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栓塞与血液因子

    作者:张忱;温绍君

    肺栓塞,顾名思义是肺动脉被各种来源的栓子楔人,在人体中主要是血栓.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后者从静脉壁脱落后通过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后楔入适当口径的肺动脉血管中.由于正常肺动脉被阻断,气体交换及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被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肺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系统及体液平衡等的异常变化.它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由于这种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循环衰竭,因而死亡率很高.有几种原因可以导致血管内凝血:(1)高凝状态;(2)局部血管壁损伤;(3)血流停滞.正常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与抗凝两个系统,它们保持着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血流正常地发挥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往往被破坏,如果出现凝血系统被激活或抗凝系统的作用减弱,就可能出现血栓形成的前提条件--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是血液凝固必需的因素,它是血液凝固与否的内因.血液中存在着十几种凝血因子及很多种凝血相关的蛋白及其它辅助因子,如激活剂、酶原、辅助因子、血小板表面及抑制剂等.它们的功能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血液是否会发生凝固.

  • 血必净治疗产科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罗志丽;谭峰;吴玉华;杨小海;李志英;陈尚萍

    目的:探讨血必净在产科高凝状态中的临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7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术后静脉滴注葛根素治疗,观察组(36例)术后静脉滴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生产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积压两个指标值均明显下降(P<0.05),D-二聚体指标平均值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前、产后血细胞积压、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3项标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在预防治疗重度子痫前期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及对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武登峰

    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治疗重症中暑的疗效及对高凝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乌司他丁对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几项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6天,观察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T、ALT、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40.25±1.05)s、(37.26±1.03)s;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d APTT分别为(40.58±1.03)s、(39.45±1.01)s,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均有所缩短,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重症中暑病症危害性较大,尽早治疗对提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此药物对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柯华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120例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施以常规的抗凝治疗方法,实验组施以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血清ALB、血清TP、24h尿蛋白(24hU-PRO)、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ALB、血清TP、24h尿蛋白(U-PRO)、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并且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无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24hU-PRO、Cr、BUN等指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血清ALB、血清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APTT与PT明显长于对照组,其临床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分析

    作者:刘艳明;武英

    目的:检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凝血指标,了解患儿体内高凝状态,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59例为病例组,以2008GINA制定的指南作为诊断依据。检测内容包括患儿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血流变学包括全血黏度测定和血浆黏度;检测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采用同期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儿童1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6±2.3)岁,无肥胖及任何器质性疾病。结果病例组WBC和RBC平均值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LT平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儿童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不同程度存在儿体内高凝状态,采用抗凝或活血化瘀在内的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患病儿童提供个性化治疗,对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有意义。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高凝状态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分析

    作者:张小春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 年2 月至2010 年1 月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 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静滴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内镜评定和总体评定上,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高凝状态,预防肠黏膜血栓形成,治愈率显著提高.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林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治疗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共60例,其中有远处转移30例,无转移的30例,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通过监测血浆Fib、D-二聚体(D-D)水平,PLT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80%的肺癌患者治疗后血浆Fib、D-D水平和PLT水平降低。无转移肺癌组较有远处转移癌组缓解肿瘤高凝状态疗效显著(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可改善肺癌患者高凝状态,对无转移肺癌改善高凝状态疗效明显。

  • 丹参酮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业靖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NSCLC 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肿瘤及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丹参酮胶囊口服,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血凝指标、临床症状积分及 KPS 评分变化。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浆FBI、D-D、FDP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观察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体倦乏力和舌暗瘀斑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在改善 NSCLC 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方面效果明显,并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产科术后的运动指导

    作者:张凤珍

    在产科术后产妇的护理上强调运动指导的重要性,有效地开晨运动指导周期,预防血栓病的发生,早期恢复健康,取得较好的效果.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一直维持到产后一段时间,特别是高龄、超体重、多产的产妇;麻醉手术创伤造成的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静脉回流淤滞,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药物治疗近况

    作者:田秋菊

    已公认,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栓塞性并发征,约占肾病综合征的8%-50%[1].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严重影响着本病的疗效和预后.因此,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是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关键之一.下面就成人原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治疗近况做以下综述.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9例分析

    作者:余开焕;童仕伦;邓细佑

    对自1985年1月至2004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6例,死亡3例.手术前确诊4例,2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240 cm.结果表明,厌食、腹部饱胀不适、症状体征不符的腹痛和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线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血管重建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溶栓抗凝治疗可避免肠切除.

