要为腔静脉高压表现;2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狭窄,2例合并肝静脉狭窄.经放置金属内支架后,30例狭窄血管均获再通.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可合并肝癌出现,介入性支架放置术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 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作者:陈桂娥;刘远林;宋涛;黄海波;奉均繁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特征表现.方法收集经B超、CT及MRI等影像诊断并接受介入治疗的8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5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2例为肝静脉阻塞型,1例为混合型.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通过B超、CT及MRI等影像手段联合检查能明确诊断,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178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