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allot's四联征术后出现乳糜胸一例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曹振飞

    一、临床资料病例:男性,18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于2000年11月13日首次入院.患者有紫绀、蹲踞、活动后心慌气短病史.入院查体见杵状指,口唇紫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右心室肥厚,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术前诊断为Fallot's四联征.经充分准备,于2000年11月22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术中以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自左侧心包壁切除自体心包约4cm×5cm大小,加宽右室流出道.

  • 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邹小明;刘鑫;蔡开灿;王武军

    目的 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97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死亡5例;术中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再次阻断主动脉停循环后拆除隔瓣处转移针,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行二次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后好转;术后肺不张9例,经纤支镜吸痰、拍背、刺激咳嗽等方法处理后肺复张;肺部感染17例,调整抗生素治疗后治愈.结论 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围术期注重降低肺动脉压,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

    作者:曾祥君;丁瑜;虞华;王信杰;种朋贵;郑文庆;方彦鹏

    目的 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手术效果,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44例患者中43例先天性间隔缺损(室缺28例,房缺16例,其中1例为室缺合并房缺患者)封堵成功,1例室缺患者中转为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22~48 min,手术切口2~4.5 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5 h,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术后住院时间2~6 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病例随访1~12个月,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封堵术导致的瓣膜返流及心律紊乱.结论 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 室间隔膜部瘤破裂与室间隔缺损伴发的膜部瘤

    作者:宋治远;张志辉

    室间隔缺损与膜部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即室间隔膜部瘤破裂与室间隔缺损伴发的膜部瘤,前者被称为真性膜部瘤,后者则为假性膜部瘤[1].有文献报道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伴有膜部瘤者达30%~60%,作者在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治疗研究中,发现有48.75%的患者合并有膜部瘤[2].

  • 连枷胸伴外伤性室间隔缺损1例

    作者:张志勇;朱斌;孙新;宿学家;公斌

    探讨总结1例连枷胸伴外伤性室间隔缺损的救治经验和体会.以钢丝前后编织肋骨固定胸壁,带垫片针平行褥式缝合闭合缺损,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外伤性室间隔缺损伴大量心包积血1例

    作者:周骐;肖颖彬;王学锋

    外伤性室间隔缺损常见于室间隔肌部,患者往往发生大出血、急性心脏压塞或急性左心衰竭,应急诊手术治疗.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残余漏预防及其预后的超声评价

    作者:李军;吴乃森;路少林;郑培坤;刘涵

    ①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室缺)修补术中预防残余漏的措施及超声检查对残余漏预后的评价.②方法对不同类型室缺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对室缺修补术后残余漏的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进行定期随访.③结果早期的32例室缺修补术有7例出现残余漏,近期手术43例仅1例出现残余漏,另有4例病人院外手术出现残余漏.随访12例病人中,残余漏处分流频谱大速度<2m/s的5例180d内自愈,>2m/s的7例随访3年均未愈.④结论区别对待室缺修补术中不同情况是预防残余漏有效方法;残余漏处分流频谱大速度(2m/s)可以作为判断残余漏能否自愈的一个量化指标.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外科治疗22例分析(摘要)

    作者:侯可峰;邢泉生;荣佑宝;纪志娴

    2004年5月~2005年7月,我中心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RVOTO)22例,现报告如下.

  •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室间隔缺损患者膜部瘤形态及介入封堵治疗分析

    作者:孟越之;沈叶佳;吴晓霞;陆强;刘英;沈志奇;李红;马东星

    目的 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膜部瘤的造影形态特点并总结其单中心介入封堵治疗的策略与技巧.方法 对2005-08至2015-05在武警某部三甲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心行介入治疗的356例来自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内蒙古膜部瘤型VSD少数民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依据左心室造影结果,356例膜部瘤分为四型:208例菜花型(58.4%),71例囊袋型(19.9%),42例漏斗型(1 1.8%),35例弯管型(9.8%).337例封堵成功,成功率约94.7%.19例未成功转外科治疗.根据年龄将337例介入封堵治疗成功者分为两组,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与封堵前相比均显著缩小(t=3.077,P=0.005;t=2.257,P=0.042).术后随访6个月无迟发性心律失常、瓣膜受损、卒中或死亡事件.结论 边疆少数民族VSD患者的膜部瘤形态以菜花型为主,应用国产室间隔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 经右外侧小切口与正中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比较

    作者:陈锋;白晓宏;牛子民

    目的 探讨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优势.方法 经右外侧小切口(右外侧小切口手术组)126例与正中切口(正中切口手术组)81例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比较手术结果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右外侧小切口手术组及正中切口手术组各死亡1例.术后胸腔出血右外侧小切口手术组为(127.0±89.9)(58~723) mL,少于正中切口手术组(341.6±98.3)(87~1 14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外侧小切口及正中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同样安全有效;与正中切口手术组相比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接,避免了手术后鸡胸发生,美观效果也好于正中切口手术组.

