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중국항생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689
  • 国内刊号: 51-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文杰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2013-2015年云南省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霞;单斌;许云敏;康细林;段勇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3-2015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统一的方案对云南省24家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根据2015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进行药敏结果的判读,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2690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儿童分离株耐药率低于成人和老年患者分离株;ICU分离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分离菌株;除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外,分离自血液标本的菌株耐药率均高于非血液标本.结论 3年来云南省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数量逐年增加,ICU患者耐药形势严峻且血液标本来源的菌株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非血液标本来源的菌株.因此,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尤其应加强对ICU及血液标本来源菌株的关注,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加味败藤浸膏对大鼠体内头孢克洛药动学的影响

    作者:武洁;吴军;沈红;朱贺;李松林

    目的 研究加味败藤浸膏对大鼠体内头孢克洛药动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2组:头孢克洛单用组和头孢克洛+加味败藤浸膏联用组,头孢克洛剂量均为125 mg/kg.各组大鼠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眼底静脉丛取血,血浆经甲醇预处理后进行HPLC-TQ-MS/MS分析.DAS统计软件计算头孢克洛的药动学参数,并对其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用组头孢克洛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31.58±9.72)μg/mL,AUC=(37.48± 14.34)μg/(mL.h),t1/2=(0.94±0.10)h,Tmax=(0.50±0.16)h,C1=(3.95±2.12)L/(h·kg);联用组头孢克洛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Gmax=(27.76±5.62)μg/mL,AUC=(35.53± 11.62)μg/(mL.h),t1/2=(1.35±0.20)h,Tmax=(0.83±0.13)h,C1=(3.69±1.13)L/h/kg.同时服用加味败藤浸膏时,大鼠体内头孢克洛的t1/2与Tmax显著性延长(P<0.05).结论 加味败藤浸膏可延缓头孢克洛的消除速度,延长其体内持续作用时间,联合用药具有一定合理性.

  • 基于TEM β-内酰胺酶突变与变构关系分析的抗生素耐药机制

    作者:白雯静;史彦斌;刘焕香

    目的 基于一系列计算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TEM β-内酰胺酶突变导致的构象变构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首先,采用直接耦合分析方法,预测TEM结构中决定其构象的直接和间接的强耦合残基对;其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蛋白质构象阻挫分析方法分析耐药性突变残基参与的耦合残基对在蛋白质构象变化中的作用;后,采用蛋白质成药性结合位点预测方法Fd-DCA,预测TEM表面潜在的成药性变构位点.结果 通过共耦合分析方法发现238-环结构域与Ω-环结构域内部或结构域之间,以及TEM-52的突变残基E104K、G238S和M182T之间存在强的耦合关系,分子动力学证实这些耦合关系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维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后,在TEM表面发现了一个成药性变构位点,该位点与Ω-环结构域也强烈的耦合,说明可以通过针对该位点设计药物,间接控制TEM的构象结构,从而减小其对抗生素的识别能力,为抵御TEM引起的耐药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思路.结论 耐药性残基突变会通过打破原有的耦合关系,从而大幅度的影响蛋白质构象稳定性,增加TEM结构的柔性,帮助TEM更加容易识别和水解抗生素药物,产生耐药性.

  • 环丙沙星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研究

    作者:梁韡;周萍;袁小艳;樊静;张舒

    目的 研究环丙沙星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EG)和对照组(CG)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环丙沙星和生理盐水7d提取肝细胞,采用Agilent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挑选部分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1)实验组小鼠肝细胞中共筛选到328个差异表达基因(fold-change> 1.5或<0.667).(2)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转移酶活性调节、催化活性调节和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 pathway分析则显示内吞、P53和HIF-1信号通路受到影响.(3)环丙沙星上调SCARA5和OSGIN1基因,下调PF0B3和SMOC2基因,4个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与芯片测试结果相符.结论 环丙沙星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SCARA5、OSGIN1、PFKFB3和SMOC2等肿瘤相关基因发挥抗肿瘤活性.

