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双路外周脉波的中心动脉压无创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王璐;徐礼胜;纪宁;齐林;郝丽玲

    中心动脉压力波形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无创法测量未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与人体心血管系统时变特性的问题,本文将人体心血管系统假设为短时时不变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路外周动脉脉搏波的中心动脉压力脉搏波无创监测系统.通过两路袖带测量外周动脉血压与脉搏波,采用盲辨识Cross-Relation算法重建中心动脉压力波形.与临床应用广泛的澳大利亚AtCor公司SphygmoCor系统的检测结果相比,本系统中心动脉收缩压误差为(-1.8±5.6)mmHg,舒张压误差为(-3.2±4.3)mmHg,波形形态误差小,符合血压计性能评估的美国AAMI标准与英国BHS标准,实现了中心动脉压力波的个体化无创测量.

  • 动脉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冯海波;孙宁玲

    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无创测量动脉弹性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各种方法具有其各自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多种干预手段可以影响动脉弹性.合理测量及维持正常的动脉弹性可延缓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 人体血液成分无创测量取得突破,即将进入实用

    作者:林凌;李刚

    实现血液成份的无创检测是人类的梦想,也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和大学、研究所投入巨资进行研究,但个体差异和信号微弱、信噪比极低严重阻碍了研究的进展.在十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动态光谱的理论,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解决了传感方法、检测电路、信号处理与分析和光谱分析等一系列难题,实现了血糖、血红蛋白、中性粒子细胞和血红细胞等浓度的无创检测,大相对误差不大于9%.该技术可望迅速进入临床应用.

  • 一种用双频率超声进行体内无创测量的方法研究

    作者:张旭;赵富强

    对人体组织内部温度进行无创测量是肿瘤热疗技术的难点也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长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前曾有人根据超声传播速度的温度依赖性而试图用单频率超声对体内组织温度的变化而进行检测,但由于体内器官的运动而使超声的传播路径不确定,从而使这一方法的测量误差过大.人体组织对超声的传播速度不仅与组织的温度有关,而且与超声的频率有关,因此当用双频率超声方法进行测量时,就有可能使测量结果避免由于超声传播路径的变化而造成的对结果的影响,从而排除器官运动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实现体内温度的无创测量.本文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以水中的一块肝组织为介质进行了实验.后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脉搏波传导时间监测系统

    作者:姬军;俞梦孙;向海燕;刘延勇

    目的 设计一个可以在作业条件下无创连续监测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的系统.方法 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的心电和脉搏波无线传感器组成整个监测系统,同步测量头部颞浅动脉脉搏波信号和体表心电信号,并且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结果 心电和脉搏波无线传感器体积小,且采用纽扣电池供电,彼此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小于1 ms.计算出的脉搏波传导时间随缓慢深呼吸而相应变化.结论 由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时间同步精度高等特点的心电和脉搏波无线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能够在作业条件下无创连续监测脉搏波传导时间.

  •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志君;丘军;杨雪骅;卢少蓉

    目的:观察在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指导下的诊断与治疗,对降低动脉硬化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3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进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检查及常规内科体格检查.对观察组进行个体化分析baPWV、ABI数值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病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9.3% vs 41.3%、9.63% vs 5.99%),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baPWV明显低于对照组[(13.94±5.66)m/s vs (16.12±6.36)m/s],动脉硬化及其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vs 1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指导下的临床诊疗行为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改善baPWV、ABI,并可大幅度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食管曲张静脉无创测压

    作者:朱晒红;刘浔阳

    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是预测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主要因素,食管曲张静脉的压力可在内镜下测定.Palmer于1951年首次报道静脉内测压,1982年瑞士学者Monismann利用呼吸压力测定原理进行食管曲张静脉血管外测压.该方法不断改进,无创测压与直接穿刺测压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有极好的直线相关关系.目前,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获得公认,其原因在于难以消除血管壁张力对贴壁测压的影响.

  • 近红外光谱法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芬;王卫国;王雅婷

    本文介绍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手段与方法及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的技术难题.

  • 增生性瘢痕无创性评估策略及方法

    作者:柯俐安(综述);杨军(审校)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遭遇创伤后,因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过度纤维化造成的皮肤病理现象。对于瘢痕诊断、临床疗效判定及比较研究,临床上使用的客观且可靠的瘢痕评判方法具有关键作用。我们就增生性瘢痕的评估、测量方式及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体无创血糖测量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作者:彭凡立;周洋;马依拉·买买提;艾力夏提·努尔丁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现今多采用的有创血糖测量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与潜在危险.作者通过文献复习,综述无创血糖测量方法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引入物联网技术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的思路.

