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西宜州市2000-2013年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黄焕辉

    目的 了解宜州市AIDS/HIV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3年期间宜州市AIDS/HIV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宜州市2000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2000-2013年累计报告AIDS/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共607例,报告病例数、死亡数逐年增加,2013首现负增长;庆远、德胜和洛东3个乡镇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的54.86%;病例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68.20%,男女性别比为2.04∶1;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占70.35%;异性传播占80.23%.结论 宜州市AIDS/HIV艾滋病在逐年上升后首现负增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加强领导、部门协作,加强筛查、健康教育、低档暗娼干预以及安全套推广工作等是防治的重点.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李顺祥;高良敏;蔡英;陈黎跃;陈良;许杰;赵金仙

    目的 开展吸毒人群死亡率研究,为多年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对玉溪市1995-2011年参加HAART的注射吸毒HIV/AIDS治疗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病例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率维持在1.02~5.56/100人年之间;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速度趋势的比较在HAART前后两个阶段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 影响注射吸毒HIV/AIDS死亡的因素众多,HAART有效降低了吸毒人群HIV/AIDS的死亡率和死亡速度,延长了病人的生存年限.

  • 2005-2015年镇江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晓霞;张明辉;叶鲁;胡成锋;刘超;阮芸

    目的 分析入组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HIV/AIDS)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对2005—2015年镇江市开始抗病毒治疗的552例HIV/AID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排除无CD4和病毒载量随访检测患者80例,累计入组472例.开始治疗时年龄30~51岁(中位数40岁).治疗基线CD4值为118.5~328.0/μL(中位数246.5/μL),治疗满1年时CD4值为202.3~466.0(中位数330.5/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89,P=0.000),16.5%(78/472)病例CD4值恢复到>500/μ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D4恢复情况和近一周漏服药是病毒抑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镇江市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进一步扩大治疗覆盖面,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 山东省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朱晓艳;黄涛;王国永;黄鹏翔;张娜;廖玫珍;陶小润;康殿民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底在山东省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22例,其中男性占76.7%,女性占23.3%;平均年龄为(56.9±6.4)岁;以已婚或同居者为主,占63.4%;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4.3%;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是194.0(83.5~301.0)个/mm3,基线时仅不同感染途径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00,P=0.003).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治疗前机会性感染情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均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毒完全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93,P=0.719).结论 山东省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 云南省2016年新报告外籍和中国籍HIV/AIDS特征分析

    作者:肖民扬;付丽茹;牛瑾;宋丽军;李雪华;张祖样;罗红兵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报告外籍和中国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1DS)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基本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分析2016年新报告外籍和中国籍HIV/AIDS流行特征和接受服务的差异.结果 全省新报告HIV/AIDS中国籍11 515例,外籍1 084例;外籍女性(40.41%)、15~45岁(89.85%)、未婚(33.95%)、已婚(58.30%)、初中以下(77.68%)比例高于中国籍(均有P<0.001).外籍主要分布于德宏州(717例)等边境地区,中国籍以红河州(2 379例)多.外籍从感染到发现的平均时间为(4.3±3.4)年,小于中国籍(5.5±3.6)年(F=5.387,P=0.020).外籍注射吸毒(25.55%)、来源于出入境检测(29.34%)和性工作者检测(2.03%)比例高于中国籍,CD4+T淋巴细胞检测(62.82%)和当年的抗病毒治疗(12.08%)比例低于中国籍(均有p <0.001).结论 云南省外籍HIV/A1DS主要分布于德宏州等边境地区,以中青年为主,注射吸毒和性工作者比例较高,但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比例低,应加强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

  • 10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临床分析

    作者:汝燕峰;徐臣;程国金;丁心平;冉献贵;陶立伟;葛阳;张云同

    目的了解艾滋病重点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效果. 方法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加以归纳总结. 结果 AIDS病人72例.28例进行了丙肝抗体检测,仅1例阴性.69例AIDS病人进行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后3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6例退出治疗,50例AIDS病人坚持抗病毒治疗半年至1年半临床症状改善率94% 结论 ART确实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部分病人出现耐药,药物的组合和选择均受到限制,探索适合贫困地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新路已是当务之急.

