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MRI诊断

    作者:粘朝晖;陈世勇;吴宏;郭天德

    目的研究MRI早期诊断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做过MRI、X线平片和CT检查的ANFH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X线平片发现早期ANFH 24个部位,其中Ⅰ期9个,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15个部位,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表现早期病变19个,其中Ⅰ期11个,表现为星芒状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Ⅱ期8个,表现为骨硬化和透亮区.MRI发现32个早期病变,其中Ⅰ期20个,表现为斑点状T1WI低信号或高信号;Ⅱ期12个,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等高信号.经统计学卡方检验,MRI和X线平片的检诊敏感性有显著差异.结论MRI可早期发现ANFH,敏感性和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作者:周作福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X线、CT或MRI检查证实的54例患者,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6例,Ⅱ期38例,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有外伤史39例,长期应用激素史9例,原因不明者6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4~5 F Cobra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结果a)本组54例中有5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约占96.3%;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旋股内、外动脉经介入治疗后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变区染色变浅,回流加速.c)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随访3个月~2 a,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3例,在X线、CT或MRI片上显示坏死骨有不同程度吸收,伴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结论本组大多数病例经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CT及MRI片见坏死骨吸收、新骨形成,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具有明显效果.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X线平片和CT诊断及比较

    作者:王耿

    探讨X线平片与CT平扫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及分期,并结合35例患者X线平片及CT平扫进行图像分析对照.结果显示:CT平扫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

  • 应用多孔钽金属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玮;任红艳;陈华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因包括髋关节创伤、股骨头骨骺特发性无菌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病)、血红蛋白病、减压病、激素药物应用史、酗酒、放疗及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等[1],其中非创伤性ONFH主要发生于中青年,未经有效治疗的ONFH80%在1~4年会发展到股骨头塌陷而使关节功能损毁[2].

  • 急性胰腺炎胰腺感染及抗生素使用

    作者:王国品

    急性胰腺炎(AP)胰腺感染包括感染性坏死、胰腺脓肿、感染性急性假性囊肿.AP中有8%~10%并发胰腺感染,而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胰腺感染高达40%~70%.有报告因AP死亡的病例中80%与胰腺感染有关.新近Buchler等报道86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无菌性坏死的病死率为1.8%,而感染性坏死的病死率为24%[1].近年来,对抗生素在AP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许多新认识.本文就AP胰腺感染及抗生素使用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

  •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和时机的再认识

    作者:黎介寿;李维勤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影像技术和治疗药物的发展,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非手术治疗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治疗策略上的变化.目前国内外趋于一致的策略概括为:在SAP的早期,采取以器官功能维护为中心的非手术治疗,无菌性坏死尽量采取非手术治疗,出现坏死感染后采用外科治疗.但当前在SAP治疗过程中,又有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忽视手术治疗的倾向.手术指征和时机的掌握,成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新瓶颈".因此,很有必要对SAP的手术问题加深认识,不断研究和总结,以求进一步提高疗效.

  • 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月骨移植临床应用6例报告

    作者:殷铭东;姚天明;康维东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月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月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6例,随访10年以上.结果6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无明显排异反应及手术并发症.随访10年以上,摄X线片显示月骨轮廓清晰,大小正常,骨小梁排列整齐,整个月骨密度均匀一致无明显脱钙,腕关节活动无疼痛,活动范围屈和(或)伸30~0~25.能完成日常劳动,病人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月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疗效满意.

  • 含富血小板血浆自体骨植入修复兔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辛兆旭;马麟;申福国;白玉江

    目的 探析含富血小板血浆自体骨植入修复兔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 选择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在不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前提下,运用液氮冷冻兔双侧股骨头构建无菌性坏死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纯髓心减压自体骨植入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富含血小板血浆联合髓心减压自体骨植入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1)MRI检查.观察组的缺损腔完全消失,被大量短T2、T1新生骨所充填;而对照组的缺损腔和减压缺损区改善不明显,主要为长T2、T1信号;(2)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的散在骨髓病灶完全坏死,且骨小梁空骨陷窝;而对照组的骨髓内脂肪细胞和造血细胞全部坏死,且骨小梁空骨陷窝.同时,两组在股骨头坏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含富血小板血浆自体骨植入修复对兔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进行治疗,能够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张晓霞;孙顺吉;张杰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疗法的护理。方法:总结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基本要点。结果:31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经介入治疗和护理后有14例(占45.16%)疗效显著,17例(占54.84%)疗效不显著。结论:加强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急性胰腺炎现代治疗中的一些观点

