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元红;金萌;韩娇;曹双;张月

    目的: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的总结,探讨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对牙颌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正畸-正颌联合矫治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结果通过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在身心问题和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

  •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研究

    作者:李贵凤;李煌

    目的:探究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单双侧唇腭裂状况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SNB、ANB、LI-NB等影像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SNA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临床不良反应率为17.5%(7/40)。结论给予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牙颌面畸形状况,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正畸图像管理软件辅助设计正颌手术精确性的研究

    作者:李海振;乔虎;任战平;曹甜;陶永炜;周洪;侯玉霞

    目的 介绍正畸图像管理软件模拟正颌外科的流程并证明其临床使用精确性,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提供精准且简便的数字化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正颌手术患者12例,术前采集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扫描牙列数据、三维面相,使用Dolphin软件设计正畸-正颌手术方案.通过构建三维模型、三维建系、定义截骨线、定义标志点、三维分析和设计、3D打印等环节,制作手术(牙合)板,将3D打印(牙合)板应用于正颌手术中.术后1周再次拍摄CBCT,选取颅底作为基准,将术前CBCT和术后CBCT三维重叠,计算主要标志点的术前术后的实际移动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主要标志点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移动量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正畸图像管理软件可以三维辅助设计正颌外科(牙合)板,3D打印(牙合)板加工精度高,术中戴用稳定性良好,对颌骨和咬合关系的定位准确;CBCT三维重叠后各个标志点(ANS、A、U1、PNS、L1、B、Pog、Me)的术前模拟移动量和术后实际移动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72),标志点(ANS、A、U1、PNS、L1、B)术前模拟移动量和术后实际移动量差值在0.57~1.53 mm之间.结论 正畸图像管理软件可以整合软组织、颌骨、牙齿的三维数据,生成的正颌手术(牙合)板加工精度高,对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定位准确,Dolphin软件是一套简便、精准的数字化正颌手术虚拟辅助设计系统.

  • 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王宏伟;齐素青;闫明;张超;任素锋;张晶晶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研究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短期及长期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采用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治疗前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3年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上气道,对治疗前后上气道各段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和容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口咽段容积[(9 021±4 263) mm3]、舌咽段容积[(9 236±5 963) mm3]及总容积[(28 619±9 854) mm3]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分别为(11 365±4 523)、(12 853±5 436)、(34044±10 352) mm3](P<0.05).术后3年除第一颈椎平面处矢状径[(15.9±3.5)mm]和截面积[(996±398) mm2]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外(P>0.05),其余部位与术后6个月相比均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治疗前.结论 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可造成上气道缩窄,随时间推移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分析

    作者:谢跃伶

    目的 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手术治疗的31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硬组织、软组织测量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的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角度及距离、L1-NB角度及距离、U1-L1、NP-FH、NA-PA、Wits、FMA、FMIA、IMPA、ANS-Me、ANS-Me/N-Me、Overjet以及Overbite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软组织指标FCA、NLA、ULP、LLP、EP-UL、EP-LL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错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年人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硬组织的稳定性分析

    作者:梁淑贤;刘琳

    目的 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年人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硬组织的稳定性.方法 13例成年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9例患者采用双颌术式(LeFort Ⅰ+SSRO),其中3例患者同时进行颏成形术,4例患者采用单颌手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时间(1.8±0.4)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建立了尖牙、磨牙中性关系,或磨牙完全远中关系,以及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下颌骨后退显著,与治疗前比较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81.1±4.4)°比(85.6±4.4)°]、下唇突度[(5.8±5.1)mm比(8.3±5.1)mm]、颏前点至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1.3±1.9)mm比(2.9±1.3)mm]明显减小,下前牙唇向去代偿显著.采用双颌术式的患者上颌骨显著前移,颌凸角、上下齿槽座点同功能性(牙合)平面作垂线两垂足间的距离、鼻唇角、H角、上唇突度明显增加,Ⅲ类骨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严重成年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颌、面软硬组织变化明显,侧貌协调,治疗效果稳定.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殆)对颞下颌关节影响临床研究

    作者:王岩;孙丽艳;李志媛;刘奕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 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殆)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前正畸及手术设计

    作者:任静;李婧瑜;王莉;白丁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临床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般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及术后正畸3个阶段:排齐上下牙列,去除牙代偿,协调上下颌牙弓;采用颏成形术、单颌或双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或(和)前移上颌骨,改善侧貌美观;术后精细调整,形成良好咬合关系.治疗应根据患者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上下唇形态、颏部位置、牙列拥挤度、牙齿倾斜度等畸形特征,具体分析,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边缘病例尤应重视.矫治过程中,应重视术前正畸和手术设计,为正颌手术提供便利.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单颌手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作者:刘奕;毕玮玮;陈燕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颌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0例,手术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手术方式为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B、B点和Pog点到Y轴的距离变小,ANB变大;软组织颏唇角、TLL点、SB点和TC点到Y轴的距离均变小,且均有显著差异(P<0.01).SB点到Y轴的距离与B点到Y轴的距离存在线性关系,比值为1∶1,决定系数R2=0.96; TC点到Y轴的距离与Pog点到Y轴的距离比为0.84,决定系数R2=0.97.结论:单纯下颌前突患者经正畸和BSSRO治疗后,上颌软组织无明显变化,上、下唇长度不受影响.颏前点软组织与骨组织变化比值为0.84,颏唇沟点为1∶1,相关强度均在0.9以上.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分析

    作者:李娜;张文娟;史洪涛;张君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19<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m-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 骨性Ⅱ类成年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侧貌审美评价

    作者:杨静云;何昌平;张翼;黄倩倩;夏熹;王华桥

    目的:评价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成年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侧貌美观.方法:选取1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正畸代偿治疗后的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和侧貌像,运用Photoshop软件模拟得到正畸代偿治疗结合不同前移程度的颏成形手术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侧貌图共6张,由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对其评分,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结果: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为美观,正畸代偿治疗结合颏成形手术治疗颏部前移4 mm时次之,前移8 mm时美观程度较正畸代偿治疗差.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仍为骨性Ⅱ类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者改善侧貌美观的佳治疗方式.颏成形手术作为一种正畸代偿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部的协调及美观,但美学效果不能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相媲美.

