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品管圈活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

    作者:杨水秀;余淑敏;王云龙;余藕花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1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10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究品管圈活动对PIC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6.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的实施,对护士护理管理的参与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品管圈活动用于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尚东萍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总结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中预防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丽香;甘淑贞;林丽婵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中对于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作用.方法 138例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90%)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肿瘤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中有助于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分析

    作者:牛吉峰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92例PICC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PICC导管进行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促进康复。

  • 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国平;何燕;李晓霞

    目的 探讨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肿瘤病区首次行PICC穿刺,且从贵要静脉置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赛肤润涂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仅3例发生静脉炎,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0例.对照组17例发生静脉炎,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3例.静脉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情况,实验组58例一次成功,对照组32例,实验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用于PICC中,可以降低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提高置管成功率.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作者:胡君娥;宋健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PICC专科小组医、护、技12名成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并将活动前356例PICC带管患者与活动后387例带管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PICC专项护理质量及圈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比较.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PICC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73%降至5.68%(P<0.01).PICC专科护理质量由实施前的(75.33±3.77)分提高至(92.33±2.52)分(P<0.05),圈员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P< 0.05或P< 0.01).结论 正确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PICC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PICC专项质量及圈员的综合素质.

  •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分析与改进方法

    作者:郭文霞;卢素芳;宁爱梅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1],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带来了福音.2009年1月,我院开始引进该技术,但由于PICC是盲穿,病人血管具有个体差异,置管过程中常会出现导管异位,即 PICC导管不位于上腔静脉,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2.5%[2].2010年2月我科行PICC置管时进行了改进,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降低,导管复位成功率达100%.现将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报告如下.

  • 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

    作者:胡艳群;胡艳林;杨丽华

    目的 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与护理进展

    作者:朱桔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静脉输液通道,现已广泛应用于TPN、新生儿和肿瘤化疗及长期输液的患者.随着广范的临床应用,导管堵塞已是PICC置管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它不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增加护理的工作量.近年来,护理同仁们对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现将此方面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两种不同导管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胡茶花;杨水秀;袁海珍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6例需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2组:PICC组106例采用直视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入PICC导管,CVC组100例在麻醉师会诊后按操作规程置入CVC导管。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96.2%比8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6.6%比16.0%, P<0.01);导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40±9)d,CVC 组为(30±11)d,PICC 组较 CVC 组显著延长(P<0.01)。置管满意度PICC组为96.2%,CVC组为85.0%,PICC组较CV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CC导管与CVC导管比较并发症少,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是肿瘤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较满意的中心静脉导管。

  • PICC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雁;盖垚;彭小花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在肿瘤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采用肘关节上部置管,B组患者采用肘关节下部置管,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A组患者PICC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有6例(13.95%)发生导管位移,A组无患者发生该并发症;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中各有3例(6.98%)发生导管堵塞;B组患者4例(9.30%)发生静脉炎,A组患者有2例(4.65%)发生静脉炎.结论:置管位置、静脉炎和导管堵塞是PICC留置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合理控制静脉炎和保持导管通畅,能够有效延长留置时间.

  •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杨玲燕;曹丽萍;丁雯;陈佳;梁媛媛;杨华利

    目的 探讨体外测量联合心内心电图定位法(EKG)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PICC置管的180例患者,采用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进行PICC置管,确定导管尖端后,送患者至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尖端定位,分别记录EKG技术定位方法导管置入长度(Le)、胸片定位后导管置入长度(Lx)以及体外测量长度(Ly),将所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3.8%,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3.6%,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与体外测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32,P<0.05),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 体外测量联合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

  • 经PICC与外周静脉输注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反应观察及护理

    作者:赵翠云;张巧凤;刘凡平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致局部神经毒性的程度,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拟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患者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比较2组局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局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发生(P<0.05).结论 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可减轻神经毒性反应,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