  • 补肾壮水治疗高热1例

    作者:赵明华

    马某,男,2岁,1978年8月15日初诊。患儿系早产儿,有室间隔缺损症。1978年4月曾因发热住某市级医院2周,当时各种检查均为阴性,惟咽拭培养草绿色链球菌生长,已用多种抗生素静滴治疗,身热未退。体温38.3℃~39.5℃,后请中医专家会诊,用卫气双解法治疗,身热退至37.4℃左右而自动出……

  • 法洛四联征外科手术呼吸道护理体会

    作者:王琳

    法洛四联征是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由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所致,占先心病的12% ~ 14%[1].法洛四联征主要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外科手术时间长,手术死亡率为16.0% ~ 21.5%[2].术后因患者有较多的炎性渗出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再加手术创伤与引流部位疼痛,所以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3],易发生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致死亡.因此,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汪毅;王小燕;李富强;邹弘麟;李亚雄

    目的 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防治的经验和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1月418例3岁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结果 418例中手术死亡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其中肺部并发症21例(占40.4%)),包括肺炎14例、气胸4例、肺不张3例.结论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防治需采取综合措施,与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操作、体外循环、术后监护、术后护理、术后营养治疗均有关.

  •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贺延法;王英;刘永辉;胡伟光;王永军

    目的 观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的患儿10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组(n=54)和常规组(n=54).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术后管理,镇痛组患儿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48 h内疼痛VAS评分、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和静脉镇痛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研究.镇痛组患儿术后12、24、36、48 h时VAS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患儿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患儿未观察到静脉镇痛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下直视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疼痛程度、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后镇痛方法.

  •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作者:赵玮;王忠明;刘建平

    膜部室间隔缺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需要通过开胸手术治疗.本院于2004年至今使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获得良好治疗,现报导如下.

  • 39例全周连续缝合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报告

    作者:李亚雄;何帆;杨应南;陈圣邦;雷定华;李鹏;张旭光;吴剑

    我科自1998年7月~2002年4月连续采用全周连续缝合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VSD)39例.该方法与传统修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修补速度快、可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等优点.同时该方法具有传统修补方法的可靠性.现总结如下:

  • 基层医院对14kg以下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4例

    作者:魏超华;马志强;余远利

    婴幼儿,特别是体重在14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死亡率极高.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低温麻醉、体外循环技术以及复苏手段的不断完善,目前低体重患儿的先心病矫治有了很大的提高.

  • 室间隔封堵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芳;于圣南;牛兆仪;靳晴;顾珏

    目的 探讨妊娠前2年以上行室间隔封堵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本院妇产科2012年-2015年的妊娠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90例,比较室间隔封堵术后对孕产妇心功能、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等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术后组心功能良好~Ⅱ级发生率较缺损组高,心功能Ⅲ~Ⅳ级较缺损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组较缺损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损组引产、早产发生率、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较术后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确诊后应尽早封堵术治疗,封堵术后两年妊娠可改善孕期的心功能状态,并提高围产儿质量.

  • 妊娠合并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8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芳;王娜;李梅;马昌弟;于圣南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与未封堵患者对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本院产科2012-2015年妊娠合并房、室间隔封堵术后与未封堵患者各90例,比较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心功能、围生儿结局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封堵术后,孕中晚期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引产早产发生率、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轻度组心功能Ⅰ~Ⅱ级者明显多于重度组,肺动脉高压的重度组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多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减少孕中晚期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改善孕产妇心功能状态,确诊后应尽早行缺损封堵术.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与临床意义

    作者:蒋立虹;韦杰;邹弘麟;陈黎;王平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病理特征与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4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病人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并摄片,结果40例室缺心肌组织在心肌细胞直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上表现为三类:肥大心肌、萎缩心肌和不肥大心肌.心肌肥大在早期,线粒体代偿性增加在晚期,其体现缩小.结论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尽早手术治疗是必要的.轻度退行性变,如缺氧状态解除,则组织结构能很快恢复,中度退行性变时,如缺氧状态解除,则组织结构恢复减缓.手术前电镜检查,可以评估病人术后心功能状况和远期疗效.

2563 条记录 126/129 页 « 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