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

施娅雪;张纪蔚;张皓;张柏根

摘要: 目的 总结疑难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经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疑难病例的病史及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结果 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病例,男3例,女4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6.6±13.4)岁,其共同特点是由于插管及其他原因,造成中心静脉资源的耗竭,缺乏常规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手段及后续手段匮乏,远期通畅率不高,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急诊透析通路的建立困难.终这7例患者根据各自病情分别施行了左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置管1例,右头臂静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股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2例,股动脉-髂总静脉人工血管袢式动静脉内瘘术1例,股浅动脉-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肱动脉-肱动脉人工血管通路1例,以维持透析.7例患者随访时间11~56个月,维持规律性血液透析,有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维持透析.结论 中心静脉耗竭是造成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困难的主要原因,尽量减少和避免中心静脉插管,有助于保护静脉资源.下肢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通路的一种选择,而当所有静脉资源耗竭时,可采用动脉-动脉的血管通路.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影响前臂动静脉内瘘早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勇平;梁玉枫;梁兴澜;丘美兰;黄彬三;廖伟增;张贵荣

    目的 探讨影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手术成功的回归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共1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彩超下的血管内径、流速、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指标;由2个具有3年以上血管通路经验的肾内科医师完成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将手术的成功与否作为应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将有意义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R),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判断手术成功率预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手术前1d至手术当天平均收缩压(P=0.001)、纤维蛋白原(P=0.016)、总胆固醇(P=0.003)、是否存在糖尿病(P=0.000)、桡动脉内径(P=0.017)、头静脉内径(P=0.000)、动脉流速(P=0.000)为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将指标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Logit P=15.637+1.178×总胆固醇-0.071×桡动脉流速-81.642×头静脉内径.绘制该模型对手术成功率预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是0.888 3(0.768 3 To 1.008),P<0.001,灵敏度83.33%,特异度94.44%.本预测模型方程对动静脉内瘘手术预测的准确率96.3%.结论 本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综合临床多项指标,建立手术成功预测的模型,利用ROC曲线判断其预测效能,已达到提高手术的阳性预测值的目的.本研究是较为新颖的临床尝试,基于无创、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临床实用性高的彩超而建立,该模型对预测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早期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 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蓬杰;石斌娅;杜鹏;樊小宝;段斌;丁通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探讨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肾病血透中心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9例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对其诊治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29例带状疱疹患者发病时间为肾移植术后4~84个月,平均(45.2±30.6)个月,其中术后36个月内发病者为22例(占75.86%).出疱疹前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感24例(占82.76%),伴轻度发热7例(占24.14%).23例表现为寻常型(占79.31%),6例为特殊型(占20.69%),4例合并局部细菌感染(占13.79%).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诊断带状疱疹,必要时可取水疱液检查.所有患者均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并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协助抗病毒感染、维生素B12营养神经及外用炉甘石洗剂辅助治疗,20例给予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4例同时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皮肤疱疹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多数患者出疱疹前感病变部位不适,少数伴轻度发热,疱疹以寻常型表现为主,诊断以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主,治疗上以静脉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辅以对症治疗,可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

  • 合生元干预慢性肾脏病患者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姜志辉;钟先阳;李健

    目的 对合生元干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合生元治疗慢性肾脏病及为后续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合生元”、“慢性肾脏病”等关键词系统检索4大英文数据库和4大中文数据库,通过纳入条件筛选共得到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描述性实验,进行定性分析;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选取合生元干预前后血中硫酸对甲酚的含量变化作为效果的首要指标,其余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变化、肠道功能、血中各种尿毒症毒素如肌酐、尿素和尿素氮及炎症因子等的变化作为次要指标,采取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纳入患者88例,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纳入患者237例,其中合生元组116例,对照组1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合生元在降低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SMD为-0.90,95%CI为(-1.67,-0.14),P值为0.02;而在次要结局指标如肌酐、尿素、炎症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胃肠道症状评分和肾小管滤过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合生元干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合生元干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疗效,但还需更多设计严谨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 左卡尼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作者:罗磊;邓进;张春晖;谢欢;谢红萍

    目的 客观评价比较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18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应中文文献.收集以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为干预措施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所检索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所纳入文章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评价者严格筛选后,共纳入9篇国内符合标准的RCT,样本量共计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RR=2.13,95%CI 1.69~2.69,P<0.01),且经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比有明显提高(RR=6.92,95%CI 5.77~8.08,P<0.01).结论 对于我国尿毒症患者,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相比,临床疗效更好,而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由于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样本量及文献质量不高,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的RCT进一步证实.

