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1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

    作者:裘天强;陈培生;陆兴焕;汤贵涛;胡才季

    目的:总结和分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病情特点,为临床救治时综合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介入治疗、腹膜外填塞来控制骨盆出血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1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伤患者资料。骨折按Tile分型:B型20例,C型11例。合并伤:脊柱四肢骨折18例,泌尿系统损伤14例,腹腔脏器损伤10例,颅脑损伤8例,胸腔脏器损伤6例,会阴撕裂伤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ISS评分(38.6±13.6)分,31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采取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介入治疗,或腹膜外填塞,来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结果治愈24例,死亡7例,病死率22.6%,其中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MOF,1例死于肺栓塞。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h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6例。结论在急救复苏过程中,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综合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介入治疗、腹膜外填塞来控制骨盆出血,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损伤控制性理论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

    作者:于毅;曹文声;范钦桥;吴新军;谢敖文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理论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损伤控制性理论对12例严重肝外伤患者分别采取肝周纱布填塞止血、气囊导尿管压迫肝创面止血及医用橡胶手套注水后压迫肝创面止血等方法处理.结果 12例患者中痊愈11例,占91.7%;死亡1例,占8.3%,其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胆漏2例,腹腔脓肿2例,均治愈.结论 损伤控制性理论在严重肝外伤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可综合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损伤控制理念指导老年胆道系统疾病诊治体会

    作者:张诚;杨玉龙;林美举;史力军;张洪威;李婧伊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DC)理念及损伤控制手术(DCS)在老年胆道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采取DC理念治疗的99例老年胆道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4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 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结石嵌顿)24例、肝内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15例、肝脓肿4例.结果 99例患者均行DCS,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T)、经内镜鼻胆/胰管引流术(ENBD/ENPD)、经内镜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BD).所有患者均度过急性期,后续治疗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行开腹胆囊切开取石、胆道探查取石、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以及胆道镜下取石、等离子碎石、狭窄部位球囊扩张/电切治疗.治愈92例(92.9%),好转7例(7.1%),无死亡病例.结论 以DC理念为指导,对高危老年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实施DCS治疗,能分解手术风险,达到缓解甚至治愈疾病的目的.

  • 介入治疗在伴危重症腹部疾病损伤控制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大东;焦华波;谭向龙;涂玉亮;朱自满;梁平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技术在腹部危重症患者损伤控制外科中的应用:方法 124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化脓性胆管炎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行B超引导下介入穿刺安置"S"形猪尾巴管引流,缓解中毒症状,后续治疗内科合并症,症状改善后再行2期手术治疗.结果 共穿刺130次,2次失败,行2期手术76例.好转10例,占8.06%;死亡7例,占5.65%;治愈107例,占86.29%.结论 对腹部外科疾病并有严重合并症患者,应用微创介入技术,贯彻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原则是明智之举.

  • 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钢;殷保兵;陈进宏;马保金;蔡端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者88例,其中手术治疗72例,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1例.并对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5例,胆道残余结石9例,29例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5例,均一期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60例,39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51株.结论 急性胆管炎患者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抗感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胆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应列为常规,对调整抗生素用药有指导意义.

  • PTGD联合小切口胆道镜取石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囊炎

    作者:张诚;杨玉龙;张洪威;吴萍;马跃峰;林美举;史力军;李婧伊;杨士明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二期小切口胆道镜取石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PTGD联合小切口胆道镜取石治疗的124例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后3~5d出院.除2例引流管脱出;其余122例6~8周后行右上腹小切口胆囊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其中91例取净结石后一期缝合胆本+更换PTGD管,31例行胆囊切除.继发胆总管结石6例,其中4行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2例行经胆囊管残端胆道镜取石.手术顺利,未发生胆管损伤、胆漏等重大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PTGD联合二期小切口胆道镜取石治疗高龄、高危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囊炎,符合损伤控制理念,是一项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 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戴浩;陆骁臻;任斌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外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治疗;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进行损伤控制.统计分析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苏后的基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的体温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同时可以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VSD用于预防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

    作者:张德华;朱延安;张法标

    目的 VSD(vacuum sealing drainge)用于预防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 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腹腔盐水巾填塞,均存在关腹困难或勉强可关腹,关腹时先用修剪好的三升袋与腹膜缝合,再将VSD材料覆盖在上面接负压吸引,在重症监护室单元复苏3~5天后再行确定性关腹.结果 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腹腔间隙综合征,行确定性关腹时发现迟发性小肠破裂1例、术后胆漏2例.结论 VSD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可预防切口感染,减少计划外重返手术室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 外伤性肝破裂71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新喜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过程中具体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果保守治疗23例,成功率83.3%(2例中转手术),保守治疗组中无1例死亡,手数组中有7例死亡,(死亡率10%),术后并发症16例(32%)。结论外伤性肝破裂诊治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诊断措施,避免拖延及过多搬动,早期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手术”理念,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就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62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分析

