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开胸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伟红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开胸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全麻手术病人分成三组,即A组(芬太尼+地塞米松组),B组(曲马多+地塞米松组),C组(曲马多+芬太尼+地塞米松组).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负荷量后开启静脉镇痛泵,观察48h内三组病人的镇痛、镇静及副作用.结果三组病人静息时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活动时B组镇痛效果比另外2组差(P<0.01,P<0.05).C组镇静适当,A组镇静过度,B组轻,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副作用方面,A组用药后15min,30min RR明显减慢,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恶心、呕吐及头晕、头痛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P<0.01).结论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开胸病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且可按需镇痛.

  •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联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金海;李煜;张永福;肖丽环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曲马多、布托啡诺与曲马多联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行PCIA.Q组:曲马多1000 mg/100 ml;B组:布托啡诺10 mg/100 ml;BQ组:布托啡诺5 mg+曲马多500 mg/100 ml.持续量2 ml/h,单次给药量为0.5 ml,间隔时间15 min.监测并记录术后4、8、12、24、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各时点VAS评分均小于4分.Q组24 h内的VAS评分及PCA给药次数显著高于B和BQ组(P<0.05).B组12 h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Q和BQ组(P<0.05).B组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BQ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联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获得确切的镇痛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 .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喉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评价

    作者:叶兰;陈冰宇;田立刚;尚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舒芬太尼用于喉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ASAⅠ~Ⅱ级喉癌行全喉或垂直半喉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方法均分为两组,SF组:舒芬太尼0.04μg/(kg·h)+多拉司琼12.5 mg;DE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h)+舒芬太尼0.02μg/(kg·h)+多拉司琼12.5 mg,均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mL。参数设置:输注速率2 mL/h,PCIA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术毕后开始行 PCIA,记录术后4、12、24、48 h 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并进行疼痛、镇静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SF组比较,DE 组术后各时点 MAP 明显降低,HR 明显减慢,RPP 明显减少(P <0.05);与 SF 组比较,DE 组各时点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DE组术后各时点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优于SF 组(P <0.05);DE组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SF组(P <0.01)。结论:喉癌术后PCIA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不仅能获得满意镇痛效果,还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符合多模式镇痛的要求。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

    作者:靳红绪;李凤丹;张同军;孙学飞;王忠义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时比较,T1~ T4时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患者NK细胞水平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各时点CD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DS组在术后24 h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48 h DS组NK细胞水平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S组仍处于较低水平(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 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刘静;曾金祥;熊冠球;刘录城;杨春艳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组在麻醉诱导时和诱导后12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单药组不予帕瑞昔布钠。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6、24、48 h活动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用量及生命体征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各时间点的 VAS 评分低于单药组,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单药组(P<0.05),舒芬太尼的用量亦少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

  •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红霞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8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布托啡诺+昂丹司琼镇痛,实验组: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镇痛,分析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vs30.3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不同镇痛方法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疼痛控制及血栓发生风险的研究

    作者:李荣华

    目的 比较自控硬膜外镇痛及自控静脉镇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采取自控硬膜外镇痛,B组采取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随镇痛时间逐渐降低,A组术后4h、12h、24 h、48 h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两组术后APTT、PT均随时间不同程度缩短,B组缩短更明显,A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48 h的APTT、PT均高于B组(均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04%,低于B组的30.43%(P< 0.05);A组无患者发生静脉血栓,B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0%,A组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控硬膜外镇痛较自控静脉镇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佳,术后恶心呕吐减少,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更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更为安全.

  • 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循环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黄玲;张爱桂;张丽凤;蒙丽英;黎阳;黄冰;潘灵辉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实施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肿瘤患者全麻苏醒期呼吸循环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部肿瘤择期手术实施全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转入术后恢复室时即行PCIA,对照组患者待清醒且拔除气管导管后行PCIA.监测两组患者转入术后恢复室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 (T3)及拔管后60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监测患者拔管前和拔管后60 min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记录患者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评分,观察有无苏醒延迟、拔管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现象.结果 观察组患者MAP和HR波动较为平稳;T1时点MA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0、T2、T3、T4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管时躁动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60 min的PaO2和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肿瘤患者手术结束开始实施PCIA可有效抑制气管拔管引起的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减少拔管时躁动发生,且呼吸功能恢复及拔管时间均未受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复苏质量.

  • 芬太尼、氟哌利多及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术后镇痛的比较

    作者:刘兵;苏建林

    氟哌利多与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已被广泛用于术后疼痛治疗,但是氟哌利多易引起出汗,肌肉僵硬.本文观察芬太尼,氟哌利多及咪唑安定不同配伍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大面积烧伤早期自控静脉镇痛对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干预研究

    作者:蒙元劲;莫莉;蒙林琮;首家保;陈霞;何绪雄

    目的:研究大面积烧伤早期自控静脉镇痛对神经内分泌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使用自控静脉镇痛48 h;对照组35例,使用传统方法间断肌肉注射哌替啶1~2 mg/kg进行镇痛,每隔6 h可重复使用.评估两组的镇痛效果并检测镇痛前和镇痛后4、8、16、24、48 h的血糖、血浆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94.29%和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在镇痛后呈现下降趋势,实验组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在镇痛4~16 h后即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自控静脉镇痛能有效降低大面积烧伤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兴奋,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 经鼻内镜鼻窦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血浆IL-10、TNF-α的影响

    作者:伍红良;高延永;凌月福;刘强和;庾俊雄;耿宛平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患者细胞因子IL-10、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术毕实施自控静脉镇痛,应用药物为舒芬太尼0.002 mg/kg,氟哌利多0.10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负荷量5 mL,持续给药速度2 mL/h,单次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analgesia,VAS)>4或者患者要求镇痛时给予尼美舒利颗粒0.1 g口服.术后8,24,48 h随访.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术前术后血压、血氧、心率、呼吸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后8,24,48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L-10、TNF-α.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满意.48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对照组大于实验组(P<0.05),血压、血氧、心率、呼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NF-α均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TNF-α升幅较实验组大(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TNF-α、IL-10均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TNF-α升幅较实验组明显(P<0.05),实验组IL-10升幅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并且有效地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缓解了术后的免疫损伤.

