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SP65-MUC1/HSP65抗体免疫复合物对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

    作者:任淑萍;包木胜;高新;于永利;王丽颖

    目的:探讨免疫复合物能否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方法:用免疫复合物刺激来自人外周血经细胞因子IL-4和GM-CSF诱导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观察免疫复合物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的影响.结果:HSP65-MUC1/HSP65免疫复合物与HSP65-MUC1抗原或HSP65抗体相比较,能够显著地活化树突状细胞,使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显著上调,为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提供第二信号,这一结果说明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同时,加入免疫复合物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分泌量明显增加.结论:免疫复合物能够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

  • 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PLGA纳米粒疫苗载药系统增加抗原交叉递呈的初步研究

    作者:韩瑞玲;郭咸希;岳源;丁虹

    目的:探讨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机制.方法:复乳法制备PLGA纳米粒并用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60)进行包衣,分别包载模型抗原卵清白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卵清白蛋白(FITC-OVA).将TMC60包衣和未包衣的纳米粒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murine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B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对纳米粒子的吞噬动力学及BMDC表面分子CD83,MHCⅠ和MHCⅡ的表达;B3Z T细胞检测纳米粒被BMDC摄取后引起的交叉递呈反应.结果:TMC60包衣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BMDC吞噬作用;促进BMDC表达表面分子CD83和MHC Ⅰ;增强BMDC对纳米粒包载抗原的交叉递呈作用.结论:TMC60包衣PLGA纳米粒可增强BMDC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及交叉递呈作用.

  • 壳聚糖表面修饰PLGA纳米粒对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影响

    作者:邹家龙;罗顺德;韩瑞玲

    目的:探讨壳聚糖表面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包裹模型抗原卵清白蛋白(OVA)的PLGA纳米粒,采用高、中、低3种浓度的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表面修饰.将纳米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B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MHCI和MHC Ⅱ的表达;B3Z T细胞检测纳米粒被BMDC摄取后引起的交叉递呈反应;并用ELISA法检测BMDC分泌的IL-4和IL-12p70.结果:壳聚糖表面修饰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BMDC表达CD80、CD83和MHC Ⅰ表面分子;增强BMDC对纳米粒包裹OVA的交叉递呈作用;并增加BMDC分泌IL12p70.结论:壳聚糖包覆PLGA纳米粒可以增强BMDC对外源性抗原的交叉递呈作用,可能与其促进BMDC成熟及上调MHC Ⅰ表达有关.

  • A类Ⅰ型和Ⅱ型清道夫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文江华;孙辽

    A类Ⅰ型和Ⅱ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A types Ⅰand Ⅱ,SR-AⅠ/Ⅱ),又名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是发现得早并且研究为透彻的清道夫受体.早期的研究表明,SR-AⅠ/Ⅱ主要是作为脂蛋白受体介导巨噬细胞吞噬修饰的一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形成过程.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SR-AⅠ/Ⅱ基因敲除(SR-A-/-)小鼠模型的建立,其在细胞黏附、清除凋亡细胞、脂质代谢和内源性抗原交叉递呈等生理过程及在多种临床疾病中的影响亦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SR-AⅠ/Ⅱ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大肠杆菌在巨噬细胞中的降解与交叉递呈研究

    作者:刘娜;吴玉章;周镜然;邹丽云;郭晟;万瑛

    目的 通过表达的红色荧光蛋白(DsRed)与卯白蛋白(ovalbumin,OVA)表位融合蛋白,研究表达此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在巨噬细胞中降解与交叉递呈的时相.方法 构建红色荧光蛋白与卵白蛋白表位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16bOR),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表达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然后动态观察此大肠杆菌在巨噬细胞中的降解与交叉递呈.结果 表达红色荧光蛋白(DsRed)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表位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能被488 nm波长激发荧光.在巨噬细胞中,内质网与吞噬的大肠杆菌共聚;吞噬的大肠杆菌3~5 h快速降解;而在此时相产生的H-2Kb-OVA257-264复合物达到顶峰.结论 表达此红荧光蛋白与OVA表位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具有荧光特性,内质网参与大肠杆菌吞噬体形成,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后3~5 h是抗原快速降解和交叉递呈的时相.

