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SA下经导管注射碘油和平阳霉素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周丹;陈宝瑞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9岁,因今年2月份体检中发现右肝脏巨大血管瘤而入院.CT显示血管瘤大小79×133.5mm(图1),既往体健,未见明显不适.入院后行CT扫描显示(图2),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主治医生遂与我放射科介入室联系,经过详细商讨决定对其实施介入治疗.

  • 旋转造影技术在子宫动脉插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耀国;史瑞雪;黄益;陈汉威;陈广源;刘海英;曹筱莹;胡佩玲

    目的 探讨旋转造影在子宫动脉插管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子宫动脉插管术的患者34例,分传统组和旋转组,各17例,传统组通过正斜位DSA造影作子宫动脉栓塞术,旋转组则采用旋转造影技术寻找子宫动脉开口指导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对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患者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应用旋转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问,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问均明显减少(F<0.05).结论 在子宫动脉插管中旋转造影和传统DSA相比,可以提高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数字化DSA与CTA技术在子宫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英;黄益;邓炜;王丽;郭真真;陈汉威;李耀国;曹筱莹;胡佩玲;麦俭婷

    目的 通过与DSA对比研究64层CTA行子宫动脉造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彩超诊断单发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35例,子宫动脉栓塞前进行先行64层CTA检查,应用客积再现(VR)、血管探针技术以及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子宫动脉的解剖,重点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位置.DSA血管造影时参照OTA结果,选择相应角度行子宫动脉造影,比较分析靶血管的逐级分支的能力,血管的走行及子宫动脉弓状吻合情况.结果 子宫动脉起源于臀下阴部干33支(47%),脐动脉12支(17%),阴部内动脉11支(16%),臀下动脉8支(11%),髂内动脉6支(9%),其中7例左右子宫动脉起源不对称.子宫动脉与起源血管成角小于30°者46支(68%),介于30~60°之间者20支(29%),大于60°者2支(3%).33例双侧子宫动脉粗细不对称,占94%.55支子宫动脉增粗(80%).CTA对子宫动脉主干显示率为75%,对终末分支显示率41%,均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DSA常规正位对子宫动脉起源开口及角度显示率分别为24%及27%,参照基于CTA数据旋转角度后都能更好显示子宫动脉.结论 64层CTA能较好地显示子宫动脉走行及开口解剖细节,子宫动脉栓塞前行CTA能更好地指导介入治疗.

    关键词: DSA CTA 子宫动脉 栓塞
  • 欧阳墉的世纪"介入"情怀

    作者:高杨

    甘于寂寞,勿急功近利;勤于思索,勿浅尝辄止--欧阳墉欧阳墉,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放射科/介入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1988和1989年曾先后在日本国山形医科大学和自治医科大学研修.在医学影像诊断(尤其是DSA)和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研究.

  • 颅内(广泛)毛细血管扩张症的DSA表现

    作者:陈双;陈德基;钱瑞菱

    目的 探讨颅内(广泛)毛细血管扩张症的DSA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颅内(广泛)毛细血管扩张症的DSA表现.结果 两侧大脑半球静脉期可见较多增宽迂曲的丛状毛细血管影,消失延迟;左侧见小点状及小条形造影剂染色(出血).结论 DSA是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和TCD的分析

    作者:齐珊珊

    目的 观察脑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例,均行DSA与TCD检查.结果 共检查血管913条.以DSA为标准,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86.8%,特异性是97.1%,假阳性是8.1%,假阴性3.1%.结论 TCD在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方面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筛选和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消化道出血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104例临床观察

    作者:顾永红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目前仍然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来诊断消化道出血,本文试从临床实验分析104例临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消化道出血的动脉DSA的诊断价值及经导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 132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临床分析

    作者:刘福忠;王建国;张坚;尚金云

    目的 探讨DSA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32例行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再通成功率92.1%,随访46例有20例在再通后3~15个月怀孕,怀孕率43.5%.结论 DSA 技术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又可提高输卵管超选插管及再通的成功率;在输卵管阻塞或粘连不严重的情况下,加压注射可使部分输卵管再通;造影剂建议用水溶性造影剂;伞部的阻塞一般不主张疏通;MTN-TY型鹅首式输卵管通液器可同时完成造影,疏通,值得推广.

