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UD 优化方法在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庞金猛;倪千喜

    目的: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直肠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而调强放疗作为一种高精度的适形放疗而被广泛应用。但大部分的IMRT计划都是采用物理约束条件,只能对ROI (感兴趣区)的剂量体积曲线的一个或几个点进行约束,而EUD则能对ROI的整条曲线进行约束。本文研究EUD在直肠癌调强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调强放疗计划中EUD (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在直肠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科已经接受调强放疗的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10例,其中PTV ( planning target vol-ume)处方剂量50GY。用两种不同的目标函数约束,一组( DV组)用物理优化方法;另一组( EUD组)在物理优化的基础上把重要器官(膀胱、股骨头、小肠)的约束条件改为Max EUD约束,其他不变。比较这两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EUD优化方法组和物理优化组PTV的剂量无明显的差异,但重要器官的剂量比物理优化组的剂量低,经配对t检验P<0.05。结论: EUD优化方法能更好的保护重要器官,对降低直肠癌的放疗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EUD 调强 直肠癌
  • 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不同射野参数的剂量学对比

    作者:梁博;屈国普;曾彪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中不同射野参数对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例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行5野均分调强放疗治疗计划(0°、72°、144°、216°、288°)。处方剂量50 Gy,2 Gy/次。在其他射野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调整射野的小子野跳数(3 Mu、5 Mu、10 Mu、15 Mu、20 Mu、30 Mu)、小子野面积(3 cm2、5 cm2、10 cm2、15 cm2、20 cm2、30 cm2),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多个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和危及器官(膀胱、小肠、股骨头)的受量情况。通过测量治疗实施时间比较各个治疗计划的治疗时间。结果计划的危及器官的受量差别不大。(1)靶区适形度:随着小子野跳数和小子野面积的增大,适形度指数呈递减趋势。(2)治疗总跳数、总子野数目及治疗时间:本研究只比较了小子野跳数为3~15 Mu,小子野面积为3~15 cm2的计划,随着小子野跳数和小子野面积的增大,治疗时间逐渐减少。其中小子野跳数和小子野面积分别为15 Mu、15 cm2时,治疗时间短。结论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小子野跳数、小子野面积分别设置为15 Mu、15 cm2时,治疗方案达到佳。

  • 计算网格对调强不同剂量梯度区域剂量计算的影响

    作者:王文婷

    目的:评估计算网格大小对调强计划不同剂量梯度区域剂量计算的影响,为临床计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大小的计算网格分别进行逆向运算,在中心层面剂量分布计算结果上截取部分靶区,与参考剂量分布中位置、大小相同的区域进行相对剂量差异比较.另选靶区与OAR之间区域(形状、大小、比较方法同前).结果:靶区内,所有大小网格比较结果FWHM值均未超过2%;靶区与OAR之间,只有2 mm计算网格比较结果FWHM值小于2%;两区域比较均显示计算误差随计算网格增大而增大.结论:随着剂量梯度增大,插值计算引起的剂量计算误差也变大.调强计划设计时,考虑到剂量梯度大的区域,建议使用2 mm大小的计算网格进行剂量计算,以达到临床计算精度要求.

  • 直肠癌术后不同体位调强放疗的研究

    作者:尚昌玲;吴红;杨波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后俯卧位和仰卧住调强放疗(IMRT)照射,靶区(CTV、PTV)、小肠、膀胱、股骨头的体积-剂量关系,探讨直肠癌术后IMRT放疗的合适体位.方法 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TV)范围,设定计划靶体积(PTV)为CTV外扩0.5~1.0cm.对14例直肠癌术后俯卧位和仰卧住IMRT计划进行剂量学评估,比较2种体位-IMRT技术下靶区、小肠、膀胱、股骨头受照射剂量-体积关系.结果 直肠癌术后放疗采用IMRT技术时,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靶区(CTV45、CTV50、PTV45、PTV50)、小肠(平均剂量Dmean、V20、V30、V40、V45、V50)、膀胱(平均剂量Dmean、V30、V40、V50)及股骨头(平均剂量Dmean、V40、V50)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IMRT时,无有孔腹板条件下,仰卧位放疗,较之俯卧住,不会导致靶区剂量分布变劣及小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结构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增加,并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舒适度,值得采用.