  • 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比阿培南给药方案的优化

    作者:吴登科;薛领;张险峰;朱建国;包健安;杭永付

    目的 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比阿培南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64株铜绿假单胞菌(PA),采用二倍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的低抑菌浓度(MIC),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比阿培南4种方案在传统短时滴注(0.5h)、延时滴注和持续滴注方案情况下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 所有传统短时滴注方案对PA的CFR均<90%;延时滴注方案中,比阿培南300mg,q6h,静滴4h方案对PA的CFR为90.5%,其余均<90%,持续滴注方案的CFR均>90%;对多重耐药(MDR) PA,所有方案的CFR均<90%;对非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non MDR-PA),300mg,q6h,静滴3h,4h,300mg,q8h,静滴4h和所有持续滴注方案的CFR>90%.结论 我院ICU患者PA感染时不推荐比阿培南传统短时滴注方案,建议使用大剂量,且滴注时间≥4h,持续滴注仍需进一步研究;对MDR-PA应换用或联用其他抗菌药物.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转座子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豆清娅;邹明祥;李军;胡咏梅;王海晨;沈辉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转座子基因Tn2006、Tn2008分布及其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91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转座子基因Tn2006和Tn2008,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BLAST分析;采用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CRAB同源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23株CRAB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小生成树.结果 在检测的91株CRAB中,40株菌Tn2006基因阳性,Tn2008基因均为阴性;利用REP-PCR方法可将91株CRAB分为A、B、C、D、E、F和G 7个型别,菌株数分别为79株、4株、2株、2株、1株、2株和1株,A型又分为A1和A2两个亚型,分别为46株和33株,所有被检测医院均出现A型菌株;利用MLST分型方法可将23株CRAB分为8个序列型别(ST型),其中ST92型9株、ST195型5株、ST365型3株、ST138型2株、ST75型和ST381型各1株,发现2个新STs型,即STnl(1-15-3-2-2-56-3)和STn2(1-81-3-2-2-3-3).结论 本地区临床分离CRAB存在克隆流行,以A型为主,主要通过转座子Tn2006进行传播,ST92和ST195是本地区CRAB主要ST分型.

  • 213株草绿色链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志航;明德松;郭如意

    目的 分析不同草绿色链球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无菌部位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采用PhoenixTM-1 00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收集213株常见草绿色链球菌,包括咽峡炎链球菌89株(41.8%),星座链球菌45株(21.1%),缓症链球菌45株(21.1%),唾液链球菌34株(16.0%).草绿色链球菌主要分离自腹水、血、胸水、中段尿和脑脊液,分别为100株(46.9%)、56株(26.3%)、29株(13.6%)、24株(11.3%)和4株(1.9%).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90.8%和90.5%,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2.9%、63.4%和61.5%.咽峡炎链球菌和缓症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2.0%和72.7%.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及美罗培南敏感率高,未见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建议临床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时,优先选择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比较高,不建议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敏感性较青霉素和头孢噻肟低,不宜用于一线抗感染治疗.

  • 2015年临床常见分离菌分布及耐药特性分析

    作者:丁慧;胡龙华;钟桥石;杭亚平;刘衍伶;俞凤;陈艳慧;胡晓彦;张黎明;章白苓;张楠;王小中

    目的 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构成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全年临床分离菌,剔除重复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E试验法检测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收集细菌39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64株(34.5%),革兰阴性菌2591株(65.5%).位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8.9%)、金黄色葡萄球菌(12.0%)、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9.4%)和鲍曼不动杆菌(7.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23.5%和71.4%.91.0% MRSA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82.9% MRCNS对利福平敏感,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屎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检出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2%.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62.1%和31.7%.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79.4%、17.0%和12.3%.结论 细菌耐药现象仍较严重,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控制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科学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艮苗;吴红霞;杨维青;陈萍;刘锋;黄娟

    目的 通过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I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阿奇霉素对Ⅰ类整合子的抑制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在不同阿奇霉素浓度中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阿奇霉素对intI1表达的影响.结果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的表达抑制作用明显,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mRNA随着阿奇霉素浓度的增高表达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阿奇霉素对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可能与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机制间接相关.

  • 2011-2015年心血管病医院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思明;王恺隽;程军;王飞燕;郭志超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我院临床主要分离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的细菌耐药.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MS质谱仪及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前5位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前5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结论 5年来主要分离菌构成比虽有波动,但总体较稳定;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第四代头孢及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高,碳青霉烯类仍然是治疗革兰阴性菌的有效药物;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金属碳青霉烯酶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卞聪;马贝贝;胡来兴;陈晓芳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后一道防线之一.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以及耐药基因在质粒水平迅速传播,其耐药率逐年上升.造成耐药的原因主要是产生碳青霉烯酶,其中金属碳青霉烯酶属于B类碳青霉烯酶,可以水解除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尚无有效的抑制剂上市.本文就金属碳青霉烯酶的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剂3个方面作简要综述.

