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00排炫速CT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对比分析

    作者:牛永超;寇志平

    目的 探讨800 排炫速CTA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 例炫速CTA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1周内行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是否狭窄为评价标准,炫速CTA与DSA结果基本一致;以狭窄程度超过50% 为评价标准,炫速CTA与DSA结果有相当高的一致性.结论 800 排炫速CT作为目前先进的CT其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尚不如DSA.DSA仍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有风险且费用较高,可作为治疗前的首选检查.800 排炫速CTA作为一种无创或微创性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常规筛查的首选方法.

  • 50例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影分析

    作者:程乾;杨春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50例中青年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TIA的中青年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全脑血管造影(DSA)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表现:感觉障碍9例、运动障碍20例、运动感觉并存12例、视觉障碍3例、言语障碍并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9例.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系狭窄或闭塞占31例(62%),椎-基动脉系狭窄占8例(16%),moyamoya 占4例(8%),颈内动脉发育不良2例.结论 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中青年TIA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DSA在探讨中青年TIA患者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 TIA DSA 中青年
  • 烟雾病的早期手术治疗及疗效探讨

    作者:胡海鹰;陈家焱;徐斌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12例烟雾病患者,以缺血首发8例,以脑出血首发4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1类行右侧颞浅动脉分支吻合,另1类行两侧手术.术后采用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结果脑血流明显改善.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2周复查DSA,脑供血明显较术前改善,吻合口全部通畅,DSA显示脑膜动脉与颞中深动脉与皮质动脉有新生血管网生成.全部患者术后脑缺血症状及脑出血症状均无复发. 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烟雾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烟雾病 手术 DSA 疗效
  • 脑动静脉畸形并首发为癫痫患者的DSA特征及其与癫痫关系

    作者:仲任

    目的 分析首发为癫痫的脑动静脉畸形(CAVM)患者的畸形血管团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癫痫的关系.方法 选择28例首发癫痫的CAVM患者,先行脑电图(EEG)检查,然后均以血管内介入法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VM多位于幕上,共24例(占85 7%),其中以位于额顶叶者居多(20例,占83 3%),且累及范围较大,畸形血管团>6 cm者18例(占65%),多为毛细血管扩张型.所致癫痫多为部分性发作(24例,占85 7%).10例合并出血,其中4例表现为全面性发作.8例EEG棘尖波灶与CAVM位置不符.结论 本组病例CAVM范围大而弥散,血供丰富,其所致癫痫,多为部分性发作,CAVM位置与致痫灶大多相符.

  • DSA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任志军;李孟修;王丹;王艳竹;任庆华;万婷玉;沈友进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CT和DSA检查.比较CT、DSA对VBD和侧支循环代偿的诊断情况,比较VBD和非VBD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CT、DSA诊断VBD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总体侧支循环代偿的诊断情况优于CT检查(P<0.05);入院时、住院1周、住院1个月,VBD组NIHSS评分均高于非V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BD组入院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住院3个月,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可以有效诊断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VBD和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

    作者:刘晓红;黄乔东;卢振和;冯素琴;刘雅针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B组采用上述药物+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1、7、30、90、180 d V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术后1、7、30、90、180 d VAS评分及奥施康定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是一种有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法,此外,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C-arm CT在肝肿瘤TACE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庆辉;刘鹏程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以及肝转移癌的重要方法.理想的TACE 治疗应该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减少复发,同时尽可能减少由于治疗而带来的并发症.C-arm CT 是目前新型DSA 机所具有的一项新功能,它可以使TACE 手术医生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直观的影像信息,从而使TACE 治疗更加合理、有效.现就该功能在肝癌诊断、TACE 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C-arm CT 肝癌 TACE DSA MSCT
  • 颅脑血管病变的SCTA与DSA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张丽君;王金勇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CTA与SCTA检查的患者108例,其中98例患者同时进行DSA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经SCTA检查发现有101例存在脑血管异常,其中动脉瘤39例,脑动脉狭窄48例,CCF 10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7例脑血管正常;98例行DSA检查,有4例与SCTA结果不符,其余与SCTA均相吻合,其中3例SCTA检查出脑动脉畸形,而DSA未发现,1例DSA检出了动脉瘤,而SCTA未检出,SCTA检查发现88例患者脑血管壁有钙化影,血栓附着与血管壁上.结论 DSA与SCTA是确诊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两者两结合可互相弥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减低误诊和漏诊率,SCTA可作为确诊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利于在临床中使用.

  • 烟雾病4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昶明

    目的 对4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烟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防治等.结果 均按脑缺血或脑出血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2例转入上级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经过随访追踪手术效果相对满意,患者未再出现脑卒中发作.2例出院回家.结论 烟雾病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缺血或脑出血;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治疗主要为去除诱因,针对出血或梗塞进行治疗及手术治疗.