  • 2013年合山市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CD4检测现状

    作者:覃有泉;莫琳艳;朱奇;梁文翔

    目的 了解2013年合山市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CD4检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2014年1月下载的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随访管理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CD4检测率为70.70%,AIDS病人检测率为92.35%,AIDS病人检测率明显高于HIV感染者(P<0.01).HIV感染者,离异或丧偶者检测率为82.86%,已婚者为79.76%,未婚者为39.47%;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检测率为84.38%,非婚异性性接触者为72.63%,注射毒品者为40.00%;20~39岁年龄者检测率低为60.56%.AIDS病人,已婚者检测率为94.29%,离异或丧偶者为93,48%,未婚者为84.38%;配偶/固定性伴阳性者检测率为100.00%,非婚异性性接触者为92.62%,注射毒品者为80.00%;60岁以上病人检测率低为82.61%.结论 2013年合山市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CD4检测率较低.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作者:陈伟洲;易敏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所治疗的HIV/AIDS患者53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免疫系统疾病HIV/AIDS抗体阴性成人53例,使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两组人员的病毒载量、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T淋巴细胞等进行检测。结果:HIV患者血液均会被检测出一定数量的病毒载量,且数值逐渐升高。实验组的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比值小于0.5,提示为艾滋病。对比两组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尿常规,研究发现在免疫球蛋白中除了实验组IgG (18.04±2.41) 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92±2.01) g/L,实验组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之外,两组在IgA、IgM、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上皮细胞、尿糖、尿蛋白、ALT、AST、ALP、TP、TBIL、TG、CHOL、HDL等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对HIV/AIDS患者进行β2微球蛋白、病毒载量、CD4+/CD8+等进行检测,能够评估患者病情预后和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 232例HIV/AIDS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智贤;王志苏;李春梅

    目的:掌握本市HIV/AIDS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现状,为预防该人群HIV感染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已确认的HIV/AIDS配偶/固定性伴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对232例配偶进行HIV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8例,配偶间传播率为20.69%(48/232).男配偶检出31例,女传男的概率为21.68%(31/143);女配偶检出17例,男传女的概率为19.10%(17/89).经x2检验,x2=0.222,P>0.05.男传女和女传男的HIV传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AIDS配偶/固定性伴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占84.48%(196/232);农民居多占78.45%(182/232);以30~39岁年龄为主46.12%(107/232);配偶间安全套使用率极低(未使用占96.12%).配偶双方发现感染时间间隔小于3个月者占83.33% (40/48).结论:扩大检测范围尽早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并及时进行宣教与干预,提高配偶间安全套使用率,是阻断艾滋病经配偶间性传播的主要措施.

  • 湖北当阳市HIV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任群慧;陈发春

    目的 分析当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当阳市1995-2012年上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累计报告HIV/MDS 67例,其中既往有偿供血人员11例,性接触感染51例,母婴传播2例,静脉吸毒传播3例,死亡16例.结论 当阳市近几年经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存在HIV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

  • 广西南宁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检测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农丽萍;何波;李斯斯;姚敏;农全兴;徐红;邓小芳;覃威翱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随访检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的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应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广西南宁市存活的HIV/AIDS病人10 478例,2015年内完成随访检测率为81.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病程阶段、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地区类别、是否参加抗病毒治疗等因素,与HIV/AIDS病人是否完成随访检测有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性性接触感染(OR=1.960,95%CI:1.541~2.492)、母婴传播(OR=2.713,95%CI:1.959~3.758)、病程阶段为艾滋病(OR=1.614,95%CI:1.426~1.826)、已接受抗病毒治疗(OR=7.831,95%CI:6.953~8.819)是随访检测的保护因素(P>0.001);地区类别为本省其它地市和外省(OR=0.661,95%CI:0.588~0.744,P<0.001)是随访检测的危险因素(OR<1). 结论 广西南宁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随访检测率较低.地区类别为本省其它地市和外省是随访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感染途径为同性性接触感染、母婴传播、病程阶段为艾滋病、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有较好的随访检测依从性.应进一步加强对随访检测率低的人群尤其是流动病例的沟通与管理.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随访管理工作的质量,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 2012-2016年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晚发现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汤恒;申幸福;张薇;蒋洪林

