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MBA诱发的地鼠口腔癌模型中生物标志物研究

    作者:崔文明;张馨;刘立军;王伟;孙正;李宁;韩驰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核、银染核仁组织区颗粒(AgNOR)和细胞增殖抗原(PCNA)这些标志物在口腔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验证这些标志物作为口腔癌前病变预后标志物及口腔癌干预研究的中间终点标志物的可靠性.方法:用DMBA诱发的地鼠口腔癌模型,进行不同病变中微核、AgNOR和PCNA测定.结果:金黄色地鼠口腔粘膜上皮微核细胞率、每核AgNORs颗粒数目和PCNA标记指数在癌症发展过程中随病变加重而增高,与组织病理变化相关.结论:这些标志物用作人口腔癌前病变的预后标志物及口腔癌干预试验研究的中间观察终点是可靠的.

    关键词: 地鼠 口腔癌 标志物
  •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LF4在小鼠舌黏膜上皮中表达的比较

    作者:宿颖;刘曼;张辛燕

    KLF4( Krüppel-like factor 4)是新发现的真核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其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增殖,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KLF4主要在消化道和上皮细胞中表达,在口腔、食管、皮肤、睾丸、胸腺、角膜、淋巴细胞等处也有表达。 KLF4蛋白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在检测过程中,按实验室常规免疫组化染色条件, KLF4不表达或多定位于细胞质,核表达率较低。本实验采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比较KLF4在小鼠舌黏膜上皮的表达情况,以确定其免疫组化染色的佳抗原修复条件,为进一步利用C57 BL/6 J小鼠口腔癌模型研究KLF4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技术帮助。

  • 肝细胞癌上调的长链非编码RN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苏文;王宇帆;王锋;杨辉俊;杨宏宇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上调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lncRNA HULC)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OSCC患者30例,在肿瘤扩大切除术中提取OSCC和癌旁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HULC在OSCC及相应癌旁组织和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用siRNA转染SCC15和SCC25细胞,通过细胞计数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nRNA HULC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lncRNA HULC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10.98±0.3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39±0.31)(t=5.93,P<0.001),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SCC15:28.58±2.74;SCC25:16.56±0.87;SCC9:11.18±1.32;CAL27:13.92±0.99)均显著高于人类角质形成细胞(1.01±0.00)(P<0.001).SCC15和SCC25细胞中lncRNA HULC表达下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 lncRNA HULC在OSCC中高表达,且可增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 环状RNA circHIPK3调控微RNA124表达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王军;赵思语;欧阳少波;黄自坤;罗清;廖岚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环状RNA circHIPK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索circHIPK3调控微RNA124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OSCC患者癌组织、配对的癌旁组织及OSCC细胞株CAL27、SCC15和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株hNOK中circHIPK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设计合成circHIPK3的靶向小干扰RNA si-circHIPK3和阴性对照序列si-NC,分别转染CAL27和SCC15细胞,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circHIPK3对CAL27和SCC1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微RNA 124在OSCC中的表达,分析circHIPK3的表达与微RNA124表达的相关性.CAL27和SCC15细胞分别转染si-circHIPK3和si-N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微RNA124表达变化.CAL27和SCC15细胞分别转染si-NC、si-circHIPK3、微RNA 124模拟物、si-circHIPK3±微RNA124抑制物,CCK-8法检测OSCC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 OSCC组织中circHIPK3表达水平[2.23(1.86,3.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5(0.85,1.26),U=1 094,P=0.000]. CAL27(3.02±0.51,P=0.000)和SCC15细胞(3.16±0.75,P=0.000)中circHIPK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NOK细胞(1.26±0.30).circHIPK3在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细胞分化程度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circHIPK3表达后,CAL27和SCC15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组织中微RNA 124表达水平(0.61±0.35)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1.13±0.39,t=-5.36,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SCC组织中circHIPK3的表达与微RNA124呈显著负相关(r=-0.767,P<0.001).与沉默circHIPK3相比,在沉默circHIPK3的CAL27和SCC15细胞中加入微RNA 124抑制物共转染之后,沉默circHIPK3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部分逆转.结论 OSCC中circHIPK3的表达水平上调,下调circHIPK3的表达水平可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circHIPK3可能通过调控微RNA124表达参与O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关键词: 口腔癌 环状RNA 微RNAs
  • 性别决定基因盒9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邹忠涛;胡温庭;曹巍;陈万涛

