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脑结构与功能的影像学纵向研究进展

    作者:秦江波;王效春;张辉

    载脂蛋白E ε4(ApoΕε4)等位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高风险基因型.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日益成熟,评估ApoE ε4 等位基因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也大多集中在某一年龄段的横向研究.现就ApoE ε4 等位基因携带者脑结构与功能的影像学纵向研究予以综述.

  • 维持手肌张力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许强;张云亭;张权;傅悦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右利手志愿者在单手握拳维持一定肌张力情况下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方法:对13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左右手持续握拳维持肌张力下的fMRI实验.采用SPM99对fMR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功能区定位.结果:右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左侧初级运动皮层区(primary motor cortex,M1)、初级体感觉皮层(primary sensory cortex,S1)及右侧小脑半球.左手握拳维持肌张力激活右侧M1及S1,右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和左侧小脑半球.结论:握拳维持一定静态肌张力状态下的脑部激活情况与动态弹指运动相似,但初级感觉皮层也明显激活,运动前区无激活.各功能区协同作用,参与对肌张力的维持.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脑网络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作者:王浩然;张希;王天月;李倩;李青吉;郭明霞

    目的: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弱视对脑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14名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AAC)和9名正常视力儿童(NSC)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提取其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作为特征,采用多变量模式分析进行分类,并使用单变量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多变量模式分析对弱视儿童和正常视力儿童分类的正确率显著较高;弱视儿童组的默认网络内,默认网络与额顶控制网络及背侧注意网络之间的rsFC减弱.结论:基于rsFC的多变量模式分析可以将弱视儿童识别出来;弱视儿童组减弱的rsFC提示弱视儿童在调节外部和内部目标导向认知之间的动态平衡及相互转换以适应任务需求的能力减弱.

  • "面口合谷收"机理浅议

    作者:朱在波

    从现代神经解剖、脑功能磁共振影像以及红外热像三方面对"面口合谷收"的机理进行研究,初步发现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多种联系,为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MRI技术在脑胶质瘤的应用体会

    作者:吴林发;林顺发;李曼红;裴仁全;苏筠洁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成像对患者脑胶质瘤并可能累及脑皮层功能区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有助于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避免重要脑功能中枢受到损伤.方法:对12例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用双手对指刺激的方法实行动态MR脑功能成像,共计50个动态,每次10个动态,18个层面,扫描时间为159 s,分别间隔以等时间的静息期,检测感兴趣区正相关系数.结果:12例患者的图像采集满意,激活区均激活边缘系统,丘脑区,激活的脑功能区包括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尤以脑胶质瘤对侧激活为显著(8例),同侧也有部分激活 (4例).结论:左右手对指激活特定的脑功能区,表明患者今后的恢复功能可能是对侧功能的代偿.这对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恢复的评估以及避免脑神经功能区的损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脑胶质瘤 fMRI 应用
  • 针刺京骨穴治疗背肌筋膜炎症状改善的脑fMRI研究

    作者:王丰;赵旭;蔡丽娜;曹丹娜;李晓陵;张坤宇;刘晓慧;焦明秀;姜海洋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及非穴引起脑激活区的分布情况,探讨针刺京骨穴治疗背肌筋膜炎症状改善的机制以及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17例健康被试者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及非穴时fMRI数据,利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12)软件包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京骨穴引起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后叶、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前回(Ba4)、额叶运动前区;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边缘叶、梭状回(Ba37)、尾状核,右侧额内侧叶、边缘叶、前扣带回(Ba32).针刺京骨穴非穴引起的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岛叶、垂体、中央后回(Ba40)、额叶、边缘叶、扣带回(Ba26),右侧颞上回(Ba38)、额叶、顶叶;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顶叶(Ba32),右侧枕中回.结论:与非穴比较针刺京骨穴激活脑区具有相对特异性,激活的功能脑区可能与背肌筋膜炎症状的缓解和改善相关,符合腧穴远治作用的中医学理论.

