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穴位和非穴位一氧化氮含量及导电量的比较

    作者:贲卉;李亮;高昕妍;何伟;荣培晶

    目的:通过对穴位和非穴位皮肤一氧化氮(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的比较,探讨针刺在穴位和非穴位效应差异的机制.方法:①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穴位及非穴位皮肤NO含量的检测.实验分为针刺组、非针刺组,每组10例.分别选取一侧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作为针刺部位,同时分别选取针刺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作为穴位点,穴位点旁开1.0~1.5 cm处为非穴位点,对穴位点及非穴位点皮肤NO进行收集.针刺时,轻刺入每个穴位约5~10 mm,手针操作以60次/min的频率,捻转行针2 min,以得气,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采用微量透析法对NO进行收集,用化学发光法对NO含量进行检测分析.②对2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测试皮肤导电量.分组及针刺方法同①.分别对心包经的郄门穴和膀胱经的承筋穴及其旁开1.0~1.5 cm处的非穴位进行测试.结果:①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穴位和非穴位NO含量均高于非针刺组(P<0.05);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高于非穴位(P<0.05);非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与非穴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人体皮肤导电量,穴位高于非穴位(P<0.05).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有升高趋势.结论:针刺可使穴位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升高.正常情况下穴位具有潜在的活跃性,但与非穴位比较差异不明显;在针刺作用下,穴位的活跃性有了明显表达,类似于穴位被激活,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 电针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累积镇痛效应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宋佳杉;刘玉祁;刘存志;解秸萍;马良宵;王麟鹏;郑媛媛;马增斌;杨欢

    目的:评价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是否存在累积镇痛效应及其效应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于痛经开始发作并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0时进行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d.分别在3次治疗前及3次起针即刻(电针30 min)测量VAS值,同时分别在上述观察时点记录痛经总体伴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RSS-COX 2总分).结果: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VAS值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RSS-COX 2总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及痛经总体伴随症状严重程度的改善均优于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三阴交、悬钟、非穴三者之间的累积镇痛效应无差异.

  • 非穴的效应——基于传统针灸理论的分析

    作者:刘兵

    本文从《内经》传统理论入手,探讨体表非穴的针刺效应.主要包括:循经非穴效应,五体效应(局部效应、共鸣效应、五脏效应、特殊效应),部位效应(近治效应、结构呼应效应、全息效应、特定部位特殊效应)等.提出诸多创新性认识:①刺激体表非穴区,可产生明确的不限于局部近治的效应;如刺激五体有五体共鸣效应及五脏效应(提出五体对五脏的反作用)等.②部位效应内容丰富,其感应、呼应、对应的机理并非基于脏腑、经脉的主导,而与部位身形本身的气机特点有关.③针刺既有抽象的经络、腧穴效应,又有具象的五体、部位等效应;针刺尤其是针尖的“着力点”刺激,可有多种效应规律的叠加.④经穴与非穴刺激及效应的差异在于,前者重“气”,是抽象的,动态的;后者重“形”,是具象的,静态的.

  • 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俊琦;廖韩波;王娇;甄尔传;刘丽芝;郭雅斐;张佩;黄泳

    目的:运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的短程记录,分析神门穴和非穴针刺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从而初步探讨神门穴的特异性.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为神门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左侧神门穴和非穴,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两穴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和出针后10min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针刺神门穴和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非穴组出针后InHF明显增大,留针时和出针后HRV三角指数明显增大(P<0.01 ~0.05);(2)与留针时比较,2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 0.01),神门穴针刺出针后I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3)与非穴组比较,神门穴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1),RMSSD、lnLF上升幅度大(P<0.05);HRV三角指数两组在针刺前和出针后均有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针刺神门穴与非穴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初步肯定了针刺神门穴可引起RMSSD和HF特异性升高,推测这可能是神门穴治疗疾病的机制之一.

  •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对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脑神经细胞坏死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王舒;钱宇斐;樊小农;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李雅洁;刘健;石学敏

    非针刺组和非穴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接近模型对照组,表现为神经细胞的高度水肿及细胞器的严重破坏;内关组则接近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破坏程度均较低.结论:针刺内关可抑制MCAO大鼠神经细胞坏死,保护神经元,具有穴位特异性.

  • 针刺京骨穴治疗背肌筋膜炎症状改善的脑fMRI研究

    作者:王丰;赵旭;蔡丽娜;曹丹娜;李晓陵;张坤宇;刘晓慧;焦明秀;姜海洋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及非穴引起脑激活区的分布情况,探讨针刺京骨穴治疗背肌筋膜炎症状改善的机制以及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采集17例健康被试者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及非穴时fMRI数据,利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12)软件包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京骨穴引起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小脑后叶、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前回(Ba4)、额叶运动前区;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边缘叶、梭状回(Ba37)、尾状核,右侧额内侧叶、边缘叶、前扣带回(Ba32).针刺京骨穴非穴引起的正激活脑区包括:左侧岛叶、垂体、中央后回(Ba40)、额叶、边缘叶、扣带回(Ba26),右侧颞上回(Ba38)、额叶、顶叶;负激活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顶叶(Ba32),右侧枕中回.结论:与非穴比较针刺京骨穴激活脑区具有相对特异性,激活的功能脑区可能与背肌筋膜炎症状的缓解和改善相关,符合腧穴远治作用的中医学理论.