    目的 观察分析性别决定基因盒9 (sex-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9,SOX9)的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海市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OSCC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7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OSCC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和平板克隆实验观察SOX9的表达与OSCC细胞增殖的关系;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不同SOX9表达水平的OSCC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高表达SOX9的OSCC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显著提高(P=O.010).Transwell实验中HN6(671.0±57.4,P=0.000)细胞均较CAL27细胞(172.0±13.9)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多,而划痕实验中HN6[0 h:(97.3±2.1)μm;6h:(56.7±2.5)μm;12 h:(29.7±3.1)μm]较CAL27[0 h:(93.7±1.5) μm;6 h:(78.0±2.0)μm;12 h:(42.0±3.0)μm]迁移速度快(P<0.05).高表达SOX9的OSCC细胞系(HN6)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SOX9低表达的细胞系(CAL27)细胞(P<0.05)且不同SOX9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SOX9蛋白高表达可促进OSCC的迁移和淋巴结的转移能力,SOX9是OSCC淋巴结转移分子诊断和干预的候选分子靶点.

  •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基因表达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方政;陈帅;赵军方;孙强;邱峰;李新明

    目的 探讨抑制中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 (human 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基因表达对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TSCC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TSCC根治手术的患者46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rop2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用阴性对照小干扰RNA(阴性对照小干扰RNA组)、Trop2小干扰RNA (Trop2小干扰RNA组)转染CAL-27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op2、Ki-67增殖指数、细胞周期蛋白D1、裂解胱天蛋白酶3、Notch1蛋白和Hes1蛋白表达,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TSCC中Trop2基因mRNA (5.72±1.13)及蛋白(0.77±0.06)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0.92±0.15、0.11±0.01)(P<0.05);转染Trop2小干扰RNA后CAL-27细胞中Trop2的蛋白表达(0.08±0.01)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46±0.05),Trop2小干扰RNA组细胞存活率[(64.28±4.12)%]、S期细胞[(14.54±1.02)%]、Ki-67蛋白(0.12±0.01)、细胞周期蛋白D1 (0.04±0.01)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1.02)%、(27.33士1.11)%、0.24±0.02及0.20±0.02]和阴性空白对照小干扰RNA组[分别为(96.55±2.43)%、(26.67±1.23)%、0.26±0.03及0.21±0.02],细胞凋亡率(23.55±1.45)%、G0/G1期细胞[(72.32±0.94)%]及裂解胱天蛋白酶3(0.16±0.02)、Notch1蛋白(0.62±0.06)、Hes1蛋白(0.50±0.05)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小干扰RNA组(P均<0.05).结论 抑制TSCC细胞中Trop2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与上调Notch1信号通路相关.

  • 口腔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晓光;李宁毅;王延秀;高静;杨宪勇

    为研究口腔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我们对该肿瘤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gigen,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 口腔癌组织中FasR和FasL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作者:孙新臣;王俊杰;申文江

    凋亡是在一系列基因作用下引起的生理性过程,目前尤以FasR和FasL诱导凋亡的研究引人注目.我们检测口腔癌标本中的凋亡指数与二者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口腔癌组织中对凋亡的调节作用.

  • 口腔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晓光;李宁毅;王延秀;侯刚;杨宪勇;王青

    为研究口腔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该肿瘤中VEGF表达和MVD定量进行了研究.

  • 口腔癌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与凋亡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新臣;王俊杰;申文江

    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定形态改变的生理性细胞死亡过程,很多基因参与其调控,包括Bcl-2和Bax等.我们检测口腔癌标本中二者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探讨在口腔癌组织中基因表达对凋亡的调节.1.临床资料:自1989年至1996年收治的67例口腔癌病理标本,其中42例有癌旁正常组织.67例中男性43例,女性24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6岁;I、Ⅱ、Ⅲ、Ⅳ期分别为10、17、32及8例;鳞状细胞癌59例、腺癌5例、其他3例.

  • 磁导向甲氨蝶呤药物抑制口腔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皖清;毛天球;孙玉鹏;何远辉;吴军正

    1.材料与方法:利用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中间载体,化学交联制备磁微粒-甲氨蝶呤-白蛋白微球新型载体(FM-MTX),探讨其缓释特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效果.采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舌癌Tca8113、口底癌HSC-2、腺样囊性癌SACC-83及颊癌BcaCD885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对舌癌裸鼠移植瘤进行外加磁场诱导靶向治疗.2.结果:发现磁导向甲氨蝶呤交联物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在体外,FM-MTX对4种口腔癌细胞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加,表现为浓度依赖性.

