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及不同体位进行穿刺的效果探讨

    作者:唐业兴;庄严;阙文静;刘彩霞;彭晓玲;肖祥秀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及穿刺成功的佳体位方法.方法 将18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新生儿分成4组:上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组;下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组;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组;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组,比较4组的保留时间;另将90例行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随机分成3组:a组:取微侧卧位,上肢外展呈90°;b组取微侧卧位,上肢外展110~145°;c组取侧卧位,上肢外展>145°,观察比较穿刺成功率.结果 ①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组的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其他3组;②b组成功率比a、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及采取微侧卧上肢外展度110~145°穿刺成功率高.

  • 腋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作者:彭德芳

    目的 探讨腋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长时间(>5d)静脉输液新生儿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进行腋静脉置管,对照组经头皮静脉置管,比较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5.73±1.73)d,明显长于对照组(2.36±1.06)d(P <0.01).2组患儿渗漏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腋静脉穿刺置管能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新生儿首选穿刺置管方法.

  • 腋下表浅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作者:赵传霞;李晓红;赵希俊

    目的 探讨危重低体重儿应用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效果.方法 将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低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腋下静脉留置套管;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套管.对2组惠儿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保留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输液局部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危重低体重儿经腋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可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儿痛苦和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2种新生儿静脉穿刺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雷国顺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将216例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行留置静脉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行留置静脉输液,2组置管后护理方法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儿静脉炎发生及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新生儿采用腋静脉行留置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保留时间长.

  • 留置针在新生儿腋静脉的应用体会

    作者:姜玲;李文

    以往新生儿的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细,即使采用留置针穿刺输液,在输入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药物时易患静脉炎,甚至出现皮肤苍白或组织坏死等现象,且留置针容易被患儿抓脱.对新生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现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操作方便及经济实惠等优点.

  •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作者:陈筱琳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对2组静脉留置后并发症及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堵管1例,外渗2例,静脉炎1例,脱落0例,出现并发症的总例数为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后保留时间为(114±26)h,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留置后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方便、易操作的静脉留置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例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作者:冉琼;廖永生;刘慧

    腋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血管相对粗大,不易造成液体外渗和穿刺并发症较少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早产儿外周静脉输液.本院1例低体重儿在腋静脉留置输液20 h后出现右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表现,给予抗凝、祛聚、消肿、溶栓等综合治疗,肢体循环恢复,未继发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 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作者:曾兆琴

    总结了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不同部位穿刺的方法,包括患儿无特殊情况时宜为其选用头皮静脉;四肢静脉输液末梢循环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静脉穿刺,如颈静脉、腋静脉和股静脉等;认为当患儿患有某些特殊疾病不宜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时,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试用胸腹壁静脉留置针;而在抢救危重患儿时宜选择颈静脉、腋静脉、股静脉等近端部位穿刺,能为危重患儿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作者:林彩杏;陈梅花

    目的 探讨腋静脉置管在早产儿静脉营养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需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采用腋静脉置管输注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周围浅静脉置管输注营养液,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留置时间、留置过程中故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发生故障和并发症的机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腋静脉置管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留置时间长、组织反应小、并发症少,能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保证静脉营养液安全及时输入.

  • 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运用

    作者:罗晓琴;李艳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运用. 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8例危重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与身体其它部位留置针作为抢救的输液途径进行比较. 结果腋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护理并发症上均优于身体其它部位留置针. 结论 危重新生儿的抢救中运用腋静脉留置针是切实可行的,并值得推广.

  •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作者:段春柳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经济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方法.方法 将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入院时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在患儿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取在患儿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天数及护理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留置针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护理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护理并发症少,经济方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中建

    目的 探讨清扫腋静脉上方淋巴结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常规Auchinclos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常规手术组),另29例除此之外并进行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及癌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常规手术组与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1.4% (331/539)和64.3% (263/4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手术组术后淋巴结3枚以上发现癌细胞浸润者为19.0% (8/42),而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组为41.4% (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可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欧琳华;徐志威;丘冰青;张海燕

    目的 研究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15例患儿采用腋静脉-桡动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换血在NICU辐射抢救台密闭的系统中全自动完成.监测换血前总胆红素、血红蛋白、血糖、pH、电解质及心率、呼吸、血压之变化.结果 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47.87%,换出前为(492.6±70.23)μmol/L,换血后为(249.45±47.26)μmol/L,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血糖、电解质水平稳定,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改良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理想的方法.

  •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莫少芳;何彩云;钟绮珍

    目的 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9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长,堵管、渗漏、局部感染发生少,无抓脱现象.结论 腋静脉管径粗大,行走直,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发生并发症少,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NICU患儿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作者:黄荣静

    目的 分析NICU内患儿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腋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临床上60例腋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及患儿个体差异是影响穿刺失败的原因.结论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需要加强护士的心理素质、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只有很好地掌握了穿刺要领,才能穿刺成功.

    关键词: NICU 腋静脉 套管针
  • 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雪云;钟秋霞;刘桂林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137例,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头皮、四肢周围静脉留置针;观察组69例,采用腋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几平均住院时间、家庭经济支出.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1.3%、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5.36±1.05)d,对照组穿刺成功率的83.1%、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2.19±1.23)d,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0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腋静脉留置针较头皮、四肢周围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治疗中,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家庭经济平均支出减少.

  • 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伴行汇合注入腋静脉1例

    作者:齐安东;张杰;李若葆

    在供学生局部解剖的40具成人尸体中,发现单侧头静脉与贵要静脉汇合注入腋静脉的变异,此种变异罕见,现报告如下.

  • NICU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研究

    作者:胡永群;喻玲芳;陈瑛

    目的探讨NICU内患儿适合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睡在暖箱的足月儿207例和早产儿339例选择头皮、腋下、上肢、下肢部位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选择腋静脉穿刺的足月儿、早产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94.03±17.43)h、(112.27±23.27)h,分别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腋静脉留置留置针留置时间长.足月儿选择头皮静脉穿刺行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0.06±17.91)h,比上肢、下肢留置的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足月儿留置针注射好选择头皮和腋下静脉,早产儿首选腋下静脉.

  • 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对比研究

    作者:郑立;王逸茹;陈洁红;黄华兰;李义贤

    目的探讨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707例采用经胸前区腋静脉置管,105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置管.对比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感染率为0.7%,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感染率为3.8%,两组病人总感染率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且操作容易、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护理

    作者:宋霞梅;钟春霞;赵宏

    总结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适当镇痛避免患儿躁动致置管困难,根据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选择腋静脉;穿刺前做好体位摆放,掌握经腋静脉穿刺的技巧,利用导管引导导入鞘入血管的方法;做好导管置入腋动、静脉的判断及处理;做好导管固定及置管后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等.本组6例新生儿经腋静脉成功置入PICC,其中5例1次穿刺成功,1例2次穿刺成功,进针时无回血,在缓慢退导入鞘时回血,通过调整角度置管成功.置入PICC操作时间15~36 min,留置时间16~56 d,均为治疗结束拔除导管.6例新生儿留置PICC期间均无发生堵管、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贴膜处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247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