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治清;颜小华;袁松松;陈启文;蔡丹

    本院收治1例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儿,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男,13岁,江西永修县人,因“反复发热40余天,浅表淋巴结肿大10d,精神异常2d”入院。患儿于4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8℃,热型不规则,无畏寒、抽搐,无咳嗽、咳痰,无四肢关节疼痛,至当地诊所给予抗感染(具体不详)后热不退,10 d前家属发现患儿颈部、腋窝多个淋巴结肿大,至永修县医院就诊,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发热仍反复,2d前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说胡话,伴有头痛和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9.1℃,脉搏120次/min ,呼吸30次/min ,血压108/62 mm Hg ;神志稍模糊,咽稍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明显,黄豆大小,质软,活动度可。心肺(-),肝未触及,脾肋下2 cm ,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4级,Babinski征(-),颈强直,Kernig征(+)。入院诊断:发热待查,脑炎?败血症?淋巴瘤?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4.11×1012/L ,WBC 6.37×109/L ,C反应蛋白9.27 m g/L ;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 U/L ,碱性磷酸酶(ALP)150 U/L ,血清肌酐42.2μmol/L ,乳酸脱氢酶402 U/L ,α‐羟丁酸脱氢酶300 U/L ,电解质正常;红细胞沉降率8 mm/h ;抗EB病毒IgM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抗O 128 IU/mL ,类风湿因子小于20 IU/mL ;抗核抗体谱(-);肥达氏反应(-);脑脊液常规:正常;脑脊液生化:糖1.45 mmol/L ,蛋白0.46 g/L ,氯化物103 mmol/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脑电图、头颅M RI、胸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脾长15.5 cm ,实质回声均匀;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腋下、锁骨上窝、腹股沟多发低回声团,考虑为肿大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可能);骨髓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骨髓象;骨髓培养:培养出羊种布鲁菌;血培养:培养出马尔他布鲁菌;追问病史发病前接触过羊,结合病史和检查确诊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转本院传染科继续治疗,在传染科给予利福平和多西环素口服治疗7d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无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及头痛逐渐缓解,家属要求出院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随访3个月,体温正常,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精神症状消失,暂无复发。

  • 以左髋部疼痛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1例布氏杆菌病报道

    作者:刘艳伟;孟爱霞;杨雷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变态反应有关,全身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受侵[1],但单纯侵及髋部肌肉未见临床报道。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布氏杆菌侵及髋部肌肉的病例报道如下。

  • 22例布氏杆菌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崔英姬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菌由Bruce分离出,故亦称布鲁菌病.感染者以牧民、兽医、屠宰工人为多,以长期发热(不少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型故亦称波浪热、波状热和浪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

    作者:谭群;翁栩;杨健

    布氏杆菌病被列为国家乙类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中东、西亚和南美洲多[1].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等牧区,20世纪60—70年代国内曾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氏杆菌感染防治,使该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年发病为6000人次左右,本病为布氏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国内流行的主要是牛种菌和羊种菌的病原体[2].

  • 自愿咨询检测人群布氏杆菌病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马利君;孙喜红;刘伟;颜丙新;姜文国

    目的 了解高危人群布氏杆菌的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探索人间布病综合防控策略.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6月布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人群,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布氏杆菌的感染率为45.85%(138/301);仅有20.93%的人群病前知晓布病;男性患布病的危险性是女性的2.4倍(OR =2.44,95% CI:1.398 ~4.264);民族为汉族对患布氏杆菌病具有保护性作用(OR=0.373,95% CI:0.166~0.839);职业为羊养殖、屠宰或加工人群患布病是无职业暴露人群的3.37倍(OR=3.367,95%CI:1.779 ~6.370);接生羊羔的人群患布氏杆菌病的危险性是未接生过的2.44倍(OR=2.436,95%CI:1.353 ~4.384).结论 济宁市防控人间布氏杆菌病疫情严峻,羊只暴露人员,特别是参与接生羊羔人员是防控布氏杆菌病的重点人群;公众布氏杆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广泛开展布氏杆菌病防控知识宣传是今后布氏杆菌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23例布氏杆菌病误诊情况分析

    作者:刚玉君;刘淑华;王显军;马继顺

    六、七十年代,我区布氏杆菌病(下简称布病),曾一度爆发流行.经各级政府与布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终于1992年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牛、羊)产品生意兴旺,数量增加,流动范围扩大.由于防治工作的滑坡,布病出现了新的疫情.我区××县,98年确诊新发病人32人(分布在两个乡、镇五个自然村).笔者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误诊、误治情况较重,现分析报告如下.

