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配合动脉留置针采血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

    作者:叶春燕;吴凡伟;杨艺;张春丽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配合动脉留置针采血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 例胎龄28~32周、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留置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动脉留置针以供采血;对照组予留置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需要留取血标本时即时予桡动脉采血.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较长,入院第10 天体质量增加较多,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较少,静脉留置针发生外渗和静脉炎例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减少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配合动脉留置针持续留置可明显减少对早产儿疼痛刺激,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质量增长加快,缩短住院时间.

  •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

    作者:陈洁红;郑立;黄木兰;李义贤;辛丽华;郑静云;袁云

    总结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970例病人接受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前进行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合作,认真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本组病人置管期间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了新途径.

  •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调查研究

    作者:郑立;洪瑞乔;王逸茹;黄华兰;陈洁红;李义贤

    目的探讨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IATAV)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对接受IATAV的707例病人进行导管相关性感染调查.结果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感染率为0.71%,其中外科650例病人,感染1例,感染率0.15%,化疗科57例病人,感染4例,感染率7.02%;全组病人置管时间<20 d者共646例,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0.15%,≥20 d者共61例,发生感染4例,感染率6.56%.结论 IATAV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时间长和导管护理欠妥,对有高危因素存在的病人要加强监测和护理,避免发生导管感染.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行性的探讨

    作者:谢亦农;梁伟翔;陈丽萍;崔其亮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已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早产儿上肢静脉血流进行观察,探讨PICC的可行性.方法以腋静脉为观察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56例拔管前和26例拔管后早产儿置管侧与对侧收缩期大流速Vs、舒张期大流速Vd及管径D.并按置管时间分为≤15 d,15<d≤30,>30 d 3组,将置管侧与对侧相比较.结果置管侧Vs明显低于对侧(14.37±4.43Vs20.71±4.81,P<0.01),Vd明显低于对侧(9.80±2.83Vs13.52±3.04,P<0.01),管径明显粗于对侧(0.24±0.02Vs0.19±0.02,P<0.01),各时间组上述各参数均P<0.01.拔管后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ICC可引起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减慢,但拔管后无不良影响,不失为一种很好外周给药方法,但必须在临床和彩色多普勒的密切监视下.

  • 经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或拔除心内膜电极的对比研究

    作者:施亚明;吴春阳;王斌;杨顺清;施国富;周召峰;陈荣敏;徐伟;吉文庆

    目的 探讨经皮腋静脉穿刺植入与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538例具有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指征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对比分析两种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对同期入院因起搏器囊袋感染拔除心内膜电极导线的47例患者和81例起搏器升级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植入途径心内膜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和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5%(268/272) vs.98.9%(263/266),P>0.05; 13.2%(36/272) vs.13.9% (37/266),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1例,气胸5例,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气胸和锁骨下静脉挤压综合征.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的拔除成功率及新增电极导线的植入成功率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17/18)vs.86.2%(25/29),P<0.05;97.2%(35/36)vs.88.9%(40/45),P<0.05].结论 经腋静脉途径植入心内膜电极导线安全可行,并为可能的电极导线拔除和起搏器升级增加心内膜电极导线预留更大的解剖空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PICC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比较

    作者:黄惜华;李惠怡;赵雪婷;王丽辉;杨乔焕

    目的 比较腋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经腋静脉PICC穿刺等方法的留置效果.方法 分析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建立长期静脉留置通道的患儿资料,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PICC肘部静脉组和PICC腋静脉组,比较各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情况的差异.结果 腋静脉留置针组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与两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腋静脉PICC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腋静脉留置针组的非计划拔管率相对较低,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时间短且并发症少,还可避免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可作为PICC首选.

    关键词: PICC 腋静脉 留置针
  • 极低体重儿腋静脉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可行性的探讨

    作者:李君;杨洁贤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经腋静脉留置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97例VLBWI,其中65例经贵要静脉、32例经腋静脉留置PICC.置管时观察患儿心率、呼吸情况.观察并记录:PICC导管穿刺的难易程度、是否一次成功,记录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异位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对两种穿刺途径的PICC置管效果进行对照和统计分析.结果 留置过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两组穿刺时的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留置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VLBWI经腋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难易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经贵要静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贵要静脉显露不清晰时,选择腋静脉留置PICC是可行的.

  • 乳腺癌术中腋静脉切除及重建8例

    作者:邱铝;穆向明;宋立军;范晓敏;时坤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静脉受侵犯,术中腋静脉切除及血管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方法:总结8例累及腋静脉的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及合并腋静脉切除及重建术的经验,其中腋静脉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人工血管移植术5例.结果:随访4个月~1年,除5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轻度水肿外,未出现血管内血栓,腋下肿瘤未复发.结论:对累及腋静脉血管壁的乳腺癌行合并腋静脉段切除及重建,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率,有利于术后综合性治疗.

