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逾期不复诊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作者:柴晓青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逾期不复诊的多方面因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已确诊为艾滋病患者97例,均为逾期21日未按时复诊取药.参照国家规范的艾滋病的治疗与随访要求,统计其逾期不复诊的原因.结果:本组97例艾滋病患者逾期不复诊的原因为:死亡17例(17.53%),联系失效21例(21.65%),自行停药48例(49.48%),其他原因11例(11.34%,其中医护人员因素2例,服用他人药物3例,治疗依从性差3例,拒绝随访3例).通过电话随访后有28例患者重返治疗,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及其不复诊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可有效的使患者重返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人体抵抗艾滋病病毒免疫与防预探讨

    作者:吴越剑

    目的 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与白细胞介素2联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 将3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一组采用HAART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HAART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免疫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愈加明显.结论 联合治疗在八周内与单一治疗并无差异,但是从第12周开始差异开始产生.

  • 浙江省78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流行特征及疗效分析

    作者:郑锦雷;陈琳;杨介者;徐云;王憓

    目的 了解浙江省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特征和治疗效果,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1 985年至2012年9月年龄≤14岁的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下载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疾病状态、死亡、抗病毒治疗、CD4检测等.结果 78名调查对象中,男童占61.5%、外省户籍占35.9%、平均(5.65±4.21)岁;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报告受血感染、注射吸毒、同性传播分别占73.1%、15.4%、5.1%、1.3%,不详占5.1%;14.1%报告死亡,其中死于艾滋病者占54.5%; 35.9%的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半年后CD4、治疗一年后CD4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年CD4值较治疗后半年CD4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浙江省感染艾滋病儿童报告人数逐年增加,仍以母婴传播为主,关注同性传播对儿童的影响;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CD4计数,提示应加强母婴阻断、提高早期检测比例、加强男男性接触人群干预、扩大儿童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可有效预防婴幼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倪明健;陈学玲;胡晓远;马媛媛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自治区)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 HAART)者的死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自治区符合艾滋病HAART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AART。 HAART的所有过程资料及时上传至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新疆自治区2004年7月至2013年6月14062例HAART者的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并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间,死亡对象占8畅5%(1200/14062),失访率为2畅5%(351/14062),转诊至外省者占0畅9%(121/14062),停药者占15畅4%(2162/14062)。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P25、P50、P75分别为144畅00、244畅50、331畅00个/μl。 HAART者死亡率为4畅98/100人年,治疗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0畅94、0畅91、0畅88、0畅84、0畅81。男性死亡率(6畅58/100人年)高于女性(2畅87/100人年),感染结核组死亡率(9畅79/100人年)高于未感染组(4畅12/100人年),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组死亡率组内较高,为7畅67/100人年,吸毒传播组死亡率(7畅61/100人年)高于性行为传播组(3畅10/100人年),基线血红蛋白<80 g/L组死亡率(13畅84/100人年)高于≥80 g/L组(4畅74/100人年);χ2值分别为154畅62、177畅47、309畅73、228畅99、84畅27,P值均<0畅01。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者死亡风险是>350个/μl者的3畅61(2畅73~4畅78)倍,出现≥4种临床症状者死亡风险是无症状者的3畅62(2畅42~5畅42)倍,基线血红蛋白<80 g/L者死亡风险是≥80 g/L者的2畅84(2畅21~3畅64)倍,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畅48(1畅25~1畅75)倍,感染结核者死亡风险是未感染者的1畅39(1畅18~1畅64)倍,吸毒传播者死亡风险是性传播者的1畅84(1畅56~2畅17)倍。结论2004—2013年,新疆自治区HIV感染者HAART后的死亡率较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治疗前出现临床症状较多、血红蛋白较低、吸毒传播、男性、感染肺结核是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作者:豆智慧;于兰;赵红心;马烨;彭国平;陆立星;李志和;傅继华;张福杰

