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枸橼酸坦度螺酮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焦虑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广玉;白树新;李莉;王德斌;刘思宏;兰波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该病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将近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除有典型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外,常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影响患者的康复.枸橼酸坦度螺酮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临床上主要治疗焦虑障碍.目前临床上应用劳拉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的焦虑症状效果较好.本文旨在对枸橼酸坦度螺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症状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 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3例临床观察

    作者:米永刚;刘国剑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部分顽固病例,症状较重,客观检查阳性发现较少,常多年反复多处求医,易形成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与情绪障碍的恶性循环,治疗棘手.我们选择166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FD患者,分组观察联合抗抑郁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职业倦怠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崇丽;金玉莲;杨亚芳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对温州市精神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差别。方法应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温州市110名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和103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分层回归探讨职业压力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验证工作倦怠在职业压力对焦虑、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在专科医院护士群体中,职业倦怠在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对抑郁症状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工作环境及资源对焦虑症状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在病人护理对焦虑症状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在综合医院护士群体中,职业倦怠在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对抑郁症状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对焦虑症状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在管理及人际关系对焦虑症状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护士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职业倦怠在职业压力对焦虑/抑郁情绪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 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焦虑症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宋丽萍;张振开;耿文奎;汤杰;蓝光华;刘岳龙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中焦虑症状的状况及MSM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滚雪球法收集样本,自制结构性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如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行为因素与及自评焦虑量表获得研究对象的自评焦虑分值.结果 400例MSM人群中24.5%的人有自评焦虑症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对MSM自评焦虑症状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对于3~分,4.2~分与7~11分的OR值分别为0.04和0.03,其95% CI分别为0.02~0.07与0.01 ~0.07,P均<0.01).相对于居住时间2年或以下,2年以上的OR值为0.41(95%CI:0.17 ~0.97,P<0.05).结论 今后有必要加强MSM心理干预,促进MSM的心理健康,同时今后的干预工作可考虑社会支持这一因素对MSM心理健康的影响.

  • 济泰片在社区戒毒人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焦虑症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齐东明

    目的 研究济泰片在社区戒毒人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焦虑症状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市90例戒毒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美沙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济泰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生活质量,复吸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36.70±6.39)分vs(42.32±7.20)、(38.92±7.81)分vs(44.38±6.29)分](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79.06±6.82)分vs(71.30±6.13)分、(62.79±10.24)分vs(48.90±8.70)分、(63.30±12.52)分vs(57.80±11.03)分、(56.08±8.90)分vs(43.96±7.51)分、(63.37±9.13)分vs(56.97±8.40)分、(79.60±7.10)分vs(63.01±6.46)分、(60.83±9.42)分vs(49.67±9.15)分、(66.24±12.40)分vs(57.59±9.32)分](P<0.05);观察组26周、52周复吸率均小于对照组[4.44%(2/45)vs17.77%(8/45)、8.88%(4/45)vs24.44%(11/45)](P<0.05).结论 济泰片在社区戒毒人员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戒毒人员的焦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综合干预对降低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状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庆;陈明慧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在上钢社区随机抽取8个居委中的41~60岁女性2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KAP问卷、SAS量表、SCL 90量表)及评分.按照所在居委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收回有效问卷92份,对照组89份.对所有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管理组进行综合干预.对所有对象再进行同样问卷调查.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干预,管理组的焦虑症状发生率由57%下降到22%,对照组由56%降至54%.干预前、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症状发生率降幅较对照组高33%.结论采用社区健康促进和临床对症治疗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对于自身焦虑症状的认识、预防和正确就医,从而也提高了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的支出.

  • 辨证护理干预对焦虑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美平

    目的 探究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焦虑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两年内收治的伴有焦虑症状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两个月后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个月后2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 给予有焦虑症状的住院患者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济泰片与美沙酮治疗社区戒毒人员焦虑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汤真清;江海峰;沈平孃;张瑞雯;张俭琛;唐华;张丽娟;张静;冯学山

    目的:比较济泰片与美沙酮治疗社区戒毒人员焦虑状况的疗效.方法:对上海7个区65个街道且符合入组标准的386例社区戒毒人员进行为期2年的开放性队列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济泰片组(206例)和美沙酮组(180例).济泰片组给予济泰片口服治疗1年,停药后继续观察1年,美沙酮组给予美沙酮维持治疗2年,且在第1年内对两组同时合并实施团体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7个随访时点对其焦虑状态进行测评.结果:在改善焦虑症状方面,济泰片组SAS标准评分的中位数从41分下降到36分,美沙酮组从44分下降到41分;经混合效应模型检验及多重比较,两组焦虑标准评分在时间和组别两个效应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从基线到104周末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且济泰片组较美沙酮组下降略多.结论:在社区戒毒康复中,济泰片与美沙酮治疗合并团体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干预均能改善社区戒毒人员的焦虑症状,且济泰片的效果略优于美沙酮.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状况的调查及心理护理