    目的 分析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中晚发现病例特征以及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发现病例的特征,比较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例晚发现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6年湖北省共报告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 11 832例,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39.92%(4 723例),其中同性传播及异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27.09%和4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609,P<0.001).4 508(已排除经推算的215例晚发现病例)例晚发现病例中,男性为主(79.41%);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5~64岁(63.38%);汉族为主(96.69%);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66.88%);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71.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7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经异性途径传播、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是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主要因素.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结论 现阶段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HIV/AIDS中晚发现现象依然突出,应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发现策略,强化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检测咨询(PITC)和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作用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男男性行为人群检测方面的优势.

  • 深圳市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葛风华;吴补领;何飞;王辉;张路坤;曹廷智;张燕;杨峥嵘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AIDS病人口腔念珠菌检出情况,系统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意义.方法 采集571例HIV/AIDS患者的口腔粘膜拭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API-20C-AUX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同时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查找相关流行病学、治疗、检测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71例HIV/AIDS患者中有174例(30.5%)检出口腔念珠菌,所分离到的念珠菌188株以白色念珠菌(70.7%)和克柔念珠菌(10.1%)为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该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在CD4计数、病毒载量以及感染途径这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计数<200个/ml者和病毒载量>10 000 copies/ml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项其他组;不同感染途径中经吸毒和母婴途径感染者检出率较高,男男同性恋人群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低于经异性感染者.此外,还发现抗病毒治疗<30 d者其口腔念珠菌检出率高,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检出率逐渐降低.结论 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与CD4计数、病毒载量高度相关,与治疗时间也有关联;检出率可能对HIV/AIDS患者判断临床病毒学及免疫学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受不同感染途径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本研究中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偏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 广西桂南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 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燕芬;黄绍标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L)比例为50.00%,50~ 199个/μL、200~ 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 ~ 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 湖北省艾滋病流行地理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作者:汤恒;张艺;申幸福;蒋洪林

    目的 探索湖北省艾滋病流行地理特征及空间聚集性特点,为识别艾滋病防控重点地区,开展“一地一策”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1-2015年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当年年底存活病例数据库,分析存活病例的地理分布特征,利用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在市州、县区水平上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间,湖北省艾滋病存活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地理分布上差异很大,病例呈现向中东部及大中城市集中趋势.空间扫描统计量法显示,报告存活病例在市州空间分布的聚集区发生明显改变,一类聚集区从2011年的襄阳市、荆门市和随州市(RR=1.68,LLR=118.43,P<0.001)转至2015年的咸宁市、武汉市、鄂州市和黄石市(RR=1.84,LLR=492.96,P<0.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在县区水平,同性传播及静脉吸毒传播的报告存活病例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2011年及2015年全局Moran'sI系数均大于0.40(同性传播病例分别为0.542和0.548;静脉吸毒传播病例分别为0.401和0.64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值-高值聚集区同性传播病例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县区,静脉吸毒传播病例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区.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报告存活病例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聚集性,应根据报告存活病例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在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控及资源配置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 陕西省1018例HIV/AIDS病人HBV、HCV及TP合并感染情况