  • 布氏杆菌病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德炎;韩玉霞;王希良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很大的人畜共患病.因其独特的致病机制及感染后难以根治的特点,疫苗的应用一直是其主要的防治方法.其疫苗的应用也大体经历了死苗、减毒活疫苗、菌体组分苗等发展历程,但各种疫苗的有效性及对机体的毒性一直是应用的难点和隐患.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疫苗等各种新型疫苗的发现又为布氏杆菌疫苗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已成为疫苗研究的热点及重点.本文就布氏杆菌病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 6例布氏杆菌病的诊治

    作者:崔恩博;曲芬;郭桐生;鲍春梅;张菊玲;毛远丽;姜素椿

    目的 加强对布氏杆菌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诊治的布氏杆菌病6例.患者标本进行常规血液培养,鉴定,药敏及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6例患者均为疫区的农民,临床表现有发热、呈波状热、畏寒、大汗、关节痛.6例中有4例有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病史,脾大,白细胞均偏低,血红蛋白3例,血小板3例均低于正常值.血沉检测5例中3例高于正常,转氨酶5例高于正常.细菌呈小球杆状或短杆状,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革兰染色不宜着色,延长时间呈革兰染色阴性,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的5株布氏杆菌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等均敏感.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细胞内抗菌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结论 城市医院临床及检验医师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 急性化脓性间质性心肌炎急死1例报告

    作者:郭万里;尹铎天

    急性化脓性间质性心肌炎为化脓性细菌在肌间质浸润而引起的病变。单纯因该病引起的急死较少见,本文报告急性化脓性间质性心肌炎急死一例,并结合文献讨论。1 案例资料 王某,女,20岁,在某商厦打工,2000年2月1日加班后当晚洗了许多衣服,拟次日赶回家过春节,2月2日晨被人发现已死在床上。据查死者既往史、家族史均无特殊表现。 尸检,除左环指第一指节处有1.8×1.0cm皮肤擦伤,第二指节有0.3×0.1cm皮肤擦伤外,其余全身各处未见损伤。颅骨、四肢骨均无骨折。颅内无血肿及出血,心脏重380克,右心室壁厚0.3~0.4cm,右心房有鸡脂样凝血块4.5×4×1.5cm,左心室壁厚1.2cm,二尖瓣附着有索条状鸡脂样凝血块,余未见异常。 取本例心脏做组织学检查,常规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见心肌间有多数细小肌溶灶,该处有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心肌间质高度水肿;死后凝血块内见白细胞成团,红细胞大部融解。经尸检排除暴力致死;经化验胃及其内容物、血、尿等可排除中毒。2 讨论 心脏肌层炎性病变称心肌炎。它常是指心肌内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心肌炎在心肌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而其邻近心肌细胞没有典型梗死损伤,这对正确理解心肌炎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区别有实际意义。部分心肌炎病人终身无心肌炎临床表现,但死后病理检查确有心肌炎存在的证据。心肌炎常见于青少年或体格健壮者。有人报告,在轻度感冒的患者中,约有50%于电镜下有心肌炎的病理改变。据Manion报告,有50多种疾病都可累及心肌,引起心肌炎。Saphir认为在常规尸检中,心肌炎的发病率为4~9%,是导致急死,特别是小儿急死的重要原因[1]。 心肌炎按不同病因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如青霉素等药物可因变态反应而致心肌炎,甚至发生急死。 (2)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有些药物或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对心肌造成损害。如砷、酒精等,都可引起心肌炎。一些接受放疗的病人,如心肌过量放射照射,也可引起心肌炎。 (3)感染病理中发生的心肌炎:由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引发的心肌炎。临床上以细菌,特别是病毒感染为常见。心内膜炎或心包感染,都可波及心肌而使心肌发炎。其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主。脓毒血症、布氏杆菌病、破伤风、脑膜炎球菌菌血症等,都可引起这类心肌炎。 (4)特发性心肌炎:发病原因不明,为心肌内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尤其是多核巨细胞。