    关键词: 烟雾病 临床表现 DSA
  • 265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SA结果分析

    作者:梁明辉;秦超;石胜良;程道宾;叶子明

    目的:分析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患者的血管病变特点.方法:265 例TIA 患者进行股动脉插管,seldinger 法分别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结果:DSA 结果显示有血管病变226 例(85.4%),未见血管病变39 例(14.6%).结论:血管狭窄是颈动脉系统TIA 主要病因,以颈内动脉C1 段和大脑中动脉M1 、M2 段多见,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增高TIA 频率递增.

  •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与DSA对比分析

    作者:陈建平;龚波;武洪林;高永炳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CT血管造影)诊断心肌桥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分别给予CTA检查与DSA检查,给予CTA检查设定为观察组,给予DSA检查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桥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行CTA检查出50例心肌桥,检出率为33.3%;对照组行DSA检查出34例心肌桥,检出率为22.7%.观察组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检查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可以直接显示出心肌桥和壁血管形态学的特征,患者心肌桥深度大、范围长,收缩期的管腔越明显看到狭窄.CTA对心肌桥的临床检出率极高,可以为临床病情判断患者心肌缺血原因提供参考.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浩猛;张伟东;杜会山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选择TIA患者3O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跷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挟窄程度.结果:行DSA检查60例中48例(8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挟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30例(50%).结论: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 脑梗死患者中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DSA筛查标准探讨

    作者:李君妍;姜斌;杨飞

    目的 探讨可疑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中风中经络患者经DSA检查后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确诊率,分析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DSA筛查标准.方法 (1)选取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共220例,使用荷兰飞利浦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对上述患者行颈部动脉血管造影后,选取颈部正侧位摄片图像;(2)应用DSA图像观察颈内动脉起始段情况,选择狭窄患者,观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与脑梗死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 (1)经头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为可疑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者经DSA检查后,确诊率为80.9%;(2)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紊乱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比例高,高龄患者中重度狭窄比例较高.结论 (1)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病变可靠的检查手段;(2)DSA可作为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主要检查手段,年龄≥60岁,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一项以上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年龄≥50岁,合并一项脑梗死危险因素患者宜行头颈部血管彩超筛查.

  • 高场强3D CE-MRA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桂杰;刘国荣

    目的 探讨高场强3D CE-MRA 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1 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临床疑有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高场强3D CE-MRA 及DSA 检查.结果以D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场强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结论高场强3D CE-MRA 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筛选检查.

  •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越宏;符彦基;庞亮明;钟海英;郭绍彬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间18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于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减压术联合臭氧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86例患者治愈146例(78.5%),好转37例(19.8%),疗效不佳3例(1.6%),总有效率为98.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1周、l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髓核钳夹联合臭气治疗颈椎间突出症创伤小、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DSA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并辅助结肠镜下活检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旭彤;于海洋;曹双军;王红禄;任正华

    目的:评价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结直肠肿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在DSA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冲洗引流1周,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15例患者经置管减压引流后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5天,胃管及肠梗阻导管引流量、腹围、腹部X线所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横径均明显减少,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病例缓解后均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为恶性。再行一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下经肛置入减压导管并辅助活检定性在癌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准确、有效、安全、经济的特征,值得推广。

  • DSA定位下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万里;李劲;黄书立

    目的 探讨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在DSA定位下行食管支架植入术,观察支架植入情况,评判支架植入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程度,随访观察食管癌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56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7枚,54例放置位置准确无误,1次植入成功率为96.4%.患者吞咽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当天即可进流质饮食,吞咽困难分级,Ⅰ级36例,Ⅱ级20例.支架植入有效率为100%.术后患者胸骨后疼痛26例(46.4%);出血14例(25%);发热8例(14.3%);胃食管反流4例(7.1%);支架移位2例(3.6%,向上移位);再狭窄2例(3.6%),经2-36个月的随访,7例患者仍存活.结论 DSA定位下食管支架植入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一次植入成功率高,术后患者可经口进食,生存质量得到了改善.[关键词」DSA;食管癌;食管内支架植入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一次植入成功率高,术后患者可经口进食,生存质量得到了改善.

  • 腰背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下)

    作者:刘延青

    3.1.2 穿刺时电阻的观察:经DSA多位置定位确定,穿刺针在纤维环内的电阻为143~224Ω,对术中定位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依据感觉、运动刺激定位确定热凝温度在术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加上治疗时椎间盘温度的监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术中对治疗的反应及异常感觉,治疗更加安全.

  • 脑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王丽萍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CT、MR、DSA的影像诊断价值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CT平扫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5例行CT强化检查,6例行MR检查,2例脑动脉瘤病人行GDC栓塞治疗.结论 CT敏感性较差,但快速安全无创,可通过间接征像提示动脉瘤,MR优于CT,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佳检查方法,GDC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DSA路径功能下输卵管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刘世潮;张建录;齐海良

    方法DSA路径模式下进行输卵管梗阻的介入治疗.结果 61例中开通53例.再通成功率87% 再通成功率87% 手术持续时间0.5小时至1.5小时之间.结论 DSA路径功能下介入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769 条记录 10/39 页 « 12...78910111213...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