  • 口腔癌cN0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Ⅱb区淋巴结的处理

    作者:毛驰;俞光岩

    目前,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鳞癌cN0颈部淋巴结处理.与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mdical neck dissection,RND)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MRND)不同,SND并不是常规清扫一侧颈部的全部五个区域,而是有选择地清扫颈部有可能发生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区域,其中,口腔癌常选用的SND术式为清扫Ⅰ~Ⅲ区的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SOND)[1].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W297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萍;葛化冰;孙正

    目的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W2974对由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癌发生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 100只金黄地鼠,10只为阴性对照,其余90只于左侧颊囊涂0.5%DMBA,每周3次.6周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GW2974低浓度组、GW2974高浓度组.阳性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余两组于左侧颊囊涂不同浓度的(4 mmol/L,8 mmol/L)GW2974.24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左侧颊囊黏膜,计算肿瘤发生率、平均肿瘤数目、肿瘤体积和肿瘤负荷,光镜下观察各组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和鳞癌数目并计算鳞癌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局部应用4 mmol/L和8 mmol/L的GW2974,肿瘤发生率从80.0%分别下降到43.3%(13/30,P<0.01)和36.7%(11/30,P<0.01),平均肿瘤数目从1.00±0.87分别下降到0.57±0.82(P<0.05)和0.43±0.63(P<0.05),平均肿瘤体积和平均肿瘤负荷均逐渐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率分别从70.0%下降到40.0%(12/30,P<0.05)和33.3%(10/30,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数目分别从1.83±1.91下降到0.67±0.99(P<0.05)和0.43±0.68(P<0.01).结论 局部应用GW2974可明显抑制金黄地鼠颊囊癌的发生,提示GW2974对口腔癌可能具有较强的癌症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口腔黏膜局部用药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口腔癌的一个有效途径.

  • 全国第七届口腔病理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七届口腔病理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3至15日在沈阳召开.会议代表127人,共有158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口腔组织胚胎学及其技术,牙体、牙周及口腔黏膜病,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牙源性肿瘤,涎腺肿瘤及其他病变,也有部分内容涉及口腔病理学教学及口腔病理检查、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会议期间,国内知名专家的精彩演讲及报告者们带来的丰富内容使代表们受益匪浅,会议的病理读片也使代表们收获颇丰.

  • 口腔癌诊治的现状和趋向

    作者:邱蔚六

    2001年4月22~26日第7届国际口腔癌会议在荷兰海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笔者作为该会议委员会成员之一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虽仅240余名,但来自全球41个国家及地区,具有广泛的世界性;会议的中心内容(包括12个特别演讲、11个专题讨论会)以及参会论文,基本反映了目前头颈部癌瘤,特别是口腔癌诊治的现状与趋向.

  • 口腔癌的综合治疗

    作者:温玉明;华成舸;王昌美;李龙江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分级多属中、高分化癌,区域性淋巴转移率高,而全身远位转移率较低,对放、化疗敏感性差,原发灶的失控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各期平均5年生存率在50%~60%之间[1,2],故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和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为口腔癌治疗方法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 口腔癌癌周淋巴管变化与颈淋巴道转移

    作者:李龙江;温玉明;佟猛;王莉娟

    肿瘤转移的发生和程度受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关于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方面的某些因素已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有关淋巴道转移的过程和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已公认肿瘤原发灶内不含淋巴管,肿瘤细胞是通过侵入癌周的淋巴管而产生淋巴道转移的,癌周淋巴管的结构、形态、分布特点是影响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复习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近些年的研究成果[1-12],就口腔癌癌周淋巴管变化特点及其与颈淋巴道转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阐述.

  • 唇和口腔癌的TNM临床分期

    作者:

    关键词: 口腔癌
  • 以高效能的蛋白质体学方式进行口腔鳞状上皮癌的标记蛋白质辩识及确认

    作者:谢耀东

    口腔癌在亚洲地区属于高发生率的癌症疾病,而口腔鳞状上皮癌又是其中主要的癌症类型.临床上针对此癌症之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对于口腔鳞状上皮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临床上新疗法的开发.以蛋白质二度空间电泳分析方式找出癌细胞的异常表现蛋白质,并以之作为标的进行细胞实验,以确认该异常蛋白质的表现与口腔鳞状上皮癌发生之相关性.据此结果进行SiRNA干扰实验,进而进行裸鼠动物实验以确认此方法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此治疗方式在动物实验上有明确疗效.

  •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口腔癌的护理

    作者:白雪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 腺病毒(rAd-p53)联合放射治疗晚期口腔癌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009 年1 月至2012 年4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rAd-p53 注射联合放射线治疗晚期口腔癌的患者,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注射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严密观察治疗后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发热、局部肿胀、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做好放疗后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疗效并总结各项护理要点.结果 22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Ad-p53 联合放射治疗,其中部分缓解10 例(45.5%)、稳定8 例(36.4%)、进展4 例(18.1%).全部病例均无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是rAd-p53 瘤内注射联合常规放疗治疗晚期口腔癌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1014 条记录 6/51 页 « 1234567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