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光动力疗法在损容性皮肤病应用中的进展

    作者:刘昕;骆丹

    光动力反应是在光敏剂和光辐射作用下所导致的依赖于氧化反应的一种组织反应[1].光动力疗法初是作为治疗各种人类肿瘤的经验方法,现在该疗法不仅应用于非黑素细胞瘤,而且还用于痤疮、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等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2-3].

  •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作者:刘华绪;王永贤;任秋实

    1990年,局部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后照射红光的局部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首先应用于皮肤科临床,目前局部外用ALA-PDT主要应用于Bowen's病、浅表型基底细胞癌和光化性角化病等皮肤肿瘤的治疗,同时也对病毒疣、寻常性痤疮等显示了独特疗效,由于其副作用较少,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因而局部外用ALA-PDT疗法已经成为某些皮肤科疾病非常具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本文就ALA-PDT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艾勇;郭树忠

    皮肤癌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owen病、Paget病、恶性黑色素瘤5大类,以前两者为多见.在美国,皮肤癌是常见的癌症,而在我国,皮肤癌发病率较低,对治疗方法的探讨及认识相应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健康意识的增强,要求人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诊治皮肤癌.本文综述了除恶性黑色素瘤外的以上4种常见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 头面部表皮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赵启明;王圣林;陈智勇;吴律文;张承驹

    表皮恶性肿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它们是来源于表皮、细胞外胚叶及其附属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头面部,病程发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且很少转移,故一般愈后较好,与鳞状细胞癌比较相对良性.表皮恶性肿瘤容易检查发现,如获及时治疗,其治疗率较高,达90%以上[1,2].处理头面部表皮恶性肿瘤的要点是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长期的随访.本文从皮肤美容外科角度,讨论头面部表皮恶性肿瘤的治疗,不讨论外用治疗和系统治疗.

  • 皮肤镜在辅助确定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周园;陈韡;刘珍如;王大光

    目的:比较皮肤镜观察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肿瘤边界是否优于单纯的肉眼观察,并由此确定佳的肿瘤手术切缘.方法:收集42例BCC患者,术前先以肉眼观察肿瘤边界并标记,而后根据BCC经典皮肤镜特征利用皮肤镜观察并终确定肿瘤边界.以皮肤镜观察的肿瘤边界向外扩大5mm设计手术切缘并进行外科切除.所有切除的肿瘤标本从皮肤镜标记的肿瘤边界向外每隔2mm取"3、6、9、12"四个时钟方向的皮肤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组织的残留情况.结果:皮肤镜观察肿瘤边界与单纯肉眼观察相比,42例BCC患者中有28例(66.7%)观察结果一致,14例(33.3%)结果不一致.当切缘位于皮肤镜确定的肿瘤边界外侧2mm时,42例BCC患者中有8例(19.0%)提示肿瘤组织残留,而168个切缘标本中只有13个(7.7%)标本提示肿瘤细胞阳性,患者标本的整体肿瘤阳性率与切缘标本的肿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切缘位于皮肤镜肿瘤边界外侧4mm时,42例BCC患者的168个切缘标本均未见肿瘤组织残留.结论:利用皮肤镜观察BCC肿瘤边界优于单纯肉眼观察.以皮肤镜确定的肿瘤边界为基准向外扩切2mm时不能完全切净肿瘤,扩切4mm时可切净肿瘤.

  • 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

    作者:万学峰;罗浩杰;张丽娟;樊俊威;帕丽达·阿布力孜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为1.06:1,平均发病年龄(55.86±13.64)岁,平均就诊年龄(60.08±13.35)岁,头面部发病多(占88.45%),依据临床及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占66.14%、色素型26.69%、浅表型6.37%、硬斑病样0.80%;病程超过2年者78.09%,平均病程50.8个月.40岁以上发病者86.85%,但40岁以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占13.15%.在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基底细胞癌的符合率为79.28%,其中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误诊为色素痣的比例为25.37%.结论:在新疆地区的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头面曝光部位仍是好发部位,常见的基底细胞癌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其次是色素型.多发基底细胞癌患者较少,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的病例年龄较小.中青年基底细胞癌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皮肤科医生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的能力.