  • 全中枢神经系统射野衔接方法研究

    作者:谢秋英;石锦平;祁振宇;张利文;滕建建;徐韬

    目的:探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调强射野衔接方法,改善射野衔接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方法:6例全中枢放射治疗患者,针对每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适形照射技术和调强射野叠加优化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比较2种方法衔接处剂量分布的优劣,并分析摆位误差对衔接区域剂量的影响.结果:与传统射野衔接技术相比,新方法衔接区域剂量均匀,胸段脊髓衔接优势更明显.中下段脊髓衔接区Min平均值常规组和调强组分别为63.9%、和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1,P<0.01;Max平均值分别为115.1%和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P<0.01;V95%平均值分别为93.8%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P<0.01;V100%平均值分别为28.7%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1.±5 mm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引起的衔接区域脊髓中轴剂量变化由原来的160%~35%降低到110%~95%.Matrixx衔接区域实测剂量与计划系统的剂量分布基本一致,Gamma(3 mm、3%)通过率为96.7%.结论:采用调强叠加优化技术进行射野衔接,可有效改善衔接区域的剂量均匀性.

  • 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苏胜发;赵充;韩非;陈春燕;肖巍魏;孙学明;卢泰祥

    目的:评价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远期疗效、预后影响因素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8例按UICC/AJCC2002分期为Ⅰ~ⅣB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治疗失败因素和毒副作用.868例患者均接受全程根治性调强放疗,301例单纯放疗,567例放化疗.放疗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靶区68 Gy/30次,颈部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60~66 Gy/30次,临床靶体积1处方剂量60 Gy/30次,临床靶体积2处方剂量54 Gy/30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5~115个月),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SS)、局部无复发率(LRFR)和无远处转移率(DMFR)分别为84.7%、91.8%和84.6%.186例(21.3%)患者治疗失败,远处失败发生率为67.7% (126/186).全组186(21.3%)例治疗失败,远处转移常见(111例,59.7%),其次是鼻咽局部复发(42例,22.6%),颈淋巴结复发较少(10例,5.4%);其他失败模式低于5%,鼻咽+颈部复发8例(4.3%),远处转移+颈部复发8例(4.3%),远处转移+鼻咽复发6例(3.2%),远处转移+鼻咽+颈部复发1例(0.5%).T1、T2、T3和T4患者的5年LRFR分别为100.0%、96.0%、90.4%和83.3%,x2=26.32,P=0.000.N0、N1、N2和N3患者5年DMFR分别为96.1%、85.6%、73.7%和62.1%,x2=65.54,P=0.000.Ⅰ、Ⅱ、Ⅲ和ⅣA~ⅣB期患者5年DSS分别为100.0%、96.4%、82.7%和70.4%.多因素分析显示,GTV低剂量是LRFR的唯一预后影响因素,也是DSS影响因素;T和N分期是DMFR及DSS的影响因素.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和2级,同期化疗较单纯IMRT的急性反应重.张口困难和口干的晚期副反应轻微,放射性脑损伤发生在T晚期患者,发生率为5.5%(48/868).结论:鼻咽癌IMRT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处转移是主要的失败模式,T和N分期晚及GTV接受的低剂量低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不利因素.急性毒副作用可以较好耐受,张口困难和口干的晚期副反应轻微,但局部晚期患者应注意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同期化疗可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

  • 自由与主动呼吸控制状态下乳腺癌调强放疗位移EPID误差比较

    作者:徐敏;李建彬;韩勇;王晓敬;刘同海;范廷勇;邵倩;张英杰;邢军;田世禹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自由呼吸状态(FB)和主动呼吸控制状态(ABC)下的相对位移,并对比其差别.方法:选择29例接受保留乳房术后调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6例在FB下13例在ABC下接受放疗.患者在每次放疗前拍电子射野影像片(EPI),ABC的8例在每次放疗前拍2次.依据胸壁和乳腺表面轮廓将EPI和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配准,计算出每次配准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结果:FB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均位移分别为1.93和0.99 mm,ABC组分别为1.97和1.14 mm.位移>5 mm的<4%.ABC组之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8和0.142.其中8例每次放疗前拍2次EPI的ABC患者,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0和0.862.结论:尽管从理论上ABC可减少呼吸运动,但在减少由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造成的混合位移方面并无优势.乳腺癌放疗时从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外放5 mm的边界是合理的.