    目的 探讨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山西、山东、湖北、吉林4个省以典型抽样方式选取8个县(区),选择所有2006年1月24日前发现并确认既往不安全有偿采血(浆)者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病例,收集其感染、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结果 530例病例中,HIV感染者196例(37.0%);AIDS患者334例(63.0%),其中168例(50.3%)抗病毒治疗;152例(29.0%)死亡.在530例患者从感染到观察终点平均观察(10.1±1.8)年中.166例未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1年(95%CI:9.1~9.4),8年生存率52.0%;而168例已治疗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1年(95%CI:11.9~12.3),12年生存率80.0%;在抗病毒治疗3年中,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比未治疗者延长而死亡风险降低12.2倍.AIDS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在性别、年龄、地区、是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基线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上存在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AIDS患者生存首要保护因素(HR=13.3,P=0.00),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的AIDS患者治疗中死亡风险高(HR=10.9,P=0.00).结论 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是HAART干预是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和降低AIDS患者死亡风险的首要保护措施.

  • 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豆智慧;赵燕;何云;何文生;计国平;徐臣;马烨;赵德才;于兰;张福杰

    目的 探讨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策略在控制AIDS患者病死率方面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在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开展较早地区以典型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驻马店市和安徽省阜阳市,选取2008年8月30日前确诊的MDS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整理其发病、死亡等相关信息,采用Cox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AIDS患者10 394例,平均年龄(41.7±9.3)岁,男性占50.3%(5233/10 394),在婚者占85.0%(8808/10 394),农民占95.1%(9880/10 394),既往不安全有偿采供血(浆)感染者占81.2%(8438/10 394).调查对象中免费抗病毒治疗比例从2002年的5.2%上升到2008年的66.5%.AIDS患者总病死率从2002年的35.4/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9/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AIDS患者主要死亡风险是没有抗病毒治疗(HR=4.3,95%CI:4.0~4.7),治疗者基线CD_4~+淋巴细胞<50个/μl、50~199个/μL者死亡风险均高于≥200个/μl者(风险比HR分别为7.9、2.8),治疗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2.1),其他不可变死亡风险为男性、年龄≥50岁、既往不安全有偿采供血(浆)以外其他感染途径或途径不详者(HR分别为1.4,1.6,1.8).结论 我国农村免费抗病毒治疗显著降低并且稳定遏制了MDS患者病死率,提示扩大治疗覆盖率可进一步降低AIDS患者病死率.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代扩大检测的策略

    作者:陈曦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历经30余年的努力,艾滋病已从一种不可治愈的传染性和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发展成可以控制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总结了全球2000—2014年15年间的艾滋病防治成就,主要包括:全球避免新增3 000万感染者;2014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约3 690万例,新增感染例数比2000年下降35%;2014年全球约4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85个国家遏制并逆转了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实施母婴阻断后,2014年儿童新发感染例数比2000年下降53%;孕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比例上升至73%,古巴成为首个消除母婴传播的国家;艾滋病相关死亡率下降41%,死亡人数减少了近800万例[1].基于此,UNAIDS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实现三个"90%",即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确诊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以及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2].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12—2015年入组HIV抗病毒治疗者的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胡晓松;赵燕;黄玲玲;罗云学;吴尊友

    目的 分析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州)2012—2015年入组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治疗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文山州2012—2015年4354例入组成年人抗病毒治疗者,采集一般人口学信息、治疗基线状况和初始治疗方案,以及各次随访日期及随访状态,观察至2016年6月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脱失情况进行描述,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治疗后每6个月的累积维持治疗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治疗者脱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文山州2012—2015年入组ART者的脱失比例为25.1%(1092/4354),脱失发生率为14.53/100人年.治疗后第6、12、18、24个月末的累积维持治疗率分别为88%、83%、78%、7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治疗者脱失风险较女性高(HR=1.24,95% CI:1.09~1.41),年龄≥50岁者治疗脱失风险高于年龄<30岁者(HR=1.27,95% CI:1.06~1.53),未婚/离异/丧偶者治疗脱失风险为已婚/同居者的1.30倍(HR:1.30,95% CI:1.14~1.48),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者治疗脱失风险是异性传播感染者的1.49倍(HR:1.49,95% CI:1.23~1.82),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500个/μl者脱失风险均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0~499个/μl者,HR(95% CI)值分别为1.34(1.13~1.58)、1.36(1.09~1.71),治疗开始年份为2014年、2015年者脱失风险分别是2012年者的1.25倍(HR:1.25,95% CI:1.04~1.50)和1.26倍(HR:1.26,95% CI:1.02~1.55).结论 文山州HIV感染者的ART脱失率有增加趋势,男性、≥50岁、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静脉吸毒途径感染、治疗开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或≥500个/μl者为治疗脱失的高风险人群.