  •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176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段鳕芸;钟桂书

    目的:分析并总结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旨在为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7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70.58±14.24)岁,≥60岁者占85.5%,肿瘤个数为1个者52例(94.54%),发病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48个(87.3%);12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37例,女84例,平均(63.44±12.83)岁,≥60岁者占66.1%,肿瘤个数为1个者104例(86.0%),发病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110个(90.9%)。两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临床上不能依靠临床诊断。结论:皮肤BCC和SCC在川南及其毗邻地区较为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部位多为面颈部等曝光部位,支持日光照射是其主要致病原因的观点。

  • 采用窄缘切除术治疗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疗效分析

    作者:万学峰;阿克拜尔?苏莱曼;吕金

    目的:探讨界限清楚的面部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窄缘切除术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3月笔者科室就诊的64例界限清楚的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患者,所有病变手术切除边界分别为2mm和4mm,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肿瘤直径均小于1cm,34例(53.12%)采用窄缘切除(2mm)和30例(46.88%)采用广泛切缘(4mm)。采用窄缘边界切除术仅1例患者可见肿瘤阳性边缘,窄缘切除手术的完整切除率为9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窄缘切除手术是治疗直径小于1cm界限清楚的面部原发性色素型基底细胞癌的可靠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色素痣激光治疗后2例基底细胞癌临床报告

    作者:唐建兵;程飚;李勤;刘永波;陈葵;余文林;吴燕虹

    皮肤色素痣是常见的色素性疾病,患者和医生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致恶变、致瘢痕及复发,其中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后可能发牛恶变也曾有报道[1],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激光器的广泛应用,我们在门诊中也发现了色素痣经激光治疗后出现恶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希川;阎衡;叶庆佾;郝飞;钟白玉

    目的:通过分析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提高BC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院皮肤科1990~2006年共203例BC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BCC好发的部位是鼻部和眼周,发病年龄高峰40~49岁,实体型BCC常见,28.57%的病例临床上被误诊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恶性黑素瘤等.分析显示日光照射和组织损伤是BCC的重要诱因,而且BCC可发生在色素痣的基础上.结论:由于BCC与一些临床碍容性皮肤肿瘤临床表现相似,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故建议及时作病理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手术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2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朝霞;韩永战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70%~90%的BCC发生于头面部,可引起局部的外貌损害,影响美观.其发病率在全球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1],年轻女性发病率增高.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放疗、局部5-Fu治疗、干扰素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化疗、姑息疗法及维生素A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各有其局限性.1995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筛选门诊23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 扩大的耳廓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作者:刁立君;刘文礼;李建放;郭文哲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的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患者病理确诊后实施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依据缺损范围,采用单侧或双侧扩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彻底切除癌组织,病理证实切缘(-),将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楔形植入鼻部缺损区,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术后2周拆线.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外形满意.修复创面面积约2.0~ 2.5cm,随访患者3~6个月,移植初期创面组织高出鼻部周缘,后期均发生不同程度回缩,与周缘组织融合自然,外形基本满意.结论:通过病理学证实肿物性质,确保周缘阴性,形成扩大创面,选用扩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通过对移植组织块精细缝合和适度加压固定技术,使创面得以修复,外形自然,供区隐蔽.本术式是较理想修复鼻部较大创面的术式选择.

  • 外阴、腋下基底细胞癌一例

    作者:唐显华;付小京;徐霞;张志海

    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有日光照射史,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多见,而发生外阴、腋下等非暴露部位少见.笔者遇见同时发生在外阴、腋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1例,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某女,59岁,左腋下、外阴部发现肿物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腋下、外阴部出现绿豆大小肿物,质硬,逐渐增大,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予确认.外用多种抗生素软膏和激素软膏治疗无明显效果.