  • 前列腺癌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初步结果

    作者:房辉;李晔雄;余子豪;刘新帆;金晶;韩嘉珠;钱图南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前列腺癌的初步疗效和早晚期副反应.方法 36例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接受了3DCRT和IMRT,其中35例同时接受内分泌治疗.23例临床靶区包括前列腺或前列腺加精囊,13例先接受盆腔照射然后包括前列腺和精囊.临床靶区的中位剂量为76.0 Gy(52.5~83.0Gy),盆腔预防性照射中位剂量为45.0Gy(40~50Gy).结果 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4%.3、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均为91%.全组早期胃肠道反应≤2级35例,3级1例,无4级反应;早期泌尿系统副反应≤2级34例,3级2例,无4级反应.全组分别有4例1级和3例2级晚期胃肠道反应,无≥3级晚期胃肠道反应;晚期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低,6例1级,2级1例,3级1例.结论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前列腺癌,高剂量放疗是安全的,早期和晚期副反应可接受,未发现严重晚期副反应.

  • 宫颈癌术后盆腔调强放疗计划方法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作者:张富利;陈静;陈建平;郑明民;王平;高军茂

    目的 比较两种调强放疗(IMRT)方法 (对骨髓进行单独限的BMS-IMRT,未对骨髓进行单独限量的IMRT)在宫颁癌靶体积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的差异,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外照射骨髓保护的合理方法 .方法 对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模拟CT增强扫描,在计划系统内勾画临床靶体积(CTV),CTV均匀外扩1.0 cm生成计划靶体积(PTV),同时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进而设计出BMS-IMRT和IMRT的2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45 Gy分25次,1.8 Gy/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 Pinnacle~3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或迭加算法对两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 BM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不如IMRT,但其适形度优于IMRT计划,BMS-IMRT放疗计划中骨髓的V_5、V_(10)、V_(20)、V_(30)、V_(40)分别比IMRT降低1.81%、8.61%、31.81%、29.50%、28.29%,而小肠、膀胱、直肠等危及器官的受量差别不大.结论 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降低了骨髓低剂量受照体积,从而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抑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IMRT和SRT大分割治疗肺部肿瘤的剂量分布研究

    作者:吴凤;肖建平;张可;姜雪松;宋一昕;张红志;李晔雄

    目的 比较肺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和立体定向放疗(SRT)的大分割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1年内收治的16例采用大分割IMRT的肺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6例和肺转移癌lO例)患者设计处方剂量与治疗间隔相似的SRT计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IMRT和SRT计划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等以及适形指数(CI)和不均匀指数(HI).结果 患者采用大分割IMRT和SRT计划时PTV接受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282.1 cGy和6340.6 cGy(t=-0.93,P>0.05),均一化剂量分别为6366.7 cGy和6246.8 cGy(t=-1.18,P>0.05),CI平均值分别为0.78和0.57(t=2.77,P<0.05),HI平均值分别为1.12和1.32(t=-4.38,P<0.01).IMRT和SRT计划的平均全肺组织受照剂量分别为(492.4±368.5)cGy和(310.0±73.1)cGy(t=1.68,P>0.05),全肺V20分别为6.9%±2.1%和4.2%±1.9%(t=3.30,P<0.01).IMRT和SRT计划的心脏和脊髓平均受照剂量无差别.结论 PTV大径<4.7 cm、靶体积<57 cm3、靶区呈圆形或类圆形时,SRT靶区剂量与大分割IMRT接近并可满足临床要求;SRT计划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低于大分割IMRT计划.