    作者:王国品

    急性胰腺炎(AP)中约20%可发展为致命性的重症胰腺炎(SAP),迄今文献报告的死亡率仍高达40%以上.本文就AP现代治疗的一些进展作一介绍.1 AP治疗的基本原则AP的内科治疗包括支持性治疗、防治全身并发症、预防胰腺坏死、有胰腺坏死者预防胰腺感染[1].等容血液稀释对改善胰腺微循环和预防胰腺坏死有益[2].近年来认识到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在SAP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抗胰酶和拮抗炎症介质的药物治疗均可能有效,如新近报道[3]Nafamostate对胰蛋白酶、PLA2、纤维蛋白酶、凝血酶等有较强抑制作用;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Lexipafant对AP的疗效肯定,有报道证实,一旦使用Lexipafant,AP患者很少再出现新的器官衰竭.血液滤过可大幅度清除血液中的炎症介质,有效的腹腔灌洗亦可清除炎症介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使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的胰腺感染显著减少.尽管在某些细节上仍有争议,但关于SAP处理趋向一致的观点是[1]:①已显示器官功能衰竭和(或)胆源性脓毒血症的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应在发病24~72 h内作ERCP,如有胆总管结石应作括约肌切开取石,能使与胆源性脓毒症有关的器官功能衰竭得到改善[4];②器官衰竭和全身中毒症状有改善的SAP应继续积极的内科治疗;③临床无改善的ANP应在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以鉴别感染性与无菌性坏死.感染性坏死者需外科手术清除,无菌性坏死者应继续内科治疗,严重者4~6周后可能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作者:郭铁芳;杨大平;韩雪峰

    目的探索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月骨无菌性坏死采用X线片等手段进行早期和晚期诊断,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移位术,替代坏死破裂的月骨.结果临床应用8例,术后随访3~9个月,愈合时间3~5个月,腕关节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采用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移位术能够重建月骨血运,促使月骨自身恢复.该手术操作简便,为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良好方法.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田金烨;苏文杰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FH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世界现有患者2 000多万人,其中我国大约有500万人.已引起国内外骨科学者重视,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及运动,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各种食品添加剂应用增多,有公害食品的增多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成为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病原因之一.医源性股骨头坏死也应引起各学科同仁的足够重视.

  • 月骨无菌性坏死应用带血管掌骨瓣移植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玉霞;鲁艳梅;李竹

    月骨无菌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一。我科自1990年以来共应用带血管掌骨瓣移植治疗月骨无菌坏死6例,临床效果良好,本文就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32岁,病程6月~4年。采用桡动脉腕背支与第二掌背动脉的吻合支为蒂做顺行掌骨瓣植入月骨中,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坏死囊变小,有骨小梁通过,腕部疼痛及持物无力症状,体征消失,术后半年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半髋置换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孙强;施红光;施裕新;张其恭;曹毅;赵敦炎

    目的:评估半髋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分析1988~1996年72例(80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半髋置换术后随访5~13年(平均8.4年)的资料,对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术后X线资料,评估影像学变化与疗效间关系.对27例髋臼软骨作病理检查,观察晚期ANFH退变情况.结果:术前病髋Harris评分平均53分,后1次随访时平均68分.12髋(15%)在随访的3~12年时施行了翻修术.后1次随访时假体头端移位率为45%(36髋),假体柄松动率为37.5%(30髋).送检的髋臼软骨均存在变性(100%).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半髋置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不佳.

  • 改良T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作者:蒋斌;王亚梓;陆宸照

    目的探讨改良T型钢板对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改良T型钢板治疗34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三部分22例,四部分12例,年龄28~66岁,平均为49.3岁.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5.996).结论改良T型钢板适用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固定确切,可防止肩峰下撞击,对肱骨头血供干扰少,预后良好.对术后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顾虑不应作为重要的手术反指征.

  • 肋骨外伤性坏死1例

    作者:吴哲君;丁辉;苏树伟;王岩

    [典型病例]患者,女,56岁,半年前查体时发现右侧第6肋骨质结构异常,无发热,不伴胸痛,自述按压患处偶有隐痛.以"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症"入院.入院后追询病史,患者1年前曾有胸部外伤史,仅仅是软组织挫伤.否认有吸烟及使用过激素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右侧第6肋骨中前段略有内陷,按压有隐痛,胸廓挤压征阴性,双肺无异常.胸部X线片:肺野清晰,肋膈角锐利,右侧第6肋骨中前段不规划,局部膨胀,密度不均匀.

  • CT、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评价

    作者:许亚春

    目的:探讨CT、MR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24个股骨头经随访或集体读片证实.应用日立W550型CT与GE Vaxtra 0.5TMR.结果:24个股骨头中按ARCO分期,正常3例,CT显示Ⅱ期7例,Ⅲ期及Ⅳ期14例,MR显示0期1例,Ⅰ期2例,Ⅱ期7例,Ⅲ及Ⅳ期14例.CT可显示囊变,骨硬化线,股骨头塌陷.MR显示双线征,关节腔积液.结论:MR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的诊断优越性在于早期发现病变,中晚期病变CT、MR价值等同.

  •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分析

    作者:俞新胜;汪普;刘庆志;丁剑;林立波;张军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亦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血供受阻是其基本病理.该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治疗较为棘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很少能够长期维持,仍有相当高的致残率.保存患者自身的股骨头、减少致残率,是临床极需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开展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3例14髋,随访1~5年,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髁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军

    肱骨近端是指肱骨上1/3至肱骨头部分,临床上是常见的骨折部位,尤其以肱骨外科颈处更为多见.骨折后容易产生长骨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功能,严重者可以形成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和肩关节骨关节炎.作者采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中心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评价

    作者:高剑锐;何一平;范家伦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FH)发病率高.在成人髋关节疾病中,股骨头缺血性或无菌性坏死已取代了原髋关节结核的位置而居首位.对INFH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中心减压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就其临床疗效,文献较多,争议较大.

63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