  • 2016年江苏省579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突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肖培培;卢静;胡海洋;徐晓琴;丁萍;傅更锋;还锡萍;周莹;羊海涛

    目的 分析江苏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突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江苏省内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治疗失败,年龄≥18岁者的基本信息,排除病例信息缺失者,终共纳入研究对象713例.提取其病毒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并测序,测序反馈后的序列进行编辑、拼接和校对后,获得pol基因区序列.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基因型耐药突变和病毒亚型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成功扩增579例研究对象的样本,其中,男性占85.66%(496例),年龄中位数为39岁,感染途径主要是经性传播途径(553例,95.51%),共331例患者出现耐药基因突变,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57.18%.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患者相比,基线CD4+T细胞计数在201~500和≤200个/μl者耐药基因突变的OR值分别为3.33和6.87;与治疗时间在24个月内的患者相比,治疗时间在25~48个月的患者耐药基因突变的OR值为1.88;与感染CRF07_BC亚型的患者相比,感染CRF01_AE和B亚型毒株的患者耐药基因突变OR值分别为2.22和3.32;以上P值均<0.05.579例患者对蛋白酶抑制剂(PI)、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3.80% (22例)、33.16%(192例)和53.37%(309例),同时出现NRTI和NNRTI突变的发生率为31.95%.M184V/I和K103N/Q分别是NRTI和NNRTI耐药突变发生频率高的位点,分别占28.15%和22.28%.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耐药突变状况复杂多样,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治疗时间长、感染CRF01_AE和B亚型毒株者耐药突变率较高.

  •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Thl/Th2、Tcl/Tc2和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仁芳;戴亚萍;杨琦恩;陆宇红;蒋亦明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艾滋病患者Th1/Th2、Tc1/Tc2和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艾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HAART治疗,给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或司他夫定+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治疗组给予贞芪扶正胶囊联合 HAART 治疗,疗程均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l、Th2、Tcl、Tc2、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hl/Th2[(6.27±0.70)比(5.39±0.64),P<0.05]、Tcl/Tc2[(10.70±0.68)比(10.16±0.85),P<0.05]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89.2±101.5)个/ml比(121.1±77.5)个/ml,P<0.01]和对照组[(231.6±97.6)个/ml比(118.9±76.2)个/ml,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HAART可改善艾滋病患者Thl/Th2、Tcl/Tc2平衡,提高CD4+T细胞计数。

  • 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研究进展

    作者:郭安良;焦艳梅;徐哲;王福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病毒持续复制,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的逐步减少并终发展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很好的病毒学控制及免疫学恢复,提高了生存率.但有的患者在开始ART后,尽管HIV复制得到控制,CD4+T淋巴细胞升高,却出现临床症状急剧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该现象被称为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临床观察表明IRIS可能与患者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及处于AIDS发病极晚期等因素有关,但是从诊断到治疗以及发病机制探究上还有很多未知之处.本文就IRI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 慢性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作者:张美;焦艳梅;张宏伟;张彤;计云霞;吴昊

    目的 了解慢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ART治疗的慢性HIV感染者17例,分别于治疗0,4,8,12,24,48,60周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者、长期不进展者(LTNPs)各15例为对照.常规进行CD4+/CD8+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测定;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C亚群,ELISA测定血浆IFN-α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特点.结果 (1) ART治疗前HIV感染者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百分比及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和LTNP组(P<0.001).ART治疗60周后,HIV感染者mDC明显增加,与健康组、LTN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ART治疗过程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数量和血浆IFN-α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且接近健康组、LTNP组水平.(3) ART治疗前DC亚群细胞计数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ART治疗12、24、60周,mDC细胞计数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ART治疗8周mDC细胞计数增加值与治疗60周CD4+T细胞计数增加值正相关,与病毒载量下降值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mDC细胞数量明显减少,ART治疗后明显上升,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提示mDC在控制HIV感染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治疗早期mDC细胞数量可能是ART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早期预测指标.

