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腺损伤性胰瘘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力善;田蓝天;孙备;孟庆辉;徐东升;陆朝阳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性胰痿的防治原则与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5例并发胰瘘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并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结果:35例胰瘘患者中3例经引流管造影显示形成内瘘自愈,9例术后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Roux-on-Y囊肿空肠内引流术,2例因MODS、腹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随访3个月~5年,出院患者无因胰瘘并发症等相关因素死亡者.结论:胰腺损伤性胰瘘的防治需全方位考虑实施DCS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既要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又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 损伤控制在危重患者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崔金鹏;乔文增;张家国;赵金钊;李桂民

    探讨损伤控制在危重患者出现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危重患者出现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回顾性分析出现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重患者23例,其中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21例(经皮穿刺胆囊引流10例,胆囊造瘘6例,开腹胆囊切除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3例).23例患者无一例死亡.胆囊破裂2例、胆囊周围积脓5例,行二期手术切除胆囊均获治愈.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治疗干预,旨在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待患者内环境因素得到改善后采取二期手术,以提高生存率.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周正武;韩圣瑾;丁锐;吴文涛

    腹部损伤是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随着现代交通及工业的发展,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开放性损伤常由刀刺、枪弹、弹片引起,闭合性损伤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等钝性暴力所致.随着对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这一理念的认识,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在急诊外科领域获得应用,逐渐提高了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救治率.我们对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6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诊治作一探讨.

  •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直肠癌伴消化道穿孔1例报告

    作者:葛现才;张勤;殷德光

    患者女,71岁.因腹痛半月、伴心慌、尿少3d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3℃,心率124次/min,血压70/40 mmHg.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隆,腹式呼吸减弱,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表浅静脉曲张,腹肌紧张,全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于肋缘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消失,无液波震颤,无振水音,肠鸣音消失,未闻及血管杂音,移动性浊音(+).腹部平片:双侧膈下可见月牙形密度减低区.腹部CT:腹腔内肠管明显扩张、积气,肠管间可见片状液性低密度影及散在游离气体影.

  • 损伤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扈丽媛;董晓贤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因素引起的严重多发伤越来越多,严重多发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失血量大,创伤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高[1].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DC)是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快捷、简单的手术,能有效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并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而手术本身引起的再次损伤很小的应急性手术.现将笔者所在院ICU 2010-05—2011-02对48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运用损伤控制理论救治总结如下.

  • 损伤控制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现代临床麻醉学概述

    作者:盖殿秀;张建欣;李志英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与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外科新理念,受到临床外科各专业的高度重视,而麻醉作为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环节,对于危重患者及严重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在如何减少原发创伤对患者的影响,同时又能控制手术本身带来的继发创伤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损伤控制与加速康复的理念与原则贯穿始终.DCS和FTS理念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及其他治疗处理措施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FTS理念对外科各专业及麻醉在围术期处理上有着普遍性的指导意义[1].

  • 损伤控制与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超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凌宝存

    循证医学模式在外科临床医学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外科急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近几年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eontrol surgery,DCS)和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应运而生.实践证明其对外科临床危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严重复杂创伤的急救,救治原则及程序的确立.减少创伤促进康复,将治疗效果扩大化等是实用、可行、可信的,因此逐渐受到外科医师们的青睐和学术界的重视.根据笔者近十几年来从事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证明DCS和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对于超高龄临床外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陈景宇;顾海洋;唐志荣

    目的:观察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骨科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根据骨科急性损伤种类、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补法,并根据患者恢复不同时期的症状进行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白蛋白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法运用于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有效避免了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量的快速流失,控制了伤情的发展,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 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和休克的骨科损伤控制治疗

    作者:付常国;王会领;贾坤;刘亮;岳二松;孔权威;李涛

    目的:观察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策略治疗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和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策略治疗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和休克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25~56岁,中位数38岁。不稳定骨盆骨折21例,按照 Tile 分型,B 型12例、C1型9例;髋臼骨折11例,按照 Letournel -Judet 分型,前柱骨折1例、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4例。合并股骨骨折18例,胫骨、腓骨骨折16例,踝关节及足部骨折12例,肱骨骨折9例,桡骨、尺骨骨折1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时休克指数2.6±0.5,损伤严重程度评分(37.0±2.7)分。伤后至入院时间0.5~1.5 h,中位数1 h。骨科损伤控制包括一期简易救命手术、在外科重症监护室容量复苏和生命体征稳定后骨折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患者休克纠正情况、病情稳定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2例中3例入院后8~17 h 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其余29例多发骨折均于伤后1.5~4.1 h 纠正休克。一期手术持续时间(71.2±8.3)min,输注平衡盐液(3920.0±210.0)mL、悬浮红细胞12~18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1200±50)mL;11例输注血小板8~14个单位。血乳酸含量恢复正常时间(11.8±1.2)h,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恢复正常时间(3.9±0.7)h。监测电解质及酸碱无失衡。一期手术后5~10 d,29例患者病情均稳定,给予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中位数9个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在不稳定骨盆或髋臼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及休克的早期救治中,遵循骨科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损伤控制复苏,延期进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可提高疗效,显著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 损伤控制在基层医院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田国伟;吴超;丁松奇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基层医院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1998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急性胆管炎患者41例,39例急诊手术,2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1例,胆道残余结石3例,13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性胆管炎一经诊断明确,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开展适度治疗,目的 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