  • 布氏杆菌病误诊2例报告

    作者:王启海;蔡习利;赵玉峰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 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也是一种家畜及人畜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此病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则多见于牧区.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热为其特点,发热约2~3周,间隔1~2周无热期,以后再发热.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但目前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临床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00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的2例布氏杆菌病误诊报告如下:

  • 以心衰为主要表现的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

    作者:孙林辉;王宇川;文家福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也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运动系统受累为主,常见症状为发热、膝关节痛、腰痛、肌肉痛,心脏受累少见,以心衰为主要表现的布氏杆菌病更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以心衰为主要表现的布氏杆菌病.

  • 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满花

    目的:正确掌握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沟通、交谈、问卷调查分析61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并给予疾病、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负性情绪消除21例,明显好转23例,好转16例,无效1例.结论:通过对布氏杆菌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分析、观察和系统正规的治疗、护理可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从而促进身体康复.

  • 浅谈布氏杆菌病患者骨关节疼痛的护理

    作者:张满花;马建新;李艳艳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约90%以上的患者引起关节病变,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腰、髋等关节,单个或数个关节同时受累,局部表现红肿疼痛,偶有积液,急性期可呈游走性,全身长骨如胫骨、肱骨等处常有剧痛,呈锥刺样,病人常辗转呻吟,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造成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者四肢关节强直、变形,甚至造成终生残疾.治疗布病骨关节疼痛不能仅仅依靠治疗,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布病骨关节疼痛的护理谈几点个人体会.

  • 怀仁县2008~2010年布氏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作者:李叶俊

    为了解怀仁县布氏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的成效.采用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对就诊者进行检查.结果表明,怀仁县2008~2010年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 蒙药治疗布氏杆菌病37例临床观察

    作者:香虹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及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 止咳糖浆不宜与复方新诺明同服

    作者:刘建霞

    复方新诺明是一种抗菌范围较广、临床疗效较显著的复合制剂.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伤寒、菌痢、布氏杆菌病等.有关研究表明,若与某些止咳糖浆同时服用,不但不能增加疗效,而且会增加磺胺药的毒副反应.

  •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比较影像学分析

    作者:吴伟;刘博;刘昭;崔书军;郭红兵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各征象的检出率,探讨各种征象的对应关系,提高对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X线平片、CT与MRI对26例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小关节炎、韧带骨化、椎旁软组织改变,检出率不同.结论:X线平片、CT各有特点.MRI对组织内水、蛋白质含量的改变具有高敏感性,使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多种影像技术优势互补,是正确诊断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关键.

  • 以脊柱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病在疼痛科的诊疗分析

    作者:宋卫军;高维亮;米宏义;高东梅;郝龙;武小岗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12~2011-08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以脊柱关节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病21例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后21例患者均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其中15例经多家基层医院诊疗后无效转入,均误诊.21例患者经治疗7例痊愈,8例明显好转,6例有效.结论 布氏杆菌病的主要表现为脊柱、大关节部位的疼痛和间歇性发烧.在早期、发烧间歇期或发烧不明显患,者无特征性的症状、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其认识,避免误诊.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早期诊断,按疗程联合应用敏感抗菌素是治疗的关键.物理治疗有助于疼痛的缓解和脊柱关节功能的恢复.

  • 儿童布氏杆菌病14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丽芬;李莲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大、淋巴结大等,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牛、羊和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可经皮肤粘膜的接触、消化道、呼吸道、苍蝇携带、蜱叮咬等传染,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牧区。该病人群普遍易感,在流行区小儿布氏杆菌病很常见,占发病数的1/5~1/4。因儿童患病后病情较为复杂,与多种疾病症状相类似,临床上又难于鉴别,常易发生误诊,因此,为加强儿科医生对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相关检查、治疗以预后情况上的认识,以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14例现报道如下。

  • 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作者:陈丽建

    目的:临床护理对布氏杆菌病预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例布氏杆菌病的患者进行认真观察与护理,落实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由于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及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有效缩短病程。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布氏杆菌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作用。

303 条记录 13/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