    作者:张超;李华;任强;邹扬帆;付钰淋;张梦妍;常文辉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共感染情况,为陕西省HIV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抗-HCV及抗-TP检测.结果 1018例HIV/AIDS病人中,112例(1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其中以HBsAb单阳高,446例(43.8%),其次为HBV标志物全阴,307例(30.2%),乙肝“大三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例(1.6%);抗-HCV阳性119例(11.1%);抗-TP阳性265例(26.0%);抗-HCV+抗-TP阳性22例(2.2%),抗-HCV+HBsAg阳性17例(1.7%),抗-TP+HBsAg阳性26例(2.6%),抗-HCV+HBsAg+抗-TP阳性1例(0.1%).结论 陕西省HIV/AIDS人群中HBV、HCV、TP合并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HIV/AIDS人群宣传教育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深圳市2014年新报告MSM中HIV/AIDS晚发现情况分析

    作者:刘少础;杨峥嵘;陈琳;谭唯;张燕;罗亦娟;谢炜;谭京广;程锦泉

    目的 了解2014年深圳市新报告男男性接触者(MSM)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晚发现病例,并找出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4年深圳市新报告的所有MSM HIV感染者/AIDS病人,不包括既往报告本年转化为AIDS病例的年龄、婚姻、民族、文化程度、样本来源、晚发现病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特征病例晚发现比例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14年深圳市新报告MSM HIV感染者/AIDS病人826例,年龄中位数29岁.25~29岁占30.1%(249例);未婚占73.7%(609例);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2.9%(272例);医院来源占21.1%(174例).新报告病例中,晚发现病例187例.其中,CD4细胞计数<200个/μL169例;25 ~29岁占21.1%(39例);未婚占63.2%(117例);医院来源占38.9%(72例).不同特征病例分析发现,离异或丧偶、已婚有配偶和样本来源于医院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35.2%、28.7%和41.4%.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晚发现比例也越高.结论 年龄、婚姻状况及样本来源是2014年深圳市新报告MSM HIV感染者/AIDS病人晚发现的相关因素,应加强对已婚、年龄较大及医院来源MSM的HIV检测发现力度.

  • 秦皇岛市2013-2015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作者:张静;冯艳洁;刘毅;郭香萍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秦皇岛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检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值为4个/μL,大值为972个/μL,均数为(365.4±196.0)个/μL.其中≤200个/μL 21例(18.75%);201~350个/μL 40例(35.71%);351~500个/μL 27例(24.11%);>500个/μL 24例(21.43%).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秦皇岛市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对偏低,18.8%新发现病例已进入艾滋病期,应加强HIV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某三甲医院HIV/AIDS患者合并HBV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杨仁国;徐开菊;杨兴祥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阳性率,为防治HIV/AIDS和HBV共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HIV/AIDS患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资料,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HIV/AIDS患者HBV感染率.结果 500例HIV/AIDS患者完成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占40.4%(500/1238);80.8%(404/500)为男性;以40-65岁的性活跃期中年为主;文化程度主要集中于初中以下,占65.4%(327/500);91.4%(457/500)通过性途径感染.合并HBV感染54例,合并感染率10.8%,HIV/AIDS和HIV/AIDS/HBV人群中,在传播途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HBV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但临床中对HIV/AIDS患者进行表面抗原检测率仅40.4%,因此应该加强医务人员对HIV/AIDS合并HBV感染的监测,及早进行治疗,以减少HIV/AIDS患者由于肝脏疾病进展而引起死亡.

  • 云南省陇川县HIV/AIDS人群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崔文龙;蔡乐;何建辉;宋莹;赵科颖;杨晶晶;周红梅;李田舒

    目的:了解云南省陇川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陇川县PLWHA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MOS-HIV生存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LWHA生存质量的躯体健康总分为(49.12±11.14)分,精神状况得分为(43.40±10.05)分;经抗病毒治疗组疼痛、精力或疲劳得分均高于未治疗组.女性总体健康感觉(57.88±24.78)分,高于男性的(44.13±26.85)分;女性的角色功能纬度得分和躯体健康总分分别为(72.73±45.23)分和(53.18±9.18)分,均高于男性.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少数民族躯体健康总分低于汉族;并发症数越多,躯体健康总分越低.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提高PLWHA的生存质量;性别、民族、治疗情况可能是PLWHA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206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