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州市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分析

    作者:杨丽;肖晚晴;何健荣;袁铭阳;邹兴文

    目的 评价采用临床乳腺检查、超声成像和钼靶X线摄影3种方法开展乳腺癌筛查的价值.方法 2010-2011年,对广州市271 641例农村妇女免费开展临床乳腺检查联合超声成像进行初筛,异常者行钼靶X线摄影复筛,对建议活检者进行随访,追踪结果.结果 广州市农村妇女乳腺癌检出率为55.59/10万(151/271 641);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x2=19.30,P<0.05);平均每筛查1 799例妇女、投入107 936.82元可以确诊1例乳腺癌.免费乳腺癌筛查项目实施后,妇科病普查工作中乳腺癌检出率明显增加(x2=65.85,P<0.05).结论 基于超声成像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在妇科病普查工作中有推广应用价值,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 抚顺地区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在治疗乳腺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宋岩;高凤霞;余小龙;曲文超;张睿群;张敏;张晨

    目的:探讨抚顺地区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麦默通,Mammotome)在治疗乳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超声辅助下应用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占位性病变82例,共计111个肿物.结果:111例切除标本全部送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病变8例(9.8%),包括浸润性导管癌7例(8.5%),导管内癌1例(1.2%),74例为良性(90.2%),包括纤维腺瘤48例(58.5%),乳腺腺病22例(26.8%)和纤维囊性增生症4例(4.9%).术后并发症:有1例(1.2%)出现皮肤破损,术中给予缝合,有4例(4.9%)出现局限血肿,有15例(18.3%)患者出现瘀斑,血肿及瘀斑未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均恢复良好.结论: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等优点,是良性乳腺肿物微创切除的较好手术方式.

  • SPECT/CT分子影像用于筛查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马奔

    目的:探究SPECT/CT分子影像用于筛查乳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SPECT平面显像及SPECT/CT分子显像,并将平面图像、SPECT/CT分子显像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乳腺肿瘤患者有46例诊断为乳腺癌,14例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经过平面显像诊断准确乳腺癌38例,诊断乳腺良性肿瘤准确11例;经过SPECT/CT分子影像,诊断准确乳腺癌44例,诊断乳腺良性肿瘤准确13例,经统计学分析,SPECT/CT分子影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平面显像,P<0.05;与病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ECT/CT图像在诊断乳腺癌中准确性更高,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智宏

    目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使用常规超声技术检查(常规组),另一组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肿瘤良恶性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检查后,实验组中甲状腺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2.00%,均明显较常规组更佳(72.00%、68.00%),P<0.05;实验组中,甲状腺、乳腺肿瘤良恶性病理检查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数字钼靶X射线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兰秀

    目的:探析乳腺肿瘤患者应用数字钼靶X射线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4日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乳腺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9例,给予所有患者超声检查以及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测准确性、恶性肿瘤病理分型准确性并分析钼靶X射线影像结果.结果:数字钼靶X射线以及超声检查恶性肿瘤检查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32,P=0.0127),两种检查方式良性肿瘤检查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93,P=0.0081).数字钼靶X射线乳腺恶性肿瘤Ⅰ型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93,P=0.0015),两种检查方式Ⅲ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90,P=0.0131),两种检查方式Ⅳ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69,P=0.0278),两种检查方式Ⅱ型恶性肿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43,P=0.0938).X射线征象表现为15例多发肿块患者,64例单发肿块患者,18例腋下淋巴结肿大患者、7例乳头凹陷征患者、13例厚皮征患者、13例分叶征患者、8例密集细小钙化患者、15例细毛刺症象患者.结论:乳腺肿瘤患者应用数字钼靶X射线诊断可使乳腺病变特征得到清晰显示,在Ⅱ型以及Ⅲ型乳腺癌诊断中准确性明显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来自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放射学大会影像学探讨

    作者:王骏

    1关注妇幼影像学检查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一种,我国每年有4万人死于乳腺癌,发病率与5年前相比上升了3倍多.乳腺肿瘤包括良恶性一系列病变,其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各异、治疗方式不同,当然其影像表现也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甚至同一种病理类型但不同亚型而表现各异.

  •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肖晓云;罗葆明;智慧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行乳腺肿物切除的175位患者共175个病灶术前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和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分别对肿物进行良恶性诊断.结果:175例乳腺病灶,良性123例,恶性52例.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92.7%,准确率为86.3%.超声造影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8.8%,特异性为96.7%,准确率为91.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二者具有互补作用.

