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分析及疗效评价

    作者:康洪林;梁辉;姬宏斌;高广寿;詹小宁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门静脉高压施行断流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血小板数量、肝功能、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腹水、左侧胸腔积液、应激性溃疡、呼吸系统感染、肝肾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23.2%(16/69),无手术死亡.肝功能指标术后3天达到峰值,术后2周好转;术后多数血小板升高,部分不升,肝功能Child A组恢复显著.术后随访5个月-6年,再出血率8.7%(6/69),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或原发性肝癌.结论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止血可靠,再出血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除与脾肿大等有关外,还可能与肝脏功能变化有关.

  •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绍斌;樊晓静;吾买尔江·买买提;杨东鹰;居来提·艾力;邓明飞;史志涛;陈俊;于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内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50 ml,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皮肤瘀斑及出血点消失.随访半年,治愈11例(91.7%),显效1例(8.3%),11例(91.7%)血小板>100×10 9/L.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血液系统疾病行脾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

    作者:陈启龙;赛力克·马高维亚;叶德存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脾切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1999年30例血液病患者的脾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27例良性血液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术后并发症与脾脏大小有关.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及术后出血.术后血液学参数改善的程度依次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且不能延长生存期.结论:脾切除术对良性血液病行之有效,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则需慎重.

  • 腹腔镜脾切除术33例临床分析

    作者:居来提·艾力;陈骏;杨东鹰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一科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 ml,切除脾重量平均为665g,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血小板数从42×109/L上升至189×109/L.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

  • 血液回收仪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秀华;刘惠;任新英;邵丽

    门静脉高压断流/分流术中常常出血量较大,主要是由于切除脾脏丢失了大量的血液,尽管采取了自体输血、异体血输入等相应措施,但在输血过程中引发的污染和血源传播性疾病时有报道.我院自2001年起应用血液回收仪技术进行脾切除术,回收自体血,减少了血液丢失,有效地避免了异体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 腹腔镜同期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杨岳;陈学敏;孙冬林;江勇;朱峰;张悦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同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7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施行同期腹腔镜肝脾联合切除术,其中6例加行门奇静脉断流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04±41.39)min(140~310min),术中出血(262±81.65)mL(130~390mL),术后住院时间(8.7±1.81)d(7~ 15 days).术后病理证实,16例肝细胞性肝癌,1例胆管细胞癌,肿瘤切缘均为阴性,脾脏呈淤血性肿大.门诊及电话随访6~ 36月,肝脏肿瘤复发1例,上消化道再次出血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同期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及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观察.

  •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21例报告

    作者:欧阳军;吉南;马志刚;吕海龙;范志刚;奚海林;赵新建;刘宾元;马新文

    脾外伤的治疗由首选脾切除术转变为有选择性的保脾术式,是当今脾外科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通过介入的方法寻求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通过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进行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21例,现总结如下.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及胃底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胃肾分流的临床疗效

    作者:严茂林;吴嘉艺;魏少明;白燕南;肖德贤;王耀东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及胃底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胃肾分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胃肾分流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技术开展阶段,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选择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及胃底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腹上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了解胃底曲张静脉切除情况.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半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 (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及胃底部分切除术,其中12例行开腹手术,6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1例因术中发生不可控制的出血中转开腹手术、5例完成腹腔镜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2例开腹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192±20) min,术中出血量为(280±30) 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6)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8 d(5~9 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7例、胃排空延迟1例,予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为8d(5~12d).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08±40)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士10)mL,术中1例患者输浓缩红细胞2U,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8士5)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 d(5~26 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4例、胃排空延迟1例、A级胰漏1例,予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为7 d(5~10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8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底黏膜下和浆膜见大量曲张静脉;中重度肝硬化.(3)随访和生存情况:1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8~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和CT增强扫描结果示:胃底均未见曲张静脉.随访期间,18例患者无胃底静脉曲张伴胃肾分流复发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其中1例患者因自行停服华法林,于术后8个月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其余3例经华法林抗凝等治疗后门静脉再通.1例患者于术后32个月发现肝癌,予射频消融术治疗.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于术后35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于术后54个月死于晚期肝癌.18例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8%、84.4%、70.3%.结论 采用责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及胃底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胃肾分流安全有效,对合适病例有推广价值.