  •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甜甜;吴少雄;韩非;卢丽霞;黄劭敏;邓小武;卢泰祥;赵充

    目的 评价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2003年前2年内83例初治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6个月和1、2、3、4、5年的口干变化情况的资料,通过分析其与腮腺受照剂量关系来评价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结果 共入组83例,其中Ⅰ期4例,Ⅱ期31例,Ⅲ期31例,ⅣA期17例;16例接受放化综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为96%和95%,总生存率为80%.放疗后7个时间段轻和中度口干发生率分别为42%、51%、71%、77%、58%、38%、26%和52%、53%、21%、8%、3%、2%、2%,无重度口干.双侧腮腺受照射平均剂量为34.34 Gy.放疗后6个月口干分级与腮腺平均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双侧腮腺50%体积受照剂量是放疗后6个月时口干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当腮腺平均剂量≤33 Gy和D50≤29 Gy时,腮腺功能可得到较好地保护.结论 调强放疗在提高鼻咽癌局部和区域控制率的同时,降低了腮腺的受照剂量,减少了腮腺功能的损伤.

  •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分析

    作者:马礼钦;张瑜;潘建基;杨凌;孔祥泉;倪晓雷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对减轻患者治疗后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方面的意义.方法 参考EORTC QLQ-C30并结合鼻咽癌的相关症状及副反应,制定了包括35项内容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面访问卷调查了142例鼻咽癌无瘤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随访中位时间为25个月,按不同的放疗技术将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IMRT组)75例和常规放疗组(CRT组)67例.用SAS 8.1软件包处理数据,比较两组无瘤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分析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IMRT组、CRT组在情感认知功能领域评分分别为82.8±14.7、77.5±16.0(t=2.07,P=0.040);在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反应领域评分分别为78.9±10.3、69.8±13.3(t=4.59,P=0.000).两组在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呛咳、声嘶、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中,身体功能评分的因素为性别,回归系数为-4.692;总体生存质量自我评分的因素为随访时间和学历,回归系数分别为-0.618和12.316;经济状况评分的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回归系数-11.133;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反应评分的因素为组别(即放疗技术)和年龄,回归系数分别为-9.384和-5.853.结论 IMRT技术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口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等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同放疗技术、性别、年龄、家庭月人均收入、学历、随访时间等从多个维度上影响着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 调强和常规放疗对头颈部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评估

    作者:阎超;王中和;胡海生;金冶宁

    目的 前瞻性评估调强和常规放疗对头颈部癌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和差异以指导临床.方法 2007-2008年102例头颈部癌患者(口腔癌76例,口咽癌14例,鼻咽癌11例,颈部转移癌1例)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放疗科接受放疗,其中IMRT组52例,至少保护一侧腮腺,其中24例加对侧颌下腺保护;常规放疗组50例,不保护唾液腺.采用EORTC QLQ-C30和头颈部癌HN35通用量表,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日,放疗后2、6个月对患者QOL中33个领域进行评估,以10分以上的得分变化为有临床意义.结果 调强和常规放疗造成头颈部癌患者QOL 94%(31/33)领域下降,其中49%(16/33)显著下降(U=2.72~5.98,P值均<0.01),33%(11/33)的下降有临床意义;放疗后2个月有12%(4/33)领域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恢复,但15%(5/33)领域尚未恢复(U=3.10~5.93,P值均<0.01);放疗后6个月QOL继续改善,有21%(7/33)领域出现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恢复,并优于放疗前,但在口干和唾液粘稠症状2个领域尚未恢复(U=4.49、4.87,P<0.01、0.01).IMRT对口干和唾液粘稠领域的影响比常规放疗明显小(U=4.57、5.57,P值均<0.01),并在放疗后持续改善,常规放疗未见改善,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7.23、7.57,P值均<0.01).结论 放疗造成头颈部癌患者QOL显著下降,放疗后出现持续性恢复,但口干和唾液粘稠症状恢复差,是影响QOL的主要原因.IMRT优点是对口干和唾液粘稠症状影响明显小于常规放疗,对保存QOL意义重大.