  • 乳腺肿瘤超声鉴别诊断新方法——超声弹性成像

    作者:罗葆明

    本文介绍了乳腺肿瘤超声鉴别诊断新方法-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设备、操作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乳腺自我检查对女性乳腺癌检出及预后作用的荟萃分析

    作者:柯熹;XU Le;李琳;陈欣彦;SHI Yong-chao

    目的 评价乳腺自我检查(BSE)对女性乳腺癌检出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6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拟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7篇文献)被纳入荟萃分析.实施BSE者(干预组)随访5年、>5年、>10年间乳房肿块活检率分别为1.27%、2.47%、2.50%,明显高于未进行BSE者(对照组)(均P<0.05),后者各随访时间段乳房肿块活检率分别为0.73%、1.59%、1.62%;就乳腺癌确诊率和病死率而言,各个随访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SE对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及降低该病病死率似乎没有帮助,但能够增加女性乳房肿块的活检率,因此乳腺癌早期发现工作中完全摒弃BSE还为时尚早.

  • 健康体检中乳腺物理检查经验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王升声;许莹;陈少岚;莎仁高娃;马福霞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乳腺物理检查经验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统计女性乳腺体检异常病例1785例,分析乳腺物理检查中容易忽视的异常表现,并与乳腺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31例,其中双侧乳腺癌2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癌1例.望诊异常41例中乳腺癌9例,望诊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的发现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P<0.05).触诊异常2089个病灶中乳腺癌34个,其中小结节6例(直径≤1.0 cm),部分乳腺癌发生部位特殊或没有典型的恶性征象.乳腺超声、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病灶的漏报率分别为16.1%和19.4%.结论 健康体检中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经验是:仔细望诊;触诊范围全面、方法准确;警惕双侧乳腺癌、软性、不可触及或微小乳腺癌;避免过度信赖仪器检查;加强重点病例的追访.

  • 北京市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现况与结果分析

    作者:韩历丽;齐庆青;王朝;张月;王连英;丁辉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2008至2009年对25~65岁北京市户籍妇女进行妇科及宫颈细胞学检杳,对40~60岁户籍妇女进行乳腺筛查,并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及个人病史.结果 本次宫颈癌筛查728 704人,宫颈癌筛查平均年龄47.39岁.乳腺癌筛查568000人,乳腺癌筛查平均年龄49.71岁.本次筛查中,66%的妇女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7%的妇女为农民及无职业人群.宫颈癌筛查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Ⅱ、Ⅲ)及以上病变968例,检出率132.84/10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 Ⅱ、Ⅲ)602例,检出率为82.61/10万(602/728 704),其中宫颈癌89例,检出率为12.21/10万.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266人,乳腺癌检出率为46.83/10万.结论 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定期开展宫颈癌、乳腺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 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毛雪琴;张志勉;潘芳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临床确诊的37例乳腺癌患者及3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心理行为测试: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生活事件问卷(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前5年内经历较多的应激性负性生活事件(L2)[(25.36±37.04)、(9.80±12.34)](P=0.014),其中与家庭有关的负性生活事件(L5)[(17.26 ±23.21)、(7.10±10.51)](P=0.015)和工作学习中的问题(L8)[(4.76±9.29)、(1.80±3.02)](P=0.046)为主;患者的婚姻满意度(H5)低于对照组[(34.88±5.58)、(37.13±5.32)](P =0.041);遇到应激性负性生活事件时患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NC)[(20.76±7.32)、(17.87±5.70)](P =0.040);缺乏客观社会支持(S2)[(9.09±0.93)、(14.87±0.96)](P =0.023).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人变量中,L5[OR=0.959,CI(0.921,0.998)]、S2[OR=0.825,CI(0.700,0.972)]和NC[OR=0.921,CI(0.847,1.002)]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密切.结论 经历较多应激性负性生活事件、面对应激事件时缺乏客观社会支持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蔬菜、水果、鱼类、豆类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夏阳;张继国;李春蕾;吴红梅;杜焕民;翟凤英;牛凯军

    目的 总结不同人群健康膳食模式特征及其与乳腺癌的关联证据,为我国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中文文献检索1997年1月-2014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库和维普电子资源,英文文献检索1997年1月-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Medline和Google Scholar.检索词包括膳食模式/饮食(dietary pattern/ food pattern)和乳腺癌/乳腺肿瘤(breast neoplasma/breast cancer/breast carcinoma/mammary cancer).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仅保留样本量大、信息全的一篇.(2)内容为男性乳腺癌的文章.(3)实验性研究、综述、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以及信息不全的文章.用Meta分析对高摄入蔬菜、水果、鱼类和豆制品的膳食模式与乳腺癌关联的效应量进行合并.总结在该类膳食模式上高摄入人群与低摄入人群乳腺癌患病率的合并效应量.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统计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完成.结果 终纳入英文文献12篇,均为队列研究,未发现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队列研究样本量总数为623 536例,乳腺癌病例为19 707例.结果显示以高摄入蔬菜、水果、鱼类和豆类健康膳食模式对乳腺癌具有保护作用.在这类膳食模式上高摄入人群同低摄入人群相比,队列研究合并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为0.86(0.80~0.92).结论 富含蔬菜、水果、鱼类和豆类的健康膳食模式对乳腺癌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检测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姚艳兰;王露楠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被认为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CTC在乳腺癌的疗效检测、预后分析、转移复发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所证实,其己成为当前乳腺癌预后预测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对CTC的检测及其在乳腺癌诊断、治疗、预后以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 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谷胱甘肽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常永丽;李君;姚三巧;胡万宁;蒋守芳;郭忠;杨莉;李丹丹;李亚梅;刘岩

