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行非埋入式牙种植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安娜;刘晨晨;何萍

    目的 观察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非埋入式牙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05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种植患者中,选择需行上颌窦提升的患者15例,非埋入式共植入19枚种植体,均未植骨,术后4个月完成上部义齿修复,临床随访4~5年.通过临床观察及全景片、CBCT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种植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五年内19枚种植体均稳固并可正常行使功能,无上颌窦炎,无松脱,留存率为100%;全景片示及CBCT检查示:种植体根方新骨形成,周围骨结合良好.结论 在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条件下,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行非埋入式牙种植术后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手术复杂程度并减少了手术时间和费用.

  • 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不足植牙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观察

    作者:黎旭;陈玲;覃柳宣

    目的 探究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不足植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上颌后牙垂直骨量不足植牙患者,均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按照患者是否同期植入种植体而将其分入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颌窦底平均增加骨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平均增高度为(10.96±1.15)mm,高于对照组(5.91±2.81)mm的术后平均增高度;同时,研究组术后无(0%)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10%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以为上颌后牙缺少垂直骨量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如此可以增高上颌窦底骨高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上颌窦内提升术研究现状

    作者:刘彦博;何东宁

    上颌窦内提升术作为一种骨增量技术,扩大了种植手术适应症,由于其创伤较小,成为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种植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经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就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术前评估、术式分类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单纯上领窦内提升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国芬;谭包生

    上颌窦内提升术有效的解决了上领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易穿透上颌窦导致种植失败的问题.根据是否植骨,上领窦内提升术可分为上领窦内提升植骨术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本文就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适应症、成功率、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上颌后牙缺损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邓天政;吕晶;杨捷绯;柯杰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种植体植入存留情况以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该技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我科行种植修复患者110例,根据是否行上颌窦提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方式进行上颌窦提升并植入Bio-Oss骨粉,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操作植入种植体。所有入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全口曲面断层检查,牙周探诊深度检查(probing pocket depth,P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根方至窦底实际骨高度(actual bone hight,ABH)。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55例,植入76颗种植体;对照组55例,植入70颗种植体。2组修复后复查,种植体脱落率、PPD深度、BOP指数、P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BH术后即刻与术后3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技术为种植体植入骨量不足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案,且能保证种植体较高的存留率,以及良好的植体周围健康。

  •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与延期牙种植对比分析

    作者:马振宇

    目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与延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78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根据不同的种植修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观察并比较2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与延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上颌窦黏骨膜破裂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2%(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种植体总累计留存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延期牙种植,能够大大缩短修复时间,对提高种植体总累计留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研究

    作者:童庆春

    目的:探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1例运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年,植入的160颗Straumann种植体中,157颗存留,存留率为98.13%。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效果显著。

  • 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用于剩余骨高度低于4毫米病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龚正伟;戚韩权;杨炎忠;黎红

    目的 评价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严重不足时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31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53个植入位点.选择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小于4mm(1.12~4mm)的位点.采用OSSTEM CAS-KIT工具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随访9~30个月.结果 53个种植位点中仅1例1个位点在术中发生黏膜破裂而改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种植,手术成功率为98.1%,其余52个种植位点均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6个月CBCT检查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窦底骨量平均提升高度为7.43mm (6.22~12.47mm).结论 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用于上颌窦底剩余牙槽嵴高度低于4毫米的病例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时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提升的骨高度保持良好,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

  • 上颌窦内提升术并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宏文

    目的 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并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因上颌后牙缺损后导致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43例,术前检查患者牙槽骨高度为3~5.6 mm,平均高度4.3mm,患者均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手术与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48枚(30枚ANKYLOS系列种植体,18枚奥齿泰TS-Ⅲ系列种植体),术后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2~8.3 mm,平均5.7 mm,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完成种植修复,无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穿孔情况,所有种植体稳定,邻接点接触良好,无嵌塞食物,咀嚼功能正常,无感染及并发症病例.行X线检查显示牙槽骨高度无异常,吸收正常,且种植体周围无阴影,植入的种植体出现新骨,根尖均被包绕,骨替代材料均匀分布于根部.结论 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并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治疗上颌后牙缺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不同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临床研究