  • 针刺内关穴与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张贵锋;赖新生;黄泳;吴俊贤;曾统军;李赣龙;邹燕齐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 针刺阳陵泉和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黄泳;黄璐;赖新生;邹燕齐;吴俊贤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阳陵泉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阳陵泉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 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和针刺非穴对各脑区的激活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针刺非穴对于双侧顶叶、左侧枕叶的激活点数量较针刺阳陵泉为多(P<0.05),针刺非穴对于左侧小脑的激活强度大于针刺阳陵泉穴(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和非穴时于脑部功能区的激活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 高频电针刺激经穴与非穴应用情况研究

    作者:严明娜;嵇波;王丹;白红新;孙晓敏;赵国桢;戴健;路雅雯;刘翼天;苏杭;葛云鹏

    目的:通过梳理高频电针相关文献,旨在分析高频电针刺激经穴与非穴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相关书籍及CNKI文献库,采用文献逻辑学方法,对所查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阐述高频电针的作用机理;归纳高频电针在各系统中的应用;总结高频电针刺激穴位与非穴的应用;阐述高频电针刺激后体表穴位的反映.结果:查阅CNKI文献库文献近300篇,初步总结出了高频电针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穴位与非穴的研究以及体表穴位的反映.结论:以高频电针作用机制为基础,阐述了在各个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优势,并且通过对比穴位与非穴的治疗效果,结合体表穴位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断机体内在状态,从而为经络-脏腑相关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电针 高频 经穴 非穴
  • 针刺太溪穴和非穴对轻度认知障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作者:蒋垂刚;崔韶阳;聂彬彬;唐纯志;张家维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右侧太溪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太溪穴与非穴的不同.方法:将24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太溪穴组和非穴组,分别给予针刺右侧太溪穴和非穴;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分为针刺前静息态、捻针状态及出针后3个模块.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针刺太溪穴激活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额内侧回BA6、左侧中央后回BA3.针刺非穴激活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小脑.结论:与针刺非穴比较,针刺太溪穴靶向性激活了MCI患者病变脑区,且对相关脑区具有整体性调节效应.

  • 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李凌鑫;樊小农;孟智宏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非针刺组、非穴组、内关组,后两者又按60次/分钟、120次/分钟、180次/分钟各分3组.针刺每次行针5秒钟,每天2次,共3天.观察指标为脑血流量、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和脑组织微血管数.结果:针刺内关穴比非穴能明显提高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内关120次/分钟组、180次/分钟组与60次/分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能提高MCAo大鼠局部脑血流量且其提高脑血流量作用可能与扩张软脑膜微循管径,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有关.与非穴相比,针刺内关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作用具有特异性且与不同针刺频率有关,在行针时间为5秒前提下,120次/分钟、180次/分钟比60次/分钟频率针刺更能提高其脑血流量.

  • 基于fMRI感兴趣区法比较针刺外关穴与非穴对不同脑区的激活

    作者:李赣龙;黄泳;张玉忠;邹燕齐;吴俊贤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外关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 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海马、小脑、脑桥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ROIs激活几率和激活点数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大于非穴(P<0.01);激活强度统计表明,针刺外关穴与非穴对于各脑区的激活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非穴"比较,针刺外关穴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小脑,该效应与外关穴临床功效的中枢机制有关.

  • 针刺支沟穴与非穴激活不同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作者:黄泳;李赣龙;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支沟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比较针刺支沟穴与非穴的不同.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支沟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支沟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 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砒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支沟穴和非穴,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小脑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ROIs激活点数统计比较表明,针刺支沟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大于非穴(P<0.05);激活几率和激活强度统计比较表明,针刺支沟穴与非穴对于各脑区的激活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非穴"比较,针刺支沟穴对脑区的激活相对特异地指向小脑,该效应与支沟穴临床功效的中枢机制有关.

  • 针刺外关穴和非穴SPECT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泳;李赣龙;唐纯志;杨君军;单保慈;赖新生

    目的:运用SPECT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外关穴、针刺非穴不同状态下,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外关穴针刺组、非穴针刺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同时,运用GE公司Millennium MG SPECT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关穴针刺后BA 3、2、20、46区、以及壳核、尾核、岛叶等区域有激活点;非穴针刺后BA10、18、19、30、21、9、8、6、22区等区域有激活点,激活区域都集中在左侧;外关穴针刺组与非穴针刺组比较则表明,13A10、9、8、18、19、21、22、30区、以及小脑扁桃体等区域有负激活点.结论:针刺对脑区血流状态有着肯定的影响;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