  • 在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患者中,尿酸是肾功能不全与炎症、高凝状态之间的关联因素

    作者:张晓倩;廖琳

    众所周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普遍存在于肾脏病、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患者中,而代谢综合征往往与炎症状态和血栓形成状态相联系,那么,尿酸和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如何?罕见报道.2011年1月26日发表在Kardiologia Polsia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在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患者中肾功能、血尿酸和炎症、血栓形成标记物之间的关系.

  • 临产孕妇临床常用指标探讨

    作者:池飞燕;李秀兰;赵一举;吴旋

    目的:检测临产孕妇临床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并建立参考范围。方法:随机选取300例临产孕妇测定血常规、生化、凝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产孕妇95%参考区间:TP、ALB、BUN、CR、CA、RBC、Hb、HCT、AT-Ⅲ、PT与非孕妇女95%参考区间相比较偏低;而ALP、TG、CHOL、HDL、WBC、GR#、FIB、FDP、D-D升高;LY#的95%参考区间增大;TT、PLT、APTT95%参考区间缩小。结论:临产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特殊的生理变化,应根据不同仪器建立适用于临产孕妇的参考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与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琴

    目的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与分析,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防止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或DIC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 P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出血和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应用。

  • 1例备手术患者高凝状态的讨论

    作者:胥丹

    目的:通过科室对一例高凝状态患者进行术前讨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术后堵管发生。方法护士严格交接班,每3-4小时用125u/ml的稀肝素溶液10ml冲洗导管。结果患者术后安全出院,未再次发生堵管事件。

  • 骨折后高凝状态的处理策略

    作者:郑振伟

    目的探讨骨折后高凝状态的处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骨折后高凝状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采用活血祛瘀中药处理,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诺氯昔康处理,比较两组的D-Di、MR、PagR、角度数、PLC、A时间、B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骨折后第二天、第七天的D-Di、MR、角度数、PLC均有所增大,A时间、B时间明显缩短,但是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但是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后高凝状态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处理,可以降低其血小板凝聚率,有效阻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 孕妇能服人参吗?

    作者:宋玉萍

    孕妇服用人参,是因时而异的.怀孕初期,母体各系统因怀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冒、泌尿系统感染等.此时适当地进补一些人参,可提高孕妇的自身免疫力.妊娠晚期,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含量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 肝素钙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珊珊

    目的 探讨肝素钙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方法 哮喘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常规抗炎、平喘和对症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素钙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检测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limer),血清抗体IgE,IgA1和IgA2.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8.9%和6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小板计数(BPC)平均下降288×109/L,APTT水平平均上升9.65s,D-limer水平平均下降0.31mg/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IgE平均下降116.7mg/L,IgA1升高1 751.1mg/L,IgA2升高54.9mg/L,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肝素钙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效果较好,其可缓解高凝状态,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 恶性转移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作者:白丽萍;门剑龙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转移时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变.方法 采用SYSMEX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A)、vW因子(von Welli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转移癌患者DD、vWF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AT:A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P<0.01),FⅧ:A、FIB水平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现象亦发生于肿瘤患者血管生成组,且更为显著.结论 肿瘤转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与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密切相关;DD、vWF、AT:A可发生显著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FⅧ:A、FIB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百草枯中毒致下肢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于玲家;菅向东;张忠臣;任英莉;宁琼;王珂;高蓓钧;贾俊娥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 观察近2年我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病例,观察有大血管血栓形成的病例,从病例的毒物接触史,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百草枯中毒后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结果 有3例患者出现典型的下肢血栓形成,1例为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右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伴右小腿肌间静脉形成.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血液呈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1098 条记录 11/55 页 « 12...891011121314...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