  • 噬菌体颗粒抗原与MHC-Ⅱ类分子的交叉递呈位于内质网囊泡

    作者:

    目的研究噬菌体呈现颗粒交叉递呈过程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形成部位,及其与MHC-Ⅱ类分子阳性区域和内质网标志物阳性区域的关系.方法构建呈现OVA257-264表位的噬菌体颗粒,大量制备此重组噬菌体颗粒.巨噬细胞与重组噬菌体颗粒共孵育后,使用抗MHC-Ⅰ-抗原肽复合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观察巨噬细胞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形成的部位.使用抗MHC-Ⅱ类分子、内吞相关区域标志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及能显示内质网的特异性荧光染料,观察巨噬细胞内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和内吞相关区域及内质网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呈现OVA257-264表位的噬菌体颗粒,纯化并鉴定了此噬菌体颗粒表达OVA257-264表位的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和MHC-Ⅱ类分子阳性区域共聚,进一步染色发现此复合物位于转铁蛋白受体和LAMP-1(晚期内体/溶酶体的表面标志物)阳性区域中,同时此区域呈现内质网标志蛋白阳性.结论重组噬菌体颗粒能在MHC-Ⅱ类分子阳性、内体-内质网标志物阳性的区域内完成交叉递呈.

    关键词: 交叉递呈 CTL MHC
  • Tat-Rac1 C-末端肽促进树突状细胞的交叉递呈

    作者:刘婷;邹丽云;万瑛;张晋宇;李娜;李景怡;傅晓岚;吴玉章

    目的 研究Rac1、Rac2、Rac3、RhoA以及Cdc42的C-末端肽对树突状细胞(DC)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 合成Rac1、Rac2、Rac3、RhoA及Cdc42 C末端区与人工改造的穿膜肽Tat47-57的融合肽,负载DC2.4细胞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DC2.4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采用B3Z细胞检测DC2.4细胞抗原交叉递呈能力的变化.结果 负载了Tat-Rac1 C-末端肽的DC2.4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并显著促进DC2.4细胞经MHC I类分子途径递呈外源性抗原的能力.结论 Tat-Rac1 C-末端肽能够有效促进DC的交叉递呈,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siRNA沉默Rac2蛋白表达下调树突状细胞的交叉递呈

    作者:李娜;邹丽云;万瑛;张晋宇;刘婷;李景怡;吴玉章

    目的 通过RNA干扰研究Rac2蛋白对树突状细胞(DC)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针对Rac2基因siRNA的慢病毒载体pFIVsiRNARac2-1,pFIVsiRNARac2-2,pFIVsiRNARac2-3;DNA-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293FT细胞包装慢病毒,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病毒感染的阳性DC2.4(树突状细胞系),Western-blot检测其干扰效率;然后用B3Z细胞(H2-Kb限制性,SIINFEKL特异性T细胞杂交瘤)检测筛选后的DC2.4细胞交叉递呈的能力.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表达siRNA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抗原递呈实验发现下调了Rac2蛋白表达的DC2.4细胞交叉递呈能力下降.结论 初步证实了Rac2蛋白参与树突状细胞对外来抗原的交叉递呈,为进一步了解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外源抗原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闫素仙;于辉;谢影哲;刘珍珍;杨章民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外源抗原在进入DC的内体后,常规情况下会进入经典的MHCⅡ递呈途径.而经一些受体介导内吞的抗原会从内体释放进入胞质,经免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段进入MHC Ⅰ类分子递呈途径,或在内体中被降解成抗原肽后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直接转运到DC表面,这一递呈途径被称为交叉递呈.外源抗原交叉递呈对有效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抗肿瘤、抗病毒免疫反应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参与交叉递呈的DC表面内吞受体、交叉递呈途径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