    目的 研究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水平及符胱甘肽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对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运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病例及对照共70对.采用问卷调查获取病例和对照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信息;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 检测血清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用PCR检测GSTT1基因多态性,根据交互作用系数(γ=βeg/βe)判断交互作用存在与否以及不同的基因一环境作用类型.结果 GSTT1基因多态性与氯苯乙烷(DDT)及六氯环己烷(HCH)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交瓦作用系数分别为1.352、1.528,交互作用都表现为超相乘模型.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GSTT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因素DDT/HCH的暴露在乳腺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 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李泓澜;高玉堂;李琦;刘大可

    目的研究上海女性身体测量指标与绝经前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1997-2000年在上海市区建立一个73 461人年龄40~70岁的女性队列.每2年随访一次,至2004年6月共收集乳腺癌新发病例432例.用Cox回归模型估计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年龄、文化程度、能量摄入、月经、生育等混杂因素后,基线调查时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例(WHR)和20岁后体重增加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危险性呈正相关,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发生无关.身高与乳腺癌危险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仅在绝经前女性中发现,20岁时身高在161 cm以上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是157.1 cm以下者的1.84倍(95%CI:1.30~2.61).20岁时BMI处于平均水平者绝经前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BMI和WHR互相调整后,WHR独立于BMI的作用接近显著性水平.调整BMI后,20岁后体重增加会显著增加绝经后乳腺癌危险(RR=1.61,95%CI:1.09~2.37).结论对于绝经后女性,成年后体重增加和中心性肥胖都是预测乳腺癌危险的指标.因此控制成年后体重、减少腹部脂肪堆积是预防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措施.身高可能是影响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存芝;石璟;杜丽莉;荆洁线;赵先文;田保国;田富国;刘秀英;张中书;张进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对94例乳腺癌患者、12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检测;ELISA分析法测定瘦素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GG、GA和AA基因型表达频率分别为69.15%、17.02%和13.83%;等位基因G和A为77.66%和22.34%与对照组82.03%、15.63%和2.34%及等位基因的89.84%和10.1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乳腺癌组瘦素水平,腰臀比(WH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瘦素水平及WHR升高,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度分别为:OR=4.87,95%CI:1.30~18.22,P=0.019;OR=1.53,95%CI:1.13~2.07,P=0.006;OR=3.68,95%CI:1.34~10.11,P=0.011.结论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瘦素及WHR升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性.

  • 血清有机氯农药DDT暴露、CYP1A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佳圆;吴德生;杨非;曾红艳;雷放鸣;周卫东;李卉;陶苹

    目的研究有机氯农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类物质暴露及细胞色素P4501A1 m2突变基因型对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的女性病例104例,社区来源的健康女性对照154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病例和对照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信息;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对,对-二氯二苯三氯乙烷(p,p'-DDT)、对,对-二氯二苯三氯乙烯(p,p'-DDE)的含量;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A1 m2突变型基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DT类有机氯物质血清含量及CYP1A1 m2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结果病例和对照两组血清中的DDT的含量分别是(36.90±79.41)ng/ml和(50.60±150.70)ng/ml;DDE的含量分别是(7.43±11.10)ng/ml和(8.96±11.30)ng/ml,几何均数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 m2型突变纯合型基因型(Val/Val)的调整OR=2.61,95%CJ:1.00~6.80;绝经前乳腺癌病例与对照组中,携带Val突变基因型且DDT高暴露的OR=4.35,95%CI:1.140~16.950,参照等级是Ile/Ile野生纯合型基因且DDT低暴露.结论CYP1A1 m2突变型基因型可能与乳腺癌有关,DDT暴露可能增加携带CYP1A1易感基因型的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 职业妇女乳腺癌发病与职业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畅;莫晓叶;靳路远;张雷;陈倩;姚凌雁;杨赛花

    心理压力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职业压力与职业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职业妇女
  • 中国200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

    作者:张敏璐;黄哲宙;郑莹

    目的 估计2008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年后其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 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结果,估计200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2008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16.9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14.2%,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21.6/10万,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2008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数约4.5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的6.1%,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5.7/10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6位.2008年中国15岁以上成年人乳腺癌5年患病数约63.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5年患病数的26.1%,5年患病率为120.8/10万,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首位.中国乳腺癌高发人群为40~ 70岁年龄组.在未来20年,中国乳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将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乳腺癌居中国女性癌症第2位,与首位肺癌基本持平,其发病和死亡情况在未来20年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控人群为40 ~70岁女性.

14591 条记录 6/730 页 « 12345678...7297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