  • HPLC法测定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超滤液中奥硝唑的含量及其应用

    作者:张美芳;李翔;马建丽;王心慧;周亮

    目的 建立HPLC分析方法测定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超滤液中奥硝唑的含量,监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抗生素类药物代谢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8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运行时间9min.结果 奥硝唑在2.00~40.001.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98.84%(n=9),RSD为0.87%.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超滤液中奥硝唑含量的测定,为奥硝唑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卡泊芬净研究

    作者:徐月林;董吉;缪丽燕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卡泊芬净浓度方法.方法 以卡马西平为内标,用蛋白沉淀前处理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35:65),流速为0.3mL/min,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并考察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结果 血浆中卡泊芬净线性范围为0.1~10.0μg/mL(r=0.996),定量下限为0.1μg/mL,提取回收率在96.44%~97.3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卡泊芬净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 常压常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选育顶头孢霉高产菌

    作者:李英英;杭海峰;庄英萍;储炬

    目的 获得高产的工业微生物产生菌.方法 采用ARTP诱变的方式来获得头孢菌素C的高产突变株.通过对突变菌株采用混合培养筛选与高通量生物检测相结合的高效筛选方法.结果 终选育获得高产菌株G6.与出发菌株W-6相比,G6在摇瓶中产头孢菌素C的能力提高了19.75%.结论 ARTP诱变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选育方法.其正突变几率高,可有效提高菌株的头孢菌素C产量.

  • 红霉素A肟多羟基硅醚化反应研究

    作者:冯玉玲;王玥;张磊阳;回力稳;张晨露;张娟娟;孙京国

    目的 研究红霉素A肟(EAO)的2',4”-羟基和9-肟羟基硅醚化反应.探索多羟基硅醚化反应影响因素,分步和“一锅煮”反应效果等,揭示EAO多羟基硅醚化反应规律.方法 用HMDS进行2',4”-羟基硅醚化反应,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三苯基氯硅进行9-肟羟基硅醚化反应.研究溶剂、硅醚化试剂和催化剂等对多羟基硅醚化影响.研究单溶剂、组合溶剂和混合溶剂条件下分步硅醚化反应和“一锅煮”硅醚化反应的规律.通过IR、1H NMR、FAB和单晶XRD确证分子结构.结果 通过11种途径探索分步和“一锅煮”合成EAO多羟基硅醚化产物2',4”-O-二(三甲基硅)红霉素A9(O-叔丁基二甲基硅)肟(TMSi-TBDMSi-EAO)和2',4”-O-二(三甲基硅)红霉素A9(O-三苯基硅)肟(TMSi-TPSi-EAO)的方法.结果表明,9-肟羟基优先硅醚化反应效果好,分步反应时,THF用于9-肟羟基,CH,CN用于2',4”-羟基硅醚化转化率高.单溶剂CH,CN、组合THF-CH3CN或混合溶剂THF/CH3CN对多羟基“一锅煮”硅醚化反应有利.TMSi-TBDMSi-EAO稳定性高于TMSi-TPSi-EAO,E构型化合物反应活性高于Z构型.TMSi-TBDMSi-EAO单晶结构显示2',4”-羟基和9-肟羟基硅醚化使红霉素内酯环上C6-OH突出,进一步的MM2和AM1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多羟基硅醚化提高了C6-OH甲基化的选择性.结论 “一锅煮”红霉素A肟多羟基硅醚化反应简便、平稳、可控,有利于EAO选择性合成克拉霉素.

  • 抗生链霉菌200-09的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王帆;陈芳;郑新恒;林壁润;周光雄

    目的 研究一株抗生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方法 对抗生链霉菌200-09的发酵菌丝体采用95%乙醇提取,经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采用纸片法和MTT法分别对化合物进行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1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抗霉素A1a(1)和A1b(2)、A2b(3)、A3a(4)和A3b(5)、A7b(6)、A10a(7)和A10d8)、A15(9)、A16(10)、kitamycin A(11)、urauchimycin B(12)、deisovaleryblastomycin(13)、stmptomyceamide C(1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6)、过氧化麦角甾醇(17).结论 化合物3、6-13及15~17均为首次从抗生链霉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3均有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10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显著.

  • 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陈丽;赵薇;陈名洪;方志锴;江红;连云阳

    目的 本研究对采自青海湖的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发酵液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MS和NMR等数据解析其结构.结果 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N-甲基-3-甲酰胺-1H-吲哚(1)、N-乙酰基色胺(2)、β-卡巴林(3)、(z)-9-十八碳烯酸(4)、(Z)-9-十八碳烯酸甲酯(5)、甘油醇-α-单油酸酯(6).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糖单孢菌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生物碱1~3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中国抗生素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