  • 针刺内关穴与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张贵锋;赖新生;黄泳;吴俊贤;曾统军;李赣龙;邹燕齐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 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浅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肖慧玲;陈俊琦;曲姗姗;郑禹;卢阳佳;黄泳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技术,研究浅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健侧外关穴和非穴的脑区激活情况.方法:12例右脑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健侧外关穴浅刺和健侧非穴浅刺的fMRI脑功能成像特点,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健侧外关穴浅刺无激活点,在BA7、BA10有负激活点,健侧非穴浅刺在BA8、左侧小脑后叶山坡有激活点,在BA10有负激活点.与浅刺非穴比较,浅刺健侧外关穴无激活、负激活点.结论:健侧浅刺对脑区血流状态有着肯定的影响,但浅刺外关穴与非穴无明显差异.

  • 足三里穴fMRI研究概况与分析

    作者:郭太品;曾芳;梁繁荣

    足三里穴为临床常用穴,也是fMRI研究热点.分析现有的国内外足三里的fMRI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发现足三里穴在阐述得气、补泻手法、配伍、经穴与非经穴等研究皆具有涉及.但是目前的研究以健康人居多,难以解释病理状态下穴位疗效的中枢机制.且大多是基于针刺足三里的即时效应,难以阐述穴位量效关系.目前研究也表明穴位刺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区并非与穴位本身功能成一一对应关系,具有复杂性.

  • 功能性核磁共振对脑卒中评估的作用

    作者:董莘

    脑卒中是常见病,是导致成年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和评估脑功能的新技术.对卒中后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1)在卒中后的康复中脑功能运动通路重构;(2)预先存在的非交叉通路恢复;(3)初级运动感觉皮层激活中心的局灶性后移.fMRI可以是监测和研究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并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

  • 病理状态下针刺腧穴脑fMRI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陵;张帆;王丰;张贺;李崖雪

    基于经络腧穴特异性中医理论基础,针刺腧穴治疗疾病已成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认可[1,2].但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待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以无创、绿色且能显示分子水平功能信息等优点,成为针刺腧穴研究的重要手段.狭义上脑fMRI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原理,可实时获取并观察与针刺相关的脑激活区,其定位准确,为研究针刺腧穴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目前为止,在生理状态下国内外学者运用fMRI技术对针刺腧穴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在病理状态下,针刺腧穴脑活动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系统分析及总结,以临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相关穴位激活或抑制的脑区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fMRI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方法分析偏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朱亮旭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观察偏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的脑半球间连接功能改变情况,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收集24例老年原发性偏侧帕金森患者,根据发病侧分为左侧发病组(11例)和右侧发病组(13例).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5名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在Matlab7.8平台上进行预处理,计算出三组VMHC改变的脑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组受试者丘脑、舌回、额中及下回、缘上回、额上回、中央前及后回的VMH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发病组患者丘脑半球VMH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视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其他脑区(顶下小叶、中央旁小叶、下半月小叶、小脑后叶)的VMH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侧发病组患者在前额叶、感觉运动皮层VMH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丘脑、苍白球、额上回VMH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发病组患者在视觉皮层、感觉运动皮层VMH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缘上回VMH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侧发病组,枕中回和中央后回的VMHC水平与BDI-Ⅱ评分呈负相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右侧发病组,缘上回VMHC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中后回的VMHC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偏侧性影响到脑半球间的功能连接模式,可能是偏侧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 针刺合谷穴的fMRI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陵;李艳;张帆;杨晶晶;梁军;张贺;王珑;范越

    搜集并阅读分析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文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针刺合谷穴引起脑和脊髓的激活区受不同刺激方式、不同“得气”感及不同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针刺合谷穴激活区的特异性,针刺左、右侧合谷穴激活区的差异,合谷配伍太冲穴激活区的分布,合谷与其它穴激活区的对比.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大脑和脊髓相关的区域,从而起到治疗面口部疾病和镇痛的作用.