  • 多发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乔延国;李冬梅;叶超;司一民

    患者男,61岁,因右上肢出现麻木伴肿胀1周于2009年2月3日入院,活动不受限.右上肢皮肤颜色略青紫,皮温正常,右上臂及前臂周径大于对侧对应部位30 mm.血管超声显示:右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及上臂贵要静脉血栓形成.

  • 右腋下汗腺癌误诊为淋巴瘤1例

    作者:丁洪亮

    患者男,75岁,因"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年余,发现右腋下肿块8个月"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因发现颌下肿物行活检病理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性),曾行多次化疗(具体方案不详);2011年6月患者发现右侧腋下肿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行全身CT提示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遂考虑右腋下包块为淋巴瘤进展,于2011年10、11月分别给予"美罗华+异环磷酰胺+VP-16"、"奥沙利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化疗后右腋窝包块并无缩小,反而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影响右上肢活动,为求手术切除收入外科.查体:右腋下见包块突出,大小约6 cm×6cm×5 cm,表面皮肤呈暗紫色改变,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基底部能推动;CT提示包块位于腋静脉前方,与腋静脉尚有间隙,术前评估可予手术切除,完善术前准备,于2012年2月15日将包块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镜下见皮下及真皮深层低分化腺癌弥漫生长,伴大片坏死,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诊断为汗腺癌.

  •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崔嵩;王健;康志杰;杨荣利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腋静脉置管术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的方法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一科病房内需行深静脉置管术的重症患者60例,分别实施超声引导下右侧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实验组,30例)及右侧锁骨下静脉盲穿置管术(对照组,30例),对比两组结果.结果 实验组全部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13.4±2.1)分钟,中位穿刺针数1.0针,没有出现并发症及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对照组27例穿刺成功,平均操作时间(16.3±5.6)分钟,中位穿刺针数1.5针,出现3例并发症及1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操作时间及穿刺针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感染单独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者合并后比较则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迅速、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锁骨下静脉盲穿法施行危重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一种理想替代方法.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寇琼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观察组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使用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一次穿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平均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值得在早产儿中应用推广。

  •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芳明;何余;杨丽红;陈惠娟;徐平娥;周黎平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 腋静脉留置针在肥胖危重婴幼儿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卢艳如;黄艾芬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肥胖危重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98例肥胖危重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留置针组(42例)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56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腋静脉组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患儿首针穿刺成功率较高,脱管、堵管、静脉炎、渗血和外渗发生率均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组低.结论 在肥胖危重婴幼儿救治中,选择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

  •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罗毅;黄振宇;刘路培;黄善华;罗翠琼;龙春萍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在腋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急救中心接进来的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25例.超声引导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腋静脉穿刺,传统方法组则采用解剖标记进行穿刺.记录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和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组,超声引导组穿刺时间和试穿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方法组,超声引导组穿刺损伤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方法组.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腋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

  • 腋静脉穿刺留置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研究

    作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是指出生体重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VLBWI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胎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在新生儿中病死率高.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易敏芝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周静脉输液治疗,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脱出、保留时间情况.结果:两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管脱出、保留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为早产儿进行输液时方法简单、安全,可在新生儿科广泛使用.

  • 超声监测不同部位静脉变异度评估患者有效血容量的研究

    作者:张华东;张卫星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变异度对患者有效血容量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超声监测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行补液试验,根据结果分为容量反应组(n=26)和容量无反应组(n=54),监测补液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果 容量反应组患者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22.7±2.0)%vs(21.9±1.7)%]和横截面积变异度[(22.9±2.1)%vs(22.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容量反应组患者的血流频谱变异度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44.5±6.8)%vs(2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反应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11.9±2.8)mmHg vs(6.5±2.1)mmHg;舒张压:(5.6±1.6)mmHg vs(4.2±1.4)mmHg]、24 h尿量[(0.9±0.3)mL/(kg·h)vs(0.6±0.2)mL/(kg·h)]及乳酸清除率[(62.7±11.8)%vs(36.5±7.6)%]比较,容量反应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容量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与患者容量反应性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上指导补液治疗.

  • 浮肩损伤并早期缺血性肌挛缩一例

    作者:姜自伟;黄枫;郑晓辉;赵京涛

    浮肩损伤是指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而造成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双重破坏的肩部严重损伤.因该损伤常因高处跌落等直接暴力引起,邻近组织常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血气胸、肋骨骨折、肺挫伤、臂丛神经及血管损伤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血管损伤以钝挫伤为主,较少发生血管破裂,处理及时效果良好.我院收治一例浮肩损伤合并血管破裂并发上肢早期缺血性肌挛缩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室的应用

    作者:吴维玉

    目的 观察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新生儿四肢、腹壁、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 随机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的200例住院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组60例与其他3组共140例分别进行观察,统计4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观察对比证实: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247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