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的频谱特征

    作者:吴戴红;杜微云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研究其频谱特征,为量化分析室壁运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 16节段左室分段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技术的速度图模式,观察了 40例正常人左室壁共 640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频谱,对每一节段的频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有特征性表现,在心电图 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 isovolumic constrictive wave,IVC)、收缩波( systolic wave,S),于心电图 T波后依次出现等容舒张波( isovolumic relaxation wave,IVR)、早期舒张波( early diastolic wave,E)、反向波( reverse wave,R)、晚期舒张波( atrial constrictive wave,A),其中 S波、 E波、 A波在所有节段出现,且不同节段的峰值速度不同 ,但各波的高峰值速度均在各基底段出现,其中各波的高值分别为 (12.00± 3.18)cm/s(侧壁基底段)、( 14.72± 4.35) cm/s(侧壁基底段)、( 9.74± 2.80) cm/s(下壁基底段 ),所有节段中 S波的低值均大于 5 cm/s; IVC、 IVR及 R波在部分节段出现,节段间峰值差异部分有意义.同一室壁心肌的运动速度从近侧到远侧节段逐渐减低.左室后壁、侧壁、下壁的 S波、 E波、 A波峰值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左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的各节段. 结论: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有其特有的规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节段室壁运动的准确手段,可以为康复运动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特征100例分析

    作者:任珍;王丽娥;孙德利

    背景: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常有不同程度损害,不同分期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有何差异?目的:观察高血压不同分期患者的心功能,并与健康者相应指标进行对照.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特诊科.对象:选择2002-10/2003-05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Ⅰ期30例,高血压Ⅱ期40例,高血压Ⅲ期30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纳入对象心功能测定采用XJS-Ⅰ型心功能检测仪.患者取仰卧位,按四电极法放置电极.于呼气末屏气,同步描记Ⅰ导联心电图、心音图、心导纳微分图、颈动脉搏动图.通过微机处理显示各种指标.检测指标为:心率,排血前时间,左室排血时间,排血前时间/左室排血时间,电机械延迟时间,等容收缩时间,等容收缩时间/左室排血时间,脉搏波传递时间,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心肌收缩强度指数,总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分期高血压患者与健康者心功能状况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和健康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1]排血前时间、等容收缩时间、总外周阻力、排血前时间/左室排血时间和等容收缩时间/左室排血时间:高血压患者明显大于或长于健康者(P<0.01),Ⅱ,Ⅲ期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或长于Ⅰ期高血压患者(P<0.01).[2]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肌收缩强度指数、血管顺应性、脉搏波传递时间、心脏指数:高血压患者明显低于或短于健康者(P<0.01),Ⅱ,Ⅲ期高血压患者明显低于或短于Ⅰ期高血压患者(P<0.01).在上述指标中,Ⅲ期高血压患者血管总外周阻力明显高于Ⅱ期高血压患者(P<0.05),血管顺应性明显低于Ⅱ期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较健康者明显下降,随着高血压病情发展,心功能进一步下降.

  • 吸毒者心血管状态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作者:潘传中;李俐君;杨支国;刘千业;王宇虹;肖守中

    目的吸毒者心血管系统受毒品损害已有许多研究,为了获取更多信息,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19例吸毒者和 20例健康自愿者进行了 1/4全运动量 (1/4)下的心音图运动试验.同时记录心肌收缩能力和心动周期信号.把运动后第一心音( S1)幅值对安静时 S1幅值的增加倍数定义为心力变化趋势 (Cardiac Contractility Change Trend, CCCT).结果吸毒者的 CCCT(1/4)为 3.51± 2.05, 20例健康自愿对照者的 CCCT(1/4)为 7.21± 3.40, 吸毒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心力变化趋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结论调查研究表明,这一方法适于对吸毒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和心力储备作量化测试和评估.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有利于向吸毒者和公众警示吸毒带来的严重后果.

  • 心音图运动试验对吸毒者心力变化趋势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卫;袁军;肖守中

    目的:探讨心音图运动试验(phonocardiogran exercise test,PCGET)对吸毒者心力变化趋势的评估价值.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强制戒毒所94名吸毒≥4年的吸毒者进行了1/4全运动量(1/4EA)下的PCGET和血压测量,观察心力变化趋势(运动后第一心音幅值对安静时第一心音幅值的增加倍数).结果:吸毒者的心力变化趋势(1/4EA)为2.43±1.31,收缩压为(95.96±18.58)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为(65.37±14.04)mmHg.结论:吸毒对心血管功能造成了损害,PCGET对吸毒者的心力变化趋势有良好的评估作用.