    作者:魏文君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焦虑状态及心理护理.方法 通过调查4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证实,做好心理护理,不仅增强人体内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还可确保身体的早日康复,使患者术后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 中医药治疗戒断过程中焦虑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成年;涂永殿;安剑华

    从1998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抗焦虑方治疗戒断过程中焦虑症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均符合《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诊断标准(李密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1—382);根据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统一采用美沙酮口服液进行脱瘾治疗;并符合戒断过程中焦虑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自拟):(1)精神症状:焦虑、失眠、易激惹、有强烈打人毁物的意念、注意力不集中。

  •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丁螺环酮在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杨明华;郭青山;何欣芙;罗辰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数表法将84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2例,分别予以单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或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绝望程度[Beck绝望量表(BHS)]、自杀倾向[自杀意念评定量表(SIOSS)]、神经营养状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炎性因子水平[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分析治疗6周内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BHS、SIOSS评分及NGF、INF-γ、IL-9、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t=-6.609,-5.703,-8.097,-3.159,-2.973,-2.541;P<0.05);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t=5.191;P<0.05).治疗6周内,两组患者TE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效果确切,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刚;王长奇;陈允恩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ICD-10中抑郁症及广泛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①米氮平组治愈7例,显进9例,进步4例,无效5例;西酞普兰组分别为4、8、7、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显效时间米氮平组3~8天、西酞普兰组11~20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1),米氮平起效较快;③焦虑症状的疗效,米氮平组优于西酞普兰组(t=5.39,P<0.05);④副反应方面两组无差异.结论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疗效接近,前者起效较快,副反应小,且能明显改善焦虑症状及睡眠.

  • 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心理测评与干预疗效

    作者:刘延颖;满斌;张光银;颜红;张丽萍

    目的:了解卒中后轻中度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心理状态,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358例卒中后轻中度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将筛选出的305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在常规药物及针灸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治疗。4周后进行精神量表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58例卒中后轻中度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53.2%有焦虑情绪,58.7%有抑郁情绪,26.6%有焦虑抑郁共病。认知心理治疗后,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心理治疗前比较,SAS(t=12.83,P<0.01),SDS(t=13.08,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后轻中度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给予认知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有利于肢体功能康复。

  • 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作者:辛立敏;陈林;吉振鹏;张索远;王君;刘艳红;陈大方;杨甫德;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司天梅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分析的抑郁症患者共1172例,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 I. N. I)焦虑模块,分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组728例(62.1%)及不伴焦虑症状组444例(37.9%)。采用M. I. N. I自杀模块评估自杀风险,比较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风险者331例(45.5%);不伴焦虑症状者中有自杀风险者54例(12.2%)。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比较,伴焦虑症状者自杀风险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发作频繁(OR=2.07)、伴精神病性症状(OR=2.01)、伴焦虑症状(OR=3.18)、伴忧郁型特征(OR=2.90)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关。结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可能有更高的自杀风险。发作频繁、伴精神病性症状、伴焦虑症状或伴忧郁型特征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

  • 哮喘患儿的焦虑症状测评分析

    作者:何淑贞;孙晓玲;张镁硒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1]。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反复发作的哮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患儿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采用“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y-Ⅱ,简称T-AI)[3],对我院呼吸科诊治的部分哮喘患儿进行测评,并与同龄在校儿童进行对比,以期探讨哮喘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对象哮喘组:样本来源于1998年6月至1999年3月我院呼吸科诊治的20名哮喘患儿;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按照1994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对患儿哮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非急性期发作患儿1分;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从哮喘急性发作起到本次发作完全缓解经历的时间为持续时间。 正常儿童对照组:与哮喘组同龄的在校学生20例;哮喘患儿母亲20名;正常儿童母亲组20名。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焦虑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玉萍;包锡卿;迟兆福;刘贤臣;王庚鑫;张伯全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焦虑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206例病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等进行现场测试和调查,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206例病人中急性期出现焦虑者(SAS≥50分)38例,发生率为18.4%,其中女性患者发生率高,并与家庭关系、病人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与病前是否吸烟、社会支持程度、生活能力受损程度呈负相关,而与病前职业、躯体健康状况以及病变的性质、部位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焦虑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常见症状.其产生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病变本身对脑组织的损害,但更主要的则是心理应激反应.