    作者:蓝鹏;云素珍;李云华

    目的:使用专用内提升器械进行上颌窦不同高度的上颌窦内提升,评价在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不同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方法:52例(89枚)上颌后牙高度不足病人,根据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分为两组:A组45例,3 mm≤RBH≤5 mm;B组44例,5 mm≤RBH≤10 mm.根据种植体类型分为 RN组、TE组.采用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OSFE)同期植入瑞士Straumann?种植体RN 4.1mm×10 mm、RN 4.1mm×8 mm、TE 4.1mm×10 mm及TE 4.1mm×8 mm种植体,分别测量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的稳定系数,取平均值记录为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系数,比较两组种植体稳定系数在植入后有无差异.结果:A、B两组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RBH范围在3~10 mm时,TE与RN种植体植入的初期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无论采取级差备洞还是逐级备洞,TE与RN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的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随着BRH的减少而降低,但RBH范围在3~10 mm时,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是可预期的.同时在此范围内,TE种植体植入的初期稳定性均较与RN种植体稳定性为高,都达到了较好的初期稳定性.TE种植体结合级差备洞更易获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 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效果探析

    作者:连卫娜

    目的:探讨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7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37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且其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其牙齿种植的成功率高达100%.这3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明显优于接受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术与骨挤压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升患者缺牙区牙槽骨的高度,修复其缺失的牙齿,且安全性较高.

  • 常州地区人群上颌窦内提升中的窦底骨性分隔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陈敏箴;解永富;谢慧;汪国海;何家才

    目的:研究常州地区人群上颌窦底骨性分隔的发生率、部位和形态学特点,探讨上颌后牙缺失与骨性分隔的关系,以及对上颌窦内提升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124例研究对象,于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并生成相关数据,以NNT软件测量,获取上颌窦底骨分隔的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42例(33.87%)存在上颌窦骨性分隔;248个上颌窦中,68个存在骨性分隔(27.42%),其中45个骨性分隔出现于上颌窦中部(66.18%),15个出现在后部(22.06%),8个出现在前部(11.76%).窦分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及是否缺牙无关.结论;通过CBCT可以观察到上颌窦底骨性分隔的位置、形态,大限度地预判手术的难易程度,提高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成功率.

  •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8例临床分析

    作者:华楠;伊光辉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1年杨思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例上颌磨牙缺失、施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进行修复时和修复完成6个月后种植体的存留率,分析人工骨移植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所起的作用.结果:8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在不植骨的情况下,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植入XIVE种植体14颗,修复时有1颗种植体因未形成骨结合而取出,修复完成后6个月复诊时,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存留率达92.9%.结论:不植骨并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6个月内能获得较高的存留率,接近文献报道的植骨并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种植体的存留率.