  • 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许世磊;刘剑戎;张英才;姚嘉;曾凯宁;杨扬;陈规划

    目的 探讨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95例受者中,35例肝移植术前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研究组;60例保留脾脏,直接行肝移植,设为对照组.肝移植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由同一团队医师施行.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内每周1次,6个月内每个月1次,1年后每3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血常规、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肝肾功能.超声造影或腹部CT检查监测远期并发症情况和受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两组受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受者均顺利施行肝移植.研究组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483±136) min、(5 683±2 950) mL、(4 887±3 682) mL,对照组受者分别为(392±103) min、(3 522±1 885)mL、(3 455士2 630)mL,两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3,4.358,2.202,P<0.05).研究组受者肝移植术中,6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级4例、2级1例、3级1例),对照组受者术中未发现门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9,P<0.05).5例1、2级门静脉血栓受者均行血栓切除术,再行门静脉端端吻合,1级门静脉血栓受者中有1例再发血栓,术后给予溶栓后治愈.1例3级门静脉血栓受者术中通过行人工血管搭桥重建门静脉,术后再发血栓,予以处理.两组受者肝移植术中均未发现门静脉狭窄.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1、3、7d血小板(PLT)分别为(75±60)×109/L和(57±32)×109/L、(71±45)×109/L和(52±46)×109/L、(111±73)×109/L和(87士53)×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9,1.957,1.848,P<0.05),术后14、30 d PLT分别为(230±152)×109/L和(193±125)×109/L、(310±140)×109/L和(286±62)×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4,1.199,P>0.05).研究组受者术后感染、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新发门静脉血栓(1~2级、3~4级)、术后门静脉狭窄分别为23、0、2、0、2例,对照组分别为35、1、2、0、1例,两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71,0.590,0.547,1.184,P>0.05).术后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受者均经对症治疗好转.研究组2例术后新发门静脉血栓受者均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例受者接受介入取栓治疗.对照组2例术后新发门静脉血栓受者均经抗凝、溶栓治疗后治愈.3例术后门静脉狭窄受者给予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置管球囊扩张,其中研究组1例受者接受支架植入术后恢复良好.(2)随访和生存情况:95例受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率分别为5.7%(2/35)和5.0%(3/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3,P>0.05).研究组受者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4% (32/35)和82.9% (29/35),对照组分别为93.3%(56/60)和76.7% (46/60),两组受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0,P>0.05).结论 肝移植术前行脾切除易形成门静脉血栓,增加肝移植手术时间和难度,但不增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风险,不影响术后生存.

  • 经脾蒂上缘间隙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施申超;唐勇;张宇;赵龙;胡青钢;万赤丹