  • 骨性Ⅲ类畸形正颌外科术后咽腔间隙短期及长期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王宏伟;李丽艳;齐素青;闫明;张超;任素峰;班建东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单颌或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间隙短期及长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Ⅲ类患者54例(男28例,女26例),A组(28例)采用正畸联合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治疗.B组患者(26例)采用正畸联合上颌支Le FortⅠ型加下颌矢状劈开术治疗,正畸治疗前1周(T0)、术后6个月(T1)及术后3年(T2)拍摄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上气道模型,对治疗前、后各段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和容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术后6个月及3年上气道的三维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段矢状径和截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段、舌咽段容积及总容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术后3年,除第一颈椎平面处矢状径和截面积恢复到治疗前水平(T2-TO:P>0.05,T2-T1:P<O.05)外,其余部位均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治疗前水平.B组患者术后6个月第二、三、四颈椎平面处矢状径和截面积显著减少,但在术后3年大部分缩窄的部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会造成咽腔缩窄,随着时间延长,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 方丝弓技术在正颌术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黄臻;郑莹

    目的 对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对正颌术前后正畸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例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丝弓技术,对本组所有均来自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牙颌面畸形的2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大29岁,小16岁4个月,平均年龄22岁6个月.)进行正颌术前后的正畸治疗.结果 患者中术前正畸疗程4-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时间3-10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疗程12-25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正畸去代偿效果明显,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 方丝弓矫治器可有效地应用于正颌外科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上颌前突畸形术后疗效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唐镇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矫治对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的稳定性.方法:20例骨性上颌前突的恒牙列患者中联合治疗组11例,其采用上颌前份阶段性骨切开截骨术后退上颌骨并进行术前术后结合正畸进行治疗.对照组9例,行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上颌前突均得到矫治,面部比例较为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的相关指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具有患者侧貌协调、治疗效果稳定的特点,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 下颌前突畸形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娟;宿玉成;林润台

    目的:总结下颌前突畸形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为术后软组织侧貌的预测提供临床数据.方法:介绍术前术后正畸内容,及X线测量分析.结果:正颌手术后侧貌改观明显,正畸使之有稳定的(牙,合)关系.结论:正颌手术前后正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软组织侧貌的预测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上颌前突患者头影测量的配对统计学测量研究

    作者:郑飞;朱辞名;华泽权;杨涛

    目的:应用配对统计学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单纯正颌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明确正颌治疗和正畸治疗的疗效及相互关系.方法:36例恒牙期骨性上颌前突病例,根据上颌前突程度两两配对,分配于A,B两组;A组上颌前突患者只接受正颌治疗,B组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前突畸形均较术前有很大的改善(P<0.05),B组术后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及较好的稳定性(P<0.05).结论:应用正颌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均能取得良好的面型改善,正颌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可以对疗效及术后稳定性有良性的促进作用.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单侧唇腭裂引起的重度颌骨畸形(附病例报告)

    作者:李楠;段银钟

    1 一般资料患者,女,初诊年龄21.5岁.自换牙后出现牙齿不齐和"地包天".曾因先天性唇腭裂,进行手术治疗.2 临床检查:①.正侧位面型特征:面部正面左侧鼻翼略塌陷,左上唇可见唇裂术后瘢痕.侧貌表现为面中份发育较差,下颌前突.

  •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硬组织稳定性研究

    作者:张君;张文娟;王旭霞;陈岱韵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软硬组织变化以及稳定性.方法 2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前(T0)和手术3个月后(T1)、矫治结束时(T2)、矫治结束2年后(T3)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4个阶段17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矢状向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后与矫治前除鼻部软组织点外,其余各点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几个阶段的比较,上颌标志点基本保持稳定(P>0.05),而下颌不及上颌稳定.T3与T1比较,下颌颏前点(Po)、颏顶点(Gn)和颏下点(Me)以及软组织颏前点(Pos)的变化比较明显(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侧貌改善明显.长期观察,上颌骨比较稳定,下颌有一定的复发趋势.

  •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侧貌相关分析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组织变化

    作者:于雪菲;周诺

    目的 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变化情况来了解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并分析患者软硬组织之间的相关性,为联合治疗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选择23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中选取21项能够反映颌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形态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治疗前患者软硬组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所有参数中除ANS-Me/N-Me(%)、Pg-Pg′(mm)外,余下19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将患者治疗前的硬组织指标及其软组织侧貌美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发现侧貌美学受很多硬组织参数影响.结论 正畸-正颌联合技术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改善成效明显,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面型构成软组织面型的基础和支架,同时软组织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附2例病例报告

    作者:王园园;王涛;裴仲秋;宋锦璘;秦朴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治疗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对2例复杂牙-牙槽骨骨性黏连患者,合理施以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改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殆面畸形得到了矫正,咀嚼功能得到改善,远期效果稳定,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较复杂的牙-牙槽骨骨性黏连患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各种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改良的正颌手术方法如非常规的根尖下截骨术、“三明治法”植骨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好,远期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