  • 犬上颌窦内提升动物模型的设计及评价

    作者:郑吉驷;邱瀚宣;张善勇;杨驰;张瑛;虞菲;田雪蕊

    目的:介绍一种犬的上颌窦内提升动物模型,并利用CT和内镜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对2只成年Beagle犬尸体和4只成年Beagle活体犬行螺旋CT检查,将CT数据导入Simplant 11.04软件行三维重建,选择犬的第一磨牙远中牙尖的腭侧(即腭大孔的外侧)为上颌窦内提升的手术入路位点.对6只犬(共12侧上颌窦)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术中分别将内镜伸入种植窝和上颌窦外侧壁骨窗(5 mm×5 mm),观察上颌窦黏膜情况和该位点在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术后即刻对所有动物行螺旋CT检查,测量该位点和上颌窦的关系.利用SAS 9.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活体犬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行CT重建,在冠状位和矢状位测量11个相关参数,包括①DF和CE(该位点分别到腭大孔中点和腭侧牙槽嵴顶的水平距离)为(8.129±0.915) mm和(4.868±0.291) mm;②BC和CD(该位点分别到上颌窦底和腭黏膜的垂直距离)为(2.034±0.410) mm和(3.588±0.384) mm;③AB、MN和PQ(在该位点处上颌窦的上下径、内外径和前后径)分别为(17.341±0.651) mm、(7.899±0.984) mm和(18.424±1.131) mm;④MT和NT(该位点分别到上颌窦内、外侧骨壁的水平距离)为(3.961±0.421) mm和(3.845±0.562) mm;⑤OP和OQ(该位点分别到上颌窦前、后界的水平距离)为(9.248±1.256) mm和(9.368±1.161)mm.OP和OQ之间以及MT和NT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将内镜分别伸入种植窝和外侧骨窗内,可见白色、完整、不透明的窦黏膜,该位点处于上颌窦底正中.结论:第一磨牙远中牙尖的腭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犬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入路,利用该位点设计的上颌窦内提升动物模型既简单又快捷,适用于相关上颌窦的动物实验研究.

  • 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区的种植应用

    作者:杨惠民;刘正彤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至2016年上颌磨牙区40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同期植入20颗种植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敲击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20颗种植体,比较两组的随访预后,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40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在上颌萎缩后牙区采取改良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简单,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杨光;姚新南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X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时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7例上颌后牙缺失,同时牙槽嵴顶距上颌窦底高度为4~5 mm的患者,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伴植骨,提升高度<5 mm,同期植入种植体,共计21枚.术后拍X线片,并于3个月后复诊,拍摄X线片,临床观察,并行上部修复.结果 17例患者共21枚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未发生上颌窦炎或上颌窦口腔瘘等并发症,术后当天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4±0.5)mm,术后3个月的X线片示上颌窦底黏膜完整,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上颌窦底平均抬高(2.9 +1.1)mm,所有种植体均可正常负重,种植成功率100%.结论 上颌后牙缺失且牙槽嵴高度不足时,可选择上颌窦内提升术,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可在保证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减少患者费用,缩短治疗时间.

  • 口腔简化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腾;施星辉;黄睿;施昊天

    目的 评价简化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上颌磨牙缺失行种植修复的患者60例,根据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31例,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3.8-7.8 mm,应用简化内提升的手术方法共计植入38枚长度为8 mm的较短种植体,均未使用上颌窦冲顶器及骨粉;对照组(B组)29例,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12.8-14.0mm,常规方法植入35枚长度均为10 mm的种植体.随访9 24个月,比较两组种植牙成功率.结果 A组和B组种植牙成功率相仿(97.37% vs.97.14%) (P>0.05).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上颌后牙区牙缺失采用简化内提升牙种植术临床效果可靠.

  • 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Dentium短种植体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苑;杨益;沈铭

    目的 探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植入Dentium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情况下行牙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严重不足患者52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67枚种植体,随访12~24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67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患者无不良自觉症状.完成种植修复后咬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并同期植入Dentium短种植体能获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

  • 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陈;钱智溢;李幼华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 (CAS-KIT)提升上颌窦粘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2~9mm,经CAS-KIT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超过3mm的植入羟基磷灰石陶瓷,同期植入种植体,高提升10 mm,共计植入ITI士卓曼种植体46枚.结果 术后当天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9±1.8)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及骨替代品泄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粘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个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利用CAS-KIT提升上颌窦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技术,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种植修复,疗效良好.

  •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钱智溢;董陈;李幼华;应于康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14例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6~9mm.经(summers上颌窦提升器械)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3mm.共计植入ITI种植体27枚.结果 术后当天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1.7±1.6) 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上颌窦口腔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月X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少量不足的牙种植修复,获得良好的疗效.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