  • 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初始沙盘特征

    作者:谭健烽;邹晓波;张淑红;王文娜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总结焦虑症状阳性人群的初始沙盘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在某医学院筛选出焦虑因子≥3分的36人为有焦虑症状组,以任一因子分均<2分的36人为对照组,两组72人均参与沙盘游戏实验.采用沙盘作品编码表对沙盘游戏作品进行信息编码.结果:在沙具使用频率方面,有焦虑症状者使用现实人物(19.4%vs.80.6%)、男人(41.7% vs.77.8%)、女人(38.9% vs.75%)、鲜花(33.3% vs.63.9%)、草(33.3% vs.80.6%)、树木(27.8% vs.72.2%)、居民房屋(38.9% vs.72.2%)、商业建筑(5.6%vs.27.8%)、食物果实(11.1% vs.41.7%)、湖(30.6% vs.63.9%)、河流(11.1% vs.47.2%)、桥(30.6% vs.61.1%)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在沙盘游戏操作过程中,有焦虑症状者对沙的态度以不碰触为主(61.1% vs.22.2%),沙盘作品布局不平衡(52.8%vs.2.8%)、沙具摆设单一视角(47.2% vs.11.1%)、沙盘单一色调(36.1% vs.13.9%)、对自己的沙盘作品不满意(41.7%vs.2.8%)、缺乏自我像(50%vs.8.3%)、出现抽象场景(33.3%vs.2.8%)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沙盘主题特征回归分析显示,忽视和威胁两个创伤性主题与焦虑症状相关(β=34.76,31.55;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在初始沙盘的沙具使用频率、沙盘操作过程、沙盘主题特征维度中有特征性表现,沙盘游戏可作为焦虑症状阳性人群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的工具.

  • 肺部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症状共病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骁;黄宇清;黄悦勤;王俊;刘军;金璐明;崔健;刘强;杨影顺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的肺部良性肿瘤与早期、中期肺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检出比率,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某三级综合医院的283例接受手术的肺部肿瘤患者,其中肺部良性肿瘤或病变患者107例,早期肺癌患者58例,中期肺癌患者118例.采用自编调查表收集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相关信息,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价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记为有抑郁症状,SAS标准分>50分记为有焦虑症状.结果:肺部良性肿瘤或病变患者无明显焦虑及抑郁症状,早期和中期肺癌患者中53.40%存在焦虑症状,43.44%存在抑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期肺癌(β=29.70,P<0.001)及年龄65岁以上(β=2.58,P=0.018)是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良性肿瘤及早期肺癌患者,中期肺癌患者焦虑症状更重(β=27.22,P<0.001).结论:中期肺癌较良性肿瘤及早期肺癌更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应激;且老年肿瘤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 HIV 阳性男男性行为者的抑郁焦虑状况

    作者:陈芳;丁凡;林小杰;王晓冬;何欢;黄文;董燕燕;杨巧红;张洪波

    目的:了解我国 HIV 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抑郁、焦虑状况,探讨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在 MSM 社区 HIV 感染者小组的帮助下,在 HIV 阳性 MSM 中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共招募 HIV 阳性 MSM 600人,采用电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541份。使用自编 HIV 阳性 MSM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健康行为等,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CES-D 评分≥16分者为有抑郁症状)、焦虑(SAS 评分≥50分者为有焦虑症状)状况。结果: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4.7%(242/541)和25.1%(136/541)。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包括近1年考虑过自杀(OR =3.31,95%CI:1.73~5.34)、未将 HIV 感染状况告知男性固定性伴(OR =0.47,95%CI:0.30~0.73)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 =1.19,95%CI:1.11~1.29);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有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 =0.34,95%CI:0.17~0.71)。焦虑症状危险因素包括近1年考虑过自杀(OR =2.43,95%CI:1.40~4.21)、接受抗病毒治疗(OR =1.74,95%CI:1.06~2.84)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 =1.12,95%CI:1.05~1.20);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检出焦虑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 =0.44,95%CI:0.20~0.94)。结论:本研究提示 HIV 阳性 MSM 人群抑郁或焦虑症状检出率高,需要引起重视;降低社会歧视、促进性伴交流与支持、改善经济状况可能有助于提高 HIV 阳性 MSM 的心理健康水平。

  • 社交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李元吉;汤宜朗;蔡焯基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 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SAD的患病率各文献报导相差很大,从3%-13%不等,这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一项研究发现,20%的人对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过度紧张、窘迫,但只有2%症状符合SAD的诊断标准[1]。据美国全国共患病调查发现,SAD的终生患病率为13.3%,仅次于重性抑郁症和酒依赖。多数研究显示,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4[2]。国内尚未见针对此单一病种的流行病学调查。一、临床特点及类型[3]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描述,SAD有两个特征,其核心症状是对社交场合存在持续的恐惧,当暴露于公共场合时感到极度焦虑;另一个特点是患者本人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DSM-IV中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持续存在的恐惧参加社交场合,担心会出现焦虑症状或面临窘境。(2)暴露于社交场合会诱发焦虑。(3)患者能够认识到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4)患者或者尽力避免引起恐惧的情境,或者虽然忍受,但相当痛苦沮丧。(5)回避行为、预期性焦虑、抑郁沮丧明显影响了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患者对此感到非常痛苦。(6)病程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7)此症状并非继发于其它疾病。

286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