  • 服药训练对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作者:宋晓璟;李雁凌;赵霞;赵艳伟

    目的 探讨服药训练对提高初始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对39例初始服药治疗艾滋病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训练,在治疗第4周、12周、24周和48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及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治疗第4周、12周、24周、48周时服药依从性≥95%的患者占97.43%~ 100%.治疗24周及治疗48周时所有患者病毒均完全抑制.结论 服药训练可以提高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

  • 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雁凌;宋晓璟;赵霞;李太生

    目的 调查艾滋病患者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为专业护理人员早期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40例感染科门诊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26分的患者40例,占28.57%;认知障碍患者中延迟回忆、执行功能、抽象平均得分均较低,其次为语言功能及注意;其中以女性、老年等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较多.结论 护理人员应对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尤其是对于老年、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时间较长的患者加以重视,对于主诉有近期记忆力下降、大脑执行功能方面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检查及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护理干预.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潘彩芳;许日波;秦英梅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HAAR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采用HIV/AIDS生存质量表(HIV/AIDSQOL-46)调查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乳酸酸中毒等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HAART期问不良反应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评分(138.25±14.13)分优于对照组(67.38±10.6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36,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HAART患者乳酸酸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抗病毒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

  • 抗逆转录病毒联合营养支持对艾滋病患者合并营养缺乏的疗效观察

    作者:龙华;李近都;邹才华;梁烨;卢冠铭;李天资

    目的 探讨提高艾滋病患者 (AIDS) 合并营养不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照组63例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辅助性营养支持,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体质量指数 (BMI)、皮褶厚度、 CD4+T细胞计数和艾滋病病毒 ( HIV) 载量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MI,皮褶厚度, CD4+T细胞计数和HI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治疗后,治疗组体质指数 [ (23. 23±3. 15) kg/m2比 (17. 25±1. 83) kg/m2],皮褶厚度 [男性: (42. 9±6. 8) mm比 (34. 5±5. 2) mm,女性: (97. 6±17. 4) mm比 (92. 3±14. 7) mm]、 CD4+T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χ2=12. 573, P<0. 01), HIV载量较对照组低 (χ2=8. 683, P<0. 01).结论 对于合并有营养不良的AIDS患者,配合辅助性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表现为配合辅助性营养支持疗法的患者其体质指数、皮褶厚度和CD4+T细胞计数改善幅度和HIV载量控制幅度优于无营养支持疗法患者.

  • HAART治疗艾滋病致全身剥脱性皮炎6例的护理

    作者:宁艳春;黄荟;韦秀柏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对6例患者在停用致敏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加强皮肤黏膜护理及补充营养等.结果: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引起剥脱性皮炎少见,护理难度大,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早诊治,精心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红;何国平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也称抗HIV治疗,是通过抑制HIV在HIV/AIDS患者体内的复制,从而减少体内HIV数量,减少对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的破坏[1],使机体免疫功能重建.ART虽不能根除体内的HIV,但能使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命延长[2].然而,患者一旦开始了ART,就需要持续治疗下去,用药依从性成为ART的主要问题.依从性差的ART会导致治疗失败,增加HIV/AIDS患者死亡率,同时也增加了卫生资源的浪费[3].欧美国家对ART的用药依从问题很重视,研究和报道较多,而国内相关用药依从性的论文和报道很少.为此笔者对ART依从性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增加护理人员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傅亮;胡雁;查丽俊;潘承恩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减少艾滋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降低整体的卫生保健费用[1].然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发挥需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达到一定的水平,一般认为需要高于95%[2-3].随着依从性的下降,HIV病毒载量升高、疾病进展[4]、病毒耐药[5]和感染他人[6]的风险随之增高.服药依从性是反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7],准确评价患者的依从性水平能够为抗病毒治疗的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可以用于评价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方法较多,但还没有所谓的“金标准”[8].

  • 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

    作者:张爱东;李志茹;福燕

    目的:提高对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致不良反应及其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6例HIV/AIDS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护理方法:了解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坚持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和科学的饮食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患者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行之有效护理措施,科学的服药方法和饮食方法,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明显减少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