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贾建伟从湿论治布氏杆菌病1则

    作者:曹广秋

    贾建伟教授应用达原饮疏利透达膜源湿浊,从湿论治布氏杆菌病,疗效甚佳.

  • 常规试管凝集试验与虎红平板试验判断布氏杆菌病的比较

    作者:李玲;王勤;曹培义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准确、敏感性强的试验方法诊断布氏杆菌病.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检出率为35.7%,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检出率为38.1%,阳性符合率为93.8%.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灵敏性较强.试管凝集试验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适用于对布氏杆菌病大范围的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护理

    作者:陈红磊;王姣丽;李玉平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布氏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体或椎间盘引发感染时称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1] ,1932年首次由 Kuloski 和 Vinke描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2].

  • 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

    作者:马晓雪;范妍;张乾忠

    目的 探讨儿童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与诊断要点,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例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包括流行病学、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等.结果 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3岁以下3例,9 ~13岁4例;7例均来自农牧区,其中6例有牛、羊接触史.临床表现中7例均有发热,热程12~70 d,以弛张热型常见(5/7例).伴多汗、关节痛各2例,查体发现肝脾大5例,颈淋巴结大1例,均无皮疹.实验室检查显示布氏杆菌抗体检测7例均为阳性;血培养6例,5例有布氏杆菌生长;骨髓培养2例,均有布氏杆菌生长;均检测C反应蛋白,5例升高(12.4~ 39.5 mg/L);5例检测红细胞沉降率,3例增快(36~80 mm/1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5例(73 ~239 U/L).本组7例患儿入院到确诊时间为5~8d.结论 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和一般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布氏杆菌抗体阳性、血培养和/或骨髓培养布氏杆菌生长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对来自农牧区有牛、羊密切接触史的发热患儿,尽快做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王昭旖;邓文静;张瑞峰;滕军放

    目的:通过1例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布氏杆菌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该患者具有布氏杆菌病及吉兰‐巴雷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GM1 IgG阳性,考虑为布氏杆菌感染所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布氏杆菌表面可能作为GBS发病的一种潜在病因,特别对其疫区内患者更有意义。

  • 72例布氏杆菌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鹿银霞;李石兄

    目的:通过对布氏杆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5在我院7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 结果:7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均康复出院.结论:及时合理正确用药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护理
  • 布氏杆菌病致腰椎改变的CT诊断与治疗

    作者:丁建锋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引起腰椎改变的CT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32例,经CT诊断32例患者均发生腰椎改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第3~4腰椎间盘膨出7例,第5腰椎至第5骶椎间盘突出5例,椎旁脓肿5例,椎小关节狭窄、硬化、增生5例,韧带钙化7例,椎间隙狭窄3例.经治疗后随访,痊愈24例,好转8例.结论 布氏杆菌病引起的腰椎改变具有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合理选择微创术、手术治疗能有效清除病灶,提高临床治愈率.

  • 布氏杆菌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焕香

    在近年的发热待查就诊病人中,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若医生对该病有所认识,诊断较容易,治疗亦不困难,但若不疑及此病,诊治非常困难.该病多以发热待查就诊,尤其部分病人热程长,医生以慢性发热行实验室检查和不断升级的抗生素联合轮换应用,给病人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及身心痛苦.我院2000年7月~2003年7月收治18例布氏杆菌病例,报告如下:

  • 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娄迺彬;魏新

    对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时确诊并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症状迅速缓解而转往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提出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诊断、精心护理是布氏杆菌病确诊和治疗的关键.

  • 原发性脾结核一例

    作者:史国恩;王文全

    患者, 男, 22岁。主诉左上腹部隐痛2月余, 伴午后低热及盗汗。既往无肺结核病史; 查体: T 38℃, P 96次/分, BP 98/75 mmHg(1 mmHg=0.133 kPa), 慢性病容, 贫血貌; 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 无肠型, 腹软, 肝脏未触及, 在左肋缘下可触及增大的脾脏, 边缘钝, 有切迹, 随呼吸上下移动, 有压痛, 无反跳痛;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RBC 2.04×1012/L, WBC 3.2×109/L, Pt 80×109/L; RF(-), ASO(-), 胸片: 心肺正常。B超: 脾脏大小为10.3 cm×15.7 cm, 脾内有强回声光团。CT: 脾脏增大, 脾门处有钙化区。入院诊断: (1) 脾脏占位性病变; (2) 脾功能亢进。择期行脾切除术; 病理报告: 脾脏干酪样结核。术后经抗结核治疗, 病情好转出院。  讨论: 脾结核多见于青壮年, 且各个年龄均可发病。脾结核临床分为二型: 原发性和继发性脾结核。本例无其它器官结核病灶, 符合原发性脾结核的诊断。原发性脾结核容易误诊, 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而血像三系减少, B超提示脾内有低密度区或强回声光团, CT提示脾内有液化区或钙化等, 都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本病应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和原发性脾功能亢进鉴别, 在牧区还应与布氏杆菌病鉴别。原发性脾结核的治疗以脾切除术, 术后抗结核治疗为佳治疗方案。