  •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任骅;张可;王绿化;戴建荣

    f 和IMRT 7f 的子野跳数平均值分别为476±23、523±29、764±51和793±44.结论 对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初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sIMRT计划比3DCRT计划和IMRT计划具优时效比.

  • 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治疗方案比较

    作者:金大伟;戴建荣;李晔雄;余子豪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多种布野方案比较,确定符合临床要求的佳方案.方法对8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方案,处方总剂量76Gy.共设计7个计划,其中共面布野方案5个,分别为5、6、7、9野均匀分布和7野非均匀分布;非共面布野方案2个,分别为5、7野冠状交角照射.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适形度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7个共面和非共面计划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别,非共面计划比共面计划降低了直肠D50(50%体积所受剂量)剂量23%,但增加了股骨头剂量,膀胱的剂量大致相同;同时非共面计划还延长了治疗时间,摆位较麻烦.对于共面射野计划,当射野数目由5增至7时,增加照射野数目对靶区、直肠和膀胱剂量分布没有改善且会增加治疗时间,但能降低股骨头受量,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提高,5、6野情况大致相同.当射野数由7野增加到9野时,股骨头受量和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均无改善.结论5~7野共面调强计划可使前列腺肿瘤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共面、等角度分布的照射野设计简单、治疗实施效率高.非共面计划射野从5野增加到7野,剂量分布无改善.

  • 宫颈癌根治术后降低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作者:李慧灵;潘建基;柏朋刚;ZHANG Bin;YU Cedric X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全盆腔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对比研究,比较应用不同放疗技术在处方剂量45.0、50.4 Gy时降低髂骨骨髓受照体积和剂量.方法 选择FIGO分期ⅠA~ⅡB期1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CTV范围包括阴道顶部、宫旁、骶前区域、部分髂总及盆腔淋巴结,CTV外放1 cm(后方紧邻直肠后放0.5 cm)产生PTV.应用ADAC Pinnacle3 Version7.4f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照射技术:CRT前后两野对穿(CRT2f)、CRT前后两野+两侧野(CRT4f)、调强7个野(IMRT7f).处方剂量分别为45.0、50.4 Gy,治疗计划优化后确保≥97%PTV接受≥95%处方剂量,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得不同治疗方法 髂骨骨髓的V20、V24、V30、V40.结果 处方剂量为45.0 Gy时右和左髂骨骨髓IMRT7f、CRT2f及CRT4f计划的V25分别为45.04%和40.90%、64.37%和65.25%及60.20%和61.42%(H=7.45,P=0.024和H=6.62,P=0.038),V30为36.91%和22.21%、52.69%和48.80%及40.52%和42.33%(H=7.91,P=0.019和H=10.5,P=0.005),V40为23.83%和19.65%、51.85%和46.11%及37.97%和35.30%(H=17.14,P=0.000和H=20.71.P=0.000);处方剂量为50.4 Gy时,分别为52.43%和50.06%、65.89%和67.75%及69.56%和64.23%(H=6.29,P=0.043和H=6.37,P=0.041),38.91%和31.93%、54.96%和51.29%及52.18%和47.57%(H=6.91,P=0.031和H=15.19,P=0.000),25.93%和20.87%、53.30%和49.83%及44.26%和37.77%(H=16.71,P=0.000和H=20.78,P=0.000).结论 与CRT相比IMRT技术能产生理想的靶区剂茸分布并由此降低髂骨骨髓受照体积和剂量.