  • 腹外伤患者术中的静脉通道管理

    作者:魏海利;杨菲

    创伤后进行急诊手术是损伤控制的一种急救手段,而液体容量复苏更是急救的关键[1].特别是多发伤、复合伤,创伤大、部位多、范围广、伤情重、手术时间长,有效循环血量因体外丢失和内渗转移的双重损耗而严重不足,故腹外伤患者在手术室的静脉通道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 损伤控制在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甘晓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对62例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经过液体复苏,损伤控制性开颅手术,病情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本组62例中抢救成功50例,成功率80.6%,死亡12例,病死率19.4%.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病人,在复苏治疗的同时,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减少血肿压迫,控制活动性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作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效果

  • 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杨万广;杨宜昕;王万朋;徐欣;徐翔宇;陈聚伍

    [目的]总结了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和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11年用损伤控制技术和常规治疗严重腹部创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效果.[结果]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疗效良好,其术后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严重腹部创伤合并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技术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胸腔镜在胸部损伤控制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韩明辉;张清英;包国荣;王硕;司晓东;刘俭昌;薛建刚;王琪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胸部损伤控制中的诊断意义,强调胸腔镜作为一种诊察工具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57例胸部损伤患者,均经胸腔镜手术,其中自发性血、气胸27例,多发肋骨骨折12例,肺部刀刺伤15例,刀刺伤后心包损伤3例.结果 5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个月~5年,恢复良好.结论 在胸部损伤控制中,胸腔镜是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其损伤小,恢复快,尤其对创口小,损伤大的隐匿性损伤的诊断、控制、术后恢复有确切意义.在充分麻醉保障并排除非医疗因素外,胸腔镜在损伤控制中诊断作用有尽早、尽快及普及的意义.

    关键词: 损伤控制 胸腔镜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郭磊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R)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抢救的27例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休克得到不同程度纠正,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救治成功22例,约占81.3%,死亡5例,约占18.7%.结论 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及以失血为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对以失血为主的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作用明显;对限制性液体复苏适宜临界血压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救治性损伤控制的影响

    作者:王晓艳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 CNI)对骨盆骨折患者救治性损伤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医院骨盆骨折患者15例为观察组。选择以往骨盆骨折围术期行常规护理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 HAMD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干预后 HAMD 评分为(6.8±2.3)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24.0±2.2)分及对照组干预后的(8.3±0.5)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实施CNI,可明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 护理流程管理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阙纤沣;陆凤英;黄建琴

    目的 缩短严重多发骨折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86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按照制定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实施抢救.结果 观察组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与护送人员交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体表标识法在胸部外伤患者振动排痰中的应用

    作者:廖浩;程薇;郑聪;黄薇

    目的 探讨体表标识法在胸部外伤患者振动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采用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机)排痰.对照组使用排痰机探头在患者肺野体表投射区自然滑动;干预组动态参照近期胸部CT或X线检查结果,确定损伤的具体位置和范围,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彩笔在体表标出排痰禁区及重点排痰区,用排痰机在痰积蓄区或肺不张区进行排痰.结果 两组振动排痰后的排痰量、肺膨胀时间、HR、R、PaO2、SaO2、肺部听诊、疼痛评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体表标识法在胸部外伤患者振动排痰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避开骨折损伤部位,减轻疼痛,避免继发性再损伤.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和炎症反应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吾浪·乌布利艾拉;阿不力克木·吾拉木;景海涛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55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患者DCS手术治疗,同时选取2012-01-2013-12收治的55例行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休克、DIC、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APS评分、APACHEⅡ总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血清CRP、TNF-a、IL-1β、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术后24h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P<0.01).结论:DCS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急救中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

  • 损伤控制技术在脑疝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张宏兵;王晓峰;李加龙;张坤虎;袁卫英;苏宝艳

    损伤控制学(damage control)是控制损伤发展进程进行的急救措施研究的一门学科,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1983年由Stone等[1]提出,主要在普外科开展,即采用简便、有效且损伤较小的应急手术来处理一些致命性的创伤.在神经外科,突发自发性脑出血、外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等疾病,病情演变一般较快,危及患者生命主要为继发性脑疝所致,临床上尽早给予损伤控制性锥孔手术,贯彻DCS理念,对于时效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收集2010-02-2013-04继发性脑疝患者86例,实施DCS,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急救 脑疝
349 条记录 11/18 页 « 12...891011121314...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