    作者:杨寅;戚佳飞;张洪祥;楼江淼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严重病例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治经过,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流程、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适应征、手术术式的具体选择方法.结果 62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40例,手术治疗2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13%.结论 外伤性肝破裂应早期明确诊断,在积极液体复苏和严密监测的条件下,部分病例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手术治疗的严重病例,选择简单有效的损伤控制性手术(DCS)至关重要.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

    作者:裘天强;汤贵涛;陆兴焕;葛永建;汤优民

    目的 通过采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其病情特点,为临床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伤救治应用限制性容量复苏及损伤控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24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伤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3例,B2型7例,C2型9例,C3型5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25~37分16例,>37分8例.24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MAP在80~90 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 治愈18例,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MOF,1例死于肺栓塞.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在急救复苏过程中,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伤患者进行限制性容量复苏,使输液量更少,控制出血更好,为实行救命性手术提供了机会;合理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损伤控制分期手术技术在严重胸腹复合伤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周宗庆;王志敏;程燕东;付志红

    在严重胸腹复合伤救治中,常须多部位、长时间外科处理,而患者的生命指数却难以承受,此时损伤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院2004年以来采用了损伤控制、分期手术技术来处理严重胸腹联合伤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 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1例

    作者:陆兴焕;裘车凑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在基层医院对1例68岁的多发伤合并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运用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救治,并观察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运用损伤控制理念,稳定患者机体后多次施行手术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酌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有效降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 基层医院严重肝外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

    作者:朱培江;董海泉;吴金荣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4例严重肝脏外伤首先给予初期的纱布填塞止血、腹腔引流、随后进行彻底的损伤修补和肝部分切除手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4例严重肝外伤均治愈,术后并发症有胆瘘及膈下感染1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治愈;右胸腔积液、肺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将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运用于严重肝脏外伤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 术中多极射频消融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诊疗体会(附20例病例报告)

    作者:俞广进;熊奇如;钱叶本;李方跃;夏俊

    目的 探讨术中多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肿瘤)中的作用、适应症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应用术中RFA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术前影像学发现20例患者的肝脏共有37个病灶;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多极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盐水增强消融”的空间布针射频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RFA治疗,所有患者术后7天复查肝脏增强CT,所有消融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液暗区,19例患者肝脏组织毁损范围超过术前病灶体积.其中直径≤5 cm的肝脏单个射频消融病灶患者13例术后随访2~7个月,肝脏未发现复发病灶.术中针道出血2例,予以缝合止血,余病例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胆道损伤、针道种植转移、肝功能衰竭等射频消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联合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症广.其远期疗效、与肝脏恶性肿瘤其他治疗方案疗效的比较尚待进一步观察.

  • 损伤控制非规则性肝叶切除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孙华健

    目的 为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水平及探讨肝脏损伤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16年来我院101例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等,除4例肝癌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外,其余均采用非规则性肝叶切除.结果 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膈下感染2例;胆瘘1例;高位空肠瘘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非规则性肝叶切除降低了手术损伤程度及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

    作者:付微平;许建民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在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5-12救治的70例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早期全面治疗原则(ETC)救治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DCO理念救治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生存率为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9%(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等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P<0.05).结论 将DCO理论应用于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较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其骨折早日恢复,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胸部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成;祝会斌;钟鲁黄;文军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胸部严重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严重胸部损伤17例患者.结果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存活的15例,除1例有脑部功能障碍外,其余生活质量良好,死亡2例.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胸部严重创伤或合并多发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胸部创伤 损伤控制
  • 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凡;张亮;郭亚;郑劲松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严重肝外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35例为A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9例为B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2例为C组。A组采用肝裂伤创面致密缝合手术治疗,B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C组采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裂伤面缝合加肝周填塞手术治疗,对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 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上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腹腔引流量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C组治愈率相对A、B组明显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相对A、B组明显较低(P<0.05)。三组肝功能表现均良好。结论采取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的手术方案治疗严重肝外伤患者时有效的、也是安全的,不仅可以减少治疗手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还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的时间,终提高了对患者的治愈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节省了患者的花费,节省了医疗资源,该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损伤控制策略在ICU中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

    作者:吴金

    目的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ICU在损伤控制策略中的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大于25分的42 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应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观察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情况和病死率,并根据APACHE II评分法进行死亡危险性预测(预测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使用机械通气,发生MODS 21例,经ICU治疗9例逆转;死亡12例(28.57%),而 APACHE II评分预测死亡概率22例(52.38%),病死率减少,χ2=4.94,P<0.05.结论 ICU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应树立损伤控制ICU的理念.

349 条记录 9/18 页 « 12...6789101112...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