  • 舒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瓣膜心脏病术后镇痛及抑郁的影响

    作者:刘文伟;陆健君;李中云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瓣膜性心脏病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效果及抑郁的影响. 方法 心脏瓣膜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 例. 术后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2.5 μg/kg行PCIA,联合组给予舒芬太尼2 μg/kg+氯胺酮6 mg/kg行PCIA,记录患者术后4、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PCIA 按压次数、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抑郁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MAP、心率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舒芬太尼组下降趋势明显大于联合组;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舒芬太尼组抑郁程度明显重于联合组( P<0.05);联合组VAS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联合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两组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瓣膜心脏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抑郁情绪,其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 成人开腹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消耗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刘敬臣

    目的:探讨成人开腹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消耗量的影响因素,为术后自控镇痛个体化给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择期行全麻开腹手术并同意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80例。术前测量患者的痛阈、耐痛阈并评价其焦虑水平。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测量手术切口大小。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药物配方为芬太尼1 mg+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于镇痛泵开启后第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静程度评分及芬太尼消耗量,并计算体表面积。将患者性别、年龄、体表面积、痛阈、耐痛阈、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与24 h芬太尼消耗量行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体表面积、痛阈、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手术种类以及切口大小对芬太尼消耗量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耐痛阈和手术时间对芬太尼消耗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芬太尼消耗量=617.82-36.13×耐痛阈-1.25×年龄+0.59×手术时间。结论耐痛阈、年龄和手术时间是成人开腹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消耗量的影响因素。

  • 布托啡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血清 TNF-α、IL-6的影响

    作者:黎阳;钱卫;杜学柯;彭丹晖;裴圣林;陈肖东;潘灵辉;黄冰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布托啡诺、吗啡自控静脉镇痛( PCIA )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吗啡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术毕A组、B组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在患者需求时给予肌注吗啡10 mg。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2 h(T1)、24 h(T2)、36 h(T3)、48 h(T4)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 TNF-α、IL-6水平。结果 A组、B组T1、T2、T3、T4各时点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C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和吗啡PCIA能抑制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升高。

  • 自控静脉镇痛法对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患者IL-2、IL-6的影响

    作者:赵鹏;凌月福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对H-UPPP术后的镇痛效果和患者IL-2、IL-6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行H-UPPP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术后应用静脉自控进行镇痛)和对照组24例(口服尼美舒利0.1g进行镇痛).观察患者术后6h、24 h和48 h静息和吞咽时VAS评分.检测麻醉前、术后3个时间点的IL-6、IL-2含量.结果: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L-6含量术后较术前提高(P<0.05),对照组术后IL-6升幅比实验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IL-2含量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IL-2含量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在H-UPPP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可获得确切、安全的镇痛效果,有利于维持抗炎和促炎因子之间的稳定,使术后疼痛对免疫的抑制减轻.

  • 自控静脉镇痛法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昉;凌月福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影响.方法:接受改良腭咽成形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镇痛给予尼美舒利0.1g口服.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疼痛的测量及评估,观察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8,24 h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简化麦吉尔评分,术后8,24,4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镇痛有效、安全.

  • 自控静脉镇痛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术后应激反应、Th细胞分化以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周伟;赵正兰;方琴

    目的:研究自控静脉镇痛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术后应激反应、Th细胞分化以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食管癌开胸手术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进行术后自控镇痛,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患者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Th细胞分化以及红细胞糖代谢情况.结果:(1)应激反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含量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Th细胞分化:观察组患者的Th1细胞含量、Th1/Th2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红细胞糖代谢:,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磷酸果糖激酶(PFK)含量高于对照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醛糖还原酶(AR)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有助于缓解应激反应、抑制Th1/Th2细胞漂移、改善红细胞糖代谢,是食管癌开胸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丁喜杰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骨科脊柱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切皮前应用舒芬太尼20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加入生理盐水共100 mL;对照组患者在切皮前应用舒芬太尼200μg,再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镇痛泵设定负荷量2 mL,持续量为1.2 mL/h,PAC1.5 mL/h,锁定时间为30 min.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12、24 h镇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更佳,能明显降低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

  • 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神经功能评估

    作者:刘欣;夏乐强

    目的::评估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30例在本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术后右美托咪定(1.5μg/kg)联合舒芬太尼(1μg/kg)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单纯舒芬太尼(3μg/kg)自控静脉镇痛.对比两组在术后镇痛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后,循环中的 GIU、ACTH、Cor、Ins 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LF、HF、LF/HF 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值低于对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 <0.05);循环中CD3+、CD4+、CD4+/ CD8+、NK 细胞等细胞免疫指标值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是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良好方式,其中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自主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并减小手术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鲁朝波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组(I组,n=30)和芬太尼组(Ⅱ组,n=30).所有病人术毕拔管后连接一次性镇痛泵行PCIA.观察并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的镇痛效果,监测并记录上述各时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I组VAS评分小于Ⅱ组(P<0.05),镇痛期间呼吸循环指标均较稳定(P>0.05),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I组(P<0.05).结论 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芬太尼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行.

246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