    目的 探讨经脾蒂上缘间隙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89例患者中,42例未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A组,147例经脾蒂上缘间隙离断脾蒂设为B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联合手术、手术时间(不包括联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包括脾脏储存血量)、中转开腹例数.(2)术后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术后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有无长期并发症等.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8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189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中,136例联合行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联合行LC,9例联合行腹腔镜肝肿瘤RFA,26例联合行腹腔镜肝组织取材病理学检查.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31) min,术中出血量为(80±38) mL,中转开腹2例;B组患者分别为(70±22)min,(50±28) mL,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9,-8.516,x2 =4.912,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2± 10)h,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1±1.3)d,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腹腔出血2例、无症状门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为(9±3)d;B组患者分别为(23±11)h,(3.8±1.8)d,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胰瘘1例、腹腔出血2例、无症状门静脉血栓5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3例),(8±3)d.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2,0.745,0.58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9,P<0.05),其中胰瘘、腹腔出血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21,5.812,P<0.05),无症状门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0.396,0.865,P>0.05).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3)随访情况:189例患者中,156例获得术后随访(A组33例、B组123例),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期间,13例患者再发呕血、黑便,其中A组3例,B组10例;8例经保守治疗停止出血,3例再次手术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停止出血,2例因出血过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经脾蒂上缘间隙使用切割闭合器处理脾蒂的方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310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武晓军;徐岩;李江斌;贺加星;阴继凯;鲁建国;董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31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1)手术及术后情况:3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298例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2.5 min(120.0~30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2.3 mL(150.0~1 200.0 mL),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 d(1.0~4.0 d),平均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2 d(2.0~8.0 d).310例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于术后第5天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腹腔出血(3例行二次手术、2例予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2例胸腔积液予穿刺抽液、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胰液漏、1例肺部感染予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299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10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4 d(5.0~9.0 d).(2)随访情况:309例患者中,260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 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发生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无效死亡;15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均为黑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生存.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洁;龙奎;孙敏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治疗结果: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包括脾脏内自体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2)随访情况.术后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2、3、6、12、24个月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胃镜及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时间截至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终截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接受肝移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 (1)治疗结果:64例患者中,62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术中出现不可控出血中转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先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约1 500 mL,术中输注悬浮RBC6U,血浆900 mL后,中止手术,1周后再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术期无术后出血、胰液漏并发症,无患者死亡.6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6±33) rain,术中出血量为(214 零31)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4)h,术后第7天拔出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为(14±6)d.9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后好转.(2)随访情况:64例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3.0 ~2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第2个月复查电子胃镜显示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情况明显好转或消失.术后3个月内4例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PLT升高>700×109/L,栓溶二聚体>5则给予低分子肝素0.4U皮下注射,直至栓溶二聚体<2.术后6个月3例患者失访,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华法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国庆;柏斗胜;钱建军;陈平;姚捷;金圣杰;杨逵生

    目的 探讨采用华法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向患者介绍术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药方案的特点,由患者术前自行选择术后用药方案.术后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华法林组(17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设为阿司匹林组(15例).手术方式采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术中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华法林组的用药方案:术后第3天起,每日口服华法林2.5 mg,并调整华法林的用量,尽可能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为2.0 ~3.0,服用1年;术后第3天起,每日口服双嘧达莫50 mg3次,服用3个月;术后第3天起,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共5d.阿司匹林组用药方案:术后第3天起,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服用1年;其他治疗同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凝血功能及门静脉系统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2月.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血栓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INR.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INR均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和围术期死亡.(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患者术后第1周门静脉系统血栓总发生率为9/17,阿司匹林组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3个月门静脉系统血栓总发生率分别为7/17和3/17,均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2/15和12/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华法林组患者术后第1周和术后第1个月门静脉主干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17和6/17,阿司匹林组为4/15和5/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门静脉主干血栓发生率为3/17,低于阿司匹林组的9/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华法林组患者INR由术前1.30±0.17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1.55 ±0.38,阿司匹林组患者INR由术前1.33±0.14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1.21 ±0.11,两组患者IN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13.908,P<0.05).(4)3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3~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第3个月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 华法林防治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流断术后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

  • 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

    作者:柏斗胜;赵伟;蒋国庆;钱建军;陈平;金圣杰

    目的 探讨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4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施行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术中行脾血自体回输.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5例患者中,3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术,1例施行腹腔镜肝切除+脾切除+断流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为(225 ±41) min,术中出血量为(221±81)mL.5例患者均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无1例患者术中行同种异体输血.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进食全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8±0.8)d,均顺利康复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发生.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时间均生存.结论 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

  •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雄;阎雄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对可能是预测术后疗效的指标(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对激素反应、术前PL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内PLT峰值)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手术疗效的评估参照美国血液学协会ITP疗效评判的标准.将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设为有效,将无反应设为无效.术后通过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PLT、有无出血表现、有无长期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等,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范围)表示.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术后长期有效率.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8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4±4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00 mL(10 ~1 000 mL);术中发现副脾11例,均予以切除.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无一例发生围术期死亡.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1个月(12 ~96个月),45例患者完全反应,18例患者部分反应,21例患者无反应.18例部分反应患者行内科对症治疗.21例无反应患者均继续服用泼尼松龙治疗,其中13例患者能稳定维持PLT> 30×109/L.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严重自发性脏器及颅内出血.随访期间84例患者中,1例完全反应患者术后2年因肺癌全身转移死亡,其余无死亡.4例患者发生肺炎,1例无反应女性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化脓性胸膜炎,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凶险性脾切除术后感染发生.84例患者术后1、3、5、7年有效率分别为82.1%、77.6%、72.5%、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对激素反应、术前PLT、术后7d内PLT峰值是影响ITP患者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x2=5.600,6.006,21.733,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是影响ITP患者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x2=0.018,2.684,0.000,0.064,0.39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对激素有反应和术后7d内PLT峰值≥300×109/L是影响ITP患者长期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OR=5.426,19.454,95%可信区间:1.220~24.129,4.704~80.449,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安全、可行,长期有效率高;术前对激素反应、术后7d内PLT峰值可能是预测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长期疗效的指标.