  • 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鹏;朱运龙;王跃民;李明哲;毕辉;裴建明

    目的:研究选择性x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减少阿片肽类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的可能性.方法:将实验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U50488H组,观察大鼠心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1eft ventricular pressure,LVP)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dp/dtmax)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U50488H在较大剂量时(1.5mg/kg)短时间内可以显著降低大鼠心率[(302±9)次/min],动脉压[(71±10)mmHg](1mmHg=0.133kPa),LVP[(10.3±1.3)kPa],+dp/dtmax[(386±46)kPa/s],-dp/dmax[(278±44)kPa/s],与对照组[(392±12)次/min,(106±10)mmHg,(15.6±1.6)kPa,(516±63)kPa/s,(388±52)kP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329,12.075,14.513,15.331,P均=0.000),作用持久.结论:选择性κ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U50488H对大鼠心肌收缩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而且作用时间较为持久.

  • 长期口服别嘌呤醇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收缩力

    作者:戴铁英;吴平生;郑华;金哲秀;伍海安

    目的:观察活化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收缩力及细胞内钙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进行.取34只雄性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成3组:①对照组(n=10):只做开胸手术,不结扎动脉.②模型组(n=12):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制备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③别嘌呤醇组(n=12):结扎冠状动脉后灌胃给予别嘌呤醇20 mg/(kg·d).梗死4周后麻醉状态下迅速剪下心脏,取心肌记录不同细胞外钙浓度[Ca2+]情况下细胞内钙[Ca2+]i含量和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用western blot观察肌钙蛋白Ⅰ降解的情况.结果:2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收缩期模型组心肌收缩力低于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21 7±2.1),(46.9±4.9),(42.9±4.2)mN/mm2,P<0.05],后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收缩期模型组细胞内钙低于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0.31±0.02),(0.44±0.04),(0.38±0.04)μmol/L,P<0.05],后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舒张末期模型组心肌收缩力和细胞内钙较正常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略有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④别嘌呤醇可抑制肌钙蛋白Ⅰ降解.结论:①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能改善心衰心肌钙分布的不平衡状态,使细胞内钙水平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增加心肌的收缩力.②别嘌呤醇的强心作用在于它不但能够改善心衰心肌钙分布的不平衡状态,而且能够增加肌丝蛋白对钙的敏感性,改善异常的兴奋收缩耦联.

  •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代德辉;陈青云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心脏输出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各种心血管病常见的死亡原因.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措施,仍以药物为主[1].但多种因素导致部分老年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难以系统、规范化治疗,从而引起CHF的复发率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如果能够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可有效降低CHF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本文对50例老年CHF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温静;张萍;韩涛;周春燕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运重建能减少梗死面积,却不能逆转心肌的坏死过程.心肌收缩单位的丢失终导致心功能衰竭.所以心肌梗死的近期死亡率有降低,但远期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善[1].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可以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2].2003年3月~2004年7月,我院对33例患者实施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内移植,经6~12个月随访无明显副作用,经小样本临床观察:多巴酚丁胺试验、PET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在此期间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对这些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这种护理方式对细胞移植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 体外起搏在抢救危重患者心脏骤停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余焱;郭丽玉;王敏玲;黄利双

    经皮胸壁心脏起搏(简称ENCP)是将大面积高阻抗电极分别放置在胸壁上,以较宽脉冲间期和较强电流的脉冲经胸壁刺激心脏,使心肌收缩,心室起搏[1].ENCP做为心脏骤停实施复苏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2],但有关护理措施的报道国内较少.我院1997年6月-2005年6月对ICU住院的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重患者57例,应用ENCP抢救,起搏临床有效21例,成功率36.8%,现报道如下.

  • 心电图

    作者:俞立农

    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CG)作为心血管系统评估的一部分,ECG是一种快速、无创伤获得心脏电生理学资料的方法,它可以发现潜在或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问题.心肌收缩及舒张引起的心电变化可被记录在ECG上.P波代表的是心房的收缩,随后是QRS波,代表心室的收缩,后是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

  • 2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作者:林雪峰

    临床上将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为特点的心肌疾病称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其病理基础在于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该病病因未明、病死率高,并且占整个心肌病的70%-80%,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扩大、血栓栓塞、心律失常或猝死,而多种心律失常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2].目前对于该病主要的诊断方法就是采用超声诊断.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现状

    作者:门志清;牟玉祥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本病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1].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治疗DCM的现状介绍如下.

  • 蒺藜皂苷对大鼠离体心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于昕;郑丽华;李红;杨世杰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以动脉血压(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末压(LVEDP)、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及心率(HR)、主动脉流量(AF)、冠脉流量(CF)8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标,观察GSTT对心肌收缩性能的直接影响.结果:给药后5~20 min,100、150和200 mg·L-1 3个剂量组GSTT均可使AP、LVSP、士dp/dtmax、AF的绝对值降低,使LVEDP、CF的绝对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GSTT 3个剂量组均可拮抗因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增加所致的正性肌力作用,同时拮抗因细胞外液葡萄糖浓度降低所致的心肌收缩力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GSTT可使离体工作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负性肌力作用,同时增加正常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能与阻滞钙通道有关,且这种负性肌力对心肌缺糖具有保护作用.