  • 面部皮肤肿瘤皮瓣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小玉;赵涛;李春英

    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黑色素瘤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70%~90%发生于头面部,可引起局部的外貌损害,影响美观.其发病率在全球处十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放疗、局部5-Fu治疗、干扰素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化疗、姑息疗法及维生索A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各有其局限性.

  •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作者:彭友林;高建智;唐有建;孙诗宾

    自1995年以来,我科在门诊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51例,切除肿瘤后创面行I期修复,术后外观及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满意。

  • 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一)——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应用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杨慧兰

    [编者按]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消融疗法,兴起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内外的应用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初仅应用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鲍温病等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现在发现对尖锐湿疣,皮肤肿瘤、痤疮、扁平疣、葡萄酒色痣、毛囊角化病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具有:创伤小、毒性低、治疗时间短,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得到了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鉴于此,我刊特邀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的多位专家对此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分别从光动力疗法的现状,进展,光敏剂,典型疾病的应用,护理等各个方面,对光动力疗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更多同道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 带蒂皮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作者:黄燮青;沈华

    目的:介绍带蒂皮瓣在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位于鼻尖或鼻根部术后缺损用前额皮瓣修复7例,鼻翼部缺损用鼻唇沟皮瓣修复11例. 结果:皮瓣转移后出现静脉回流不畅现象,将皮瓣远端修薄后作打包缝合2例,术后皮瓣边缘有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均存活.术后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 结论:带蒂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供区隐蔽,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的缺损畸形.

  • Survivin与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张兰芳;王国伟;钱婀娜

    目的:检测Survivin与NF-κBp65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urvivin与NF-κBp65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眼睑基底细胞癌及28例正常眼睑组织中Survivin与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有无复发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Survivin定位于胞浆或胞膜,而NF-κBp65定位于胞核或胞浆.Survivin在眼睑基底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82.5%(52/63),在正常眼睑组织中为46.4%(13/2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NF-κBp 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81.0%(51/63),在正常眼睑组织中为39.3%(11/28),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Survivin在眼睑基底细胞癌原发组阳性表达率为74.4%(29/39),在复发组为95.8%(23/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原发组阳性表达率为71.8%(28/39),在复发组为95.8%(23/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urvivin与NF-κBp65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因素均无关(P>0.05).63例眼睑基底细胞癌中Survivin和NF-κBp65共同表达阳性为46例,Survivin阳性NF-κBp65阴性6例,Sur-vivin阴性NF-κBp65阳性5例,Survivin和NF-κBp65共同表达阴性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相关性(P<0.01).结论:Survivin与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复发组的表达高于原发组,提示两者可能参与眼中基底细胞癌的复发过程,有可能成为基底细胞癌复发的预测因子;Survivin与NF-κBp65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基底细胞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 下眼睑大面积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及眼睑再造

    作者:冯朝晖;熊全臣;郑玉萍;王肖华;李春花

    目的:总结下眼睑大面积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和眼睑修复再造经验.方法:2003年7月-2008年7月,收治7例术前活检确诊为基底细胞癌,且肿瘤侵犯面积大于2/3眼睑,深度达到眼睑全层的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56-79岁.用标准切除法切除肿瘤后,采用颧部带蒂皮瓣和硬腭粘膜分别作为再造眼睑的外层和内层,重建眼睑.主要随访指标为眼睑形态、功能及肿瘤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术后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均未形成继发性缺损,创面Ⅰ期愈合.7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再造眼睑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匹配良好,除1例患者下眼睑轻度外翻致轻度闭合不全外,其余患者再造眼睑外形自然,功能良好.随访期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采用标准切除法切除肿瘤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颧部带蒂皮瓣移位联合硬腭粘膜移植可以较好地修复缺损眼睑并保持眼睑功能.

  • 基底细胞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红;陈敏慧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临床病理特点及诱发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9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1:1.23,年龄36 -81岁,其中≥50岁24例(82.76%),农民居多,以结节型(实性)多见(16例,55.17%).结论: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好发于头面部等暴晒部位,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与慢性长期日光照射密切相关,病理检查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565 条记录 24/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