  • 自体血回输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国庆;柏斗胜;陈平;钱建军;姚捷;金圣杰;王小东;高志慧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7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1例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回输组),46例患者术中未采用自体血回输(非回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采用门诊随访,复查电子胃镜、血常规及肝功能,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回输组患者术后1 dHb为(118±16) g/L,显著高于术前的(106±16)g/L;非回输组患者术后1 dHb为(103±16) g/L,显著低于术前的(113±15)g/L,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89,10.201,P <0.05).回输组患者术后未发热例数为11例,显著多于非回输组的7例;术后发热时间回输组为(3.0±2.3)d,显著短于非回输组的(3.8±2.9)d;术后1 dHb回输组显著高于非回输组,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47,t=2.210,-4.131,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有1例发生胰液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无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72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3.5%(72/77),随访时间为6~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患者术后第3个月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明显好转或消失;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等,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自体血回输应用于改良的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效果确切,能有效升高患者术后Hb,减少术后发热,缩短术后发热时间.

  • 肝癌合并有脾亢的外科治疗

    作者:汪谦;李湘竑;陈俊任;梁力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病人,14例行肝癌切除(均为不规则肝切除)及脾切除,其中9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例行术中肝癌微波固化治疗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行肝癌切除及术中肝癌微波治疗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灭,术后1周血小板,WBC分别由原来的45.9×109/L、3.3×109/L上升到247×109/L、13.0×109/L.无手术死亡,术后黄疸及腹水等并发症在出院时消退.结论肝癌合并脾亢行肝切除或术中微波固化同时行脾切除及断流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对后续治疗有益.

  •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断流术(附12例报告)

    作者:张雪峰;金红旭;李瑾;吴国强;蒋会勇;宗修锟;郑成竹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手术技术.方法用手助腹腔镜完成12例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结果 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50~26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出血200~1 500 ml,平均580 ml.切除脾重500~2 000 g,平均870 g.住院时间8~18 d,平均11 d.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疼痛少,5例术后用止痛剂,24~74 h排气,平均52 h.手助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手助腹腔镜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不但安全可行,而且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疗效满意.

  • 脾动、静脉联合结扎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60例报告

    作者:颜家长;谢永龙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性器官之一.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既要有效止血,又要保住脾,为此,众多同仁[1]进行多种术式改进.近年来,我们在实施脾动脉结扎或脾动脉栓塞[2]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过程中,采用脾动静脉联合结扎保脾术,扩大了保脾的手术适应证,又达到了良好的止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脾破裂
  • 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脾组织免疫细胞的关系

    作者:王洪波;周宁新;李志伟;张培瑞;张效东;张珂;纪旭;赵景民;周光德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巨脾组织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变化.探讨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脏切除术合理性的免疫学基础.方法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患者,术前检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0+)及NK细胞;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脾切除术后1周、1月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切除的巨脾组织制成石蜡切片,检测CD3+、CD8+、CD20+、CD68+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与正常脾组织进行比较.结果①脾切除术后1月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均升高(P<0.05),IgM、IgA呈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②脾切除术后1月IL-2、IFN-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人;IL-10 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人.③脾切除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8+、CD4+/CD8+、CD20+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仅CD3+、NK细胞术后1月明显升高(P<0.01).④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正常脾脏比较,CD3+、CD8+、CD20+、CD68+细胞数均减少.结论经部分免疫学指标检测,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脾切除术能使门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得到一定改善.

1744 条记录 84/88 页 « 12...80818283848586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