  • 四乙基胺抑制蟾酥的强心效应

    作者:禹永春;陆书广;王雷;马媛;王佐妤

    [目的]观察蟾酥对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的影响和各种受体阻断剂、钾通道阻断剂对这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用张力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通过Doctor-95 super Lab软件系统在电脑上连续记录心率和收缩力的变化,并打印成曲线.[结果]取自蟾蜍同体耳后腺的蟾酥对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有增强作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0.5 g/L)和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0.01 g/L)不能阻断蟾酥对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的增强作用,而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0.5 g/L)、非选择性钾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10 mmol/L)则明显抑制蟾酥对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的增强作用.[结论]蟾酥是通过α受体作用于钾通道而增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运动.

  • 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救治作用研究

    作者:董燕;王仙园;周娟;郑江

    目的探讨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兔的治疗作用.方法 1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模拟高原环境,低压舱减压至海拔4 000 m,将动物股动脉放血使其MAP降至5.33 kPa(40 mmHg),实验组动物给予80%O2吸入和抗休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休克治疗,动态测定两组动物的心肌收缩性能、动脉血气,并观察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疗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PaO2 、SaO2 、HCO3-、PaCO2,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MAP、LVSP和±dp/dtmax(P<0.05,P<0.05,P<0.05,P<0.05),改善心肌收缩性能;明显提高动物的治疗后8 h存活率(P<0.05).结论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作用.

  • MR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姗;曾蒙苏;张志勇

    在美国,心血管疾病仍属首位致死病因,据统计每年由冠心病所致心肌梗死约150万人次,而死亡人数约50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病率虽偏低,但城市人口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不断增加,尤其近10年增长明显[1].许多学者关注心肌缺血影像学客观诊断及心肌梗死后局部组织的特性,尤其对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存在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这部分心肌进行再灌注,有恢复其心肌收缩的潜在能力 [2];并且可为干细胞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目前临床上,以18F-FDG心肌PET显像为心肌活力评估的金标准,心超负荷试验作为常用检查手段;但随着多通道阵列线圈应用,脉冲序列及射频优化等技术发展,用MR评价心肌缺血和活力以及随访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愈发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不久的将来,定能在临床被广泛推荐使用.本文总结相关文献,作一综合与分析.

  • 血浆ANF、ET和NPY测定在心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鲍选民;沈奕;杨永青

    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以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减退及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多年来,一直采用临床表现作为定性诊断指标,具有一定盲目性.我们测定了65例心衰患者血浆中的心钠素(ANF)、内皮素(ET)和神经肽Y(NPY)的观察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指标.现报道如下.

  • Liguzinediol甲基替代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正性肌力活性研究

    作者:刘贞兴;李伟;陈龙;陈磊;文红梅;朱晓雯

    目的 设计合成liguzinediol甲基替代衍生物,并分析其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方法 分别以2,5-二甲基吡嗪和吡嗪为原料,通过与醛进行自由基取代得烷基酰化产物,经还原、氧化、BOEKELHEIDE重排等反应,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1H-NMR、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观察化合物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五个liguzinediol甲基替代衍生物,正性肌力活性实验结果显示,2,5-二羟甲基-3,6-二乙基吡嗪、2,5-二羟甲基-3,6-二丙基吡嗪、2,5-二羟甲基-3,6-二丁基吡嗪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产生正性肌力作用;2,5-二羟甲基吡嗪、2,5-二羟甲基-3,6-二异丁基吡嗪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无正性肌力作用.结论 当liguzinediol的二个甲基被H和异丁基取代时,无正性肌力活性,而被乙基、丙基及丁基取代时表现出一定的正性肌力活性,且随着碳链的延长,正性肌力活性显著下降.

  • 黄芪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脏功能及Na+-K+-交换ATP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建勋;马晓斌;王杨慧;王若竹;何民;赵德英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离体心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以Krebs-Henseleit灌流液进行离体灌流.观察给黄芪注射液灌流前及灌流后5,10,15,20及30 min心肌收缩幅度、冠状动脉(冠脉)流量及心率等指标.试验结束后取部分左心室心肌,以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K+-交换ATP酶活性.结果:给药后5~30 min,20 mg/L, 100 mg/L及500 mg/L3个剂量组黄芪注射液均有显著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同时,心肌收缩幅度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500 mg/L组给药后5及15 min心率明显增加;500 mg/L及100 mg/L剂量组心脏心肌组织Na+-K+-交换ATP酶活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明显增加正常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幅度及心率,并有增加心肌细胞膜Na+-K+-交换ATP酶活性的作用.

  • 水飞蓟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梗死

    作者:陈佳;曹智勇;何永辉;吴宗贵;任雨笙

    目的 观察水飞蓟素对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水飞蓟素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溶剂组,每组15只.造模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持续4周.建模成功4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脏功能,H-E染色评价心肌梗死程度,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小鼠相比,水飞蓟素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室收缩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区组织病理学改变(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增强Bcl-2蛋白表达并减弱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结论 水飞蓟素可减轻小鼠心肌梗死,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其机制与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有关.

295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