  • Delta4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伟;马照;邵鹏;马金波;刘培继;刘鹏

    目的 通过两种调强放疗验证工具的分析比对,探讨一种全新三维验证工具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接受调强放疗患者中随机抽取5例,分别在飞利浦Pinnacle 8.0D治疗计划系统中做MapCHECK Model 1175(Sun Nuclear,Melbourne,FL,USA)设计和Deha4(ScandiDos,Sweden)设计,然后分别在瓦里安Clinal 23EX直线加速器上做剂量验证测量.计较Delta4和MapCHECK计划中相同剂量偏差(DD2%、DD3%、DD4%)和吻合距离(IYFA2 mm、DTA3 mm、DTA4 mm)数值时的通过率差异.结果 用MapCHECK Model 1175测量的剂量偏差为DD2%DTA2 mm、DD3%DTA3 mm、DD4%DTA4 mm时总的平均通过率分别为84.7%、97.1%、99.3%;用Delta4测量的分别为86.2%、98.2%、99.6%;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3;t=3.17,P=0.011;t=3.05,P=0.014).MapCHECK的质量保证计划中把每个射野的大机架角度都要改为0°,而Delta4无任何改变.在测量过程中重力对多叶光栅叶片到到位精度影响、治疗床对剂量分布影响、地磁对剂量系统影响在Delta4测量中都可得到体现.结论 Delta4是调强放疗非常理想的验证工具.

  • 前列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副反应初步分析

    作者:房辉;李晔雄;刘跃平;王维虎;金晶;王淑莲;宋永文;刘新帆;亓姝楠;刘清峰;戴建荣;余子豪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大分割照射患者的早期和晚期副反应,初步探讨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6-2008年间37例前列腺痛患者接受大分割调强放疗(IMRT).13例临床靶体积(CTV)包括前列腺±精囊或术后瘤床,24例包括前列腺、精囊(或术后瘤床)和盆腔淋巴引流区.分次照射剂量为2.3~2.8 Gy(2.7 Gy占26例).95%PTV处方剂量前列腺精囊为62.5~75.0 Gy,盆腔为50.0 Gy.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早期胃肠反应发生率0级38%,1级2,4%,2级35%,3级3%;直肠V50>27%与V55>20%的≥1级早期直肠反应发生率不同(P<0.05).早期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0级30%,1级68%,2级0和3级3%;膀胱V60<10%与V60>10%的≥1级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也不同(X2=6.02,P=0.038).晚期直肠反应发生率0级70%,1级24%,2级5%,无3、4级反应;直肠V65<10%与V65>10%的≥1级晚期胃肠反应发生率不同(X2=5.58,P=0.020).晚期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0级38%,1级49%,2级11%,3级3%,无4级反应;膀胱平均剂量>40Gy、V40>32%与V50>29%的≥2级晚期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均不同.结论 前列腺癌大分割IMRT初步研究结果 显示急件和晚期副反应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 基于MatriXX系统研究呼吸运动对靶区受照剂量分布影响

    作者:张书旭;周凌宏;陈光杰;刘忠翔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靶区受照剂量分布影响.方法 用固体水自制剂量测量体模和模拟呼吸运动的平台,与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mXX系统配合,分别测量体模在静态和周期运动状态(幅度为±1 cm,周期3.5 s)下进行多角度3DCRT和IMRT的二维剂量分布,然后用MatriXX系统软件对两种不同状态下所测剂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3DCRT在运动方向上所测剂量分布半影较静态时增加6~9 mm,高剂量区域向内收缩约5mm,低剂量区域向外扩张约5 mm,但50%等剂量曲线范围及中心区域剂量未见明显改变;IMRT各子野单独照射且以测量平面大剂量为归一剂量时,运动和静止状态下所测剂量差异介于-56.4%~56.1%,其平均值约±27%;IMRT计划所有子野叠加照射时,两种运动状态下在射野中绝大部分区域的剂量差异<±3%,其剂量偏差主要出现在射野边缘,大约为±15%,这与3DCRT照射的特点相似.结论 无论是3DCRT还是IMRT多次分割照射后,周期运动靶区中心区域受照剂量与静态靶区相近,但高剂量区域向内收缩,低剂量区域向外扩张.

  •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所受剂量的比较

    作者:贾明轩;崔勇;纪天龙;张梁

    目的 估算和比较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当量剂量.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对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过程中所受的周边剂量进行了测量,并推算出了患者全身当量剂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靶区剂量给予70 Gy时调强放疗加速器的平均输出量为25235 MU,患者所受全身当量剂量为73.65 mSv;常规放疗加速器的平均输出量为8575 MU,患者所受全身当量剂量为15.28 mSv.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所受当量剂量高于常规放疗4.8倍.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