  • 维生素D3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早期白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树果;张继超;秦萌

    目的 观察维生素D3注射液和黄葵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KD)早期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DKD早期白蛋白尿患者采用盲选均分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肌肉注射(40万单位/次,每4周1次)并给予黄葵胶囊口服(2.5 g/次,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黄葵胶囊(2.5 g/次,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尿素氮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UACR、hs-CRP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25-羟基维生素D3的质量浓度(31.0±4.9) ng/ml较治疗前(19.0±1.4) ng/ml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UACR、hs-CRP分别为(86.8±8.4) mg/g、(0.41±0.11) mg/dl,治疗组治疗后UACR、hs-CRP分别为(52.9±6.8) mg/g、(0.32±0.08) mg/d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UACR、hs-CRP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维生素D3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DKD优于单用黄葵胶囊,能有效降低早期尿白蛋白和改善炎症因子,延缓DKD的进展.

  •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静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分析CKD 3~5期患者合并HUA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血尿酸和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80例CKD 3~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运用SPSS 23统计软件分析CKD 3~5期患者HUA的患病率,2组之间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压、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等之间的差异性以及CKD 3~5期患者HU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CK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203例,正常血尿酸组77例,HUA的总患病率为72.5%,其中CKD 3期患者HUA的患病率为61.46%,CKD 4期为74.12%,CKD 5期为81.82%.随着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HUA的患病率逐渐增高.2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eGFR明显降低,舒张压、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KD 3~5期患者的基线血尿酸水平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r=-0.2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 3~5期患者HU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舒张压升高、视黄醇结合蛋白和eGFR下降(P<0.05).结论 CKD 3~5期患者HUA的患病率高,且随着eG-FR下降逐渐增高.合并高血压、舒张压升高、视黄醇结合蛋白和eGFR下降均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白芍总苷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付会玲;蔡威;陈文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60例MHD患者及30例体检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前、后抽取所有入组者的空腹静脉血,分别用生化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水平.结果 MHD患者外周血hs-CRP、IL-6、TNF-α和NGAL的含量分别为(6.6±2.3) mg/L、(351.2±42.3) ng/L、(8.5±3.2) ng/L和(548.2±37.8)n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TGP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4.2±2.3) mg/L、(298.5±52.7) ng/L、(7.3±3.3) ng/L和(440.6±42.0)ng/m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D患者外周血TLR4和MyD88 mRNA水平分别为(2.35±0.16)和(3.62±0.2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TGP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28±0.14)和(1.64±0.24),较治疗前水平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芍总苷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从而对MHD患者发挥保护作用.

  • 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卡塞治疗血液透析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

    作者:王云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透析频率每周2~3次)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30例,在饮食管理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西那卡塞25~75mg/d,同时服用骨化三醇胶丸0.25 μg/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甲状旁腺体积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血磷、iPTH水平、钙磷乘积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钙较治疗前增高(P均<0.05);治疗1、3、6个月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各治疗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6个月后,14例治疗前确诊甲状旁腺增生患者中9例甲状旁腺体积较前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例无明显变化,治疗前未发生甲状旁腺增生的16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新的甲状旁腺增生.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活性维生素D联合西那卡塞治疗MHD的SHPT能有效抑制PTH的分泌,从而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抑制或减轻甲状旁腺组织的增生,且不良反应小.仅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减少剂量后缓解.总体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miR-200c在腹膜透析流出液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林;刘伏友;彭佑铭;刘虹

    目的 检测腹膜透析(PD)患者PD流出液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细胞转换(EMT)的分子标志物蛋白及miR-200c的表达,初步探讨miR-200c与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 EMT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PD患者28例,将其分为新开管组(12例)和PD≥6个月组(16例),分离培养并鉴定2组患者PD流出液细胞;通过实时定量荧光(Real-time)PCR检测流出液细胞中miR-200c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流出液细胞中E-钙黏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Collage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PD流出液细胞经鉴定为HPMCs,不同透析龄患者流出液细胞存在形态学改变.新开管组流出液HPMCs中miR-200c相对表达量为(7.55±0.34),PD≥6个月组流出液HPMCs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量为(1.7±1.1),较新开管组明显下降(P<0.01);PD≥6个月组患者流出液HPMCs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新开管组(P<0.05),而在PD≥6个月组流出液HPMCs中Vimentin、Col-1及F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新开管组(P<0.05).结论 PD患者腹透流出液细胞经证实为HPMCs,并表达miR-200c;随PD时间延长,miR-200c表达显著降低并同时伴有EMT发生,提示miR-200c与HPMCs的EMT相关,并可能参与了HPMCs的EMT的调控.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惠;李静茹;田娜;石明

    目的 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现状及社会支持现状,研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96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及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工具为自制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及社会支持状况.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27例无焦虑(总标准分<50分),64例有轻度焦虑(50分≤总标准分≤62分),5例有严重焦虑(总标准分>62分).96例患者中,35.4%的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处于低水平,59.3%的患者处于中等水平,而处于高水平的仅为5.2%.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92,P<0.05).结论 对患者家属进行关于“社会支持程度低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或加重焦虑情绪,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降低其焦虑负性心理应激的发生率.医务人员也应保证医院方面给予患者的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缓解、消除消极的心理反应,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肾脏病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