    关键词: 针刺 合谷穴 fMRI 脊髓
  • 基于fMRI技术针刺腧穴脑效应研究概述

    作者:李晓陵;吴迪;张帆;李昂;范昕;张贺;王珑;范越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及其成像原理、针刺穴位特异性、不同针法及刺激时间、针刺治疗临床疾病的脑效应研究等方面,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脑效应中的研究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fMRI 针刺 腧穴 脑效应
  • 基于Bold fMRI对针刺穴位引发脑皮层ROI分析的实验设计思路与数据处理探讨

    作者:李贞晶;孙忠人;孙臣义;蒋磊

    鉴于目前越来越多的针灸工作者对fMRI的针刺机理研究产生兴趣和对fMRI实验设计与图像数据处理的困惑,笔者根据自身在针刺激活脑功能区的fMRI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将在实验开展过程中的实验思路、设计方案、数据统计、软件操作使用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共同探讨.

    关键词: 针刺 穴位 fMRI ROI
  • 针刺足三里穴脑fMRI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陵;杨晶晶;张帆;李艳;刘晓慧;仲丽丽;王丰;焦明秀

    目的: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舒经活络、强身保健作用,通过整理、阅读和分析应用脑fMRI技术研究针刺足三里穴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展望.方法:运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针刺and足三里and fMRI"或"针刺and足三里and功能磁共振"为检索词开始检索,筛选出所需文章,进行分析与整理.结果:通过两种数据库检索分别得到85、33篇相关文献.大量文献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够引起脑内相关区域多处激活,主要包括额叶、颞叶、中央后回及扣带回、岛叶、下丘脑、海马回等边缘系统.结论:脑fMRI研究针刺足三里穴主要集中在激活脑区的分布、针刺作用机理、针刺后效应等方面;大量实验结果证实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形成复杂协调的功能网络达到治疗效果;针刺足三里穴在改善认知功能、镇痛、调节胃肠道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fMRI
  • 应用fMRI技术对针刺腧穴效应机制研究

    作者:于国强;李晓陵;王丰;徐英杰;曹丹娜;秦玉环;徐佐宇

    针刺腧穴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fMRI技术对脑活动的研究已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和手段.目前,关于穴-脑fMRI研究多集中在单个穴位或单个穴位间的比较上,而对于不同穴位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于针刺一组腧穴发挥某个特定功用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 针刺复溜穴激活脑区 fMRI研究

    作者:曹丹娜;张帆;王丰;周晓;张贺;李晓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复溜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方法:健康青年志愿者20名,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针刺复溜穴影像资料。所得数据应用SPM8软件分析处理。结果:针刺受试者复溜穴,正激活脑区包括对侧顶叶、顶下小叶( BA40),双侧缘上回( BA40),同侧颞叶、颞上回( BA42),对侧扣带回( BA24),同侧小脑前叶,对侧脑干、中脑,同侧丘脑,对侧楔前叶( BA7);负激活脑区包括双侧额叶( BA47),同侧小脑,对侧边缘叶。结论:复溜穴的脑激活区与肾经循行相关,与其临床功效相符合。

    关键词: 针刺 复溜穴 肾经 fMRI
  •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fMRI研究

    作者:宫萍;李春志;张娟;荣月彤;孙易南;胡佳宇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究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14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Ⅰ组行反馈式功能电刺激治疗,Ⅱ组行单纯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8天.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和腕背屈关节活动度测量,并于治疗后3d内对患者大脑M1区的激活强度进行fMRI检查.结果: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和腕背屈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显示,Ⅰ、Ⅱ组测量结果明显好于Ⅲ组,Ⅰ组测量结果明显好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大脑M1区激活强度对比,Ⅰ、Ⅱ组明显强于Ⅲ组(P<0.05),Ⅰ组测量明显强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口(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有助于受损脑功能重组,其中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强调人的主观性运动,较单纯性电刺激效果更好.

  • 胃肠激素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晓宇;郭汝涛;张洪涛;谢宏宇;葛晓峰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是一类性质不同的具有激素或类激素功能的多肽,这些肽可将胃肠道的信号传递到食欲相关的脑区进行整合,然后沿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末梢进行释放,从而调节细胞活动.胃肠激素在机体的能量稳态平衡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膳食中三种产能营养素的比例失调或不良的饮食行为会导致机体能量稳态调节失衡.目前研究认为,胃肠激素可能是有效治疗肥胖的新型潜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ghrelin、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peptide-1,GLP-1)三种胃肠激素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147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