  •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MRI诊断

    作者:薛明;谢汝明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B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BS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表现.结果 40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7例MRI平扫,累及骶椎10例(17%),腰椎52例(91%),胸椎8例(14%),颈椎3例(5%),“跳跃性”发病4例(7%).BS可侵犯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多见,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增生,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间盘炎性改变较轻,椎间隙无或轻度狭窄,椎旁、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显示清楚;大部分病例可见腰背部肌肉肿胀及皮下水肿征象.结论 MRI影像表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BS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

    作者:白玉凤;牛娟琴;叶建军;陈纲;马强华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本院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40例BS患者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BS可侵犯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多,易累及L4椎体,受累椎体骨膜增厚,边缘性骨质破坏伴有骨质增生硬化,使椎体边缘呈“花边椎”改变,小破坏区无死骨,破坏范围较大时可见死骨,椎体形态变化不大,椎间盘破坏轻,椎周脓肿局限无流注,其内无钙化,多不累及腰大肌.结论 B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及MRI能为BS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42例

    作者:钱龙江;郭建军;左益华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疗效.方法 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500 mg,qd,联合多西环素片200 mg,qd,po,疗程3周,间隔5~7 d给予第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四环素片500 mg,qid,po,联合链霉素0.75 g,qd,im,疗程3周,间隔5~7 d给予第2个疗程,且只用四环素.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5.2%,71.4%(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有效.

  • 布氏杆菌病反复误诊1例分析

    作者:王武军;吴彦儒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农民.因间断发热、腰痛6月,加重伴双下肢疼痛2周于2015年8月12日在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因腹痛、腹泻于外院诊断为结肠癌,行根治手术,术后化疗4周期,定期复查无复发.6个月前,患者在当地职工医院肿瘤科住院化疗期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午后及夜间为主,高39℃,发热前有寒战,汗出后热退,腹部CT未见肿瘤转移表现,血培养提示G+菌感染,考虑菌血症,予以抗感染后未再发热.

  • 牡丹江地区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贾秀丽;王秋;张伟;曹红梅;王丽静

    目的:对牡丹江市康安医院(牡丹江市传染病医院)2016~2017期间住院的382例布氏杆菌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对382例布氏杆菌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从牡丹江地区布氏杆菌病分布来看,发病率较高的是穆棱市、林口县市、海林市;病人平均年龄:47岁,41~60岁年龄偏多,占74.6%;382例病人有87例出现并发症;肝功能正常者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联合抗布氏杆菌治疗,肝功能异常时应用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抗布氏杆菌病治疗;2年以上治愈患者128人.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规范治疗方案,防治和减少布氏杆菌病的复发和慢性化.

  • 护理干预对布氏杆菌病高热阶段的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段梅欣;魏雪红;王慧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布氏杆菌病高热阶段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对6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的焦虑与抑郁发生人数均少于干预前(P<0.05).结论 恰当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减轻布氏杆菌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 1例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膜脑炎、继发癫痫、支气管肺炎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杨蔚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 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 fever)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畜及人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2003年6月20日,我科收治了1例近年来罕见的布氏杆菌感染后,侵犯脑组织,引起脑膜脑炎、继发癫痫及支气管肺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儿童布氏杆菌病4例

    作者:刘钢;李绍英;徐樨巍;王国立;甄景慧;董芳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儿童布氏杆菌病报道较少,由于儿童往往不能提供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无典型波浪热,常易误诊.本文将2004~2007年5月期间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断的4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 儿童布氏杆菌病3例

    作者:王玮;周海蓉;叶青;胡孟英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临床表现发热、出汗、关节痛和肝脾大.现将近年诊断的3例报告如下.

  • 儿童布氏杆菌病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纪玲玲;王玮;胡孟英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出汗、关节痛和肝脾大等,由于采集流行病学史困难,临床易于误诊,现将本科近几年明确诊断的6例布氏杆菌病报告如下.

303 条记录 11/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