  • 覆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观察

    作者:辛颖;康鑫崴;苏慧;蒿景龙

    目的 探讨覆膜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透视下明确诊断19例食管-气管瘘,DSA监视下置入覆膜内支架.结果 19例患者共置入20枚食管覆膜内支架,18倒患者术后瘘口完全封堵,1例食管气管瘘口仍有少量分流.结论 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气管吻合口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DSA表现及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王诗学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S)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7年6月该院68例PHC合并HA-PVS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观察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98.53%,肿瘤客观缓解率54.41%,疾病控制率94.12%.结论 DSA能够为PHC合并HA-PVS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针对性予以PHC合并HA-PVS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分析

    作者:郭百灵;杨立崇

    目的 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部血管狭窄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的计算方式,计算脑部血管狭窄率;根据临床症状,对比分析颈内动脉系统(I-CA)组68例和椎基底动脉系统(VBA)组32例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及分布和血管狭窄率等指标.结果 DSA结果显示,脑血管狭窄阳性率为88%,包含狭窄处或闭塞的部位共有154个、ICA组窄处有109个、VBA组狭窄处有47个,经过比较分析,ICA组患者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处42个,显著多于VBA组9个;颅外颈内动脉起始狭窄22个,显著多于VBA组2个,这两组患者在颅内动脉、颅外动脉的发生情况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4;P<0.05).颅内动脉的狭窄及闭塞比颅外动脉多,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其次为椎动脉开口处.结论 DSA可确定脑血管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在血管狭窄率的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证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高场强三维CE-MRA对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作者:时杰智

    目的 探讨高场强三维CE-MRA对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10月1日之间,在该院行CE-MRA检查颈动脉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高场强三维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高场强三维CE-MRA检查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96%,高场强三维CE-MRA与DSA检查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高场强三维增强MRA可以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查出颈动脉狭窄,能基本代替DSA检查.

  •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筛扣;王忠明;苏爱芹;刘大军

    目的 探讨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 并分析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结果 ①手术病理分析证实56例患者均为阳性,并且共发现动脉瘤62个. ②CTA确诊病例54例,动脉瘤个数60个,诊断准确率为96.77%;DSA确诊病例54例,肿瘤数59个,诊断准确率为95.16%.结论 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并无明显差异,但是该方法对动脉瘤解剖结构以及动脉瘤周围解剖信息的诊断情况明显优于DSA. 因此,CTA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A DSA 应用价值
  • 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测作用

    作者:池淑宏;薛建设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测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颈部血管超声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并以DSA为诊断金标准,对颈部血管超声的诊断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经DSA检出狭窄133例,其中轻度狭窄42例、中度狭窄51例、重度狭窄40例,检出斑块93例;颈部血管超声检出检出狭窄129例,其中轻度狭窄40、 中度狭窄50、 重度狭窄39,检出斑块89例;颈部血管超声的狭窄检出率及斑块检出率为92.14%和63.57%,与DSA的95.00%和6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0.251,P>0.05).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首选筛查手段.

  • 探讨CTA、DSA和MR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爱芹

    目的 探讨CTA、DSA和MR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共60例(共69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各组20例.A组:实施CTA诊断;B组:实施MRA诊断:C组:实施DSA诊断;对比3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小动脉瘤、微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与大动脉瘤以及超大动脉瘤数量,并实施比较.分析3组诊断方式的漏诊率与诊断敏感性.结果 3组对颅内动脉瘤数量进行诊断,A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B组诊断准确率为90.00%,C组诊断准确率为91.67%,在诊断准确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B组在微小动脉瘤与超大动脉瘤诊断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漏诊率为0.00%,诊断敏感度为97.14%,B组发生漏诊率为6.67%,诊断敏感度为90.00%,C组发生漏诊率为8.33%,诊断敏感度为91.30%,开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CTA、DSA与MRA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每个诊断方式各有利弊,建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医师对影像学技术特点的掌握,选择相对应诊断方法,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提高患者预后.

  • 头颈部MSCTA和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敬华;程钢;杨燕英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MSCTA)、数字血管造影(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9月—2015年1月所收治198例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入院后分别行颈部动脉血管DSA、MS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并进一步对DSA、MSCTA结果分别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在198例患者中运用DSA检查方法,检测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6%、15.7%、14.1%和11.6%。MSCTA检查方法检测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1%、14.6%、13.6%和11.6%。t=1.12,P<0.05。MSCTA与DSA检测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96.1%,假阴性率为1.01%(2/198),假阳性率为0.5%(1/198)。结论 MS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MS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疾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雁玲;蔡曙耘;赵华;陈其锋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4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128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30段,与DSA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8.4%(124/128),MSCTA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98/100).MSCTA与DSA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颈部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 CT、MRI、DSA联合应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太军

    目的:探讨CT、MRI、DSA联合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CT、MRI、DSA联合应用于21例PVP患者,比较术前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组术后1周给予疗效评价,疼痛缓解率95.2%,且全组术后剧烈疼痛明显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DSA联合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DSA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dsa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接受dsa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0例患者术后支架固定良好,治疗有效率为100%;均获得2~10个月随访资料,其中3例患者因其他病因死亡,其余患者进食困难与梗阻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食管恶性狭窄治疗中,在dsa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少,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经皮股动穿刺脑血管DSA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对策

    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治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DSA需要穿刺股动脉,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DSA属于有创检查,因此又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防止穿刺处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术后的护理和检查对确保造影成功和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科室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的357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笔者对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分析和总结,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769 条记录 8/39 页 « 12...567891011...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