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陈潇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25例,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开展颈脊神经后内侧支的阻滞治疗,应用C臂机进行查验.观察分析患者痛觉、温觉方面的改变(标准:症状改变或减退为有效,否则为无效)和VAS评分,讨论临床效果.结果:25例颈椎小关节患者共行穿刺68次,统计有效65次,无效3次.后续采用C臂机查验,穿刺准确率94.12%(64/68);与治疗前对比,各观察点的VAS分数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患者治疗后2 h有效率96.00%(24/25),15 d后有效率80.00%(20/25).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均未出现血管内注射、硬膜外注射、局部血肿、神经功能性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给予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的方案,能显著改善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安全准确,临床效果显著.

  • 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作者:毛鹏;隋静湖;樊碧发;杨克勤;刘波涛;李春蕊;蔡淑呈

    目的:观察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60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在X线片测量引导下行双侧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用药分别为1%盐酸利多卡因(内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甲钴铵注射液500μg)和1%盐酸利多卡因.评价患者阻滞前、阻滞后5min、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记录阻滞中和阻滞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阻滞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阻滞后5min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C组阻滞后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阻滞前无明显差异(P>0.05),B组VAS评分仍明显低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B组阻滞后5min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C组相近,但阻滞后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门诊缺少X线透视设备的情况下,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

    作者:黄瑞庭;张安运;张德佳;郭宗义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中老年腰腿痛原因之一,传统X线平片对显示椎小关节解剖结构有一定限度,CT扫描可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本文就80例中老年性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作回顾性分析.

  •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作者:李振宙;侯树勋;商卫林;宋科冉;吴闻文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1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 作者:

    关键词:
  • 普通X线与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钰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普通X线及CT征象.方法 通过85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常规摄取X线片正侧位及双斜位片,CT常规扫描加向头侧,足侧扫描层面.结果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X线及CT共同征象为小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结论 X线片及CT综合对照研究不仅提高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准确率,而且为早期诊断、临床有效治疗及观察术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94例CT诊断分析

    作者:鄂志双;尤彦德;周立君

    小关节面综合征(facet syndrom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间小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下背部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常常伴发脊柱序列异常和椎间盘变性,多为下腰椎[1].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85例分析

    作者:黄保良;刘新军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腿痛病人的CT片,表现腰椎小关节异常者85例.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CT表现为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内"真空"现象,关节囊钙化,侧隐窝狭窄等.结论CT可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腰腿痛病人的合理施治有重要意义.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与X线平片的对比

    作者:贾振丽;刘永杰;刘红光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腰椎小关节综合症的CT表现并与X线对比分析.结果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且对伴随椎间盘膨出、突出,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和钙化,关节囊真空征等可一次性检出.结论CT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小关节与腰痛关系的辨析

    作者:陈跃先;贾连顺

    小关节病变曾被认为是引发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小关节综合征"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无法找出任何一组临床特征能够从人群中鉴别出"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性腰痛是存在的,而"小关节综合征"并不存在,它不能作为一个确定的临床诊断.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MSCT诊断价值

    作者:王庆

    目的评价MS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结果腰椎小关节异常的主要影像表现为:①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狭窄.②关节囊真空征、关节面硬化及囊变.③小关节不对称、关节半脱位及退行性脊柱滑脱等.结论MSCT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

    作者:靳跃;肖恩华

    目的 评价CT对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男性265例, 女性161例, 平均年龄53(36~72)岁.颈椎63例, 胸椎11例, 腰椎352例.结果 单纯小关节病54例, 余372例均合并其他椎关节疾病.颈椎、胸椎小关节病CT表现特点以椎小关节突的增生肥大 (67例, 90.54%)、硬化 (53例, 71.62%)、关节间隙变窄(47例,63.51%)和关节周围韧带骨化(48例,64.86%)为主征.腰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复杂,综合有:小关节突肥大、增生、骨桥形成306例(86.93%),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185例(52.56%),骨质关节面下有囊状破坏130例(36.93%),关节囊及周围组织钙化226例(64.20%),椎小关节间隙增宽或两侧不对称时有椎体滑脱改变36例(10.23%),关节腔"真空"征82例(23.30%);以多种影像并存为特点.结论 CT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电针合手法复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汤伟;李铁浪

    目的 观察电针、手法复位、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患者1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8例.治疗组予药物注射、电钟、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药物注射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及Schober指数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月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月时,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Schobet指数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药物注射、电钟及手法复位的综合疗法与药物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比较,具有更好的缓解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功能及提高临床疗效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莫瑞嘉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异常主要表现为:(1)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103例(85.83%);(2)关节间隙变窄86例(71.60%);(3)关节面改变35例(29.17%);(4)小关节真空现象21例(17.50%);(5)侧隐窝或/和椎间孔狭窄19例(15.83%);(6)关节囊钙化9例(7.5%);(7)椎小关节半脱位6例(5%).结论 CT扫描可清楚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改进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有重要意义.

  • 普通X线与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钰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普通X线及CT征象.材料与方法:通过85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常规摄取X线片正侧位及双斜位片,CT常规扫描加向头侧,足侧扫描层面.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X线及CT共同征象为小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结论:X线片及CT综合对照研究不仅提高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准确率,而且为早期诊断、临床有效治疗及观察术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张书文;高秋治;陈隽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男53例,女11例.年龄39~70岁,平均54.5岁.结果腰椎小关节异常的主要CT表现为:(1)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并导致关节间隙、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狭窄.(2)关节面硬化,硬化骨质内囊样低密度区及关节面边缘缺损.(3)关节腔内"真空"现象,小关节不对称及关节半脱位.结论 CT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忠清;徐凯;程广军;李绍东

    目的本文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10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男70例,女30例.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CT表现,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骨赘形成,腰椎小关节间隙狭窄侧隐窝狭窄,关节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缺损表面毛糙,腰椎小关节不对称,部分病例出现小关节半脱位及关节腔真空征,腰椎小关节角增大.结论 CT可充分显示腰椎小关节的解剖及病理改变,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 针刀松解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张锴;朱旭;宋明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行小针刀联合脊神经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68例单用小针刀治疗.结果: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松解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疗效较好.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普通X线与CT征象诊断的对照研究

    作者:郭依廷;姚刚

    目的 探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普通X线及CT征象.方法 通过76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常规摄取X线片正侧位及双斜位片,CT常规扫描加向头侧,足侧扫描层面.结果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X线及CT共同征象为小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而关节面下囊性变,关节内真空征,关节囊钙化,侧隐窝、椎管狭窄X线片难以显示,而CT却能显示清楚.结论 X线片及CT综合对照研究不仅提高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准确率,而且为早期诊断、临床有效治疗及观察术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解剖学研究

    作者:赵士斌

    在临床上腰腿痛或痹证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引起此证的常见的原因是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