  • 小动物无创式心率监测仪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吴艳茹;司伟;易小林;孟燕军;范振中

    目的:研制一种无创测量小动物心率及存活时间的监测仪.方法:采用MB-6型鼠尾脉搏波传感器,无创伤状态下拾取鼠尾脉搏波信号,应用单片机对脉搏波信号进行识别,寻找出正确的心动周期,计算小动物的实时心率,并与对应的记忆示波器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仪和示波器所测大鼠心率分别为(370.0±45.3) min-1和(371.0±46.0) min-1,小鼠心率(598.4±78.0) min-1和(597.5±74.9) 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大鼠=0.026,P=0.979;t小鼠=0.049,P=0.961).大、小鼠的两种测量数据的直线相关系数值皆为0.996.结论:该仪器可用于无创测量小动物心率及存活期.

  • 基于多波长近红外无创血红蛋白检测仪

    作者:徐北平;陈真诚;朱健铭

    为便携地检测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本文设计一种无创血红蛋白检测仪.系统设计分为低功耗的MSP430处理器和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主要将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微安级电流转换成电压并放大.基于近红外透射衰减原理和动态光谱法,将采集到的数据与艾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Mission Hb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利用偏小二乘法选取18组有用数据进行预测,得到相关系数为0.675,对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示波法数字式电子血压计动态检定方法的探讨

    作者:陈勇;罗岩

    目前越来越多数字式电子血压计进入医疗卫生用品市场,在医疗系统中有大量用于临床的无创血压监护仪和多参数监护仪等设备,其共同的特点是动态无创测量人体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测量准确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国家把血压计列为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目前大部分无创式的电子血压计采用示波法测量血压.计量部门对这些血压测量器具只能检定其静态指标,对于其测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准确度的检定,没有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很有必要对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准确度的检定方法进行探讨.

  • 动脉硬度的无创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黄晶

    血管硬化程度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生理参数,动脉硬度作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无创测量技术下对动脉硬度的评估主要包括:脉冲波速度的研究、动脉压力扩大时血管直径及面积变化的研究、由张力测定法获得的动脉波形的分析.各技术下所获得的参数与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相关性.

  • EP核定向毁损术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作者:张华;高国栋;王跃民;毕辉;冯兴军

    目的:观察EP核(相当于人的苍白球Gpi部)底部毁损术对大鼠血压的影响,明确EP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10只,体重200~250 g,雌雄各半.术前1 d在生理清醒安静状态下无创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形成自身对照组.手术采用2%戊巴比妥腹腔麻醉大鼠后,将大鼠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向仪上,按拟定EP核的进针位置在大鼠颅骨上开一小孔,按预定坐标将微量注射器插入EP核团,缓慢将0.2 μl鹅膏蕈氨酸注入核团(约5 min),尔后停针15 min,退针.同样的程序毁损对侧同一核团.术后饲养大鼠1周.和术前同样的条件在生理清醒安静状态下无创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大鼠后进行脑切片染色,确定毁损区域位置是否位于EP核底部.结果:双侧EP核毁损术术中,2只大鼠因麻醉过深死亡,1只因出血死亡.术后成活的7只大鼠状态良好.术前存活的7只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为124.6±15.9 mm Hg(1 mm Hg=0.133 kPa),手术后7只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为108.6±16.4 mm Hg,t检验表明差别显著(P<0.05).处死大鼠后进行脑切片染色,所有毁损灶均位于EP核的底部.结论:通过对清醒大鼠术EP核毁损术前及术后的收缩压观察,EP核对收缩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说明它对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这种调节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样,这一收缩压的下降现象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无创测量清醒大白鼠血压及心率微机系统

    作者:朱志年;雷长海;龚华礼

    无创测量清醒大白鼠血压及心率微机系统由PC微机,生物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构成.系统软件用编译BASIC和8088汇编语言编程.能实时无创性测量清醒大白鼠血压及心率参数.本文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大白鼠血压及心率参数,提示两种检测方法所获数据基本相似呈正相关.

  • 介绍一种多功能集尿装置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

    膀胱压力是间接无创测量腹腔压力的金标准,是诊断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依据[1].膀胱压力与腹腔压力具有良好相关性[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